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通信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64317发布日期:2021-11-29 22:49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通信光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通信光缆。


背景技术:

2.通信光缆随着社会的发展,已逐渐具有较广泛的使用范围,电力通信光缆通常为圆柱形结构,在铺设过程中很容易因缠绕发生打结的情况,严重影响铺设效率;
3.现有技术为解决圆柱形线缆很容易打结的问题,提出异形通信光缆,通过增强通信光缆的稳定性,来避免通信光缆出现打结的情况,但是异形通信光缆却存在着在多根异形通信光缆同时铺设时,通信光缆很难保持相互之间的稳定性,需要外接固定设备来保证光缆之间才可以实现位置的相对固定,严重提高通信光缆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通信光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异形光缆需要借助固定设备才能保持光缆的相对固定,严重影响通信光缆的使用成本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通信光缆,所述电力通信光缆包括输电单元、输光单元和外部壳体,所述输电单元与所述外部壳体相契合,所述输光单元则设置于所述外部壳体的内侧;
6.所述外部壳体包括容置件和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环绕所述输光单元设置,所述容置件则设置于所述连接底座的外周侧,且所述容置件与所述输电单元契合。
7.利用所述容置件来实现相邻的电力通信光缆之间固定,无需外加固定设备,从而有效降低通信光缆的使用成本。
8.其中,所述容置件具有放置槽、配合凸起和配合凹槽,所述放置槽设置于所述容置件的内侧,且所述放置槽与所述输电单元相契合,所述配合凸起和所述配合凹槽则均沿所述容置件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相邻的所述配合凹槽之间设有所述配合凸起。
9.利用所述放置槽放置所述输电单元,所述配合凸起和所述配合凹槽之间相互配合,来实现相邻的通信光缆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确定。
10.其中,所述配合凹槽则设有抵接凸起和孔槽,所述抵接凸起设置于所述配合凹槽的两侧内壁上,所述孔槽则设置于所述配合凹槽的底部,且所述孔槽与所述配合凸起相契合。
11.利用所述抵接凸起来卡接所述配合凸起,利用所述孔槽以进一步提升所述配合凸起与所述配合凹槽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2.其中,所述配合凸起具有凸起头和配合条,所述凸起头设置于所述配合凸起的顶部,且所述凸起头与所述孔槽契合,所述配合条则设置于所述配合凸起的两侧,且所述配合条与所述抵接凸起配合。
13.利用所述凸起头来与所述孔槽契合,利用所述配合条来卡接所述抵接凸起。
14.其中,所述输光单元包括外保护层、中心加强件和若干松套管,所述外保护层设置
于所述外部壳体的内侧,且与所述外部壳体相契合,若干所述松套管则环绕所述中心加强件设置,且均分别与所述中心加强件和所述外部壳体抵接。
15.利用所述外保护层包括所述输光单元,所述中心加强件以提升所述松套管在所述外保护层内的稳定性。
16.其中,每个所述松套管均包括抵接板、弧形保护板和光导纤维,所述抵接板与所述弧形保护板固定连接,且所述抵接板与所述外部壳体抵接,所述弧形保护板则与所述中心加强件抵接,所述光导纤维则沿所述松套管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
17.利用所述抵接板来配合所述弧形保护板,从而使得所述松套管能与所述中心加强件实现配合状态,进而使得所述光导纤维在所述弧形保护板内能稳定。
18.其中,所述抵接板具有导线槽和稳定套,所述导线槽沿所述抵接板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稳定套则与所述导线槽契合,且所述稳定套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稳定套与所述光导纤维契合。
19.利用所述导线槽限制所述光导纤维的运动路线,利用所述稳定套来进一步保护所述光导纤维。
20.其中,所述弧形保护板包括挤塑体和弧形层,所述挤塑体设置于所述弧形层与所述抵接板之间,所述弧形层则与所述挤塑体连接。
21.利用所述挤塑体与所述弧形层配合,来使得所述光导纤维在所述挤塑体中能稳定,所述弧形层则用以与所述中心加强件配合,以提升所述松套管的稳定性。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通信光缆,利用容置件,从而使得电力通信电缆之间能够无需接触固定设备即可实现相对固定,从而有效降低电力通信电缆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力通信光缆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力通信光缆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力通信光缆的松套管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力通信光缆的松套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力通信光缆的容置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9]1‑
输电单元、2

