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控WIFI控制英式拖线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46793发布日期:2021-10-24 07:25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分控WIFI控制英式拖线板的制作方法
一种可分控wifi控制英式拖线板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英式拖线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分控wifi控制英式拖线板。


背景技术:

2.电源拖线板线盘通常为人们在室内外电器使用时,提供电源延长功能。市面上现有的拖线板,大多是通过拖线板上的按键开关控制插孔火线电路的通断,从而切换插孔的通断电状态,此类插线板均需要用户手动切换状态。当用户离家时,若有家用电器如台灯、电视机通过拖线板接入电源忘记关闭或处于待机状态,则无法及时关闭以节约用电。若有电热水器、电油汀等大功率电器长时间无人看管,则会造成用电量严重浪费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分控wifi控制英式拖线板,其既能够手动控制插孔电源开关(联动(总)轻触开关),又能够远程wifi控制插孔电源开关,同时,手动与远程wifi控制均具有分路控制插孔电源状态的功能,一孔一开关,实用方便,安全无忧,能够极大的方便人们的生活。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分控wifi控制英式拖线板,在手动控制与手机app远程控制电源时,均能够分路控制单孔电源开关。
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分控wifi控制英式拖线板,其总开关与分路开关上均设置电源指示灯(二极管led),方便用户了解插孔通电状态。
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分控wifi控制英式拖线板,其具有安全性高、简单便捷等优点。
8.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分控wifi控制英式拖线板,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英式电源插头、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英式电源插头均安装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分别与l极铜件、n极铜件(通过一路)和接地铜件电性连接,其中:
9.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wifi模块、继电器模块、驱动模块、指示灯模块和总轻触开关;
10.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轻触开关。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继电器模块包括继电器ka1、继电器ka2和继电器ka3,所述轻触开关包括开关p1、开关p2和开关p3,所述继电器ka1的4管脚和3管脚之间依次串接有电阻r6和二极管led1,所述继电器ka1的1管脚与所述开关p1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ka1的2管脚与所述l极铜件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ka1的3管脚还与所述驱
动模块的驱动芯片u4的8管脚电性连接;
12.所述继电器ka2的4管脚和3管脚之间依次串接有电阻r7和二极管led2,所述继电器ka2的1管脚与所述开关p2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ka2的2管脚与所述l极铜件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ka2的3管脚还与所述驱动模块的驱动芯片u4的7管脚电性连接;
13.所述继电器ka3的4管脚和3管脚之间依次串接有电阻r8和二极管led3,所述继电器ka3的1管脚与所述开关p3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ka3的2管脚与所述l极铜件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ka3的3管脚还与所述驱动模块的驱动芯片u4的6管脚电性连接。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指示灯模块包括二极管ld4和二极管led5,所述二极管led4的阴极通过电阻r9与所述wifi模块的通讯芯片u3的5管脚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led5的阴极通过电阻r10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5与所述通讯芯片u3的13管脚电性连接。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继电器模块还包括开关kd1、开关k1、开关k2和开关k3(开关k1、开关k2和开关k3分别对应继电器ka1、继电器ka2和继电器ka3),所述开关kd1的一端与所述通讯芯片u3的14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开关k1的一端与所述通讯芯片u3的15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开关k2的一端与所述通讯芯片u3的3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开关k1的一端与所述通讯芯片u3的4管脚电性连接。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包括主按键板、透明导光圈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上端与所述主按键板相连,所述固定支架的下端与总轻触开关相连。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分控wifi控制英式拖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分控wifi控制英式拖线板的爆炸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分控wifi控制英式拖线板的继电器模块电路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分控wifi控制英式拖线板的wifi模块电路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分控wifi控制英式拖线板的驱动模块电路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分控wifi控制英式拖线板的指示灯模块电路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分控wifi控制英式拖线板的第二电路板电路图(轻触开关)。
