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接闪针及防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8944发布日期:2021-11-10 09:3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升降接闪针及防雷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升降接闪针及防雷系统。


背景技术:

2.接闪器包括直接接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利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它与引下线、接地装置有良好的电气连接。其作用是当雷电直接击中它时,雷电流从它的本身通过引下线、接地装置,迅速泄流到大地,从而保护了建筑物和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
3.人工增雨作业人员成功作业完时常会伴有强烈的雷雨大风天气,为避免因雷击造成的伤害,需要设置防雷系统,以将雷电流顺利导入大地,从而有效保障发射车、发射设备和作业人员的防雷安全。
4.接闪器(接闪针)是防雷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部件)之一,然而现有接闪针不能自动升降,致使接闪针运输十分不便。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升降接闪针及防雷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升降接闪针及防雷系统,其解决了现有接闪针不能自动升降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8.一种自动升降接闪针,包括壳体、气缸、针头、引下线及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气缸连接的空气泵;
9.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气缸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固定有安装座,所述针头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针头上安装有第一铜鼻,所述引下线穿过所述安装座且与所述第一铜鼻连接,所述气缸用于带动所述安装座、针头上下移动。
10.采用上述结构,接电时,启动气缸,以使安装座和针头向上移动,此时第一铜鼻将向上拉动引下线,待针头移动到预定高度后,气缸停止运行。使用简单方便,且便于运输,解决了现有接闪针不能自动升降的问题。
11.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安装座和所述针头之间固定有绝缘接头,以使所述针头通过所述绝缘接头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12.采用上述结构,防止电流通过安装座传送给气缸,提高了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13.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引下线隐藏在所述气缸内,以使所述引下线依次穿过所述气缸下、上端及所述安装座后与所述第一铜鼻连接。
14.采用上述结构,引下线采用隐藏式设计,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外观整洁、小巧和美观。
15.进一步优化为:还包括收线装置,所述收线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收卷所述引下线。
16.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在针头向下移动过程中将引下线进行收卷,以收纳引下线,不需要人工摆放,便于快速开展工作和结束工作。
17.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收线装置包括收线盘、底座、转轴、连接板和弹簧座;
18.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转轴穿过收线盘且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收线盘上开设有用于所述引下线穿入所述收线盘内的槽孔,所述弹簧座位于所述收线盘内且与所述收线盘固定,所述弹簧座用于带动所述收线盘向盘绕所述引下线的方向转动;
19.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收线盘内,所述连接板上固定有第二铜鼻,所述引下线一端盘绕在所述收线盘上且穿过所述槽孔后再与所述第二铜鼻连接。
20.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弹簧座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涡卷弹簧,所述涡卷弹簧内部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上,外部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21.采用上述结构,接电完成后,启动气缸,以使安装座和针头向下移动,此时在涡卷弹簧作用下,收线盘将在转轴上反向转动,从而将引下线绕回卷线盘上,从而起到自动升降接闪和自动收卷引下线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利用涡卷弹簧产生的回弹力进行收线动作,从而实现了占地最小化。
22.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收线装置还包括碳刷架和黄铜套脚,所述碳刷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碳刷架与所述弹簧座通过所述黄铜套脚连接,所述黄铜套脚一侧设置有电流输出端。
23.采用上述结构,黄铜套脚可以将碳刷架上的电流通过流输出端向外导出,以便接地。
24.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尼龙滚轮,所述尼龙滚轮位于所述气缸和所述收线盘之间且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引下线与尼龙滚轮圆周方向的顶面接触。
25.采用上述结构,尼龙滚轮可以起到较好的导向、支撑作用,以便引下线进行收线和放线作业。
26.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安装架安装在预定位置。
27.一种防雷系统,包括所述自动升降接闪针。
2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接电时,启动气缸,以使安装座和针头向上移动,此时第一铜鼻将向上拉动引下线。在第一铜鼻的拉动下,收线盘将带动第二铜鼻、连接板、碳刷架及外壳等在转轴上转动,此时涡卷弹簧将蓄力。接电完成后,启动气缸,以使安装座和针头向下移动,此时在涡卷弹簧作用下,收线盘将带动第二铜鼻、连接板、碳刷架及外壳等在转轴上反向转动,从而将引下线绕回卷线盘上,从而起到自动升降接地和自动收卷引下线的作用。便于在针头向下移动过程中将引下线进行收卷,以收纳引下线,不需要人工摆放,便于快速开展工作和结束工作,解决了现有接闪针不能自动升降的问题,运输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29.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自动升降接闪针的结构;
30.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自动升降接闪针的具体结构;
31.图3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针头的安装结构;
32.图4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壳体的内部结构;
33.图5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收线装置的安装结构;
34.图6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弹簧座、碳刷架、黄铜套脚和连接板之间的配合结构;
35.图7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弹簧座的内部结构。
36.图中,1、壳体;2、气缸;3、安装架;4、针头;5、空气泵;6、收线装置;61、收线盘;62、底座;63、转轴;64、连接板;65、槽孔;66、弹簧座;661、外壳;662、涡卷弹簧;67、电流输出端;68、碳刷架;69、黄铜套脚;7、活塞杆;8、引下线;9、安装座;10、第一铜鼻;11、尼龙滚轮;12、绝缘接头;13、第二铜鼻。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实施例:一种自动升降接闪针及防雷系统,如图1

