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隔层多向散热的聚合物电池。
背景技术:2.聚合物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具有能量密度高、更小型化、超薄化、轻量化,以及高安全性等多种明显优势。在形状上,聚合物电池具有超薄化特征,可以配合各种产品的需要,制作成任何形状与容量的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科技产业领域。
3.聚合物电池因为其全密封的结构不利于散热,为了保持较薄的板体结构优势,内部除了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储存空间外,内部整体空间很难设置辅助散热结构,而聚合物电池一般与搭载设备之间贴合连接的方式使外部表面积减少,不利于散热,电池内部热量大量堆集造成电池工作效率下降,使用寿命缩短。
4.因此,针对上述聚合物电池不利于散热的情况,开发一种新型聚合物电池结构,利用内部多层设置的独立空间和外部多向开设的散热孔槽快速将堆积热量向外散发。
技术实现要素: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隔层多向散热的聚合物电池,该聚合物电池旨在解决现在的聚合物电池内部的整体结构不利于有效散热的技术问题。
7.(2)技术方案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内置隔层多向散热的聚合物电池,该聚合物电池包括外罩壳、设置于所述外罩壳内侧的电池本体、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内侧的绝缘隔离板,所述外罩壳内侧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垫板,所述底垫板上方设置有顶罩板,所述顶罩板前端竖向固定连接有前遮板,所述前遮板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前侧,所述电池本体上端卡扣连接有电池壳体,所述电池本体内侧安装有正极材料板和负极材料板,所述正极材料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正极耳,所述负极材料板上端固定连接有负极耳,所述正极材料板与所述负极材料板之间安装有绝缘隔离板,所述绝缘隔离板后端固定连接有导热元件。
9.使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内置隔层多向散热的聚合物电池时,电池本体内部的正极材料板和负极材料板工作发热,通过中间设置的绝缘隔离板吸收热量然后通过导热元件向外传递,底垫板和顶罩板之间通过弹性连接结构相向拉紧将电池壳体锁定在电池本体上,向上拉伸顶罩板后,将电池壳体暴露,利用上方的孔槽结构进行快速散热。
10.优选的,所述底垫板后端水平等距设置有一号连接口,所述电池本体和所述电池壳体后端均水平等距开设有二号连接口,所述顶罩板后侧下端等距竖向固定连接有弹性拉条。底垫板和顶罩板均为弹性橡胶结构,对电池壳体和电池本体的上下两侧起到柔性包裹作用,减少其受到外力损伤的可能。
11.优选的,所述弹性拉条活动连接于所述一号连接口和二号连接口内侧,所述弹性拉条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罩壳内侧下端。底垫板和顶罩板之间通过弹性拉条的连接,利用其伸展变形向内收缩回复的能力将电池本体和电池壳体锁定在内。
12.优选的,所述电池壳体上端均匀分布有散热孔,所述外罩壳左右两侧均等距开设有散热槽。将顶罩板向上拉伸后,通过散热孔将电池本体内形成的热空气排出,散热槽将电池本体外缘与外罩壳外侧的空间连通,可以直接对电池本体表面进行散热。
13.优选的,所述散热槽内侧活动连接有一号防尘网,所述前遮板下端与底垫板上端之间设置有二号防尘网。一号防尘网和二号防尘网的设置可以防止灰尘杂质进入外罩壳内,影响电池本体的工作。
14.优选的,所述外罩壳后端和所述电池本体后端均等距开设有穿透孔,所述导热元件后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穿透孔内侧。通过导热元件穿过穿透孔将绝缘隔离板上的热量向外传递,减少电池本体内的热量堆积。
15.优选的,所述底垫板内侧平行设置有通槽,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下端均设置于所述通槽内侧,所述前遮板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锁定头,所述锁定头活动连接于所述散热槽内侧。顶罩板通过锁定头与散热槽的卡接将其前端固定,防止与外罩壳之间发生脱离。
16.(3)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置隔层多向散热的聚合物电池采用底垫板和顶罩板的弹性结构和其二者之间弹性连接的方式将电池本体和电池壳体锁定在内,防止发生脱离,电池本体内的正极材料板和负极材料板将工作热传递给绝缘隔离板,再通过等距连接的导热元件向外罩壳后方传递,减少热量在内的过度堆积,同时外罩壳两侧的散热槽可以直接将电池本体上的热量向外传递,前遮板与底垫板之间保有一定的空间并采用镂空的隔离装置,利于电池本体的前端散热。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置隔层多向散热的聚合物电池具体实施方式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置隔层多向散热的聚合物电池具体实施方式的外罩壳与电池本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置隔层多向散热的聚合物电池具体实施方式的底垫板与顶罩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置隔层多向散热的聚合物电池具体实施方式的电池本体与电池壳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23.附图中的标记为:1、外罩壳;2、底垫板;3、顶罩板;4、前遮板;5、电池本体;6、电池壳体;7、正极材料板;8、正极耳;9、负极材料板;10、负极耳;11、绝缘隔离板;12、导热元件;13、一号连接口;14、二号连接口;15、弹性拉条;16、散热孔;17、散热槽;18、一号防尘网;19、
