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接线端子过流自保护机构的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37575发布日期:2022-02-09 14:0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接线端子过流自保护机构的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接线端子过流自保护机构的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各种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而储能则是可再生能源接入、微电网、分布式发电以及电动汽车发展的基石,但是现有的储能装置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
3.现有的储能装置因缺少减震结构,导致储能装置在运输、搬运的过程中承受各种颠簸震动,长时间后无疑会带来安全隐患,并且由于绝缘结构设计不合理,无法起到良好的隔绝电源作用,导致操作人员存在触电的风险,安全系数低,现有的储能装置在外部接线端子过流时,储能装置本体也会随着受到损坏,从而缺少因外部电路过流而保护储能装置本体的功能,影响储能装置本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接线端子过流自保护机构的储能装置,通过设置断流机构和防护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接线端子过流自保护机构的储能装置,包括防护机构和断流机构。
6.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外壳、第一箱体、弹簧、橡胶垫和电池组,所述电池组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所述电池组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两侧设有两个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的缓冲板,所述外壳的内部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外壳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一侧与第一箱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7.所述断流机构包括第二箱体、静触片、支架和压力点,所述第二箱体固定安装在缓冲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面一侧固定安装有压力点,所述支架的底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双金属片,所述压力点与双金属片抵接,所述双金属片的底面一端固定连接有动触点,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另一侧固定安装有静触片,所述静触片与动触点贴合。
8.为了到达更好的绝缘效果,优选的,所述电池组包括四个电池单体,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板,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导电体,相邻的所述两个电池单体通过导电体电性连接。
9.为了便于储能装置的搬运,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外壳的一侧关于把手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接线盒。
10.为了保证电池组与双金属片的导电性,优选的,所述双金属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线,所述双金属片通过导线与电池组电性连接。
11.为了保证静触片与接线盒的导电性,优选的,所述静触片与接线盒电性连接。
12.为了更好的接触,优选的,所述动触点的底面为半球型。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设置的防护机构,通过设置的弹簧、橡胶垫和缓冲板,达到了能够微小幅度调整或完全抵消外力产生的震动的效果,通过设置缓冲板,达到了能够对电池组竖直方向的震动缓冲的效果,通过设置的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能够保证储能装置的使用时的安全性,避免了使用时发生触电事故;
15.(2)通过设置的断流机构,通过第二箱体、静触片、支架、压力点和双金属等部件的配合,达到了能够保护了电池组,使其不会因过流而损坏的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外壳;2、把手;3、接线盒;4、第一箱体;5、弹簧;6、橡胶垫;7、缓冲板;8、第一绝缘板;9、电池组;10、导电体;11、第二绝缘板;12、导线;13、第二箱体;14、静触片;15、支架;16、压力点;17、双金属片;18、动触点;19、电池单体。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一:
23.根据图1-4,一种具有接线端子过流自保护机构的储能装置,包括防护机构和断流机构。
24.防护机构包括外壳1、第一箱体4、弹簧5、橡胶垫6和电池组9,电池组9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电池组9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绝缘板8,第一绝缘板8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箱体4,第一箱体4的两侧设有两个固定安装在外壳1内部的缓冲板7,外壳1的内部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弹簧5,弹簧5远离外壳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垫6,橡胶垫6的一侧与第一箱体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25.当本实用新型在搬运或运输时,通过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弹簧5、橡胶垫6 和缓冲板7,弹簧5和橡胶垫6可以对电池组9在搬运时横向产生的震动进行微小幅度调整或完全抵消外力产生的震动,通过设置在电池组9两侧的缓冲板7,可以在对电池组9搬运时竖直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从而使电池组9在搬运时电池组9受到的冲击力降到最低,使电池组9受到的保护最大化,使其抗震的能力强,通过设置在电池组9外侧的第一绝缘板8和设置在电池单体19之间的第二绝缘板11,将储能装置的带电体隔绝起来,能够保证储能装置的使用时的安全性,避免了使用时发生触电事故。
26.为了到达更好的绝缘效果,具体地,电池组9包括四个电池单体19,相邻的电池单体19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板11,电池单体19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导电体10,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19通过导电体10电性连接。
27.为了便于储能装置的搬运,具体地,外壳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2,外壳1的一侧关于把手2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接线盒3。
28.实施例二:
29.根据图1-4,一种具有接线端子过流自保护机构的储能装置,包括防护机构和断流机构。
30.断流机构包括第二箱体13、静触片14、支架15和压力点16,第二箱体13 固定安装在缓冲板7的一侧,第二箱体13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架15,支架15的底面一侧固定安装有压力点16,支架15的底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双金属片17,压力点16与双金属片17抵接,双金属片17的底面一端固定连接有动触点18,第二箱体13的内部另一侧固定安装有静触片14,静触片14与动触点18贴合。
31.当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电路中发生过流的情况,通过设置在接线盒3和电池组9之间的断流机构,首先因电路中电流过大,从而使双金属片17的温度升高,当双金属片17的温度升高后,因为双金属片17能够因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形变,从而使固定在双金属片17上的动触点18脱离静触片14,当动触点18脱离静触片14后,电路将形成一个断路,使电池组9与接线盒3没有电流通过,达到了能够保护了电池组9的效果,使其不会因过流而损坏,避免了电池组9过流而发生安全事故,当电路断开后,双金属片17的温度也会下降,当双金属片17的温度下降到原来的状态时,双金属片17上的动触点18再次与静触片14接触,重而使电路继续连通。
32.为了保证电池组9与双金属片17的电性,具体地,双金属片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线12,双金属片17通过导线12与电池组9电性连接。
33.为了保证静触片14与接线盒3的电性,具体地,静触片14与接线盒3 电性连接。
34.为了更好的接触,具体地,动触点18的底面为半球型。
35.工作原理:当本实用新型在搬运或运输时,通过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弹簧5、橡胶垫6和缓冲板7,弹簧5和橡胶垫6可以对电池组9在搬运时横向产生的震动进行微小幅度调整或完全抵消外力产生的震动,通过设置在电池组9两侧的缓冲板7,可以在对电池组9搬运时竖直方向的震动进行缓冲,从而使电池组9在搬运时电池组9受到的冲击力降到最低,使电池组9受到的保护最大化,使其抗震的能力强,通过设置在电池组9外侧的第一绝缘板8 和设置在电池单体19之间的第二绝缘板11,将储能装置的带电体隔绝起来,能够保证储能装置的使用时的安全性,避免了使用时发生触电事故。
36.当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电路中发生过流的情况,通过设置在接线盒3和电池组9之间的断流机构,首先因电路中电流过大,从而使双金属片17的温度升高,当双金属片17的温度升高后,因为双金属片17能够因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形变,从而使固定在双金属片17上的动触点18脱离静触片14,当动触点18脱离静触片14后,电路将形成一个断路,使电池组9与接线盒3没有电流通过,达到了能够保护了电池组9的效果,使其不会因过流而损坏,避免了电池组9过流而发生安全事故,当电路断开后,双金属片17的温度也会下降,当双金属片17的温度下降到原来的状态时,双金属片17上的动触点18再次与静触片14接触,重而使电路
继续连通。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中部”、“偏心处”、“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