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连接器插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26766发布日期:2022-01-29 15:5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机连接器插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机连接器插座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具有能产生声音效果的耳机插座连接器在视听音响产品中已被广泛使用,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语音信号的传输。近年来,随着各种轻巧型电子产品的问世,如移动电话、pda、mp3与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发展,耳机插座连接器在这些产品上的应用更显重要。
3.目前,市面上有一种φ3.5phone jack耳机插座(φ3.5phone jack为一种传递音频讯号的连接装置),是一种为立体声耳机插座,主要应用于电脑、手机、耳机等,参考图6,这种耳机插座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01上的gnd端子02(gnd端子是一种接地端子)和若干信号端子,gnd端子02在基座头部的开口处设有v形端,该v形端抵接在基座头部的台阶位置上。通过耳机插头03插入到基座中以实现语音信号的传输,耳机插头03上分布有左声道部、右声道部、麦控部和接地部,接地部是与gnd端子配合接触的,接地部与麦控部之间是设有一环绝缘圈04。但这种结构设计的耳机插座在实际使用仍存在以下问题:当耳机插头插入耳机插座时应该使接地部与gnd端子的v形端配合接触,因受到基座头部结构尺寸的限制,使得v形端的接触点与绝缘圈之间尺寸距离做得很小,二者间仅剩0.5mm,容易在耳机插头插接运动过程中使v形端连接在绝缘圈上,造成接触不良情况发生,结构稳定性差,影响产品的音频讯号传输效果和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gnd端子的v形端与耳机插头上的绝缘圈之间尺寸距离做得很小,导致gnd端子的v形端在耳机插头插入耳机插座时容易连接在绝缘圈上,从而造成接触不良,结构稳定性好,影响产品的音频讯号传输效果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避免gnd端子与耳机插头之间发生接触不良现象,结构稳定性好,配合接触可靠,保证产品的音频讯号传输效果的耳机连接器插座结构。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机连接器插座结构,包括:
6.基座,其前端设置有适合耳机插头插入的插孔结构;
7.定位槽,设置于所述基座顶部并延伸至所述基座的前后两端处;
8.gnd端子部件,穿设于所述定位槽中,其包括延伸出所述基座前端并折弯穿入所述插孔结构中的触压部,所述触压部与插入所述插孔结构中的耳机插头的接地部分配合挤压接触,以使所述触压部受压时配合抵接于所述插孔结构的端口内壁上。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触压部呈u形结构并套抵在所述基座的前端端口处,使其一端弯折穿入所述插孔结构中。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触压部弯折穿入所述插孔结构的一端容纳于所述限位槽,并在未受压时与所述限位槽之间留有间隙。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触压部弯折的一端上成型有与所述耳机插头配合的触点凸起。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gnd端子部件与所述定位槽之间设有使gnd端子部件在定位槽中保持安装位置固定的限位结构。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靠近所述触压部设置于所述定位槽中的限位卡台,和对应设置于所述gnd端子部件上且与所述限位卡台形成卡接配合的限位卡孔。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槽沿所述基座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其包括延伸至所述基座前端并露出于基座顶部的凹槽部,以及由所述凹槽部向所述基座后端延伸的通孔部,所述触压部弯折连接在所述凹槽部与插孔结构之间。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gnd端子部件由所述凹槽部插入至所述通孔部内,其相对于所述触压部穿出所述通孔部的一端朝所述基座底部方向折弯设置。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的顶部安装有覆盖住所述定位槽的防护罩盖。
