一种户外高压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8169发布日期:2021-09-22 22:30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外高压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断路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户外高压断路器。


背景技术:

2.户外高压断路器主要应用于农网和城网的高压系统,作为分、合负荷电流的设备使用,户外高压断路器常设有用于灭弧、储能、合闸、分闸及手动分闸等装置,使得在控制高压系统的通、断时具有强而稳定的开断电流能力,使得整个系统更加安全。市面上的断路器通常三组灭弧室呈一条直线排列,因此断路器的整体长度较长,安装所需的支撑架强度相对大,使得安装成本大且难以适应特殊的安装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设计一种户外高压断路器,将灭弧室的排列成三角形,从而缩短断路器的整体长度,降低安装断路器所需的支撑架的强度,节省安装成本。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户外高压断路器,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断路器本体,所述外壳整体呈“品”字形,外壳中央处设有调节箱,断路器本体呈三角排列在外壳上表面,所述断路器本体包括绝缘真空包和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之间的朝向具有夹角,绝缘真空包的顶端设有进线端头,电流互感器一端设有出线端头且另一端与绝缘真空包连接,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操作面,操作面上设有控制机构。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相电通过进线端头接入由出线端头接出,通过控制机构控制断路器的通断以及充放电能,通过“品”字形的外壳将断路器上的三个灭弧室由市场上的“一”字形排列更改成三角形排列,降低断路器整体长度,安装所需的支撑架强度要求也相对降低,从而减少安装成本并降低与其他设备发生干涉的几率。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流互感器分为第一互感器、第二互感器和第三互感器,所说第一互感器与第二互感器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二互感器与第三互感器之间夹角为15
°
~60
°

7.进一步的,所述外壳设有与第一互感器、第三互感器的朝向相垂直的斜侧面,第一互感器、第三互感器通过其对应的斜侧面与外壳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进线端头的均朝向操作面的方向,所述出线端头的朝向与电流互感器的朝向相同。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互感器和第三互感器设于第二互感器的两端,第一互感器与第三互感器为轴对称的两端,通过增加与第二互感器的夹角,方便出线端头的连接,同时降低电流互感器相互之间的干扰,保持线路的稳定,进线端头的朝向相同使得与电线的接插时便于分辨所接的三相电,方便接线。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分合闸调节杆和储能旋钮,通过旋转分合闸调节杆来控制断路器的合闸与分闸,通过储能旋钮来控制断路器对电能的储能。
11.进一步的,所述分合闸调节杆设于操作面上且与调节箱连接,分合闸调节杆的移动轨迹与操作面平行,所述储能旋钮设于分合闸调节杆朝向地面的一端。
12.进一步的,所述操作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储能旋钮通过凹槽与外壳连接,储能旋钮安装在外壳内并且不超出操作面的平面。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断路器通过旋转分合闸调节杆控制断路器的通和断,当分合闸调节杆逆时针旋转且杆身向左侧倾斜时,断路器呈接通状态,当顺时针旋转且杆身向右侧倾斜时,断路器呈断开状态,通过操作储能旋钮,用于实现断路器接通前对电能的储存,增加通电时的安全性,储能旋钮整体内嵌于外壳,使得分合闸调节杆在移动时不与储能旋钮发生干涉,整体布置简洁且操作方便。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为螺纹孔,使得在安装断路器时,通过螺钉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安装板连接,使得断路器固定在安装支架上,整体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2所示,一种户外高压断路器,包括外壳01,外壳01上设有断路器本体02,所述外壳01整体呈“品”字形,外壳01中央处设有调节箱03,断路器本体02呈三角排列在外壳01上表面,所述断路器本体02包括绝缘真空包21和电流互感器22,电流互感器22之间的朝向具有夹角,绝缘真空包21的顶端设有进线端头211,电流互感器22一端设有出线端头221且另一端与绝缘真空包21连接,所述外壳01的一侧设有操作面11,操作面11上设有控制机构04。三相电通过进线端头211接入由出线端头221接出,通过控制机构04控制断路器的通断以及充放电能,通过“品”字形的外壳01将断路器上的三个灭弧室由市场上的“一”字形排列更改成三角形排列,降低断路器整体长度,安装所需的支撑架强度要求也相对降低,从而减少安装成本并降低与其他设备发生干涉的几率。
20.所述电流互感器22分为第一互感器23、第二互感器24和第三互感器25,所说第一互感器23与第二互感器24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二互感器24与第三互感器25之间夹角为15
°
~60
°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01设有与第一互感器23、第三互感器25的朝向相垂直的斜侧面,第一互感器23、第三互感器25通过其对应的斜侧面与外壳01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进线端头211的均朝向操作面11的方向,所述出线端头221的朝向与电流互感器22的朝向相同。第一互感器23和第三互感器25设于第二互感器24的两端,第一互感器23与第三互感器25为轴对称的两端,通过增加与第二互感器24的夹角,方便出线端头221的连接,同时降低电流互感器22相互之间的干扰,保持线路的稳定,进线端头211的朝向相同使得与电线的接插时便于分辨所接的三相电,方便接线。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机构04包括分合闸调节杆41和储能旋钮42,
通过旋转分合闸调节杆41来控制断路器的合闸与分闸,通过储能旋钮42来控制断路器对电能的储能。进一步的,所述分合闸调节杆41设于操作面11上且与调节箱03连接,分合闸调节杆41的移动轨迹与操作面11平行,所述储能旋钮42设于分合闸调节杆41朝向地面的一端。进一步的,所述操作面11上设有凹槽13,所述储能旋钮42通过凹槽13与外壳01连接,储能旋钮42安装在外壳01内并且不超出操作面11的平面。断路器通过旋转分合闸调节杆41控制断路器的通和断,当分合闸调节杆41逆时针旋转且杆身向左侧倾斜时,断路器呈接通状态,当顺时针旋转且杆身向右侧倾斜时,断路器呈断开状态,通过操作储能旋钮42,用于实现断路器接通前对电能的储存,增加通电时的安全性,储能旋钮42整体内嵌于外壳01,使得分合闸调节杆41在移动时不与储能旋钮42发生干涉,整体布置简洁且操作方便。
22.所述外壳01的底部设有安装板14,所述安装板14上设有安装孔141。安装孔141为螺纹孔,使得在安装断路器时,通过螺钉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安装板14连接,使得断路器固定在安装支架上,整体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23.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本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