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插插座

文档序号:27598056发布日期:2021-11-25 13:3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插插座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插插座。


背景技术:

2.插座,又称电源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装置,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插座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电器件,在将插头插接在插座中,有时会因为插座的安装环境问题,使得插头无法精准的对准插头,或者因为使用者的视力、身体状况或者使用环境等因素,使用者无法将插头精准的插接在插头上。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插插座,便于插头与插座插接配合。
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插插座,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模块,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模块对应的导向结构,插头沿所述导向结构移动到预设位置与所述插接模块配合。
5.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外壳表面的凹槽。
6.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包括插接部和导向部,所述插头沿所述导向部移动至所述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侧壁通过所述插头上的插件对所述插头进行定位。
7.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一端与所述插接部连通,另一端为喇叭状的阔口。
8.进一步的,所述阔口延伸至所述外壳的一侧壁。
9.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设置有与所述插头的插件相对应的插接孔,所述插件穿过所述插接孔与所述插接模块配合。
10.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孔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插接孔相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插接部的两侧。
11.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和所述导向部的连接处设置有止挡凸起,两个所述插件分别从所述止挡凸起的两侧进入所述插接部。
12.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上盖和底板,所述插接模块设置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底板连接形成的壳体内,所述凹槽位于所述上盖的上表面。
13.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的一侧设置有挂接部。
1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5.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插接时,所述插头可在所述导向结构的配合下移动到相应位置,然后与所述插座内的插接模块配合,使得不同的使用人群在一些使用环境下均能够使得插头与插座精准配合。
附图说明
16.图1为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第一实施例时插座的俯视图;
18.图3为第二实施例时插座的俯视图;
19.图4为第三实施例时导向结构的示意图;
20.附图标注说明
21.100、插座;10、外壳;11、上盖;111、挂接部;12、底板;20、导向结构;21、导向部;22、插接部;23、插接孔;24、止挡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3.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插插座100,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模块,所述外壳10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模块相对应的导向结构20,插头可在所述导向结构20的配合下移动到预设位置,然后与所述插接模块配合,使得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100配合精准。
25.所述插座100的外壳10包括上盖11和底板12,所述上盖11与所述底板12相互连接,所述插接模块设置在所述上盖11与所述底板12连接形成的壳体内。所述导向结构20设置在所述上盖11的上表面。
26.所述上盖11可通过卡接的方式与所述底板12连接,也可通过螺丝与所述底板12固定连接。
27.所述上盖11的一侧设置有挂接部111,用于固定插座100或者挂持物品。
28.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结构20的数量与所述插接模块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插接模块分别对应相应的所述导向结构20。
29.具体的,所述导向结构20为设置在所述上盖11上表面的凹槽,所述插头上的插件可沿所述凹槽移动到与所述插接模块相对应的位置上,然后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接模块插接配合。
30.如图2所示,具体的,所述凹槽包括插接部22和导向部21,所述插接部22与所述插接模块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导向部21与所述插接部22连通。所述插头上的插件可在所述导向部21的导向下移动至所述插接部22,通过所述导向部21和所述插接部22配合对所述插头