二号防尘网;20、穿透孔;21、通槽;22、锁定头。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显然,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样式。
25.实施例1
26.本具体实施方式是用于一种内置隔层多向散热的聚合物电池,其组装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外罩壳1与电池本体5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底垫板2与顶罩板3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池本体5与电池壳体6安装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聚合物电池包括外罩壳1、设置于外罩壳1内侧的电池本体5、设置于电池本体5内侧的绝缘隔离板11,外罩壳1内侧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垫板2,底垫板2上方设置有顶罩板3,顶罩板3前端竖向固定连接有前遮板4,前遮板4设置于电池本体5前侧,电池本体5上端卡扣连接有电池壳体6,电池本体5内侧安装有正极材料板7和负极材料板9,正极材料板7上端固定连接有正极耳8,负极材料板9上端固定连接有负极耳10,正极材料板7与负极材料板9之间安装有绝缘隔离板11,绝缘隔离板11后端固定连接有导热元件12。
27.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底垫板2和顶罩板3均为弹性橡胶结构,通过弹性拉条15自动向内收缩的特性相向拉紧将电池本体5和电池壳体6锁定,同时可以起到柔性的包裹作用,防止电池本体5受力破坏。
28.其中,底垫板2后端水平等距设置有一号连接口13,电池本体5和电池壳体6后端均水平等距开设有二号连接口14,顶罩板3后侧下端等距竖向固定连接有弹性拉条15,弹性拉条15活动连接于一号连接口13和二号连接口14内侧,弹性拉条15下端固定连接于外罩壳1内侧下端。底垫板2和顶罩板3均为弹性橡胶结构,对电池壳体5和电池本体6的上下两侧起到柔性包裹作用,减少其受到外力损伤的可能,底垫板2和顶罩板3之间通过弹性拉条15的连接,利用其伸展变形向内收缩回复的能力将电池本体5和电池壳体6锁定在内。
29.同时,电池壳体6上端均匀分布有散热孔16,外罩壳1左右两侧均等距开设有散热槽17,散热槽17内侧活动连接有一号防尘网18,前遮板4下端与底垫板2上端之间设置有二号防尘网19。将顶罩板3向上拉伸后,通过散热孔16将电池本体5内形成的热空气排出,散热槽17将电池本体5外缘与外罩壳1外侧的空间连通,可以直接对电池本体5表面进行散热,一号防尘网18和二号防尘网19的设置可以防止灰尘杂质进入外罩壳1内,影响电池本体5的工作。
30.另外,外罩壳1后端和电池本体5后端均等距开设有穿透孔20,导热元件12后端活动连接于穿透孔20内侧,底垫板2内侧平行设置有通槽21,正极耳8和负极耳10下端均设置于通槽21内侧,前遮板4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锁定头22,锁定头22活动连接于散热槽17内侧。通过导热元件12穿过穿透孔20将绝缘隔离板11上的热量向外传递,减少电池本体5内的热量堆积,顶罩板3通过锁定头22与散热槽17的卡接将其前端固定,防止与外罩壳1之间发生脱离。
31.使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内置隔层多向散热的聚合物电池时,底垫板2和顶罩板3之
间通过弹性拉条15连接,利用弹性拉条15的向内收缩特性将电池本体5和电池壳体6锁定在内,并起到柔性包裹作用,减少外力损伤,向上拉伸顶罩板3后,顶罩板3与电池壳体6之间产生空隙,将电池壳体6暴露在空气中,利用上方的散热孔16进行快速散热,电池本体5内部的正极材料板7和负极材料板9工作发热,通过中间设置的绝缘隔离板11吸收热量然后通过导热元件12连通穿透孔20将热量向外传递,减少电池本体5内堆积的工作热,同时,外罩壳1左右两侧设置的散热槽17可以直接将电池本体5外缘上的热量向外传递,一号防尘网18和二号防尘网19的设置防止灰尘进入电池本体5的工作空间内。
32.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特征和基本原理及相关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具体实施方式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3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各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