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绕线拉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47700发布日期:2022-02-09 14:52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圈绕线拉直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圈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圈绕线拉直机构。


背景技术:

2.电磁组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中不可避免地经常使用电磁组件,因此,其制作质量的优劣与该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及质量息息相关。磁环感应线圈在电磁组件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3.电感是一种常用的电磁组件,电感上的线圈通常包括磁环、绕线和针脚,磁环上缠绕有1至2组绕线,绕线的线头(2至4根)绕在针脚上。生产线圈的过程中,将绕线缠绕在磁环上之后,绕线的线头往往是较为凌乱的,需要将其拉直捋顺,以便后续绕线线头缠针脚的作业。
4.在现有的技术中,需要手工将绕线线头拉直,但这样速度慢、效率低、严重拖慢线圈生产流程,且线头拉直的质量参差不齐,人工成本高。
5.本实用新型就是基于这种情况作出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生产速度快、产品质量高、成本低的线圈绕线拉直机构。
7.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一种线圈绕线拉直机构,包括设于机架上的磁环固定座,所述磁环固定座上设有上方开放的用于容纳磁环的磁环固定槽,所述机架上且在磁环固定座上方设有用于压住磁环的顶压组件、用于下压绕线线头的压线组件,所述机架上还设有能伸到磁环固定座的左右两侧并用于夹住绕线线头将其往外拉直的拉直组件。
9.如上所述的一种线圈绕线拉直机构,所述顶压组件包括能伸向磁环固定槽中并向下压在磁环上的磁环顶压件以及驱动磁环顶压件移动的第一驱动。
10.如上所述的一种线圈绕线拉直机构,所述压线组件包括能升降以将绕线线头往下压的压线头以及驱动压线头升降的第二驱动。
11.如上所述的一种线圈绕线拉直机构,所述压线头具有沿交叉于绕线长度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12.如上所述的一种线圈绕线拉直机构,所述压线头为片状。
13.如上所述的一种线圈绕线拉直机构,所述拉直组件包括能开合的以夹持住绕线线头的夹持机械手、用于驱动夹持机械手开合的夹持驱动、用于驱动夹持机械手沿线头长度方向远离或靠近磁环的拉直驱动,所述夹持机械手设于夹持驱动的输出端,所述夹持驱动设于拉直驱动的输出端。
14.如上所述的一种线圈绕线拉直机构,所述拉直驱动上连接有用于驱动拉直驱动前后移动从而使夹持机械手分别从后往前伸至磁环固定座左侧和右侧的进位驱动。
15.如上所述的一种线圈绕线拉直机构,所述夹持机械手包括上夹爪和下夹爪,所述上夹爪和/或下夹爪的相对的一面设有夹线槽。
16.如上所述的一种线圈绕线拉直机构,所述上夹爪和下夹爪均为片状。
17.如上所述的一种线圈绕线拉直机构,所述磁环固定槽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过线开口。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9.1.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自动化拉直绕线线头的功能:先将已经完成绕线的磁环放入磁环固定槽中;在磁环固定座到达工位上之后,顶压组件先将磁环压紧固定;而后,压线组件将绕线的线头分别往左右两侧压下去,压线组件再回位;之后,拉直组件从磁环固定座的左右两侧分别夹住绕线线头并分别将其往外拉直,拉直之后拉直组件松开线头并回位。本实用新型拉直绕线线头的过程是自动化的,无需人工参与,且作业速度快,动作精确,产品质量高。
20.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驱动用于驱动磁环顶压件的升降从而顶压住或者松开磁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而磁环顶压件顶压住磁环是为了固定磁环,避免后续的压线、拉直工序中磁环乱动。第二驱动用于驱动压线头的升降,从而将绕线线头压到磁环左右两侧并压到水平方向,以便于后续的夹线拉直工序。夹持驱动可以驱动夹持机械手的闭合以夹住绕线线头,拉直驱动则驱动夹持驱动以及其上的夹持机械手一起水平方向向外移动,从而将绕线线头拉直。自动化动作,结构简单、速度快、效率高。
2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夹爪和/或下夹爪的相对的一面设有夹线槽。这样可以使得上夹爪和下夹爪夹住绕线且使绕线能在夹线槽之内拉动,避免压扁绕线、拉断绕线。
22.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压线头为片状。这样压线面积更大,更容易将绕线线头平整的压到水平方向。
23.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夹爪和下夹爪均为片状。这样可以增大捋线面积,也能补偿上夹爪和下夹爪动作不精准带来的误差。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爆炸示意图;
