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LED段码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2050发布日期:2022-01-26 20:1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OLED段码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oled段码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oled段码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oled显示器件是一种新型的矩阵式叠层显示发光器件,其主要结构是由阳极、有机材料层和阴极构成,通过外加电场来驱动显示器发光。现有技术中,阴极与阳极之间需要设计搭接区进行连接导通,点阵式oled显示面板的搭接区受隔离柱设计影响,一般是设计在aa区以外0.1mm~1mm以内的位置,点阵式oled为了能单独控制每一个像素点,阴极需要使用隔离柱进行隔断,阴极蒸镀材料不能超过隔离柱的设计尺寸。
3.目前,断码显示面板的搭接区,一般都是参考点阵式oled显示面板的搭接区设计,设计在距aa区以外1mm以内的范围内。在保证阳极走线的区域的宽度的情况下,搭接区没有足够的空间,导致搭接区设计得太窄,则会造成搭接区的阻值增加,其次,阳极走线需要绕行导致阳极走线的长度较长,阳极走线阻值增加,综上,导致oled段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oled段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差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oled段码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周围的外围区;阳极引线组,所述阳极引线组自部分所述显示区上延伸至部分所述外围区上;位于所述基板上的阴极层,所述阴极层包括邻接的第一阴极区和第二阴极区,所述第一阴极区位于所述显示区上,所述第二阴极区位于所述外围区上;位于部分所述外围区上的阴极引线,所述阴极引线设置在所述外围区上的阳极引线组背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阴极引线包括被所述第二阴极区覆盖的搭接区,所述搭接区与所述阴极引线电学连接,所述搭接区在所述基板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区的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m。
6.可选地,所述搭接区在所述基板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阳极引线组朝向所述搭接区一侧的边界在所述基板表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
7.可选地,所述搭接区在所述基板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阳极引线组朝向所述搭接区一侧的边界在所述基板表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0.5mm~1.5mm。
8.可选地,所述第二阴极区与部分所述第一阴极区邻接,所述第二阴极区凸出于所述第一阴极区。
9.可选地,所述第二阴极区在所述基板表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者不规则多边形。
10.可选地,所述第二阴极区环绕所述第一阴极区。
11.可选地,所述阴极引线包围所述显示区,所述搭接区包围所述显示区。
12.可选地,所述搭接区朝向所述显示区的侧壁表面为波浪形,所述第二阴极区还与所述搭接区朝向所述显示区的侧壁表面接触。
13.可选地,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阴极引线和所述阳极引线组分别与所述驱动芯片电学连接。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的oled段码显示面板。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oled段码显示面板,所述阴极层包括邻接的第一阴极区和第二阴极区,所述第一阴极区位于所述显示区上,所述第二阴极区位于所述外围区上;位于部分所述外围区上的阴极引线,所述阴极引线设置在所述外围区上的阳极引线组背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阴极引线包括被所述第二阴极区覆盖的搭接区,所述搭接区与所述阴极引线电学连接,所述搭接区在所述基板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区的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m,这样能够同时保证阳极引线组的宽度和搭接区具有足够的空间,能够降低搭接区的阻值,避免阳极引线走线时需要绕行,从而降低了阳极引线组的阻值,提高了oled段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17.2.进一步,所述搭接区在所述基板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阳极引线组朝向所述搭接区一侧的边界在所述基板表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这样可以避免在设计阳极引线走线时拐弯加长,从而降低了阳极引线的阻值,提高了显示图形的显示亮度和视觉效果。
18.3.进一步,所述第二阴极区与部分所述第一阴极区邻接,所述第二阴极区凸出于所述第一阴极区,将所述搭接区设计在所述第二阴极区所覆盖的区域,可以增加搭接区的搭接面积,降低搭接区的阻值、提高搭接区的可靠性。
19.4.进一步,所述第二阴极区环绕所述第一阴极区,这样设计第二阴极区所覆盖的区域上的搭接区时能够增加搭接面积,降低搭接区的阻值、提高搭接区的可靠性。
20.5.进一步,所述阴极引线包围所述显示区,所述搭接区包围所述显示区,这样设计的搭接区的面积更大,从而搭接区的阻值也更低,可靠性也更高。
21.6.进一步,所述搭接区朝向所述显示区的侧壁表面为波浪形,所述第二阴极区还与所述搭接区朝向所述显示区的侧壁表面接触,增加搭接区与第二阴极区的接触面积,降低搭接区和第二阴极区的接触电阻,提升搭接区的可靠性。
22.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的oled段码显示面板,通过合理设计显示面板的第二阴极区以及搭接区,提高了显示装置显示图形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oled段码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oled段码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0.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段码显示面板,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包括:
31.基板100,所述基板100包括显示区110和位于所述显示区110周围的外围区120;
32.阳极引线组140,所述阳极引线组140自部分显示区110上延伸至部分所述外围区120上;
33.位于所述基板100上的阴极层,所述阴极层包括邻接的第一阴极区130和第二阴极区,所述第一阴极区130位于所述显示区110上,所述第二阴极区位于所述外围区120上;
34.位于部分所述外围区120上的阴极引线,所述阴极引线设置在所述外围区120上的阳极引线组140背向所述显示区110的一侧,所述阴极引线包括被所述第二阴极区覆盖的搭接区,所述搭接区与所述阴极引线电学连接,所述搭接区在所述基板100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区110的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m。
35.在图1中,所述阴极层包括邻接的第一阴极区130和第二阴极区150a,所述第一阴极区130位于所述显示区110上,所述第二阴极区150a位于所述外围区120上。在图2中,所述阴极层包括邻接的第一阴极区130和第二阴极区150b,所述第一阴极区130位于所述显示区110上,所述第二阴极区150b位于所述外围区120上。
36.在图1中,oled段码显示面板包括:位于部分所述外围区120上的阴极引线170a,所述阴极引线170a设置在外围区120上的阳极引线组140背向所述显示区110的一侧,所述阴极引线170a包括被所述第二阴极区150a覆盖的搭接区160a,所述搭接区160a与所述阴极引线170a电学连接,所述搭接区160a在所述基板100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区110的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m。
