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7619发布日期:2021-12-22 16:0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插拔式断路器,其外形尺寸较小,开断能力有限,由于其触头开距的限制,无法分断较高的直流电压,也不能在开断能力要求较高的条件下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断路器,其包括多个触头组,形成多个断点,分断性能好。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断路器,其包括壳体、直线滑动设置的操作件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保护极电路,保护极电路包括操作机构、触头系统、过载保护机构、短路保护机构和接线端;所述接线端包括与操作件并排设置在壳体一端的第一接线端和设置在壳体另一端的第二接线端;所述操作件滑动以通过操作机构驱动断路器合闸或分闸;所述触头系统串接在两个接线端之间,包括至少两组彼此串联的触头组,每组触头组均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受操作机构驱动使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或断开;所述过载保护机构和短路保护机构可触发操作机构使断路器脱扣或分闸。
6.优选的,所述触头系统包括两组触头组,分别为第一触头组和第二触头组,第一触头组包括第一动触头和第一静触头,第二触头组包括第二动触头和第二静触头,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并排间隔设置且彼此串联,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并排间隔设置分别与两个接线端电连。
7.优选的,所述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沿壳体的厚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沿壳体的厚度方向并排设置。
8.优选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触头支持,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分别设置在触头支持两侧。
9.优选的,所述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为一体式结构或者通过连接导体相连的分体式结构。
10.优选的,所述短路保护机构、过载保护机构和触头系统串接在两个接线端之间,且短路保护机构和过载保护机构分别与操作机构驱动配合;所述第二静触头、短路保护机构和第二接线端依次串联,第一静触头、过载保护机构和第一接线端依次串联。
11.优选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传动件、第二连杆、触头支持、锁扣件和跳扣件,传动件和触头支持分别枢转设置在壳体上,动触头与触头支持驱动相连,锁扣件和跳扣件分别枢转设置在触头支持上且锁扣配合。
12.优选的,所述断路器还包括灭弧室,灭弧室包括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灭弧室和第二灭弧室,分别与第一触头组和第二触头组配合。
13.优选的,所述断路器还包括分隔板,第一触头组、第一灭弧室位于分隔板一侧,第二触头组、第二灭弧室位于分隔板另一侧。
14.优选的,所述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中性极电路,中性极电路为直通电路或者可分断电路;所述保护极电路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信号端口,信号端口与作为出线端的接线端电连。
15.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其触头系统包括至少两组触头组,每组触头组均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和静触头,使保护极电路中形成至少两个断点,与现有的单断点的断路器相比,其分断性能更好,适用于较高的直流电压的分断以及在开端能力要求较高下工作。
16.此外,所述分隔板有利于提高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绝缘间隙,而且避免第一触头组和第二触头组之间的电弧短路,有利于提高断路器的灭弧性能和灭弧效率,有利于提高断路器的分断性能。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平面投影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与图1相比,去除了操作机构的部分结构、动触头和灭弧室;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示出了两个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的位置关系、两个灭弧室和分隔板的位置关系;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接线端、触头组、短路保护机构和过载保护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保护极电路和中性极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6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

9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27.如图1

7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包括壳体、直线滑动设置的操作件1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保护极电路,保护极电路包括操作机构2、触头系统、过载保护机构4、短路保护机构3和接线端;所述接线端包括与操作件1并排设置在壳体一端的第一接线端8a和设置在壳体另一端的第二接线端8b;所述操作件1滑动以通过操作机构2驱动断路器合闸或分闸;所述触头系统串接在两个接线端之间,包括至少两个彼此串联的触头组,每组触头组均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受操作机构2驱动使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或断开;所述过载保护机构4和短路保护机构3可触发操作机构2使断路器脱扣或分闸。
28.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其触头系统包括至少两组触头组,每组触头组均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和静触头,使保护极电路中形成至少两个断点,与现有的单断点的断路器相比,其分断性能更好,适用于较高的直流电压的分断以及在开端能力要求较高下工作。
29.优选的,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为插入式断路器,操作件1为滑动设置在壳体上的按钮,通过按压或拉拔操作件1,驱动操作机构2动作,使断路器合闸或分闸。
30.需要指出的,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其壳体内设有至少一个保护极电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包括多个保护极电路时,多个保护极电路沿壳体的厚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
31.优选的,如图6和7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还包括中性极电路,中性极电路为直通电路或可分断电路。所述中性极电路为直通电路,指的是中性极电路保持导通状态且在中性极电路中无断点;所述中性极电路为可分断电路,指的是中性极电路中存在可操作使其断开的断点(例如在中性极电路中串接有可分断的动触头和静触头)。也就是说,如图6和7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优选为一种两相断路器,其保护极电路用于连接l极,中性极电路用于连接n极。
32.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断路器作进一步说明。
33.如图1

