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43971发布日期:2022-01-19 14:5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车辆电池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2.新能源电动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等,电能作为动力来源,电能由蓄电池提供。蓄电池通过电池包安装在车体上。
3.通常,电池包包括蓄电池组、蓄电池管理系统、蓄电池箱以及相应附件。对于新能源电动车,电池包作为电源安装在整车底盘结构上。电池包的结构机械强度需满足挤压碰撞后无绝缘失效、漏液、起火、爆炸情况发生。目前,为满足挤压碰撞要求,电池包采用单独的加强梁结构以提高电池包刚度。
4.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包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箱体1内设置有模块端板3,其提供多个格子间,每个格子间内设置有蓄电池模块2。为了提高箱体1的结构机械强度,箱体1内设置有多根纵向加强梁4和多根横向加强梁5,纵向加强梁4和横向加强梁5会占用电池包空间,增加电池包重量,降低了电池包的体积能量密度和重量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及车辆,可使电池包结构更加紧凑,提高电池包空间利用率,降低电池包重量。
6.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腔体,还包括:
7.多个加强梁,多个所述加强梁在所述腔体内依次间隔分布,以将所述腔体分隔为多个子腔体;
8.多对端板,多对所述端板在每个所述子腔体内依次间隔分布,每对所述端板用于支撑蓄电池模块,每个所述端板包括两个连接端,且分别与所述加强梁和/或所述箱体的边框连接。
9.可选地,所述加强梁为纵向加强梁,多个所述纵向加强梁在所述腔体内沿着横向方向依次间隔分布,每对所述端板包括两个相背设置的横向端板,每个所述横向端板的两个所述连接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横向端板在所述腔体横向方向的相对两端上。
10.可选地,每个所述横向端板的两个所述连接端分别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箱体的边框或所述纵向加强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纵向加强梁或所述箱体的边框连接。
11.可选地,同一所述纵向加强梁相对两侧的所述横向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纵向加强梁上。
12.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为安装耳部,所述第二连接端为支撑和限位所述安装耳部的耳部滑槽,所述第一固定件依次贯穿所述安装耳部和所述耳部滑槽。
13.可选地,所述加强梁为横向加强梁,多个所述横向加强梁在所述腔体内沿着纵向方向依次间隔分布,每对所述端板包括两个相背设置的纵向端板,每个所述纵向端板的两个所述连接端均设置在所述纵向端板在所述腔体纵向方向的相对两侧表面上。
14.可选地,两个所述纵向端板分别为第一纵向端板和第二纵向端板,所述第一纵向端板上设置有两个相对且间隔分布的第三连接端,两个所述第三连接端均与所述箱体的边框或所述横向加强梁连接,所述第二纵向端板上设置有两个相对且间隔分布的第四连接端,两个所述第四连接端均与所述箱体的边框或所述横向加强梁连接。
15.可选地,同一所述横向加强梁相对两侧的所述纵向端板的相对分布的所述第三连接端和所述第四连接端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纵向加强梁上。
16.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端为第一滑槽,所述第四连接端为支撑和限位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固定件依次贯穿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
17.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述的电池包。
18.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及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上述电池包,通过在端板上设置连接端,来代替在该方向上设置加强梁,使得电池包的结构更加紧凑,既能满足电池包的结构强度要求,又会降低对电池包空间和重量的影响,进而降低电池包的体积能量密度和重量能量密度,提高电池包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19.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20.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包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电池包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电池包的示意图。
23.图4为图2所示的电池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4.图5为图4所示的电池包的横向端板的示意图。
25.图6为图4所示的电池包的横向端板的a部局部放大图。
26.图7为图6所示的电池包的横向端板的使用状态剖面图。
27.图8为图3所示的电池包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28.图9为图8所示的电池包的第一纵向端板的示意图。
29.图10为图8所示的电池包的第二纵向端板的示意图。
30.图11为图8所示的电池包的纵向端板的b部局部放大图。
