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的门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11538发布日期:2021-10-09 15:13阅读:67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的门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的门端结构。


背景技术:

2.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因此各行各业都在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船舶作为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推进新能源在船舶领域的应用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是一种理想的船用动力单元,有以下优势:1、采用标准的集装箱作为载体,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可以使用码头现有集装箱吊装设备进行吊装;2、可以实现换电运营模式,在码头进行箱式电池动力单元的更换,不增加码头补充能源的时间;3、可以根据不同船舶的用电负荷配置不同数量的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使用灵活;4、产品迭代更为便捷,如果有性能更高的电池被研发出来,可以方便的升级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基于上述优势,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将在船舶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为降低船舶碳排放做出巨大贡献。
3.目前我国船用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还处于空白阶段,目前还没有取得中国船级社产品证书的船用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与其最接近的是陆用的集装箱式储能单元,陆用与船用布置条件和用途的不同决定了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设计的截然不同。
4.公告号cn 205935801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储能集装箱。该储能集装箱为陆用集装箱储能单元。陆用集装箱式储能单元的布置位置较为宽敞,储能集装箱可以在集装箱门端、框端、侧端四个面依据内部布置和需要灵活的进行开口,起到集装箱储能单元的监测,检修,通风需要。
5.陆用集装箱储能单元的开口布置如果复制到船用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存在如下缺点:
6.1船舶空间有限,人员不能方便的达到集装箱的每一个面,而陆用集装箱储能单元可以更加随意的布置集装箱上的开口与接口,因此照搬陆用集装箱的开口与接口布置会造成部分开口在船上不易达到,无法进行操作或检修。
7.2若在船舶上需要布置多个集装箱式,前后集装箱以及左右集装箱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因此船用集装箱的侧壁不适合设置人员进出口,检修口,通风口等开口,会影响船舶正常的布置以及对集装箱电池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的门端结构。
9.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10.一种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的门端结构,其设于长方体形状的集装箱箱体的门端上;集装箱箱体包括四个侧面,分别为两个大侧面和两个小侧面,大侧面的面积大于小侧面
的面积;其中一个小侧面为门端;门端上设有中门板,中门板的两侧各设有一个侧门板;两个侧门板分别铰接于集装箱箱体;中门板与其中一个侧门板铰接;中门板和集装箱箱体之间设有第一锁接件;侧门板与集装箱箱体之间设有第二锁接件;中门板上设有人员出入口、冷却水接口和通风口;人员出入口上设有铰接于中门板的船员进出门;冷却水接口位于人员出入口的下方,通风口设于人员出入口的上方;两个侧门板上各设有一个电接口,电接口设于侧门板的下部;其中一个侧门板上还嵌设有用于人员对电池动力单元进行控制操作的控制屏幕;控制屏幕设于电接口的上方。
11.冷却水接口为两个,两个冷却水接口并排分布,两个冷却水接口均设于人员出入口的下方。
12.电接口的高度和冷却水接口的高度均不超过集装箱箱体高度的一半。
13.两个侧门板分别通过铰链铰接于集装箱箱体的两个大侧面上。
14.侧门板设于集装箱箱体的顶面和集装箱箱体的底面之间。
15.中门板设于集装箱箱体的顶面和集装箱箱体的底面之间。
16.第一锁接件包括第一锁接杆和两个第一锁接座,两个第一锁接座分别固定于集装箱箱体的顶面和底面;第一锁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锁接座卡接;中门板上固设有第一枢接件,第一锁接杆穿设于第一枢接件。
17.第一锁接杆上连接有第一把手。
18.第二锁接件包括第二锁接杆和两个第二锁接座,两个第二锁接座分别固定于集装箱箱体的顶面和底面;第二锁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锁接座卡接,侧门板上固设有第二枢接件,第二锁接杆穿设于第二枢接件。
19.第二锁接杆上连接有第二把手。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将船用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的电接口、冷却水接口、船员进出入口、通风口、控制屏幕集成布置在集装箱的门端,布局紧凑合理,便于日常维护,且操作便捷。将电接口和冷却水接口布置在箱体下端,使得接线更加合理,方便与船舶连接。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门端既可以全部整体打开,也可以分区域打开。门端全部打开可以使内部电池柜的整体拖出维修更换更方便,船员进出门的打开可以方便人员日常进出集装箱箱体,对集装箱箱体内部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a向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在中门板单独打开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2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的门端结构,其设于长方体形状的集装箱箱体10的门端上;集装箱箱体包括四个侧面,分别为两个大侧面51和两个小侧面52,大侧面的面积大于小侧面的面积;其中一个小侧面为门端。
