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光伏背板。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光伏模组。
背景技术:2.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是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对于光伏组件,爬电距离为光伏组件中导电体(汇流条、电池片)距玻璃边缘的距离,爬电距离是衡量光伏组件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3.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光伏组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光伏组件爬电距离在层叠敷设时通过层叠模板测量,层叠敷设完成后光伏组件进层压机前主要通过菲林卡片测量光伏组件爬电距离,确认组件爬电距离是否异常,这种检测方式需要借助额外的辅助工具完成,操作不便。
4.传统光伏组件为保证电气安全距离,组件边缘留有较大爬电距离,iec中要求爬电距离需≥10.4mm,而传统光伏组件为了避免生产中因检测不到位,导致的爬电距离不良问题,一般将爬电距离设定在18mm左右,这样就使得爬电距离较iec标准多出约7.6mm,导致组件和玻璃尺寸变大,物料使用成本增大。
5.随着平价上网时代来临,光伏企业需不断的降本增效,减小组件爬电距离,增加光伏组件的有效发电区域密度,成为降低组件成本和提高组件效率的一种有效方式。
6.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快速准确地判断爬电距离是否满足要求,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背板,利用可被肉眼或图像识别系统识别的检测参考线是否被遮挡快速准确地判断爬电距离是否满足要求,提升了效率和准确度,具体方案如下:
8.一种光伏背板,包括玻璃底板,所述玻璃底板的正面和/或背面设置能够被肉眼或图像识别系统识别的检测参考线,所述玻璃底板的各个边缘分别对应设有所述检测参考线;所述检测参考线与所述玻璃底板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爬电距离;
9.所述玻璃底板的正面用于呈阵列贴装电池极片,根据靠近所述玻璃底板边缘的所述电池极片是否遮挡所述检测参考线判断爬电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10.可选地,所述检测参考线的颜色与所述玻璃底板的颜色存在差异和/或所述检测参考线涂装荧光涂料;所述检测参考线直接暴露在外、或者覆盖涂装透明涂层。可选地,所述检测参考线为直线、或者波浪线。
11.可选地,所述检测参考线为实线、虚线、或者由相同的图形重复排列形成。
12.可选地,对应于同一边缘的所述检测参考线平行设置两条或以上。
13.可选地,所述检测参考线与所述玻璃底板的边缘之间的爬电距离的范围为10.4~18mm。
14.可选地,所述玻璃底板为矩形玻璃面板,所述检测参考线平行于所述玻璃底板的边缘。
15.可选地,所述玻璃底板的正面或者背面涂装反射涂层,所述反射涂层位于所述电池极片的周边,能够反射光线。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模组,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光伏背板,还包括电池极片和正板玻璃,所述正板玻璃和所述玻璃底板之间夹装所述电池极片。
17.可选地,所述电池极片与所述正板玻璃之间、所述电池极片与所述玻璃底板之间分别涂装胶层粘接固定。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背板,玻璃底板的正面和/或背面设置检测参考线,该检测参考线可被肉眼或图像识别系统识别,玻璃底板的各个边缘分别对应设有检测参考线,检测参考线预设在玻璃底板上,其与玻璃底板边缘的间距预先确定,此间距为爬电距离;向玻璃底板的正面贴装电池极片之后,根据电池极片是否遮挡检测参考线判断爬电距离是否满足要求,当位于玻璃底板边缘位置的电池极片遮挡检测参考线时,代表电池极片与玻璃底板边缘的距离过近,电池极片贴装之后的爬电距离不满足要求,当位于玻璃底板边缘位置的电池极片没有遮挡检测参考线时,代表电池极片与玻璃底板边缘的距离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利用可被肉眼或图像识别系统识别的检测参考线是否被遮挡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爬电距离是否满足要求,不需要额外借助其他的辅助工具,提升了效率和准确度。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模组包括上述的光伏背板,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玻璃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贴装电池极片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2中虚线框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3.图4为光伏模组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24.图中包括:
25.玻璃底板1、检测参考线2、电池极片3、反射涂层4、正板玻璃5。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光伏背板,利用可被肉眼或图像识别系统识别的检测参考线是否被遮挡快速准确地判断爬电距离是否满足要求,提升了效率和准确度。