31.图12为图11所示的电池包的纵向端板的使用状态剖面图。
32.其中附图标记:
33.1、箱体;2、蓄电池模块;3、模块端板;4、纵向加强梁;5、横向加强梁;
34.10、横向端板;11、安装耳部;12、耳部滑槽;13、第一螺栓;
35.20、纵向端板;21、第一纵向端板;22、第一滑槽;23、第二纵向端板;
36.24、第二滑槽;25、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38]“纵向”是指图2、图3中的水平方向,“横向”是指图2、图3中的竖直方向。
[0039]
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电池包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电池包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电池包包括箱体1、多个加强梁和多对端板。
[0040]
电池包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置有腔体;
[0041]
多个加强梁在腔体内依次间隔分布,以将腔体分隔为多个子腔体;
[0042]
多对端板在每个子腔体内依次间隔分布,每对端板用于支撑蓄电池模块2,每个端板包括两个连接端,且分别与加强梁和/或箱体1的边框连接。
[0043]
多个加强梁在腔体内沿着同一个方向依次间隔分布,同一方向包括但不限于腔体内的任何方向中择一,例如沿着纵向或横向间隔分布,以便在箱体1的纵向或横向形成力的传递路径;当加强梁均沿着纵向分布时,可在箱体1的纵向形成力的传播路径,而每个子腔体内同一横向上的多个端板通过连接端与加强梁或箱体1连接,可在箱体1的横向形成力的传播路径。同理,当加强梁均沿着横向分布时,可在箱体1的横向形成力的传播路径,而每个子腔体内同一纵向上的多个端板通过连接端与加强梁或箱体1连接,可在箱体1的纵向形成力的传递路径。
[0044]
采用上述电池包,通过在端板上设置连接端,来代替在该方向上设置加强梁,使得电池包的结构更加紧凑,既能满足电池包的结构强度要求,又会降低对电池包空间和重量的影响,进而降低电池包的体积能量密度和重量能量密度,提高电池包空间利用率。
[0045]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加强梁在腔体内沿着横向方向依次间隔分布,如四个,多个加强梁可相互平行,将腔体分为五个子腔体,每个子腔体内设置有三个蓄电池模块2以及三对端板,每对端板在横向方向呈镜像对称分布,每个蓄电池模块2通过一对相背设置的端板支撑和限位。每个子腔体内沿同一横向分布的多个端板通过连接端与加强梁、箱体1连接形成一条力的传递路径。
[0046]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加强梁在腔体内沿着纵向方向依次间隔分布,如两个,多个加强梁可相互平行,将腔体分为三个子腔体,每个子腔体内设置有五个蓄电池模块2以及五对端板,每对端板在纵向方向呈镜像对称分布,每个蓄电池模块2通过一对相背设置的端板支撑和限位。每个子腔体内沿同一纵向分布的多个端板通过连接端与加强梁、箱体1连接形成一条力的传递路径。
[0047]
图4为图2所示的电池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电池包的横向端板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的电池包的横向端板的a部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6所示的电池包的横向端板的使用状态剖面图。如图4至图7所示,加强梁为纵向加强梁4。
[0048]
可选地,加强梁为纵向加强梁4,多个纵向加强梁4在腔体内沿着横向方向依次间隔分布,每对端板包括两个相背设置的横向端板10,每个横向端板10的两个连接端分别设置在横向端板10在腔体横向方向的相对两端上。纵向加强梁4沿着箱体1以及腔体的纵向延伸,多个纵向加强梁4在腔体的横向方向上均匀分布,以将腔体分隔为多个子腔体,每个子
腔体内均匀且间隔分布的多对横向端板10,每对横向端板10相对间隔分布,对位于每对横向端板10之间的蓄电池模块2提供支撑和限位作用;每个横向端板10包括两个连接端,两个连接端分别与纵向加强梁4和/或箱体1在纵向方向的边框连接。采用上述电池包结构,纵向加强梁4在箱体1的纵向方向形成多条力的传递路径,每个子腔体内同一横向方向的横向端板10在箱体1的横向方向形成力的传递途径,来代替在横向方向上设置横向加强梁5,使得电池包的结构更加紧凑。
[0049]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纵向加强梁4在腔体内沿着横向方向依次等间隔分布,如四个,多个纵向加强梁4结构相同,且相互平行,将腔体均分为五个子腔体,每个子腔体内设置有三个蓄电池模块2以及三对横向端板10,每对横向端板10在横向方向呈镜像对称分布,每个蓄电池模块2通过一对相背设置的横向端板10支撑和限位。每个子腔体内沿同一横向分布的多个横向端板10通过连接端与纵向加强梁4、箱体1纵向方向的边框连接形成一条力的传递路径,每对横向端板10形成两条力的传递路径。
[0050]
可选地,每个横向端板10的两个连接端分别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箱体1的边框或纵向加强梁4连接,第二连接端分别与纵向加强梁4或箱体1的边框连接。当横向端板10位于两个纵向加强梁4之间时,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与相邻两侧的纵梁加强梁;当横向端板10位于纵向加强梁4和箱体1的纵向边框之间时,位于端首的横向端板10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与箱体1的纵向边框和纵向加强梁4连接,位于端尾的横向端板10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与纵向加强梁4和箱体1的纵向边框连接。同一个横向端板10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结构可相对或相错设置。为了便于力的有效传递,可选地,同一纵向加强梁4相对两侧的横向端板10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在纵向加强梁4上。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力可沿着直线传递,以便力能够有效传递,结构安全性更好。