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左声道端子、右声道端子和麦控端子,所述gnd端子部件、左声道端子、右声道端子和麦控端子的一端分别穿设于所述基座底部。
1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9.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连接器插座结构中,将gnd端子部件穿设于基座顶部的定位槽中,根据gnd端子部件设有伸出基座前端并折弯穿入插孔结构中的触压部,这种折弯设计的触压部配合卡抵在基座前端位置,并抵压于插孔结构的端口内壁上,安装稳定性好,当耳机插头插入插孔结构时会使其接地部分挤压接触该触压部,实现gnd端子部件与耳机插头的连接,采用本方案设计的触压部不受基座前端的结构尺寸限制,可根据设计要求设定触压部穿入插孔结构中的连接距离,使触圧部与耳机插头的绝缘圈之间至少保留1.2mm以上的间距,避免所述触圧部在耳机插头插接运动过程中落在绝缘圈上而引起接触不良的情况,结构稳定性好,配合接触可靠,保证产品的音频讯号传输效果,提升产品使用性能。
20.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连接器插座结构中,所述触压部呈u形结构,其弯折穿入插孔结构的一端上成型有触点凸起,这种u形结构设计的触压部正好卡抵在基座的前端位置,结构强度大,通过触点凸起可以增强所述触压部与耳机插头在插孔结构中的挤压接触效果,使触压部与耳机插头的接地部分保持紧密接触,防止发生松动现象,配合接触稳定可靠。
2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连接器插座结构中,gnd端子部件通过限位卡台和限位卡孔的卡接配合定位安装在所述定位槽,防止gnd端子部件受到外力作用时沿定位槽发生偏移及晃动情况,从而对gnd端子部件在定位槽中起到限位安装作用,提升gnd端子部件的安装稳定性好。
2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连接器插座结构中,在基座上安装gnd端子部件时,先将gnd端子部件由凹槽部插入至通孔部内,在所述gnd端子部件一端穿过所述通孔部伸出基座后端位置后,再将gnd端子部件一端朝基座底部方向做折弯处理即可,同时,带动其上的触圧部穿入到插孔结构中,并通过限位结构将gnd端子部件限位安装于定位槽内,这样就实现gnd端子部件在基座顶部的安装固定,通过定位槽引导gnd端子部件的安装穿设,起到定位安装作用,这种安装结构简单,安装起来较为方便,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耳机连接器插座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耳机连接器插座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gnd端子部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实用新型的耳机连接器插座结构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实用新型的耳机连接器插座结构与耳机插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现有技术的一种耳机连接器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2、插孔结构;21、限位槽;3、定位槽;31、凹槽部;32、通孔部;4、gnd端子部件;41、触压部;42、触点凸起;5、左声道端子;6、右声道端子;7、麦控端子;8、限位结构;81、限位卡台;82、限位卡孔;9、耳机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实施例1
35.本实施例提供如图1-5所示一种耳机连接器插座结构,包括:
36.基座1,其前端设置有适合耳机插头9插入的插孔结构2;
37.定位槽3,设置于所述基座1顶部并延伸至所述基座1的前后两端处;
