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弹片连接器。
背景技术:2.现有技术(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8904249u)公开了一种侧接弹片,包括弹片本体,弹片本体包括弹片座和弹片体,弹片体一端与弹片座固定连接,切弹片体另一端与弹片座倾斜设置,弹片体呈180
°
侧卧安装在手机内pcb板上,并将弹片体一端紧压手机壳前盖和手机背部玻璃后盖设置。
3.不足之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侧接弹片,产品的空间利用率不高,进而导致产品的体积较大,无法满足微型化、小型化产品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弹片连接器,在侧接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产品的空间利用率,以适应产品微型化的发展需求。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弹片连接器,包括弹片本体和弹性臂,其中:
7.所述弹片本体呈u型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焊接部、连接部和吸取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吸取部相对设置;
8.所述焊接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侧边开设有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包括第一侧壁;
9.所述弹性臂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段、折弯段和接触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连接部相接,沿着所述连接段至所述接触段的延伸方向,所述折弯段的延展面与所述第一侧壁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增大。
10.优选地,沿着所述连接段至所述接触段的延伸方向,所述折弯段的侧面与所述吸取部之间的距离增大。
11.优选地,所述焊接部的前侧靠近所述连接段的一侧向上折弯形成第一护板,所述第一护板用于防护所述弹性臂发生形变。
12.优选地,所述吸取部的前侧靠近所述连接段的一侧向下折弯形成第二护板,所述第二护板用于防护所述弹性臂发生形变。
13.优选地,所述焊接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引脚结构,所述引脚结构用于插装所述弹片连接器。
14.优选地,所述焊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设置有第一引脚结构,所述第二侧边设置有第二引脚结构。
15.优选地,所述第一引脚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引脚结构靠前设置。
16.优选地,所述接触段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用于提高所述接触段与元器件的接触稳定性。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弹片连接器在满足侧接的条件下,其焊接部设置有凹槽结构,弹性臂向远离凹槽结构的第一侧壁的方向延展,使得弹片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凹槽结构及其上方存在与弹性臂的运动不会发生干涉的空间,其他零件或元器件可占据该空间,进而可以提高产品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有利于满足小型化、微型化产品的发展需求。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片连接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的弹片连接器的正视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片连接器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3所示的弹片连接器的俯视示意图;
22.图5为图3所示的弹片连接器的后视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片连接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图6所示的弹片连接器的仰视示意图;
25.图8为图6所示的弹片连接器的正视示意图。
26.附图标记:100、弹片本体;110、焊接部;111、凹槽结构;112、引脚结构;1121、第一引脚结构;1122、第二引脚结构;113、第一护板;120、连接部;130、吸取部;200、弹性臂;210、连接段;220、折弯段;221、延展面;222、侧面;230、接触段;231、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28.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弹片连接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弹片不能满足应用场景小型化、微型化的发展需求的技术问题。在本文中,以凹槽结构的开口方向为前侧或前方,与其相反的方向为后侧或后方;吸取部相对于焊接部所在方向为上,预期相反的方向为下。
29.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
30.弹片连接器包括弹片本体100和弹性臂200,其中,弹片本体100呈u型结构,具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焊接部110、连接部120和吸取部130。弹性臂200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段210、折弯段220和接触段230。
31.焊接部110与吸取部130为一对相对设置的平板结构。焊接部110远离连接部120的侧边开设有凹槽结构111,其他元器件(图中未示出)可以穿过该凹槽结构111,或设置在该凹槽结构111内。凹槽结构111包括第一侧壁1111,其中第一侧壁1111为凹槽结构111与连接部120距离最近的侧壁结构。
32.弹性臂200的连接段210与弹片本体100的连接部120相接,沿着连接段210至接触段230的延伸方向,折弯段220的延展面221与第一侧壁1111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增大,以确保凹槽结构111及其上方存在与弹性臂的运动不发生干涉的空间,以供安放其他元器件(图中未示出)。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折弯段220的延展面221与第一侧壁1111所在平面之间的
距离增大,包括折弯段220的延展面221与第一侧壁1111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的情况,还包括存在部分位置折弯段220的延展面221与第一侧壁111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不变或减小,但总体上呈现距离增大趋势的情况。
33.优选地,沿着连接段210至接触段230的延伸方向,折弯段220的侧面222与吸取部130之间的距离增大,有利于扩大凹槽结构111及其上方存在与弹性臂的运动不发生干涉的空间,进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空间利用率。需要说明的是,折弯段220的侧面222与吸取部130之间的距离增大,包括折弯段220的侧面222与吸取部13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的情况,还包括存在部分位置折弯段220的侧面222与吸取部130之间的距离不变或减小,但总体上呈现距离增大趋势的情况。
34.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焊接部110的前侧靠近连接段210的一侧向上折弯形成第一护板113,可以有效防护弹性臂200发生形变,进而有利于弹片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35.优选地,吸取部130的前侧靠近连接段210的一侧向下折弯形成第二护板(图中未示出),第二护板可以有效防护弹性臂200发生形变,进而有利于弹片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36.优选地,如图6至图8所示,焊接部110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引脚结构112,引脚结构112用于插装弹片连接器,有利于弹片连接器的快速定位与安装,进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品质。
37.优选地,焊接部1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第一侧边设置有第一引脚结构1121,第二侧边设置有第二引脚结构1122。相对设置两个引脚结构有利于提高弹片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更为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一引脚结构1121相对于第二引脚结构1122靠前设置。将第一引脚结构1121与第二引脚结构1122错位设置,可以调节弹片连接器的重心位置,便于弹片连接器的生产、传送以及安装,进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38.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接触段230上设置有凸块231,凸块231可以是冲压成型形成的,也可以通过设置加强筋的方式实现,用于提高接触段230与元器件(图中未示出)的接触稳定性。
3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弹片连接器无法满足小型化、微型化应用场景的发展需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焊接部上开设凹槽结构,并将弹性臂向远离凹槽结构的第一侧壁的方向延展,使得弹片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满足侧接的条件,使其具有良好的弹性、导电性能以及防刮擦、防失效性能,而且凹槽结构及其上方存在与弹性臂的运动不会发生干涉的空间,其他零件或元器件可占据该空间,进而可以提高产品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有利于满足小型化、微型化产品的发展需求。
4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