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端固定式双引线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15548发布日期:2021-12-01 10:2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中端固定式双引线脚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引脚安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端固定式双引线脚。


背景技术:

2.电子元器件是电子元件和小型的机器、仪器的组成部分,为对电子元气件进行通电使用,电子元器件使用时会在电子元器件上的外部设置承载壳体,电子元器件的壳体内设置有用于电子元器件导电连接的引线脚,为了提高引线脚与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常会将引线脚和融化状态下的壳体放入模具冷却固定成型。
3.相关技术见申请号为202021305210.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引脚引线式电容器,包括外壳、电容体、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以及第三引脚,外壳具有第一侧与第二侧,电容体设置于外壳内,第一引脚电性连接电容体的正电极,并由第一侧向外伸出,第二引脚电性连接电容体的负电极,并由第一侧向外伸出,第三引脚电性连接电容体的负电极,并由第二侧向外伸出。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引线脚的安装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中端固定式双引线脚。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中端固定式双引线脚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中端固定式双引线脚,包括双针引脚,所述双针引脚中部固定有打扁件,所述打扁件上固定有防脱侧耳,所述防脱侧耳伸出双针引脚的外壁。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打扁件的位置固定电子元器件,由于防脱侧耳伸出双针引脚的外壁,减小双针引脚在电子元器件上沿双针引脚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的几率,从而提高双针引脚的安装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打扁件呈板状结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状结构的打扁件可以减小双针引脚在电子元器件上发生转动的几率,减小双针引脚发生松动的几率。
11.可选的,所述打扁板的上固定有多个凸棱,多个所述凸棱垂直于双针引脚的长度方向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双针引脚沿长度方向发生位移时,多个凸棱可以减小双针引脚发生移动的几率,从而提高双针引脚的安装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双针引脚一端靠近打扁板与双针引脚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双针引脚另一端靠近打扁板与双针引脚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螺纹。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增加电子元器件与双针引脚的接触面积,提高电子元器件与双针引脚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旋向相反。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两个螺纹结构的旋向相反,减小了针脚与电子元器件之间发生转动的几率。
17.可选的,所述双针引脚靠近打扁板的位置固定有防脱环,所述防脱环环绕双针引脚的外壁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脱环可以对电子元器件沿双针引脚的长度方向的移动产生干涉作用,从而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为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防脱环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凹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子元器件的部分嵌设于凹槽内,提高了电子元器件与防脱环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减小电子元器件沿垂直于双针引脚中心轴线的截面的直径方向发生移动的几率,从而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防脱环远离双针引脚中心轴线的边沿设置有多个凸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凸齿提高了防脱环边沿与电子元器件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双针引脚与电子元器件之间发生转动的几率,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在打扁件的位置固定电子元器件,由于防脱侧耳伸出双针引脚的外壁,减小双针引脚在电子元器件上沿双针引脚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的几率,从而提高双针引脚的安装稳定性;
25.2.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旋向相反减小了双针引脚与电子元器件之间发生位移和转动的几率;
26.3.防脱环以及设置于防脱环上的凹槽和凸齿减小了双针引脚与电子元器件之间发生位移和转动的几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双针引脚;11、第一螺纹;12、第二螺纹;2、打扁件;21、防脱侧耳;22、凸棱;3、防脱环;31、凹槽;32、凸齿。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中端固定式双引线脚。
32.实施例1
33.参照图1,中端固定式双引线脚包括双针引脚1和设置于双针引脚1中部的打扁件2;使用时,将电子元器件固定于双针引脚1设有打扁件2的位置。
34.双针引脚1呈圆柱体结构,打扁件2是由双针引脚1的中部沿垂直于双针引脚1中心轴线的方向压制形成,压制过程中,打扁件2形成椭圆形的板状结构,且打扁件2的边沿伸出双针引脚1的外壁形成防脱侧耳21。
35.使用时,电子元器件包裹于双针引脚1设有打扁件2的外壁,由于防脱侧耳21是由
打扁件2边沿伸出双针引线的外壁形成的凸起部,减小双针引线沿长度方向与电子元器件发生滑移的几率。
36.由于打扁件2呈板状结构,减小双针引脚1在电子元器件上发生转动的几率,从而提高双针引脚1的安装稳定性。
37.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双针引脚1沿长度方向发生移动时,防脱侧耳21可以限制双针引脚1的移动;板状结构的打扁件2使得双针引脚1在电子元器件内部不易发生转动。
38.实施例2
39.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打扁件2的板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凸棱22,凸棱22呈长条状结构,凸棱22的长度方向与双针引脚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凸棱22是由打扁件2在压制过程中,压制设备预留缝隙与打扁件2一体成型的。
40.使用时,多个凸棱22提高了打扁板表面与电子元器件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打扁板沿双针引脚1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的几率,从而提高了双针引脚1的安装稳定性。
41.为了进一步提高双针引脚1的安装稳定性,双针引脚1靠近打扁件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11,双针引脚1靠近打扁件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12,且第一螺纹11与第二螺纹12的螺纹结构的旋向相反;螺纹结构提高双针引脚1与电子元器件的接触面积,同时,第一螺纹11与第二螺纹12的螺纹结构的旋向相反减小了双针引脚1发生转动的几率。
42.为了进一步提高双针引脚1的安装稳定性,第一螺纹11远离打扁件2的一端设置有防脱环3,防脱环3呈环板状结构且与双针引脚1呈同中心轴线设置,防脱环3的内环与双针引脚1的外壁焊接固定;使用时,电子元器件包裹防脱环3设置,防脱环3可以对电子元器件沿双针引脚1的长度方向的移动产生干涉作用。
43.为了提高防脱环3的使用效果,防脱环3靠近打扁件2的一侧环绕防脱环3的环面均匀开设有多个凹槽31;电子元器件安装时,电子元器件的部分结构嵌设固定于多个凹槽31内,从而提高了电子元器件与双针引脚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44.为了进一步提高防脱环3的使用效果,防脱环3远离双针引脚1中心轴线的边沿均匀设置有多个凸齿32,多个凸齿32环绕防脱环3的外环设置形成齿轮状结构,多个凸齿32是由防脱环3的边沿切割形成;使用时,多个凸刺提高了防脱环3边沿与电子元器件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双针引脚1与电子元器件之间发生转动的几率。
45.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11与第二螺纹12使得双针引脚1的发生旋转时相互限制;防脱环3以及设置于防脱环3上的凹槽31和凸齿32提高了防脱环3与电子元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表面摩擦力。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