的位置进行校正,使得所述插头在所述插接部22内能够位于相应的位置上,使得所述插头上的插件能够精准的与所述插接模块配合。
31.具体的,所述插头的插件可沿所述导向部21的侧壁移动到所述插接部22,所述导向部21与所述插接部22平滑连通,使得所述插头能够无干涉的移动到相应位置上。
32.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21的一端与所述插接部22连通,所述导向部21的另一端具有拉板状的阔口,所述插头可从所述导向部21的阔口处开始沿所述导向部21向所述插接部22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所述导向部21的侧壁通过所述插头的插件对所述插头的位置进行校正,直至所述插头进入所述插接部22,此时所述插接部22将所述插头定位在预设位置,使得所述插头可以精准的与所述插接模块配配合。
33.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21的阔口延伸至所述外壳10的一侧壁,使得所述插头的插件可以从所述插座的一侧进入到所述导向部21内,然后在所述导向部21的导向下移动至所述插接部22与所述插接模块配合。
34.所述插接部22设置有与所述插头的插件相对应的插接孔23,所述插头移动到所述插接部22时,所述插头上的所述插件可穿过所述插接孔23与所述插接模块配合,使得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接模块电连接。
35.具体的,当所述插头沿所述导向部21移动至所述插接部22,使得所述插头上的插件与相应的所述插接孔23位置对应时,所述插件在力的作用下穿过所述插接孔23与所述插接模块配合,使得插头与所述插座100电连接。所述插头沿所述导向部21移动时,所述导向部21的侧壁通过所述插件对所述插头的位置进行校正,直至所述插头移动至所述插接部22内,所述插接部22的侧壁对所述插头进行定位,使得所述插头上的插件与相应的所述插接孔23位置相对应。
36.在第一实施例中,当所述插头为两项插头时,所述插头上的两个插件为相对称设置的插针板,所述插接部22内设置有两个与所述插件配合的插接孔23,两个所述插接孔23之间的距离与两个所述插件之间的距离相同,并且两个所述插接孔23分别与所述插接部22的左右两个侧边贴合。当所述插头沿所述导向部21移动到所述插接部22时,所述导向部21的侧壁通过所述插件对所述插头的进行导向,并对其位置进行校正,直至所述插头移动至所述插接部22,此时所述插件的两个外侧壁分别贴合所述插接部22的左右两个侧边,并且两个所述插件的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插接孔23的位置相对应,此时两个所述插件可同时穿过两个所述插接孔23与所述插接模块配合。
37.当所述插头上两个所述插件分别穿过两个所述插接孔23与所述插接模块配合时,因为所述插接部22为凹槽的一部分,所以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接部22的底面之间具有一定的缝隙。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插接孔23之间设置有止挡凸起24,所述止挡凸起24位于所述插接部22与所述导向部21的连接位置处,所述止挡凸起24的上表面与所述上盖11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止挡凸起24的长度小于所述插接部22的宽度,并且所述止挡凸起24不影响两个所述插件进入所述插接部22。当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配合时,所述止挡凸起24对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配合时产生的缝隙进行阻断,防止异物进入。
38.如图3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插头为三项插头时,所述插头上设置有三个插件,三个所述插件为插针板,其中零线和火线对应的两个所述插件相对称设置。所述插接部22内设置有三个分别与三个所述插件配合的插接孔23。所述插接部22的宽度与相对称的两
个所述插件的最远距离相同。所述插头沿所述导向部21移动到所述插接部22时,所述导向部21通过插件对所述插头进行导向,对其位置进行校正,当所述插头进入到所述插接部22时,三个所述插件的位置分别与三个所述插接孔23的位置相对应,三个所述插件分别穿过三个所述插接孔23与所述插接模块配合。
39.如图4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插头为usb接头,所述插件为usb接头上的usb公头。此时所述插接部22内至少有一个所述插接孔23,并且所述插接孔23的外侧面与所述插接部22的一侧面重合,当所述插头进入所述插接部22时,所述插件的贴合所述导向部21的一侧壁移动进入到所述插接部22内,此时所述插件的位置与所述插接孔2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插件可穿过所述插接孔23与所述插接模块配合。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孔23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插接孔23分别位于所述插接部22的两侧,所述插接部22可同时配合两个所述usb插头与相应的插接模块电连接。
41.在本技术中,所述插接模块可以是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部的接电模块,然后各接电模块与主线电连接,所述插接模块也可以是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铜片,所述铜片上设置有与所述插头对应的接电部。
42.所述插座100内的接电模块分别连接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可以是设置在所述外壳10上的电线,可以是单独设置并且可以与所述插座100分离的无线供电端子。
43.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广义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能够设为多种实施方式和变形,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说明实用新型,但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