38.gnd端子部件4,穿设于所述定位槽3中,其包括延伸出所述基座1前端并折弯穿入所述插孔结构2中的触压部41,所述触压部41与插入所述插孔结构2中的耳机插头9的接地部分配合挤压接触,以使所述触压部41受压时配合抵接于所述插孔结构2的端口内壁上;保证所述耳机插头9完全插入到插孔结构2后,所述gnd端子部件4的触压部与耳机插头的绝缘圈的距离最少有1.2mm,以防止触压部接触在所述耳机插头的绝缘圈上。
39.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实例的核心技术方案,将gnd端子部件4穿设于基座1顶部的定位槽3中,根据gnd端子部件4设有伸出基座1前端并折弯穿入插孔结构2中的触压部41,这种折弯设计的触压部41配合卡抵在基座1前端位置,并抵压于插孔结构2的端口内壁上,安装稳定性好,当耳机插头9插入插孔结构2时会使其接地部分挤压接触该触压部41,实现gnd端子部件4与耳机插头9的连接,采用本方案设计的触压部41不受基座1前端的结构尺寸限制,
可根据设计要求设定触压部41穿入插孔结构2中的连接距离,使触圧部与耳机插头9的绝缘圈之间至少保留1.2mm以上的间距,避免所述触圧部在耳机插头9插接运动过程中落在绝缘圈上而引起接触不良的情况,结构稳定性好,配合接触可靠,保证产品的音频讯号传输效果,提升产品使用性能。
40.下面结合图2-3对触压部41的具体设置方式作详细说明:
41.所述触压部41呈u形结构并套抵在所述基座1的前端端口处,使其一端弯折后穿入至所述插口结构内,其中,所述插孔结构2的端口内壁上成型有l形的限位槽21,所述触压部41弯折穿入所述插孔结构2的一端容纳于所述限位槽21,并在未受压时与所述限位槽21之间留有间隙,通过限位槽21为触压部41一端提供了安装所需位置,同时,所述触压部41在受到耳机插头9的挤压时抵压接触于所述限位槽21内,为所述触压部41起到受力支撑作用。
42.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触压部41弯折的一端上成型有与所述耳机插头9配合的触点凸起42,该触点凸起42高出所述限位槽21外,通过上述结构可知,这种u形结构设计的触压部41正好卡抵在所述基座1的前端位置,结构强度大,通过所述触点凸起42可以增强所述触压部41与耳机插头9在插孔结构2中的挤压接触效果,使触压部41与耳机插头9的接地部分保持紧密接触,防止发生松动现象,配合接触稳定可靠。
43.为了保证gnd端子部件4在所述定位槽3的安装稳定性,所述gnd端子部件4与所述定位槽3之间设有使gnd端子部件4在定位槽3中保持安装位置固定的限位结构8。作为一种具体结构设置,所述限位结构8包括靠近所述触压部41设置于所述定位槽3中的限位卡台81,和对应设置于所述gnd端子部件4上且与所述限位卡台81形成卡接配合的限位卡孔82。这种结构设置,所述gnd端子部件4通过限位卡台81和限位卡孔82的卡接配合定位安装在所述定位槽3,防止所述gnd端子部件4受到外力作用时沿定位槽3发生偏移及晃动情况,从而对gnd端子部件4在定位槽3中起到限位安装作用,提升gnd端子部件4的安装稳定性好。
44.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3、图5所示,所述定位槽3沿所述基座1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其包括延伸至所述基座1前端并露出于基座1顶部的凹槽部31,以及由所述凹槽部31向所述基座1后端延伸的通孔部32,所述触压部41弯折连接在所述凹槽部31与插孔结构2之间,所述基座1的顶部安装有覆盖住所述定位槽3的防护罩盖,通过防护罩盖可防止gnd端子部件4裸露在基座1顶部,起到防护作用,其中,所述gnd端子部件4由所述凹槽部31插入至所述通孔部32内,其相对于所述触压部41穿出所述通孔部32的一端朝所述基座1底部方向折弯设置。通过上述结构可知,在基座1上安装gnd端子部件4时,先将gnd端子部件4由凹槽部31插入至通孔部32内,在所述gnd端子部件4一端穿过所述通孔部32伸出基座1后端位置后,再将gnd端子部件4一端朝基座1底部方向做垂直折弯即可,同时,带动其上触圧部抵接于基座1前端位置并穿入插孔结构2中,并通过限位结构8将gnd端子部件4限位安装于定位槽3内,这样就实现gnd端子部件4在基座1顶部的安装固定,通过所述定位槽3引导gnd端子部件4的安装穿设,起到定位安装作用,安装结构简单,安装起来较为简单方便,提高安装效率。
45.如图4所示,所述基座1上还设置有左声道端子5、右声道端子6和麦控端子7,所述gnd端子部件4、左声道端子5、右声道端子6和麦控端子7的一端分别穿设于所述基座1底部,对应的,耳机插头9上设置有分别与左声道端子5、右声道端子6、麦控端子7以及gnd端子部件4配合接触的左声道部、右声道部、麦控部和接地部,从而实现耳机连机器的音频讯号传输功能。
46.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