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墙式控制装置及其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79510发布日期:2021-07-23 14:3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入墙式控制装置及其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入墙式控制装置及其外壳。
背景技术
:调光开关是改变照明装置中光源的光通量、调节照度水平的一种电气装置。现有的调光开关主要由外壳、置于外壳内的电路板等器件组成。由于调光开关工作时,其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工作会产生热量,如不能及时散热,容易使调光开关内部的器件发热损坏,影响调光开关的正常使用,且易发生安全事故。现有的调光开关主要是通过在将其内部的发热器件连接金属散热板,通过金属散热板进行散热,该散热板为“一”字型,且通常通过螺栓、铆钉等固定在外壳上。现有的调光开关的散热结构一方面散热效果差,另一方面,散热板固定方式复杂,安装效率低。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调光开关散热效果差、且安装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入墙式控制装置及其外壳。一种入墙式控制装置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下壳体和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包裹所述下壳体,所述散热板与所述上壳体及所述下壳体装配后,通过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夹持作用固定。进一步的,上述外壳,其中,所述散热板包括散热部以及自所述散热部的两端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出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用于安装所述入墙式控制装置,所述散热部包裹在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及底部,所述散热部通过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下壳体轴向固定,所述固定板通过第二固定结构与所述上壳体径向固定。进一步的,上述外壳,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可相互扣合的第一凸块和第一凹槽,所述散热板和所述下壳体中的一个设置有所述第一凸块,另一个设置有所述第一凹槽。进一步的,上述外壳,其中,所述下壳体的外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散热部的容纳槽,所述散热部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两端的两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以及两侧部的容纳槽中,所述第一凸块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凹槽形成于所述下壳体两侧部的容纳槽相对的两侧壁上。进一步的,上述外壳,其中,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下壳体的开口处连通。进一步的,上述外壳,其中,所述容纳槽的深度与所述散热板的厚度一致,以使所述散热板与所述下壳体安装后所述散热板的表面与所述下壳体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进一步的,上述外壳,其中,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所述上壳体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出一对夹指,以及所述固定板上开设的第二凹槽,所述夹指与所述第二凹槽可相互扣合。进一步的,上述外壳,其中,所述夹指沿着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水平向外延伸,且所述散热板与所述上壳体安装后,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进一步的,上述外壳,其中,还包括位于所述散热板上方的内衬板,以及位于所述内衬板上方的装饰板,所述内衬板与所述散热板螺丝固定,所述内衬板与所述装饰板通过卡扣卡接固定。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入墙式控制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壳,所述外壳内容置有电子元件。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其散热板包裹在下壳上,以使该散热板与下壳体具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保障外壳的散热效果,并且该散热板通过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夹持作用进行固定,固定方式简单,且该外壳整体结构简单,安装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入墙式控制装置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外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入墙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外壳1第一连接部311上壳体10第二连接部312下壳体20夹指11散热板30第二凹槽322散热部31内衬板40固定板32装饰板50安装孔321卡扣41第一凸块33螺孔42第一凹槽21开关2容纳槽2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该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入墙式控制装置的外壳1,该外壳1适用于大多数带壳体的入墙式控制装置,如为调光开关。该外壳1内部具有容纳空间以容纳入墙式控制装置的电子元件,通过该外壳1可对该入墙式控制装置进行散热。该外壳1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10、下壳体20和散热板30。该散热板30包裹下壳体20,以用于将外壳1内部的热量传导至外部,实现对外壳1内部的发热器件的散热。