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托、卡座组件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86359发布日期:2021-12-04 10:3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托、卡座组件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卡托、卡座组件及终端。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平板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终端设备,现有的智能手机等终端一般均可实现一机多卡,如一个终端可以配置双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纳米用户身份识别卡)、单sim卡和单sd卡(secure digital card,安全数码存储卡)、双sim卡和单sd卡等。另外,终端设备内的电路板上设置有卡座组件,在卡座组件内可拆卸地安装有卡托,sim卡和/或sd卡等先装入卡托内,然后再将卡托插入终端设备的卡座组件内。
3.以终端中配置双sim卡和单sd卡为例,目前市场上的三合一卡托结构大都采用平面排布的方式以实现三张卡的同时使用,这就导致了卡托的占用面积较大,相应地与卡托配合的卡座组件占用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面积也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托、卡座组件及终端,以解决现有的卡托以及卡座组件占用面积较大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卡托,包括卡托本体,卡托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沿卡托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三卡槽,第二卡槽与第三卡槽层叠设置,第一卡槽用于放置第一卡,第二卡槽用于放置第二卡,第三卡槽用于放置第三卡。
6.可选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限定卡安装方向的切边。
7.可选地,第三卡槽包括设置在卡托本体的第二表面上、且沿卡托本体宽度方向延伸的两条滑槽,第二卡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三卡槽的长度方向。
8.可选地,第三卡槽还包括一块沿卡托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侧围板,侧围板、滑槽和切边共同限制第三卡的插入方向。
9.可选地,卡托本体的外端设有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有上下贯穿的长圆孔,卡托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托帽,卡托帽上设有向内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卡托帽通过穿过长圆孔和通孔的铆钉铆合在一起,且卡托本体和卡托帽之间能够相对滑动。
10.可选地,第一卡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卡的第一支撑平台,第一支撑平台由第一卡槽的内壁向第一卡槽的中间延伸,第二卡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二卡的第二支撑平台,第二支撑平台由第二卡槽的内壁向第二卡槽的中间延伸。
11.本技术提供一种卡座组件,包括卡托和卡座,卡座内设有插槽,卡托可滑动设置在插槽内,卡托为上述的卡托,卡座包括壳体,壳体固定连接在电路板上,电路板的表面和壳
体的底盖的内表面上均设有用以与卡电连接的端子,端子与电路板上相应的电路电连接。
12.可选地,壳体底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端子,电路板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当卡托插入卡座内后,第一端子与第三卡槽内放置的第三卡电连接,第二端子与第一卡槽内放置的第一卡电连接,第三端子与第二卡槽内放置的第二卡电连接。
13.可选地,卡座组件包括以下任一种:
14.电路板上设置有豁口,底盖设置在豁口内且与电路板固定连接;
15.和/或,卡托本体的左右两侧相对设置有用于与卡座的壳体卡接的第一卡点,卡座的壳体内部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用于与卡托本体卡接的第二卡点;
16.和/或,卡座组件还包括一个推杆机构,推杆机构固定设置在卡座的壳体的一侧。
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上的卡托、卡座组件的至少一种。