7所示,防雷系统包括自动升降接闪针、引下线、控制装置和接地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自动升降接闪针与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气连接,以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自动升降接闪针用于接闪,自动升降接闪针包括壳体1、气缸2、针头4、收线装置6、引下线8及位于壳体1内且与气缸2连接的空气泵5。壳体1外部一侧螺栓连接有安装架3,壳体1通过安装架3安装在预定位置(移动小车),以使设备整体拆装较为方便。空气泵5用于向气缸2供气,气缸2为竖直设置且下端安装在壳体1内。气缸2包括活塞杆7,活塞杆7上端固定有安装座9,针头4安装在安装座9上,为了防止电流传送到气缸2和安装座9上,优选的,安装座9和针头4之间固定有绝缘接头12,以使针头4通过绝缘接头12与安装座9连接。针头4上安装有第一铜鼻10,引下线8上端穿过安装座9且与第一铜鼻10连接,引下线8固定在安装座9上。气缸2用于带动安装座9、针头4上下移动,以使针头4上升至预定高度,从而便于将电流引向大地,起到较好的防雷作用。
39.参照图1

7,引下线8采用隐藏式设计,即将引下线8隐藏在气缸2外罩内,以使引下线8由下往上依次穿过气缸2下、上端及安装座9后再与第一铜鼻10连接。收线装置6位于壳体1内且用于收卷引下线8,以使安装座9、针头4下降过程中,引下线8能自动收卷。收线装置6包括收线盘61、底座62、转轴63、连接板64、弹簧座66、碳刷架68和黄铜套脚69。底座62固定在壳体1内,转轴63穿过收线盘61且两端分别固定在底座62上,收线盘61上开设有用于引下线8穿入收线盘61内的槽孔65。引下线8绕设在收线盘61上,以通过收线盘61对引下线8进行收纳。弹簧座66位于收线盘61内且与收线盘61固定,弹簧座66用于带动收线盘61向盘绕引下线8的方向转动,以使针头4下降过程中,弹簧座66能驱动收线盘61在转轴63上自动旋转,从而将多余的引下线8收卷到收线盘61上,以使引下线8呈张紧状态。
40.参照图1

7,连接板64为导电片且位于收线盘61内,连接板64上固定有第二铜鼻13,引下线8一端先盘绕在收线盘61上,然后穿过槽孔65,再与第二铜鼻13连接。弹簧座66包括外壳661和设置在外壳661内的涡卷弹簧662,涡卷弹簧662内部一端固定在转轴63上,外部一端固定在外壳661上。碳刷架68与连接板64连接,碳刷架68与弹簧座66通过黄铜套脚69连接,黄铜套脚69一侧设置有用于连接电线的电流输出端67。壳体1内设置有尼龙滚轮11,尼龙滚轮11位于气缸2和收线盘61之间且转动连接在底座62上,引下线8与尼龙滚轮11圆周
方向的顶面接触。引下线8上端依次穿过气缸2下、上端及安装座9后再与第一铜鼻10连接,下端经过尼龙滚轮11圆周方向的顶面后伸入收线盘61下方,从而绕设在收线盘61上,经过收线盘61的引下线8将穿过槽孔65从而伸入收线盘61内,最终与第二铜鼻13连接。尼龙滚轮11轴向方向和收线盘轴61向方向相一致。
41.工作过程及原理:接电时,启动气缸2,以使安装座9和针头4向上移动,此时第一铜鼻10将向上拉动引下线8。在第一铜鼻10的拉动下,收线盘61将带动第二铜鼻13、连接板64、碳刷架68及外壳661等在转轴63上转动,此时涡卷弹簧662将蓄力。接电完成后,启动气缸2,以使安装座9和针头4向下移动,此时在涡卷弹簧662作用下,收线盘61将带动第二铜鼻13、连接板64、碳刷架68及外壳661等在转轴63上反向转动,从而将引下线8绕回卷线盘上,从而起到自动升降接地和自动收卷引下线8的作用。
4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