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将排线插入接口的辅助治具。
背景技术:2.排线,也叫软性电路板。它按照所属行业规范规定排线规则、线序、线色、线号等,用于活动部件及活动区域内的数据传输,如电脑内部主板连接硬盘、光驱的数据线,手机主板连接显示屏的数据线,还有连接设备之间的数据线都统称排线。
3.工厂加工的线路板有电脑主板、显示器主板等,将电脑主板、显示器主板加工完以后,需要一个检测工序,对线路板上所有的接口进行检测,以排除虚焊、漏焊、烧毁等故障。目前,对线路板上的各种排线接口的检测,通常采用人工手动将各种检测排线插入线路板的排线接口中,进行统一进行检测。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将排线插入接口时,因接口小巧,将排线插入接口的过程中,存在排线刮伤接口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减少排线插入接口时刮伤接口,本技术提供一种将排线插入接口的辅助治具。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将排线插入接口的辅助治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将排线插入接口的辅助治具,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底模,所述底模上开设有供连接器放置的放置槽,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放置排线的导向组件和辅助排线插入接口的插线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固定板和铰接在固定板上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底模抵接设置,且所述第一盖板表面开设有与放置槽连通的限位槽,所述插线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底板上的滑移板和铰接在滑移板上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上固定设置有位于第一盖板顶部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固定设置有吸盘。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器放置在放置槽内,放置槽的内壁与连接器侧壁卡接,从而将连接器固定在底模上。在固定板上转动第一盖板与底模抵接,使得限位槽与放置槽连通后,将排线放置在限位槽内。此时,在滑移板上将第二盖板转动至第一盖板一侧,使得进气管位于第一盖板顶部,吸盘与第一盖板上的放置的排线抵接。向进气管吸气,保持进气管内呈负压状态,吸盘将排线吸紧。此时,在底板上朝向靠近底模一侧滑动滑移板,第二盖板、进气管、吸盘随滑移板朝向靠近底模一侧移动,从而将排线插入到接口内。因吸盘将排线吸紧,同时限位槽的内壁对排线进行定位,当吸盘将排线插入插口的过程中,减少排线插入接口时翘起,从而减少排线插入接口时刮伤接口,提高排线插入接口的效率。
9.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限位板,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位于限位板与底模之间的滑轨,所述滑移板远离第二盖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在滑轨上滑动的滑块,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驱动滑块在滑轨上滑动的驱动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板通过滑块
在底板上的滑轨上滑动,提高滑移板在限位板与底模之间滑动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吸盘将排线插入接口时的稳定性。
10.优选的,所述驱动部是导向螺丝,所述导向螺丝贯穿限位板并与滑移板固定设置,所述导向螺丝在限位板上远离滑移板的一端套设有弹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板上朝向靠近滑移板一侧按压导向螺丝,弹簧被压缩至限位板一侧,导向螺丝对滑移板的推力使得滑移板在滑轨上朝向靠近底模一侧滑动,从而将吸盘将排线插入接口中;随后,弹簧在导向螺丝上朝向远离限位板一侧伸长,弹簧伸长产生的力使得导向螺丝在限位板上朝向远离底模一侧运动,此时,滑移板在滑轨上随导向螺丝朝向远离底模一侧滑动,滑移板复位,有利于提高将排线插入插口的效率。
12.优选的,所述底模上开设有供第一盖板插入的插口,所述第一盖板端部固定设置有与底模抵接的抵接块。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器放置在底模上开设的放置槽内,此时,将第一盖板插入插口内,使得第一盖板上的限位槽与放置槽连通,第一盖板上的抵接块与连接器表面抵接,减少将连接器与底模发生相对移动,有利于将排线插入连接器上的接口中,减少排线插入接口时刮伤接口,且能提高排线插入接口的效率。
14.优选的,所述第一盖板上可拆卸设置有与固定板固定的抵紧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紧件将第一盖板与固定板固定,减少第一盖板在固定板上发生偏移,有利于限位槽与放置槽相互对应,便于吸盘将排线插入接口中。
16.优选的,所述滑移板上固定设置有支撑第二盖板的多块支撑块。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移板上转动第二盖板,使得第二盖板上的吸盘与第一盖板上放置的排线抵接时,第二盖板与支撑块抵接,使得吸盘刚好与排线表面抵接,减少吸盘对排线表面的压力,有利于保护排线。
18.优选的,所述第二盖板和支撑块上均固定设置有磁铁。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减少第二盖板与支撑块发生相对移动,提高吸盘吸附排线的稳定性。