18.本技术提供的卡托、卡座组件及终端,卡托的第二卡槽与第三卡槽层叠设置,第二卡与第三卡在厚度方向上错开,第三卡从卡托本体的侧面插入,通过把第三卡叠层放置在第二卡下面,来减短卡托投影面积,解决了现有三选三卡托的投影面积过大问题,使得本技术卡托在能够承载三张不同电子卡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卡托的体积,使其不会占用手机内部的太多空间。另外,卡座组件中的卡托同样采用第二卡槽与第三卡槽层叠设置,缩小了卡座组件面积;卡座组件中的卡座的底盖下沉设置到电路板内,用来降低整个卡座在电路板水平面上的高度,得以使卡座组件和电路板的整体厚度减薄,缩小了卡座组件的体积,同样较少地占用了终端内部的空间。
附图说明
19.图1为卡托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卡托的分解示意图;
21.图3为卡托放置了卡后的后视图;
22.图4为卡座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23.图5为卡座组件的主视图;
24.图6为卡座组件的右视图;
25.图7为卡座组件的后视图。
26.图中,1、卡托本体;2、第一卡槽;3、第二卡槽;4、第三卡槽;5、第一卡;6、第二卡;7、第三卡;8、滑槽;9、卡托帽;10、第一连接部;11、长圆孔;12、第二连接部;13、通孔;14、铆钉;15、第一支撑平台;16、第二支撑平台;17、切边;18、胶套;19、针孔;20、插槽;21、壳体;22、电路板;23、第一端子;24、第二端子;25、第三端子;26、豁口;27、第一卡点;28、第二卡点;29、推杆机构;30、底盖;31、侧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28.第一实施例
29.请参阅图1

图3,一种卡托,包括卡托本体1和卡托帽9,卡托帽9固定在卡托本体1的一端,以方便驱使卡托本体1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卡托帽9上环设有胶套18,胶套18会与手
机壳体之间过盈配合,使得卡托稳定地插在手机内。卡托帽9上开设有针孔19,针孔19沿卡托帽9至卡托本体1的方向贯穿卡托帽9。当用户使用针状物插入该针孔19时,卡托从电子设备内弹出。更为具体的,卡托本体1的外端设有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部10,第一连接部10设有上下贯穿的长圆孔11;卡托帽9上设有向内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2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13。第一连接部10层叠于第二连接部12上且长圆孔11与通孔13相对应,铆钉14穿过长圆孔11与通孔13将卡托本体1和卡托帽9滑动铆合。本技术通过采用一种分体组合的方式把卡托本体1和卡托帽9铆合在一起,长圆孔11保证了卡托本体1和卡托帽9之间留有一定的活动间隙,来配合调整卡托与手机壳体之间的配合间隙,避免因公差相冲突。
30.卡托本体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均设有用于容置卡的卡槽;其中,卡托本体1的第一表面上沿卡托本体1的长度方向从内往外依次设有第一卡槽2和第二卡槽3,第一卡槽2与第二卡槽3均为卡托本体1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槽且处于同一平面;卡托本体1的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三卡槽4,第二卡槽3与第三卡槽4层叠设置,第一卡槽2用于放置第一卡5,第二卡槽3用于放置第二卡6,第三卡槽4用于放置第三卡7。本实施例中,第一卡5为nano

sim卡,第二卡6为micro sd卡,第三卡7为nano

sim卡。第三卡槽4包括设置在卡托本体1的第二表面上,且沿卡托本体1宽度方向延伸的2条相互平行的滑槽8和一块沿卡托本体1宽度方向设置的侧围板31(见图4),第二卡槽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三卡槽4的长度方向。此时,第二卡6与第三卡7在卡托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错开,第三卡7从卡托本体1的侧面插入,通过把第三卡7叠层放置在第二卡6下面,来缩短卡托投影面积,解决了现有三选三卡托的投影面积过大的问题,使得本技术卡托在能够承载三张不同电子卡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卡托的体积,使其不会占用手机内部的太多空间。
31.请参阅图2,第一卡槽2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卡5的第一支撑平台15,第一支撑平台15由第一卡槽2的内壁向第一卡槽2的中间延伸。第二卡槽3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二卡6的第二支撑平台16,第二支撑平台16由第二卡槽3的内壁向第二卡槽3的中间延伸。第一支撑平台15和第二支撑平台16能够有效防止卡从卡槽中掉落。在这种结构中,当将第一卡5安设于第一卡槽2内时,第一卡5位于第一支撑平台15上,其可以保证第一卡5处于水平状态,以便于将卡托应用于手机上时,第一卡5能够与手机的电路板有效接触。一般地,第一支撑平台15凸出第一卡槽2内壁的尺寸较小,以避免对第一卡5的有效接触区形成遮挡,而且在第一卡5位于第一支撑平台15上时,第一卡5没有凸出卡托本体1的上表面。同理,第二支撑平台16的作用与上述第一支撑平台15的作用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32.