7所示,本实施例断路器,优选为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其包括壳体、滑动设置的操作件1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保护极电路,保护极电路包括操作机构2、触头系统和接线端;所述接线端包括与操作件1并排设置在壳体一端的第一接线端8a和设置在壳体另一端的第二接线端8b;所述操作件1滑动以通过操作机构2驱动断路器合闸或分闸。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操作件1和第一接线端8a设置在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第二接线端8b设置在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所述操作机构2设置在操作件1和第二接线端8b之间,触头系统设置在操作机构2和第二接线端8b之间。具体的,如图1所示方向,所述操作件1和第一接线端8a并排设置在壳体上端,第二接线端8b设置在壳体下端。
34.如图1所示,为所述操作机构2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操作机构2包括传动件20、第二连杆21、触头支持22、锁扣件23和跳扣件24,传动件20和触头支持22分别枢转设置在壳体上,动触头与触头支持22驱动相连,锁扣件23和跳扣件24分别枢转设置在触头支持22上且锁扣配合。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断路器还包括第一连杆1

2,操作件1通过第一连杆1

2与传动件20驱动相连。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操作件1通过第一连杆1

2驱动传动件20转动,传动件20通过第二连杆21驱动触头支持22、锁扣件23、跳扣件24整体转动,触头支持22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或断开,使断路器合闸或分闸。
35.优选的,如图2、4

7所示,所述第二接线端8b为进线端,用于接入电源,第一接线端8a为出线端,用于输出电源。
36.本实施例断路器的一个重要改进点在于,如图1

7所示,所述触头系统串接在两个接线端之间,包括至少两组彼此串联的触头组,每组触头组均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受操作机构2驱动使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或断开。进一步的,各组所述触头组的动触头受操作机构2的驱动,同步动作与各自对应的静触头闭合或断开。
37.优选的,如图2

7所示,所述触头系统包括两组触头组,分别为第一触头组和第二触头组,第一触头组包括第一动触头50和第一静触头60,第二触头组包括第二动触头51和第二静触头61,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51并排间隔设置且彼此串联,第一静触头60和第二静触头61并排间隔设置且分别与两个接线端电连。进一步的,如图2和3所示,所述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51沿壳体的厚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一静触头60和第二静触头61沿壳体的厚度方向并排设置。需要指出的,两组所述触头组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与两个接线端相连,即两个静触头并排设置且彼此串联,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51并排设置且分别
与两个接线端电连。
38.优选的,所述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51为一体式结构或者通过连接导体相连的分体式结构。具体的,如图4和9所示,所述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51为分体式结构,通过第一软连接50

51相连,二者采用分体式结构,有利于保证二者分别与第一静触头60和第二静触头61的可靠配合,提高断路器的导电性能。
39.优选的,如图8和9所示,所述操作机构2包括触头支持22,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51分别设置在触头支持两侧。进一步的,如图8和9所示,所述触头支持220包括动触头轴220,动触头轴220两端分别凸出设置在触头支持220两侧,分别与第一动触头50、第二动触头51转动配合。具体的,所述触头支持22带动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51同步转动,使二者分别与第一静触头60和第二静触头61闭合或断开。
40.优选的,如图8和9所示,所述操作机构2还包括两个触头弹簧22

5,分别为第一触头弹簧和第二触头弹簧,第一触头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动触头50、触头支持220配合,为第一动触头50提供超程力,第二触头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动触头51、触头支持220配合,为第二动触头51提供超程力。进一步的,如图8和9所示,所述触头弹簧22

