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施工用变压器安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04001发布日期:2021-11-06 05:4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施工用变压器安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安装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力施工用变压器安装设备。


背景技术:

2.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是用来变换交流电压、电流而传输交流电能的一种静止的电器设备,是实现远距离输电的重要元器件之一,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等,由于变压器带有高压电,在户外环境中都是安装在高处的,来以避免行人触碰。
3.目前的变压器一般是通过吊装的方式来完成安装工作的,安装时通过吊绳将变压器勾住,然后通过起吊机来将变压器抬升到安装的位置,抬升变压器时稳定性较差,抬升时容易出现晃动的情况,而且抬升到安装位置后,需要人工来将变压器扶正,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施工用变压器安装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力施工用变压器安装设备,包括左托板和右托板,所述左托板与所述右托板均为l形结构,且所述左托板与所述右托板呈对称分布,所述左托板右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安装框,所述右托板左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安装框内部;所述连接块后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啮合齿,所述安装框右侧端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框外部,另一端转动连接有齿板,所述齿板卡合连接在所述卡槽内部,且所述齿板与所述啮合齿啮合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块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移动槽。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框顶部内壁与底部内壁的右侧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移动槽内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块与所述移动槽均为t形结构。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框内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齿板与所述凹槽卡合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托板与所述右托板相对的一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块。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托板与所述右托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勾扣,四个所述勾扣之间呈矩形分布。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中l形的左托板和l形的右托板组合形成变压器放置框,左托板和右托
板可以对变压器进行夹持固定,右托板上的两个连接块分别滑动安装左托板上的两个安装框内部,工人推动右托板即可调整左托板和右托板之间的距离,调整好后依次向内拧动两个安装框上的螺杆,使两个螺杆上的齿板分别进入到两个连接块上的卡槽内部,并与卡槽内的啮合齿啮合在一起,固定方便,提高了左托板和右托板之间连接的牢固性,进而可以提高对变压器的夹持固定效果,保证上吊变压器时的稳定性,左托板和右托板之间可以调整出不同的距离,卡槽内部的若干个啮合齿增加了齿板与啮合齿之间的啮合范围,可以对不同尺寸的变压器进行夹持固定工作,增加了装置的使用范围,提高了适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电力施工用变压器安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电力施工用变压器安装设备侧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电力施工用变压器安装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一种电力施工用变压器安装设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左托板;11、安装框;111、移动块;112、凹槽;2、右托板;21、连接块;211、移动槽;212、卡槽;213、啮合齿;3、螺杆;31、齿板;4、橡胶块;5、勾扣。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力施工用变压器安装设备,包括左托板1和右托板2,左托板1与右托板2均为l形结构,且左托板1与右托板2呈对称分布,左托板1右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安装框11,右托板2左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连接块21,两个连接块21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安装框11内部,连接块21后侧壁开设有卡槽212,卡槽212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啮合齿213,安装框11右侧端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3,螺杆3一端位于安装框11外部,另一端转动连接有齿板31,齿板31卡合连接在卡槽212内部,且齿板31与啮合齿213啮合连接。