[005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螺栓13。
[0052]
同一个横向端板10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结构可相同或不同。可选地,第一连接端为安装耳部11,第二连接端为支撑和限位安装耳部11的耳部滑槽12,第一固定件依次贯穿安装耳部11和耳部滑槽12。安装耳部11置于耳部滑槽12内,耳部滑槽12为安装耳部11提供支撑和限位作用,第一固定件固定安装耳部11和耳部滑槽12的相对位置,并且纵向加强梁4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均固定在该纵向加强梁4上。
[0053]
图8为图3所示的电池包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电池包的第一纵向端板的示意图。图10为图8所示的电池包的第二纵向端板的示意图。图11为图8所示的电池包的纵向端板的b部局部放大图。图12为图11所示的电池包的纵向端板的使用状态剖面图。如图8至图12所示,加强梁为横向加强梁5。
[0054]
可选地,加强梁为横向加强梁5,多个横向加强梁5在腔体内沿着纵向方向依次间隔分布,每对端板包括两个相背设置的纵向端板20,每个纵向端板20的两个连接端均设置在纵向端板20在腔体纵向方向的相对两侧表面上。横向加强梁5沿着箱体1以及腔体的横向延伸,多个横向加强梁5在腔体的纵向方向上均匀分布,以将腔体分隔为多个子腔体,每个子腔体内均匀且间隔分布的多对纵向端板20,每对纵向端板20相对间隔分布,对位于每对纵向端板20之间的蓄电池模块2提供支撑和限位作用;每个纵向端板20包括两个连接端,两个连接端分别与横向加强梁5和/或箱体1在横向方向的边框连接。采用上述电池包结构,横
向加强梁5在箱体1的横向方向形成多条力的传递路径,每个子腔体内同一纵向方向的纵向端板20在箱体1的纵向方向形成力的传递途径,来代替在纵向方向上设置纵向加强梁4,使得电池包的结构更加紧凑。
[0055]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横向加强梁5在腔体内沿着纵向方向依次等间隔分布,如两个,多个横向加强梁5结构相同,可相互平行,将腔体分为三个子腔体,每个子腔体内设置有五个蓄电池模块2以及五对纵向端板20,每对纵向端板20在纵向方向呈镜像对称分布,每个蓄电池模块2通过一对相背设置的纵向端板20支撑和限位。每个子腔体内沿同一纵向分布的多个纵向端板20通过连接端与横向加强梁5、箱体1横向方向的边框连接形成一条力的传递路径,每对纵向端板20形成两条力的传递路径。
[0056]
可选地,两个纵向端板20分别为第一纵向端板21和第二纵向端板23,第一纵向端板21上设置有两个相对且间隔分布的第三连接端,两个第三连接端均与箱体1的边框或横向加强梁5连接,第二纵向端板23上设置有两个相对且间隔分布的第四连接端,两个第四连接端均与箱体1的边框或横向加强梁5连接。当第一纵向端板21/第二纵向端板23位于两个横向加强梁5之间时,两个第三连接端/第四连接端均与相邻的横向加强梁5连接,当纵向端板20位于横向加强梁5和箱体1的横向边框之间时,位于端首的第一纵向端板21的第三连接端/第二纵向端板23的第四连接端分别与箱体1的横向边框/横向加强梁5连接,位于端尾的第一纵向端板21的第三连接端/第二纵向端板23的第四连接端分别与横向加强梁5和箱体1的横向边框连接。
[0057]
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的结构可相对或相错设置。为了便于力的有效传递,可选地,同一横向加强梁5相对两侧的纵向端板20的相对分布的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在纵向加强梁4上。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力可沿着直线传递,以便力能够有效传递,结构安全性更好。
[0058]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包括但不限于第二螺栓25。
[0059]
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的结构可相同或不同。可选地,第三连接端为第一滑槽22,第四连接端为支撑和限位第一滑槽22的第二滑槽24,第二固定件依次贯穿第一滑槽22和第二滑槽24。第一滑槽22置于第二滑槽24内,第二滑槽24为第一滑槽22提供支撑和限位作用,第二固定件固定第一滑槽22和第二滑槽24的相对位置,并且横向加强梁5相对两侧的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均固定在该纵向加强梁4上。
[0060]
下面进一步介绍电池包的使用过程。
[0061]
在箱体1的腔体内,仅在单一方向上设置加强梁,如仅设置纵向加强梁4时,取消横向加强梁5,采用横向端板10,每个横向端板10上的连接端与相邻的箱体1的边框或加强梁连接,来提供横向的结构强度;同理,如仅设置横向加强梁5时,取消纵向加强梁4,采用纵向端板20,每个纵向端板20上的连接端与相邻的箱体1的边框或加强梁连接,来提供纵向的结构强度。
[0062]
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如上述的电池包。
[0063]
从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及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上述电池包,通过在端板上设置连接端,来代替在该方向上设置加强梁,使得电池包的结构更加紧凑,既能满足电池包的结构强度要求,又会降低对电池包空间和重量的影响,进而降低电池包的体积能量密度和重量能量密度,提高电池包空间利用率。
[0064]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主旨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