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60238发布日期:2021-12-12 21:4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限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限径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光伏焊带生成技术的不断成熟,光伏焊带的生产速度也不断提高,由此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也日益增多,其中光伏焊带表面有颗粒(如锡颗粒)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些表面颗粒不易被察觉,随着生产被带走,一方面,对后期光伏焊带的质量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容易引发客户投诉等现象。
3.由于光伏焊带的规格有很多,不同规格的光伏焊带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以及不同的尺寸,因而,现有技术中已有的一些常规的限径装置不能适用于光伏焊带的生产。
4.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限径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限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就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限径装置,所述限径装置包括第一主体以及与所述第一主体可开合连接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预设面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预设面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二预设面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预设面的第二开槽,当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闭合时,所述第一预设面与所述第二预设面贴合,且所述第一开槽与所述第二开槽相配合形成限径孔,所述限径孔用于线材通过。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槽包括多个宽度和/或深度不同的开槽,所述第二开槽包括与所述第一开槽相对应的多个宽度和/或深度不同的开槽,当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闭合时,所述第一预设面与所述第二预设面贴合,且所述第一开槽与所述第二开槽相配合形成多个适用于不同线径的线材通过的限径孔。
9.进一步的,所述限径孔呈以下形状中的至少一种: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半圆形的底边上具有向外延伸的底座部、梯形、三角形、或三角形的底边上具有向外延伸的底座部。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预设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开槽,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二预设面上设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开槽相配合的至少一个第四开槽,所述第三开槽与所述第一开槽交叉设置,所述第四开槽与所述第二开槽交叉设置,所述第三开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开槽的深度,所述第四开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开槽的深度。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开槽以及所述第四开槽的横截面呈以下形状中的至少一种:圆形、半圆形、u形、梯形、三角形、长方形或正方形。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二主体的重量。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以及所述第二主体具有强磁性。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三预设面上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三预设面与所述第
一预设面为不同的面。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可开合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枢轴连接。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径装置,包括第一主体以及与所述第一主体可开合连接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预设面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预设面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二预设面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预设面的第二开槽,当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闭合时,所述第一预设面与所述第二预设面贴合,且所述第一开槽与所述第二开槽相配合形成限径孔,所述限径孔用于线材通过,通过限径装置对制程不良流出进行管控,防止线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锡颗粒被附带在线材表面流出,影响线材质量;
1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径装置,所述第一开槽包括多个宽度和/或深度不同的开槽,所述第二开槽包括与所述第一开槽相对应的多个宽度和/或深度不同的开槽,当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闭合时,所述第一预设面与所述第二预设面贴合,且所述第一开槽与所述第二开槽相配合形成多个适用于不同线径的线材通过限径孔,通过设置多个适用于不同线径的线材通过限径孔,减少按产品规格切换限径装置的安装频次,节省装卸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0.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径装置,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预设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开槽,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二预设面上设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开槽相配合的至少一个第四开槽,所述第三开槽与所述第一开槽交叉设置,所述第四开槽与所述第二开槽交叉设置,所述第三开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开槽的深度,所述第四开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开槽的深度,通过第三开槽以及第四开槽收集线材通过限径孔时从线材表面刮擦下来的锡灰等废料,防止锡灰等废料堆积卡线。