26.门端上设有中门板11,中门板11的两侧各设有一个侧门板12。
27.两个侧门板12分别铰接于集装箱箱体10。具体位置为,两个侧门板12 分别通过铰链铰接于集装箱箱体10的两个大侧面51上。
28.侧门板12设于集装箱箱体的顶面53和集装箱箱体的底面54之间。中门板11设于集装箱箱体的顶面53和集装箱箱体的底面54之间。
29.中门板11与其中一个侧门板铰接。本实施例中,中门板和位于左侧的侧门板铰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中门板和位于右侧的侧门板铰接,其技术效果和本实施例相同。
30.中门板11与集装箱箱体10之间设有第一锁接件;侧门板12与集装箱箱体10设有第二锁接件。
31.第一锁接件包括第一锁接杆21和两个第一锁接座22,两个第一锁接座 22分别固定于集装箱箱体的顶面和底面;第一锁接杆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锁接座22卡接;中门板上固设有第一枢接件23,第一锁接杆21穿设于第一枢接件23。第一锁接杆21上连接有第一把手24。需要打开第一锁接件时,操作第一把手24使第一锁接杆21旋转,再拉动第一锁接杆21,第一锁接杆24脱离第一锁接座22,第一锁接件解锁。
32.第二锁接件包括第二锁接杆31和两个第二锁接座32,两个第二锁接座 32分别固定于集装箱箱体的顶面和底面;第二锁接杆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锁接座32卡接,侧门板上固设有第二枢接件33,第二锁接杆31穿设于第二枢接件33。第二锁接杆31上连接有第二把手34。需要打开第二锁接件时,操作第二把手34使第二锁接杆31旋转,再拉动第二锁接杆31,第二锁接杆34脱离第二锁接座32,第二锁接件解锁。
33.中门板11上设有人员出入口41、冷却水接口42和通风口43;人员出入口41上设有铰接于中门板的船员进出门(图上未示出);冷却水接口42 位于人员出入口41的下方,通风口43设于人员出入口41的上方。
34.本实施例中,冷却水接口42为两个,两个冷却水接口42并排分布,两个冷却水接口42均设于人员出入口41的下方。
35.两个侧门板12上各设有一个电接口44,电接口44设于侧门板的下部。
36.电接口的高度和冷却水接口的高度均不超过集装箱箱体高度的一半。
37.其中一个侧门板上还嵌设有用于人员对电池动力单元进行控制操作的控制屏幕45;控制屏幕45设于电接口44的上方。控制屏幕为液晶控制屏幕。
38.控制屏幕可以设于任意一个侧门板上。本实施例中,控制屏幕设于右侧的侧门板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屏幕设于左侧的侧门板上,其技术效果和本实施例相同。
39.本实用新型针对船用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在船舶上的布置特点,将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正常营运所需要的电接口、冷却水接口、人员出入口、液晶控制屏幕、通风口集成布置在集装箱的门端,便于船员达到并且维修。
40.将整个门端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一个中门板和两个侧门板。
41.左侧的侧门板在靠近箱体底部布置一个电接口,运行过程中与船舶通过供电插头进行连接。
42.中门板在靠近箱体底部布置2个冷却水接口,运行过程中与船舶进行连接。在中门板的中部设置一个人员出入口,人员出入口上设置船员进出门,船员进出门可以单独打开,人员可以进入集装箱进行检修。中门板顶部设置一个通风口,进行集装箱内部的通风。
43.右侧的侧门板底部同样布置一个供电接口,运行过程中与船舶通过供电插头进行
连接。右侧的侧门板中部设置一个液晶控制屏幕,人员可以在不进入集装箱的条件下对于箱体内部的电池性能,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和监测。当然,液晶控制屏幕也可以设置于左侧的侧门板上,其技术效果和本实施例相同。
44.门端可以整体打开,即两个侧门板和一个中门板可以同时打开。右侧的侧门板可以单独打开,中门板和左侧的侧门板折叠后整体打开,如图3所示。该种设计可以使船用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内部的电池柜可以整体拖出进行维修、更换,避免在内部狭小的空间进行维修、更换,提升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中门板和右侧的侧门板铰接,中门板和右侧的侧门板折叠后整体打开,其技术效果和本实施例相同。
45.本实用新型中,将船用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的电接口、冷却水接口、船员进出入口、通风口、液晶控制屏幕集成布置在集装箱的门端。布局紧凑合理,满足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的使用要求,满足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在船舶上的布置要求。门端分为3个区域布置,集成度更高。将电接口、冷却水接口、船员进出入口、通风口、液晶控制屏幕统统集成在集装箱的门端布置,船员日常维护和操作便捷。
46.本实用新型中,船用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与船舶连接的电接口、冷却水接口高度不超过一半箱体高度,并尽可能靠近集装箱箱体的底部布置。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在船舶上需要与船舶上的配电系统进行连接,同时需要船舶提供冷却水进行内部电池系统的冷却。出于安全考虑,露天开敞甲板是布置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的理想场所,船舶配电板间的配电系统、机舱的供水系统一般布置在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所在的甲板下,因此将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与船舶连接的电接口和冷却水接口布置在箱体下端贴合了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在船舶上的布置特点,接线更加合理。因此与船舶相关的接口靠近箱体底部布置可以方便与船舶连接。
47.本实用新型中,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门端既可以全部整体打开,也可以分区域打开。中门板可以单独打开,中门板和与其铰接的侧门板折叠后向外侧打开,未与中门板铰接的侧门板向另一侧打开。中门板上的船员进出门可以单独开启。门端全部打开可以使内部电池柜的整体拖出维修更换更方便,船员进出门的打开可以方便人员日常进出集装箱箱体,对集装箱箱体内部进行操作。
48.本实用新型的门端结构,适应了船舶布置特点的同时满足了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在船上正常使用所需的接口、检修、通风等要求。
49.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