24.附图标记包括:10、上壳体;11、主按键板;12、透明导光圈;13、固定支架;20、下壳体;30、第一电路板;31、总轻触开关;40、第二电路板;50、英式电源插头;60、l极铜件;70、n极铜件;80、接地铜件。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2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分控wifi控制英式拖线板,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实
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2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上壳体、下壳体和电路板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
28.优选实施例。
2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分控wifi控制英式拖线板,包括上壳体10、下壳体20、英式电源插头50、第一电路板30和第二电路板40,所述第一电路板30、所述第二电路板40和所述英式电源插头50均安装于所述上壳体10和所述下壳体20之间,所述第一电路板30和所述第二电路板4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30分别与l极铜件60(优选为3个,并且3个l极铜件通过3路均分别与第一电路板独立连接)、n极铜件70(通过一路)和接地铜件80电性连接,其中:
30.所述第一电路板30包括wifi模块、继电器模块(优选为3个)、驱动模块、指示灯模块和总轻触开关31;
31.所述第二电路板40包括轻触开关(优选为3个)。
32.具体的是,所述继电器模块包括继电器ka1、继电器ka2和继电器ka3,所述轻触开关包括开关p1、开关p2和开关p3(本实用新型优选为3个继电器和3个轻触开关,但数量只是作为举例,具体的数量可按照需求设定),所述继电器ka1的4管脚和3管脚之间依次串接有电阻r6和二极管led1,所述继电器ka1的1管脚与所述开关p1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ka1的2管脚与所述l极铜件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ka1的3管脚还与所述驱动模块的驱动芯片u4的8管脚电性连接;
33.所述继电器ka2的4管脚和3管脚之间依次串接有电阻r7和二极管led2,所述继电器ka2的1管脚与所述开关p2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ka2的2管脚与所述l极铜件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ka2的3管脚还与所述驱动模块的驱动芯片u4的7管脚电性连接;
34.所述继电器ka3的4管脚和3管脚之间依次串接有电阻r8和二极管led3,所述继电器ka3的1管脚与所述开关p3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ka3的2管脚与所述l极铜件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ka3的3管脚还与所述驱动模块的驱动芯片u4的6管脚电性连接。
35.更具体的是,所述指示灯模块包括二极管ld4和二极管led5(wifi指示灯),所述二极管led4的阴极通过电阻r9与所述wifi模块的通讯芯片u3的5管脚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led5的阴极通过电阻r10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5与所述通讯芯片u3的13管脚电性连接。
36.进一步的是,所述继电器模块还包括开关kd1、开关k1、开关k2和开关k3(开关k1、开关k2和开关k3分别对应继电器ka1、继电器ka2和继电器ka3),所述开关kd1的一端与所述通讯芯片u3的14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开关k1的一端与所述通讯芯片u3的15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开关k2的一端与所述通讯芯片u3的3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开关k1的一端与所述通讯芯片u3的4管脚电性连接。
37.优选地,用户即可通过总轻触开关与(分路)轻触开关(p1/p2/p3),通过3个继电器控制上壳体的3个插孔的l极的通断,从而实现拖线板插孔的通断电;又可通过wifi模块,接收用户在手机app上操作指令,继而通过3个继电器控制3个插孔的l极的通断,从而实现拖线板插孔的通断电。
38.优选地,所述的主按键(联动于总轻触按键)只能同时控制3路分插座同时通电或
断电;所述的主路与分路开关指示灯(二极管led1、led2和led3)在插孔通电时点亮,有1处分路插孔通电时,主指示灯(二极管led4)即点亮;当所有分路插孔断电时,主指示灯即熄灭。
39.具体的,所述的主按键板11与透明导光圈12通过固定支架13安装在上壳体10,透明导光圈12可以将主指示灯(二极管led4)的灯光引导并均匀散发出来,固定支架13上端与主按键板11相连,下端与总轻触开关31相连,按下主按键板11即可按动总轻触开关31;
40.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上壳体、下壳体和电路板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41.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