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力输送的油浸式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93496发布日期:2021-12-08 19:0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力输送的油浸式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力输送的油浸式变压器。


背景技术:

2.在电力输送系统中,变电站为其重要一环,而变压器则又是变电站的重要设备。
3.油浸式变压器是配电变压器的一种,现有技术的油浸式变压器其内部一般不设有过滤装置,难以对油液进行过滤,并且现有技术的油浸式变压器多为单层结构,从而当油浸式变压器的外壳受暴晒影响后,外部高温会直接传递到油浸式变压器内部,从而影响线圈总成的散热,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力输送的油浸式变压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力输送的油浸式变压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油浸式变压器其内部一般不设有过滤装置,难以对油液进行过滤,以及外部高温会直接传递到油浸式变压器内部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电力输送的油浸式变压器,包括壳体和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螺栓安装在壳体的顶部,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内腔和顶部为敞口的环形腔,所述环形腔位于内腔的外周,所述内腔与环形腔之间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进油口,所述内腔内部顶面的右侧开设有出油口,所述内腔的内部安装有线圈总成,所述盖板的底面开设有凹槽和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位于凹槽的外周,所述环形槽的内部均匀嵌接有若干层环形滤网,所述盖板上端的内部开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内部的顶面嵌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上表面均匀焊接有若干片用于散热的散热鳍片,所述导热板的底面均匀焊接有若干片用于吸热的导热鳍片,所述盖板的右端插接有进油管,所述盖板的左端插接有回油管。
7.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下端延伸进环形腔中,并且所述环形槽与环形腔相通。
8.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内部的顶面与壳体中部的顶面贴合,所述出油口的顶部贯穿至壳体中部的顶面,所述散热腔内部底面的右侧开设有连通口。
9.进一步的,所述连通口的底部贯穿至凹槽内部的顶面,并且所述连通口的下端凸起并插入出油口中。
10.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的上表面贯穿至盖板的上表面,所述进油管位于导热板的右侧,所述回油管位于导热板的左侧。
11.进一步的,所述进油管的底部贯穿进环形槽的内部,并且所述进油管的底部位于环形滤网的上方,所述回油管的底部贯穿至散热腔内部的左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13.通过在盖板上设置环形滤网,当油液进入到壳体的内部时,需要穿过盖板上的环
形滤网,从而环形滤网可以对油液进行过滤,将盖板从壳体上拆卸下来,便可对环形滤网进行维护更换;
14.通过在壳体的内部设置内腔和环形腔,且环形腔围绕在内腔的外周,从而当壳体的外部受到暴晒后,环形腔能够起到隔热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外部热量传递至线圈总成上,避免外部高温影响线圈总成散热,并且将线圈总成安装在内腔中,则可以利用更少的油液对线圈总成进行浸泡,提高油液的利用率,节约变压器用油。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盖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1

5中:1

壳体,101

内腔,102

环形腔,103

进油口,104

出油口,2

盖板,201

凹槽,202

环形槽,203

散热腔,204

连通口,3

线圈总成,4

导热板,401

散热鳍片,402

导热鳍片,5

环形滤网,6

进油管,7

回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至图5: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力输送的油浸式变压器,包括壳体1和盖板2,盖板2通过螺栓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101和顶部为敞口的环形腔102,环形腔102位于内腔101的外周,内腔101与环形腔102之间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进油口103,内腔101内部顶面的右侧开设有出油口104,内腔101的内部安装有线圈总成3,盖板2的底面开设有凹槽201和环形槽202,环形槽202位于凹槽201的外周,环形槽202的内部均匀嵌接有若干层环形滤网5,盖板2上端的内部开设有散热腔203,散热腔203内部的顶面嵌入有导热板4,导热板4的上表面均匀焊接有若干片用于散热的散热鳍片401,导热板4的底面均匀焊接有若干片用于吸热的导热鳍片402,盖板2的右端插接有进油管6,盖板2的左端插接有回油管7。
23.具体的,盖板2的下端延伸进环形腔102中,并且环形槽202与环形腔102相通,凹槽201内部的顶面与壳体1中部的顶面贴合,出油口104的顶部贯穿至壳体1中部的顶面,散热腔203内部底面的右侧开设有连通口204,连通口204的底部贯穿至凹槽201内部的顶面,并且连通口204的下端凸起并插入出油口104中,导热板4的上表面贯穿至盖板2的上表面,进油管6位于导热板4的右侧,回油管7位于导热板4的左侧,进油管6的底部贯穿进环形槽202的内部,并且进油管6的底部位于环形滤网5的上方,回油管7的底部贯穿至散热腔203内部的左侧。
24.根据以上所述,盖板2通过与壳体1的螺栓连接,可以从壳体1上拆卸下来,进油管6和回油管7均与变压器的储油柜相接,从而储油柜中的油液可以通过进油管6流入到盖板2的环形槽202中,接着环形槽202中的油液向下流入到壳体1的环形腔102中,而在油液下流的过程中,油液会穿过若干层环形滤网5,从而环形滤网5可以对油液进行过滤,除去油液中
的杂质,而环形腔102中的油液再通过进油口103进入到内腔101中,从而油液对线圈总成3进行浸泡,并吸收线圈总成3的产生的热量,当内腔101中的油液装满后,多余的油液则会通过出油口104和连通口204溢流进盖板2的散热腔203中,接着散热腔203中的导热板4和导热鳍片402可以将油液中的热量吸收传导,之后再通过散热鳍片401将热量散发到外部,以此对油液进行散热降温,接着散热降温后的油液再通过回油管7回流至储油柜中,以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壳体1内部的油液形成循环流动,实现线圈总成的浸泡和散热。
25.综上所述,通过在环形槽202上设置环形滤网5,当油液进入到壳体1的内部时,需要穿环形槽202上的环形滤网5,从而环形滤网5可以对油液进行过滤,除去油液中的杂质,将盖板2从壳体1上拆卸下来,便可对环形滤网5进行维护更换;
26.通过在壳体1的内部设置内腔101和环形腔102,且环形腔102围绕在内腔101的外周,从而当壳体1的外部受到暴晒后,环形腔102能够起到隔热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外部热量传递至线圈3总成上,避免外部高温影响线圈总成3散热,并且将线圈总成3安装在内腔101中,内腔101空间狭小,从而可以利用更少的油液对线圈总成3进行浸泡,提高油液的利用率,节约变压器用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