2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光伏背板及光伏模组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2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伏背板应用于光伏模组,实现太阳能发电,该光伏背板包括玻璃底板1,图1为玻璃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贴装电池极片之后的结构示意图;玻璃底板1为该光伏背板的主体结构,玻璃底板1的正面和/或背面设置能够被肉眼或图像识别
系统识别的检测参考线2,检测参考线2有三种设置方式,可以分别设置在玻璃底板1的正面或背面,也可以同时设置在玻璃底板1的正面和背面。玻璃底板1具有一定的透明度,无论检测参考线2位于玻璃底板1的正常或背面,都可以被观察到。由于电池极片3贴装在玻璃底板1的正面,因此检测参考线2最好位于玻璃底板1的正面。
29.玻璃底板1的各个边缘分别对应设有检测参考线2,各检测参考线2首尾对接合围形成框线,该框线小于玻璃底板1的板面。检测参考线2与其相对应的玻璃底板1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爬电距离,也即当电池极片3与玻璃底板1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该爬电距离,认为爬电距离不符合要求。
30.生产时,在玻璃底板1的正面呈阵列贴装电池极片3,通常一次贴装一排,玻璃底板1的各条侧边分别存在与其距离最近的若干个电池极片3,根据靠近玻璃底板1边缘的电池极片3是否遮挡检测参考线2判断爬电距离是否满足要求;判断依据是:若最靠近边缘的电池极片3遮挡检测参考线2,则电池极片3距离玻璃底板1的边缘过近,爬电距离不满足要求;若最靠近边缘的电池极片3没有遮挡检测参考线2,则电池极片3的爬电距离满足要求。
31.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背板,在玻璃底板1上预先设置检测参考线2,利用可被肉眼或图像识别系统识别的检测参考线2是否被遮挡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爬电距离是否满足要求,不需要额外借助其他的辅助工具,提升了效率和准确度;在加工玻璃底板1时,不再需要预先留出较大的容错距离,从而减少组件的整体尺寸和物料用量,降低组件成本。
3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检测参考线2具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优选以下几种:
33.检测参考线2的颜色与玻璃底板1的颜色存在差异,和/或检测参考线2涂装荧光涂料,颜色差异以及荧光涂料可同时存在,也可择一应用;检测参考线2的颜色与玻璃底板1的颜色差异程度越大,越容易被肉眼或图像识别系统感知识别;检测参考线2涂装荧光材料还可以便于在环境光线条件较差的条件下进行观察识别。
34.检测参考线2涂装在玻璃底板1的外表面,在检测参考线2上不再覆盖任何材料,检测参考线2直接暴露在外。或者检测参考线2上覆盖涂装透明涂层,透明的涂层不影响正常观察,对检测参考线2起到一定的防护效果。
35.关于检测参考线2的外形,可以采用直线或者波浪线,直线与玻璃底板1的边缘平行布置,波浪线也可以与玻璃底板1的边缘平行设置,此时并非波浪线本身与边缘平行,波浪线具有波峰和波谷,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连线与玻璃底板1的边缘保持平行,通过观察直线或者波浪线是否被遮挡做出判断。
36.检测参考线2为实线、虚线、或者由相同的图形重复排列形成,实线为完整连续的线,虚线为间隔分布的点划线,图形重复排列形成的可以由三角形、矩形、圆形等相同的形状间隔排列,排列形式可以是直线或者波浪线,呈现规律变化。
37.优选地,对应于同一边缘的检测参考线2平行设置两条或以上,若有三条以上,则平行的检测参考线2之间的间距相等,可以通过观察检测参考线2是否被遮挡或者遮挡的数量得知电池极片3与玻璃底板1边缘的距离等级,判断瑕疵等级;在平行的检测参考线2处可以分别对应标注编号以方便辨认。
38.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检测参考线2与玻璃底板1的边缘之间的爬电距离的范围为10.4~18mm,包含两个端点值,玻璃底板1的边缘与检测参考线2之间的间距最小不小于
10.4mm,最大不大于18mm。
39.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玻璃底板1为矩形玻璃面板,检测参考线2平行于玻璃底板1的边缘,矩形玻璃面板的各条边缘分别对应检测参考线2,检测参考线2首尾对接形成矩形方框。
4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及其相互组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玻璃底板1的正面或者背面涂装反射涂层4,反射涂层4位于电池极片3的周边,能够反射光线。图3为图2中虚线框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在电池极片3外周的玻璃底板1表面设置反射涂层4,反射涂层4预先印刷涂装在玻璃底板1的表面,可以预先空出电池极片3的贴装位置,在贴装电池极片3的位置不需要涂装反射涂层。
4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模组,如图4所示,为光伏模组的局部结构剖面图;该光伏模组包括上述的光伏背板,还包括电池极片3和正板玻璃5,正板玻璃5和玻璃底板1之间夹装电池极片3。
42.电池极片3与正板玻璃5之间、电池极片3与玻璃底板1之间分别涂装胶层粘接固定,胶层如图4中的a所示,将电池极片3牢固地固定在电池极片3与正板玻璃5之间。
4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