21.本实用新型所有产品并不需要具备上述所有效果。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开状态下的限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闭合状态下的限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径装置的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分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
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限径装置无法提供满足光伏焊带等线材的生产产线,使得生产出的光伏焊带等线材的表面有颗粒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限径装置,生产过程中光伏焊带等线材从该限径装置的限径孔通过,实现对制程不良流出进行管控,防止光伏焊带等线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锡颗粒被附带在线材表面流出,影响线材质量。
28.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径装置。
2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径装置,包括第一主体10以及第二主体20,其中第一主体10与第二主体20采用可开合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第一主体10具有第一预设面11,第二主体20具有第二预设面21,在第一主体10与第二主体2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预设面11与第二预设面21相贴合。进一步参照图1所示,第一预设面11上设置有第一开槽111,且第一开槽111贯穿该第一预设面11,第二预设面21上设置有第二开槽211,且第二开槽211贯穿该第二预设面21。参照图2所示,在第一主体10与第二主体2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开槽111与第二开槽211相配合形成限径孔。限径孔的大小与待生产的线材相适配,在线材的生产过程中,线材从该限径孔通过,该限径孔可以将线材表面存在锡等颗粒刮擦下来,防止线材表面带有锡等颗粒,影响线材的质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材包括但不限于光伏焊带等产品。
30.由于实际生产过程中,线材需要从限径孔中通过,具体实施时,进一步参照图1所示,将第一主体10以及第二主体20呈打开状态,然后将线材的第一端引入放置在第二开槽211中,且线材的第一端需要穿过第二预设表面21,然后将第一主体10以及第二主体20闭合,使得将线材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开槽与第二开槽相配合形成限径孔中,然后通过预设的生产设备拉着线材的第一端,使得线材从限径孔中通过。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第一主体10与第二主体20设置为可开合连接。可以方便生产过程中第一主体10与第二主体20在打开与闭合状态之间的自由切换,减少安放线材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1.以待生产的线材为光伏焊带为例,由于光伏焊带有很多种规格,不同规格的光伏焊带的线径、形状等均有可能不同,因此,不同规格的光伏焊带对限径装置的限径孔的需求也不相同。因而,实际生产中,在生产不同规格的光伏焊带时,需要将原有的限径装置拆卸下来,重新安装与待生产的光伏焊带相匹配的新的限径装置,这就造成了需要频繁拆卸以及安装限径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开槽111包括多个宽度和/或深度不同的开槽,第二开槽211包括与第一开槽相对应的多个宽度和/或深度不同的开槽,当第一主体10与第二主体20闭合时,第一开槽111与第二开槽211相配合,形成多个适用于不同线径的线材通过限径孔。进一步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第一开槽111以及第二开槽211均包括两个半径不同的开槽为例,当第一主体10与第二主体20闭合时,第一开槽111与第二开槽211相配合,形成了两个半径不同的限径孔,从而使得该限径装置可以适用于两种不同限径的线材的生产,减少了按产品规格切换限径装置的安装频次,节省装卸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对第一开槽111以及第二开槽211的宽度和/或深度进行限制,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设置。
32.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限径孔呈以下形状中的至少一种: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半圆形的底边上具有向外延伸的底座部、梯形、三角形、或三角形的底边上具有向外延伸的底座部,其中,底座部的两端还可以具有弧形,弧形包括优弧和劣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形状只是一种示例性说明,这里并不做作为对限径孔形状的限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设置。
33.进一步参照图1所示,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0的第一预设面11上还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三开槽112,第二主体20的第二预设面21上还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四开槽212,其中,第三开槽112与第四开槽212相配合。在第一主体10与第二主体2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三开槽112与第四开槽212相配合形成空腔,该空腔用于容纳从线材表面刮擦下来的锡灰等废料,防止锡灰等废料堆积卡线。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开槽112与第四开槽2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这里不做限制,图1中的第三开槽112与第四开槽212的数量设置为2个只是一种示例性说明,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对第三开槽112以及第四开槽212的数量进行设置。