装配该外壳1时,首先将该散热板30与该下壳体20进行固定,再将上壳体10自上而下固定到下壳体20上,上下壳体固定后与散热板30形成夹持状态,通过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的夹持作用将散热板30固定住。该散热板30包括散热部31以及自散热部31的两端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出的固定板32。该散热板30采用金属材质,优先的为铝板,其质轻,且散热效果良好。具体实施时,该散热板30可由一金属板通过冲压工艺形成该散热部31和该固定板32。该固定板32用于固定入墙式控制装置,固定板32上开设有安装孔321,通过穿设于安装孔321的固定件可将固定板32固定在墙体或其他设备上,这样散热板30除了具有为入墙式控制装置散热的功能外,还能够用来安装入墙式控制装置。该散热部31大致为u型,其包裹在下壳体20的两侧及底部。该散热部31通过第一固定结构与下壳体20轴向固定,以限制散热板30轴向脱离外壳1。该固定板32通过第二固定结构与上壳体10径向固定,限制散热板30径向远离外壳1。该第一固定结构包括可相互扣合的第一凸块33和第一凹槽21,该散热部31和下壳体20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凸块33,另一个设置有第一凹槽21。通过第一凸块33与第一凹槽21的凹凸配合作用实现对散热板30的轴向固定。如本实施例中,在散热部31设置第一凸块33,在下壳体20上设置第一凹槽21。具体实施时,下壳体20的外侧开设有容纳该散热部31的容纳槽22,该散热部31置于该容纳槽22中,通过该容纳槽22的设计可以起到对散热板进行限位的作用。该容纳槽22的深度与散热部31的厚度一致,以使散热板30与下壳体安装后该散热部31的表面与下壳体20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增强美观性。该散热部31包括第一连接部311以及分别连接在第一连接部311两端的两个第二连接部312。该第一连接部311和两个第二连接部312分别置于下壳体20的底部以及两侧部的容纳槽中。该第一凸块33形成于第二连接部312相对的两侧,该第一凹槽21形成于下壳体20两侧部的容纳槽22的相对的两侧壁上。进一步的,该第一凹槽21设置在下壳体20的开口处,且与下壳体20的开口处连通。通过该设计,使得散热板30与上下壳体装配后,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将第一凸块夹紧,从而将散热板30牢固的固定在下壳体20上。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凹槽21也可以设置在该容纳槽22的侧壁的中间位置,或底部位置,该两种方式均可实现对散热板30的轴向固定。第二固定机构包括上壳体10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出一对夹指11,以及该固定板32上开设的第二凹槽322,该夹指11与第二凹槽322可相互扣合。上壳10体自上而下固定到下壳体20上时,上壳体10的夹指11与固定板32上的第二凹槽322扣合,以实现散热板30的径向固定,这样散热板30的轴向和径向均固定,完成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对散热板的夹持固定。进一步的,该夹指11沿着上壳体10的上表面水平向外延伸,且散热板30与上壳体10安装后,固定板32的上表面与上壳体10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即该散热板30的散热部31除了对下壳体20进行包裹外,还向上延伸至上壳体10的顶部,以对上壳体10的侧部进行包裹,从而增大了散热板与外壳1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可以理解的,为了外壳的美观性和安装便捷性,该上壳体10的侧部与散热部31接触处也开设有容纳槽,以容纳对应部分的散热部31,上壳体10的容纳槽的深度与该散热部31的厚度相当。因此,从整体来看,散热板30与上下壳体固定后,外壳1的两侧部,以及顶部均为一平整面。本实施例中的外壳进行安装时,先将散热板30的第一连接部311对准该下壳体20底部的容纳槽22并包裹住下壳体20的底部,两个第二连接部312朝着下壳体20两侧部的容纳槽22方向内收,散热板30与下壳体20安装到位后,该第一凸块33扣合在第一凹槽21内;然后,将上壳体10自上而下固定到下壳体20上,上壳体10安装到位后,上壳体10的夹指与固定板32上的第二凹槽322扣合,再将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通过螺丝固定,从而利用上下壳体的夹持作用固定散热板30。本实施例中的外壳,其散热板包裹在下壳上,可以使该散热板与下壳体具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保障外壳的散热效果,并且该散热板通过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夹持作用进行固定,固定方式简单,且安装便捷。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外壳,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外壳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外壳1还包括位于散热板30上方的内衬板40,以及位于该内衬板40上方的装饰板50。该内衬板40与散热板30通过螺丝固定,内衬板40与装饰板50通过卡扣41卡接固定。该装饰板50通常采用塑料材质,其用于对上壳体及散热板的上表面进行遮挡,以起到美化作用,因此要求该装饰板50的外观平整光滑。由于该散热板30采用金属材质,塑料材质的板材与其固定时通常采用螺丝固定。因此,为了避免在装饰板50上开螺丝孔,本实施例中在装饰板50与上壳体之间设置内衬板40,该内衬板40与该散热板30上开设有对应螺孔42,二者可通过螺丝固定。该内衬板40的两侧固设有多个卡扣41,该装饰板50的两侧开设有对应的卡孔(图未示),通过卡扣41将装饰板50卡接在内饰板40上。如此,可以固定装饰板50,并且可避免装饰板50上打孔。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入墙式控制装置,该入墙式控制装置可以为安装在墙壁上的普通的开关或带调光功能的开关,也可以是智能家居中央控制盒等安装在墙体上的控制器,亦或是家用墙壁插座。该入墙式控制装置可与电气设备连接,以用于对电气设备进行控制,该电气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灯具。该入墙式控制装置包括第二实施例中的外壳1,该外壳1内容置有电子元件,该上壳体1还设置有开关2,以用于控制与该入墙式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电气设备。通过该外壳1可以对其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提高入墙式控制装置的使用寿命。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