27.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0.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线圈绕线拉直机构,包括设于机架上的磁环固定座1,所述磁环固定座1上设有上方开放的用于容纳磁环的磁环固定槽11,所述机架上且在磁环固定座1上方设有用于压住磁环的顶压组件2、用于下压绕线线头的压线组件3,所述机架上还设有能伸到磁环固定座1的左右两侧并用于夹住绕线线头将其往外拉直的拉直组件4。
31.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自动化拉直绕线线头的功能:先将已经完成绕线的磁环放入磁环固定槽11中;在磁环固定座1到达工位上之后,顶压组件2先将磁环压紧固定;而后,压线组件3将绕线的线头分别往左右两侧压下去,压线组件3再回位;之后,拉直组件4从磁环固定座1的左右两侧分别夹住绕线线头并分别将其往外拉直,拉直之后拉直组件4松开线头并回位。本实用新型拉直绕线线头的过程是自动化的,无需人工参与,且作业速度快,动作精确,产品质量高。
32.优选的,如图4所示,顶压组件2、压线组件3和拉直组件4均固定在机架上,机架上设有转盘,磁环固定座1固定在转盘上,以实现连续流水线作业,即磁环固定座1顺次进入工位并顺次出工位。
33.在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顶压组件2包括能伸向磁环固定槽11中并向下压在磁环上的磁环顶压件22以及驱动磁环顶压件22移动的第一驱动21,第一驱动21设在机架上。即第一驱动21驱动磁环顶压件22的升降从而顶压住或者松开磁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而磁环顶压件22顶压住磁环是为了固定磁环,避免后续的压线、拉直工序中磁环乱动。
34.优选的,所述磁环顶压件22位于磁环固定槽11的正上方。
35.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21为气缸,便于选型采购,降低设备成本。
36.在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压线组件3包括能升降以将绕线线头往下压的压线头32以及驱动压线头32升降的第二驱动31,第二驱动31设在机架上。即第二驱动31驱动压线头32的升降,从而将绕线线头压到磁环左右两侧并压到水平方向,以便于后续的夹线拉直工序。
37.优选的,所述压线头32分别位于磁环固定座1左右两侧的上方。
38.优选的,第二驱动31为气缸,便于选型采购,降低设备成本。
39.在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压线头32具有沿交叉于绕线长度方向延伸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在满足压到绕线线头的同时,该延伸部的上部留有避让空间,避免干涉到顶压组件2等其他组件的工作。
40.在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压线头32为片状。这样压线面积更大,更容易将绕线线头平整的压到水平方向。
41.在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拉直组件4包括能开合的以夹持住绕线线头的夹持机械手、用于驱动夹持机械手开合的夹持驱动43、用于驱动夹持机械手沿线头长度方向远离或靠近磁环的拉直驱动44,所述夹持机械手设于夹持驱动43的输出端,所述夹持驱动43设于拉直驱动44的输出端。即夹持驱动43驱动夹持机械手的闭合以夹住绕线线头,拉直驱动44则驱动夹持驱动43以及其上的夹持机械手一起水平方向向外移动,从而将绕线线头拉直。自动化动作,结构简单、速度快、效率高。
42.所述夹持驱动43优选为平行夹爪气缸(夹持驱动本体432,夹持驱动夹爪431),所述拉直驱动44也优选为平行夹爪气缸(拉直驱动本体442,拉直驱动夹爪441),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动作精准度。
43.在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拉直驱动44上连接有用于驱动拉直驱动44前后移动从而使夹持机械手分别从后往前伸至磁环固定座1左侧和右侧的进位驱动45。进位驱动45设在机架上,拉直驱动44设在进位驱动45的输出端。如图4所示,在连续化的作业
中,磁环固定座1会先进入工位而后出工位,此过程中,进位驱动45驱动夹持机械手后退以避让并供磁环固定座1通过,从而让磁环固定座1进入工位或出工位,进位驱动45驱动夹持机械手前进以使得夹持机械手到达能夹住绕线线头的位置,有利于自动连续化作业。
44.进位驱动45优选为气缸,成本低,利于选型,利于控制。
45.在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械手包括上夹爪41和下夹爪42,所述上夹爪41和/或下夹爪42的相对的一面设有夹线槽421。这样可以使得上夹爪41和下夹爪42夹住绕线且使绕线能在夹线槽421之内拉动,避免压扁绕线、拉断绕线。
46.在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夹爪41和下夹爪42均为片状。这样可以增大捋线面积,也能补偿上夹爪41和下夹爪42动作不精准带来的误差。
47.在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磁环固定槽1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过线开口12,有利于让绕线线头只能从过线开口12穿过,这样拉直之后的绕线线头方向是固定的,以便后续缠脚作业。
48.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