34.进一步参照图1所示,第三开槽112与第一开槽111交叉设置,第四开槽212与第二开槽211交叉设置,这样设置,可以使得从线材表面刮擦下来的锡灰等废料可以落入第三开槽112或第四开槽212中,防止锡灰等废料堆积在第一预设面11与第二预设面21上,从而造成卡线等问题。
35.进一步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第三开槽112的深度大于第一开槽111的深度,第四开槽212的深度大于第二开槽211的深度,这样设置,可以使得第三开槽112和第四开槽212可以容纳更多的锡灰等废料,防止锡灰等废料溢出第三开槽112或第四开槽212堆积到第一预设面11与第二预设面21上,从而造成卡线等问题。
36.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开槽112以及第四开槽212的横截面呈以下形状中的至少一种:圆形、半圆形、u形、梯形、三角形、长方形或正方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开槽112与第四开槽21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并且第三开槽112在第一预设面11上的位置与第四开槽212在第二预设面21上的位置可以保持一致,也不可以不保持一致,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设置,这里不做限制。
37.在线材的生产过程中,堆积在第三开槽112以及第四开槽212中锡灰等废料可以通过气枪等设备进行及时清理,从而不需要将限径装置拆卸下来。为了使得锡灰等废料能够更容易地被气枪等设备从第三开槽112以及第四开槽212清理出来,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第三开槽112以及第四开槽212的开槽口的宽度大于开槽底部的宽度。
38.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第一主体10的重量大于第二主体20的重量。进一步参照图2所示,限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第一主体10位于第二主体20的上方,将第一主体10的重量设置为大于第二主体20的重量,可以防止由于通过限径孔的线材的抖动而导致的限径装置合不上,即导致第一主体10与第二主体20合不上。
39.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第一主体10以及第二主体20具有强磁性。进一步参照图2所示,限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第一主体10位于第二主体20的上方,将第一主体10以及第二主体20设置为具有强磁性,同样可以防止由于通过限径孔
的线材的抖动而导致的限径装置合不上,即导致第一主体10与第二主体20合不上。
40.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0的第三预设面12上设置有把手13,第三预设面12与第一预设面11为不同的面。进一步参照图2所示,在第一主体10上设置把手13,可以便于用户通过该把手13将第一主体10与第二主体20分开或合起来。第三预设面12可以是与第一主体10上除第一预设面11以外的任意一面。
41.参照图3所示,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4,第二主体2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4,其中,第一连接部14与第二连接部24相配合。通过第一连接部14与第二连接部24的连接,可以实现第一主体10与第二主体20的可开合连接。
42.进一步参照图3所示,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4包括第一连接孔141,第二连接部24包括第二连接孔241,其中第一连接孔141与第二连接孔241相配合。通过第一连接孔141与第二连接孔241的枢轴连接,可以实现第一连接部14与第二连接部24的可开合连接,从而可以实现第一主体10与第二主体20的可开合连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141与第二连接孔241之间除了可以通过枢轴连接,还可以通过铰链、螺栓等方式进行连接,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径装置,包括第一主体以及与所述第一主体可开合连接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预设面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预设面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二预设面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预设面的第二开槽,当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闭合时,所述第一预设面与所述第二预设面贴合,且所述第一开槽与所述第二开槽相配合形成限径孔,所述限径孔用于线材通过,通过限径装置对制程不良流出进行管控,防止线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锡颗粒被附带在线材表面流出,影响线材质量;
4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径装置,所述第一开槽包括多个宽度和/或深度不同的开槽,所述第二开槽包括与所述第一开槽相对应的多个宽度和/或深度不同的开槽,当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闭合时,所述第一预设面与所述第二预设面贴合,且所述第一开槽与所述第二开槽相配合形成多个适用于不同线径的线材通过限径孔,通过设置多个适用于不同线径的线材通过限径孔,减少按产品规格切换限径装置的安装频次,节省装卸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6.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径装置,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预设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开槽,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二预设面上设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开槽相配合的至少一个第四开槽,所述第三开槽与所述第一开槽交叉设置,所述第四开槽与所述第二开槽交叉设置,所述第三开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开槽的深度,所述第四开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开槽的深度,通过第三开槽以及第四开槽收集线材通过限径孔时从线材表面刮擦下来的锡灰等废料,防止锡灰等废料堆积卡线。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x轴”“y轴”“z轴”“垂直”“平行”“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
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