可选地,第一卡槽2以及第二卡槽3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分别限定第一卡5与第二卡6安装方向的切边17。请参阅图3、图4,第三卡槽4的其中一条滑槽8与侧围板31的拐角处同样设置有用于限定卡安装方向的切边17。侧围板31、滑槽8和切边17共同限制第三卡7的插入卡托本体1的方向,使得第三卡7只能以芯片朝下的方式装入第三卡槽4。第一卡5、第二卡6和第三卡7只有在与该各自切边17对应配合的情况下,其才可以正好位于第一卡槽2、第二卡槽3和第三卡槽4内,从而可以保证在将卡托应用于电子产品上时,第一卡5、第二卡6和第三卡7均不会出现错误的安装方式,避免读卡困难。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第三卡槽4的2条滑槽8的中间部分可以隔断,将各条滑槽8分为两段,以避免对第三卡7的有效接触区形成遮挡。
33.第二实施例
34.请参阅图4

图7,一种卡座组件,包括卡托和卡座,卡座内设有插槽20,卡托可滑动地设置在插槽20内;其中,卡座的壳体21固定连接在电路板22上。更为具体地,电路板22上设置有豁口26,壳体21的底盖30设置在豁口26内且与电路板22固定连接。卡座组件的底盖30下沉设置到电路板22内,用来降低整个卡座的高度,以使卡座组件和电路板22的整体厚度减薄,从而缩小了卡座组件的体积,较少地占用了终端内部的空间。
35.请参阅图4、图5、图7,本实施例的卡托与第一实施例的卡托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卡托本体1的左右两侧相对设置有用于与卡座的壳体21卡接的第一卡点27,卡座的壳体21内部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用于与卡托本体1卡接的第二卡点28。第一卡点27与第二卡点28扣合可避免终端内的卡托从卡座中掉落,提高卡托安装的稳定性。
36.电路板22的表面和壳体21的底盖30的内表面上均设有用以与卡电连接的端子,端子与电路板22上相应的电路电连接。端子与终端的电路板22电连接,用于实现终端的信息识别、传递或储存等功能。更为具体地,壳体21底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端子23,当卡托插入卡座内后,第一端子23与第三卡槽4内放置的第三卡7的触点电连接;电路板22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端子24和第三端子25,当卡托插入卡座内后,第二端子24与第一卡槽2放置的第一卡5的触点电连接,第三端子25与第二卡槽3放置的第二卡6的触点电连接。
37.卡座组件还包括一个推杆机构29,推杆机构29固定设置在卡座的壳体21的一侧。推杆机构29包括推杆(未示出)和旋转片(未示出),旋转片的一端连接推杆的一端,旋转片另一端触靠插入卡座的卡托本体1,推杆设置在壳体21的一侧并与壳体21滑动配合,当需要取卡时,取卡针穿过针孔19推动卡座中的推杆以使得推杆能够沿着推杆的长度方向向内移动,推杆再带动旋转片的一端朝卡座壳的内边运动,使旋转片转动,继而旋转片的另一端朝卡座壳的开口边运动,带动卡托退出壳体21的开口边,最终将容纳于壳体21中的卡托顶出。
3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卡托、卡座组件的至少一种。
39.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卡托、卡座组件及终端,卡托的第二卡槽3与第三卡槽4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第二卡6与第三卡7在长度方向上错开,第三卡7从卡托本体1的侧面插入,通过把第三卡7叠层放置在第二卡6下面,来减短卡托投影面积,解决了现有三选三卡托的投影面积过大问题,使得本技术卡托在能够承载三张不同电子卡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卡托的体积,使其不会占用手机内部的太多空间。卡座组件中的卡托同样采用第二卡槽3与第三卡槽4层叠设置,缩小了卡座组件面积;卡座组件中的卡座的底盖30下沉设置到电路板22内,用来降低整个卡座在电路板22水平面上的高度,得以使卡座组件和电路板22的整体厚度减薄,缩小了卡座组件的体积,较少地占用了终端内部的空间。
40.在本文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41.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元件的序列形容词“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并不意味着这样描述的元件必须依照给定的顺序,或者时间、空间、等级或其它的限制。
42.在本文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竖
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描述方便,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3.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4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