输光单元、3

外部壳体、21

外保护层、22

中心加强件、23

松套管、31

容置件、32

连接底座、231

抵接板、232

弧形保护板、233

光导纤维、234

导线槽、235

稳定套、236

挤塑体、237

弧形层、311

放置槽、312

配合凸起、313

配合凹槽、314

凸起头、315

配合条、316

抵接凸起、317

孔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2]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通信光缆,所述电力通信光缆包括输电单元1、输光单元2和外部壳体3,所述输电单元1与所述外部壳体3相契合,所述输光单元2则设置于所述外部壳体3的内侧;
[0033]
所述外部壳体3包括容置件31和连接底座32,所述连接底座32环绕所述输光单元2设置,所述容置件31则设置于所述连接底座32的外周侧,且所述容置件31与所述输电单元1契合。
[0034]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电单元1用以输送电能,所述输光单元2则用以输送光学信号,所述外部壳体3则起到使得相邻的通信光缆之间保持位置的相对固定的作用,所述容置件31则作为通信光缆之间保持相对固定的重要结构,所述连接底座32则便于安装所述容置件31。
[0035]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件31具有放置槽311、配合凸起312和配合凹槽313,所述放置槽311设置于所述容置件31的内侧,且所述放置槽311与所述输电单元1相契合,所述配合凸起312和所述配合凹槽313则均沿所述容置件31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相邻的所述配合凹槽313之间设有所述配合凸起312;
[0036]
所述配合凹槽313则设有抵接凸起316和孔槽317,所述抵接凸起316设置于所述配合凹槽313的两侧内壁上,所述孔槽317则设置于所述配合凹槽313的底部,且所述孔槽317与所述配合凸起312相契合;
[0037]
所述配合凸起312具有凸起头314和配合条315,所述凸起头314设置于所述配合凸起312的顶部,且所述凸起头314与所述孔槽317契合,所述配合条315则设置于所述配合凸起312的两侧,且所述配合条315与所述抵接凸起316配合。
[0038]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放置槽311用以配合所述输电单元1的工作,所述配合凸起312则与所述配合凹槽313配合,利用所述抵接凸起316和所述配合条315的配合,以及所述凸起头314和所述孔槽317的配合,从而使得所述配合凸起312能与所述配合凹槽313切换,也即使得相邻的通信光缆之间能实现位置的相对固定。
[0039]
进一步的,所述输光单元2包括外保护层21、中心加强件22和若干松套管23,所述外保护层21设置于所述外部壳体3的内侧,且与所述外部壳体3相契合,若干所述松套管23则环绕所述中心加强件22设置,且均分别与所述中心加强件22和所述外部壳体3抵接;
[0040]
每个所述松套管23均包括抵接板231、弧形保护板232和光导纤维233,所述抵接板231与所述弧形保护板232固定连接,且所述抵接板231与所述外部壳体3抵接,所述弧形保护板232则与所述中心加强件22抵接,所述光导纤维233则沿所述松套管23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
[0041]
所述抵接板231具有导线槽234和稳定套235,所述导线槽234沿所述抵接板231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稳定套235则与所述导线槽234契合,且所述稳定套235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稳定套235与所述光导纤维233契合;
[0042]
所述弧形保护板232包括挤塑体236和弧形层237,所述挤塑体236设置于所述弧形层237与所述抵接板231之间,所述弧形层237则与所述挤塑体236连接。
[004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外保护层21用以保护所述输光单元2,所述中心加强件22用以提升所述松套管23在所述输光单元2中的稳定性,所述松套管23则用以保护所述光导纤维233,所述弧形保护板232与所述抵接板231配合,从而使得所述松套管23在所述外保护层21和所述中心加强件22之间能形成稳定结构,而所述导线槽234则用以放置所述稳定套235,从而使得所述光导纤维233能放置在所述稳定套235中,所述挤塑体236则用以配合以使得所述光导纤维233能在所述稳定套235中稳定。
[0044]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