22.在图1、图2、图3和图5中:对称分布的l形的左托板1和l形的右托板2组合形成变压器放置框,左托板1和右托板2之间相互配合可以对变压器进行夹持固定,左托板1和右托板2通过两个安装框11和两个连接块21连接在一起,两个连接块21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安装框11内部,工人推动右托板2即可使连接块21在安装框11内部向左移动,进而带动右托板2向左托板1靠近,来调整左托板1和右托板2之间的距离,操作简单,方便进行左托板1和右托板2之间的距离调整工作,连接块21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移动槽211,安装框11顶部内壁与底部内壁的右侧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块111,两个移动块111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移动槽211内部,连接块21在安装框11内部移动时,安装框11上的两个移动块111分别在连接块21上的两个移动槽211内部移动,通过移动块111和移动槽211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提高连接块21在安装框11内部移动时的稳定性,进而可以提高右托板2移动时的稳定性,移动块111与移动槽211均为t形结构,可以防止出现移动块111自动从移动槽211内部脱离出来的情况,使移动块111始终在移动槽211内部做直线运动,进而使连接块21始终位于安装框11内部,使左托板1和右托板2始终连接在一起,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
23.在图1、图2、图3和图4中:工作时将装置移动到变压器旁,左托板1位于变压器的左
侧,且变压器的左侧端与左托板1的内侧壁接触,右托板2位于变压器的右侧,然后工人向内推动右托板2使右托板2向变压器靠近,在右托板2的内侧壁与变压器的右侧端接触后,松开右托板2来将右托板2的位置固定,此时左托板1和右托板2会从变压器的左右两侧来将变压器夹住,将变压器夹在中间,操作简单,方便进行变压器的夹持固定工作,安装框11右侧端内部螺纹连接有带有齿板31的螺杆3,左托板1和右托板2在将变压器夹住后,依次向内拧动两个安装框11上的螺杆3,使两个螺杆3上的齿板31分别进入到两个连接块21后侧壁上的卡槽212内部,齿板31进入到卡槽212内部后继续向卡槽212内部移动,齿板31会慢慢与卡槽212内部的啮合齿213啮合在一起,然后工人拧紧螺杆3来使齿板31与啮合齿213紧密的啮合在一起,通过齿板31和啮合齿213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将连接块21固定在安装框11内部,进而将左托板1和右托板2固定在一起,提高了左托板1和右托板2之间连接的牢固性,进而可以提高对变压器的夹持固定效果,提高了上吊变压器时变压器的稳定性,连接块21可以在安装框11内部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来使右托板2在左托板1侧面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来将左托板1和右托板2之间调整出不同的距离,可以对不同尺寸的变压器进行夹持工作,卡槽212内部具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啮合齿213,增加了齿板31与啮合齿213之间的啮合范围,进而可以对移动到不同位置的右托板2进行固定工作,增加了装置的使用范围,提高了适用性。
24.在图1、图2和图4中:左托板1与右托板2相对的一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块4,左托板1和右托板2在将变压器夹持固定住后,左托板1和右托板2上的橡胶块4分别顶在变压器的左右两端,可以提高对变压器夹持固定的牢固性,左托板1与右托板2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勾扣5,将变压器固定后,将拉绳固定在四个勾扣5内部,然后启动起吊机即可通过左托板1和右托板2将变压器抬升到安装的位置,l形的左托板1和l形的右托板2还可以从变压器的下方将变压器托住,提高了变压器抬升时的稳定性,操作简单,方便进行变压器的抬升工作,以便进行变压器的安装固定工作,四个勾扣5之间呈矩形分布,可以提高变压器抬升时的稳定性。
25.在图1、图2、图3和图4中:变压器安装完成后,依次向外拧动两个螺杆3,使两个齿板31和相对应的啮合齿213分离开,安装框11内侧壁开设有凹槽112,齿板31与凹槽112卡合连接,齿板31跟随螺杆3向外移动时,齿板31会进入到安装框11内侧壁上的凹槽112内部,通过凹槽112可以使齿板31完全以啮合齿213分离开,提高了装置分离时的流畅性,在齿板31和啮合齿213分离开后,同时向两侧拉动左托板1和右托板2,使左托板1、右托板2和变压器分离开,然后即可将装置取下,拆卸方便,以便继续进行变压器的安装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将装置移动到变压器旁,左托板1位于变压器的左侧,且变压器的左侧端与左托板1的内侧壁接触,工人向内推动右托板2使右托板2的内侧壁与变压器的右侧端接触,然后依次向内拧动两个安装框11上的螺杆3,使两个齿板31分别进入到两个卡槽212内部,并与卡槽212内部的啮合齿213啮合在一起,方便进行右托板2和左托板1的固定工作,可以提高对变压器的夹持固定效果,提高了上吊变压器时变压器的稳定性,左托板1和右托板2之间可以调整出不同的距离,卡槽212内部的若干个啮合齿213增加了齿板31与啮合齿213之间的啮合范围,可以对不同尺寸的变压器进行夹持固定工作,增加了装置的使用范围,提高了适用性,将变压器固定后,将拉绳固定在四个勾扣5内部,然后启动起吊机来将变压器抬升到安装的位置,方便进行变压器的固定和抬升工作,提高了变
压器抬升时的稳定性。
27.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