20.优选的,所述底模周侧固定设置有与连接器抵接的多块第一限位块。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块第一限位块与连接器侧壁抵接,减少连接器与底模发生相对滑动,有利于将排线插入连接器的接口中。
22.优选的,所述抵接块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块。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限位块对第一盖板上的排线进行限位,控制排线插入接口的长度,减少排线过多插入接口中使得接口损坏,有利于保护接口。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本技术中限位槽的内壁对排线进行定位,通过在底板上滑动滑移板,使得吸盘将排线沿限位槽内壁插入到接口中,减少排线插入接口的过程中,排线在第一盖板上翘起,有利于排线顺利插入接口中,减少排线插入接口时刮伤接口的情况发生;
26.2.本技术中滑移板通过滑块在滑轨上滑动,提高滑移板在限位板和底模之间滑动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吸盘将排线插入接口时的稳定性;
27.3.本技术中多块支撑块与第二盖板抵接,减少将第二盖板上的吸盘与第一盖板上的排线抵接时,吸盘对排线的压力,有利于保护排线。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排线插入接口的辅助治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排线插入接口的辅助治具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底板;2、底模;3、放置槽;4、固定板;5、第一盖板;6、限位槽;7、滑移板;8、第二盖板;9、进气管;10、吸盘;11、限位板;12、滑轨;13、滑块;14、导向螺丝;15、弹簧;16、插口;17、抵接块;18、抵紧件;19、支撑块;20、磁体;21、第一限位块;22、第二限位块;23、进气口;24、把手;25、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排线插入接口的辅助治具。参照图1,排线插入接口的辅助治具包括底板1和螺栓设置在底板1上的底模2,底模2上开设有放置槽3,底模2顶面均固定设置有位于放置槽3周侧的第一限位块21。底板1远离底模2的一侧设置有导向组件和插线组件,排线放置在导向组件上,且导向组件与底模2上的放置槽3对应设置。驱动插线组件,插线组件驱动导向组件上的排线朝向底模2一侧靠近,从而将排线插入连接器的接口中。
33.参照图1与图2,底板1远离底模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11,底板1上间隔固定设置有位于底模2与限位板11之间的两条滑轨12,滑轨12上滑动设置有滑块13。插线组件包括滑移板7与第二盖板8,滑移板7固定设置在滑块13上,滑移板7上间隔固定设置有两块支撑块19,第二盖板8铰接滑移板7上并且位于两块支撑块19之间,靠近底模2一端的支撑块19上和第二盖板8上均固定设置有磁铁。
34.在滑移板7上转动第二盖板8,第二盖板8与支撑块19抵接,磁体20减少第二盖板8与支撑块19发生相对移动。
35.参照图1,限位板11上设置有驱动部,本技术实施例中驱动部是导向螺丝14,导向螺丝14贯穿限位板11并与滑移板7固定设置。导向螺丝14在限位板11上远离滑移板7的一端套设有弹簧15。通过在限位板11上按压导向螺丝14,可驱动滑移板7在滑轨12上滑动,调节第二盖板8与底模2的距离。
36.参照图1,第二盖板8靠近底模2一端固定设置有进气管9,进气管9侧壁固定设置有与进气管9连通的进气口23,进气管9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吸盘10。第二盖板8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把手24。向进气口23接入吸气装置,保持进气管9内呈负压状态,使得吸盘10吸附排线。
37.参照图1,底板1上固定设置有与滑移板7相邻的连接板25,导向组件包括固定板4和第一盖板5,固定板4螺栓设置在连接板25上,第一盖板5与固定板4铰接,第一盖板5上螺纹连接有抵紧件18,本技术实施例中抵紧件18是螺栓,螺栓贯穿固定板4与第一盖板5,并与固定板4和第一盖板5螺纹连接。螺栓减少第一盖板5与固定板4发生相对移动。
38.参照图1与图2,第一盖板5靠近底模2一侧一体式设置有抵接块17,抵接块17上垂直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2。第一盖板5上开设有位于吸盘10下方的限位槽6,第一盖板5上的限位槽6靠近底模2的一端贯穿第一限位块21并与放置槽3连通设置。底模2靠近第一盖板5的一端开设有插口16,第一盖板5端部位于插口16内。
39.将抵接块17与底模2上的连接器抵接,第一盖板5端部进入插口16内,减少连接器与底模2发生相对移动。同时,第二限位块22对第一盖板5上的排线进行限位,控制吸盘10将
排线插入接口的长度,减少排线过多插入接口中使得接口损坏,有利于保护接口。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排线插入接口的辅助治具的实施原理为:将第一盖板5在固定板4上朝向靠近底模2一侧转动,使得第一盖板5插入插口16后,将排线放置在限位槽6内。此时,抵接块17与底模2上放置的连接器抵接。向进气口23接入吸气装置,保持进气管9内呈负压状态。将第二盖板8在滑移板7上朝向靠近第一盖板5一侧转动,使得吸盘10吸附排线。在限位板11上朝向远离底模2一侧拉动导向螺丝14,导向螺丝14驱动滑移板7在滑轨12上朝向靠近底模2一侧滑动,吸盘10随滑移板7朝向底模2一侧移动,从而将排线沿限位槽6内壁插入接口中,减少排线插入接口的过程中,排线在第一盖板5上翘起,从而减少排线插入接口时刮伤接口的情况发生。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