5为扭簧,套设在动触头轴220。
41.如图1、2、4、6所示,本实施例断路器还包括短路保护机构3和过载保护机构4,短路保护机构3、过载保护机构4和触头系统串接在两个接线端之间,且短路保护机构3和过载保护机构4分别与操作机构2驱动配合。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短路保护机构3和过载保护机构4分别与操作机构2的跳扣件24驱动配合。具体的,本实施例断路器发生短路或过载故障时,短路保护机构3或过载保护机构4驱动跳扣件24转动,使操作机构2的锁扣件23和跳扣件24脱扣,使断路器脱扣或分闸;所述短路保护机构3优选为电磁脱扣器,过载保护机构4优选为双金属片式过载保护机构。
42.需要指出的,所述短路保护机构3和过载保护机构4的连接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如图2、4

7所示,所述第一静触头60与第一接线端8a电连,第二静触头61与第二接线端8b电连;所述短路保护机构3可以串接在第一静触头60和第一接线端8a之间,也可以串接在第二静触头61和第二接线端8b之间;所述过载保护机构4可以串接在第一静触头60和第一接线端8a之间,也可以串接在第二静触头61和第二接线端8b之间。在本实施例断路器中,如图4所示,所述短路保护机构3串接在第二静触头61和第二接线端8b之间,过载保护机构4串接在第一静触头60和第一接线端8a之间。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过载保护机构4的双金属片通过第二软连接4

8a与第一接线端8a相连。
43.优选的,如图1和3所示,本实施例断路器还包括灭弧室7,灭弧室7包括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灭弧室70和第二灭弧室71,分别与第一触头组和第二触头组配合。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灭弧室70和第二灭弧室71沿壳体的厚度方向并排设置。本实施例断路器,其第一灭弧室70和第二灭弧室71分别与两个触头组配合,显著提高了断路器的灭弧性能和灭弧效率,有利于提高断路器的分断性能。
44.优选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断路器还包括分隔板1a,第一触头组、第一灭弧室70位于分隔板1a一侧,第二触头组、第二灭弧室71位于分隔板1a另一侧。所述分隔板1a有利于提高第一静触头60和第二静触头61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绝缘间隙,而且避免第一触头组和第二触头组之间的电弧短路,有利于提高断路器的灭弧性能和灭弧效率,有利于提高断路器
的分断性能。
45.优选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保护极电路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信号端口9,信号端口9与作为出线端的接线端电连。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信号端口9通过第一静触头60与第一接线端8a之间。本实施例断路器合闸时,触头系统闭合,信号端口9向外输出电信号,以反映断路器的合闸状态,有利于实现断路器状态的远程监控。
46.优选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信号端口9为一个插接型接线端子。
47.优选的,本实施例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中性极电路,中性极电路为直通电路或者可分断电路。
48.具体的,如图6和7所示,所述中性极电路为直通电路,与保护极电路沿壳体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其包括两个中性极接线端子和用于连接两个中性极接线端子的中性极导体,一个中性极接线端子为第三接线端8c,与第二接线端8b并排设置在壳体一端,另一个中性极接线端子为第四接线端8d,与第一接线端8a并排设置在壳体另一端。或者,所述中性极电路为可分断电路,包括两个中性极接线端子和用于接通或断开中性极电路的中性极动触头和中性极静触头,中性极动触头和中性极静触头分别与两个中性极接线端子电连,中性极动触头与操作机构2驱动配合,使中性极电路和保护极电路同步断开或接通。
49.如图1、6、7所示,为本实施例断路器的一种布局方式:所述中性极电路和保护极电路沿壳体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四接线端8d和第一接线端子8a沿壳体的厚度方向并排设置,二者与操作件1沿壳体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在壳体一端;所述第三接线端8c和第二接线端子8b沿壳体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在壳体另一端,信号端口9设置在二者之间;所述操作件1、操作机构2、短路保护机构3和第二接线端子8b沿壳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过载保护机构4和灭弧室7依次设置在第一接线端子8a和所述另一个中性极接线端子之间,过载保护机构4和操作机构2沿壳体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位于中性极电路和操作机构2之间。
50.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