37.在图2中,oled段码显示面板包括:位于部分所述外围区120上的阴极引线170b,所述阴极引线170b设置在外围区120上的阳极引线组140背向所述显示区110的一侧,所述阴极引线170b包括被所述第二阴极区150b覆盖的搭接区160b,所述搭接区160b与所述阴极引
线170b电学连接,所述搭接区160b在所述基板100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区110的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m。
38.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00为玻璃基板。在其他实施例中,基板为柔性基板。
39.在本实施例中,oled段码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基板100上的阳极层190,阴极层和阳极层190之间设置有机材料层,所述有机材料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或电子注入层。在本实施例中,阳极层190和有机材料层为刻蚀好的固定图形,例如可以是七段式图形,用来显示数字或者字母,也可以包括其他图形。
40.显示区110也就是aa区,俗称有源区,显示区110的边界以有机材料层外围的外边界为准,也就是说,被有机材料层外围边界所包围的基板100的区域为显示区110,有机材料层外围边界以外的基板100的区域为外围区120。
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阳极层190设置在基板100的显示区110上,所述阳极引线组140包括多条阳极引线,阳极引线电连接驱动芯片180及阳极层190,阳极引线组140部分位于显示区110,部分位于外围区120,阳极引线组140自部分显示区110上延伸至部分所述外围区120上,阳极引线的一端电连接驱动芯片180,阳极引线的另一端电连接阳极层190。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阴极层的第一阴极区130完整覆盖所述显示区110,在图1中,第二阴极区150a位于外围区120上,在图2中,第二阴极区150b位于外围区12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阴极区130也可以分块设置。
43.参考图1,阴极引线170a电连接驱动芯片180,所述阴极引线170a设置在所述外围区120上的阳极引线组140背向所述显示区110的一侧,部分阴极引线170a被第二阴极区150a所覆盖,被第二阴极区150a所覆盖的阴极引线170a成为搭接区160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搭接区160a与所述第二阴极区150a电连接,所述搭接区160a在所述基板100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区110的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m,这样能够同时保证阳极引线组140的宽度和搭接区160a具有足够的空间,能够降低搭接区160a的阻值,提高了oled段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44.参考图2,阴极引线170b电连接驱动芯片180,所述阴极引线170b设置在所述外围区120上的阳极引线组140背向所述显示区110的一侧,部分阴极引线170b被第二阴极区150b所覆盖,被第二阴极区150b所覆盖的阴极引线170b成为搭接区160b,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搭接区160b与所述第二阴极区150b电连接,所述搭接区160b在所述基板100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区110的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m,这样能够同时保证阳极引线组140的宽度和搭接区160b具有足够的空间,能够降低搭接区160b的阻值。以上设计能够避免阳极引线走线时需要绕行,从而降低了阳极引线组140的阻值,提高了oled段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述搭接区160a在所述基板100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阳极引线组140朝向所述搭接区160a一侧的边界在所述基板100表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搭接区160a的正投影朝向阳极引线组140的边界可以是直线形或者折线形,阳极引线组140朝向所述搭接区160a一侧的边界的正投影同样可以是直线形或者折线形,两者相距最近的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mm;参考图2,所述搭接区160b在所述基板100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阳极引线组140朝向所述搭接区160b一侧的边界在所述基板100表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搭接区160b的正投影朝向阳极引线组
140的边界可以是直线形或者折线形,阳极引线组140朝向所述搭接区160b一侧的边界的正投影同样可以是直线形或者折线形,两者相距最近的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mm。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图1中,所述搭接区160a在所述基板100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阳极引线组140朝向所述搭接区160a一侧的边界在所述基板100表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0.5mm~1.5mm,图2中,所述搭接区160b在所述基板100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阳极引线组140朝向所述搭接区160b一侧的边界在所述基板100表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0.5mm~1.5mm。这样可以避免在设计阳极引线走线时拐弯加长,从而降低了阳极引线的阻值,提高了显示图形的显示亮度和视觉效果。
46.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阴极区150a与部分所述第一阴极区130邻接,所述第二阴极区150a凸出于所述第一阴极区130。第二阴极区150a凸出于第一阴极区130,第二阴极区150a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若干个,若干第二阴极区150a相互间隔。将所述搭接区160a设计在所述第二阴极区150a所覆盖的区域,可以增加搭接区160a的搭接面积,降低搭接区160a的阻值、提高搭接区160a的可靠性。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阴极区150a在所述基板100表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者不规则多边形。相应的,如果该投影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则搭接区160a可以设计为折线形或者直线形,如果该投影为圆形,则搭接区160a可以设计为弧形,从而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并且加大阳极引线的走线空间,避免在设计阳极引线走线时拐弯加长,从而降低了阳极引线的阻值,提高了显示图形的显示亮度和视觉效果。
48.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阴极区150b环绕所述第一阴极区130。具体地,可以将第二阴极区150b设计为第一阴极区130的整体外扩,第二阴极区150b可以为完整的环形,第二阴极区150b的内边界与第一阴极区130邻接。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阴极区150b的外边界可以是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多边形,或者为与显示区110的外边界相似的形状。这样设计可以更加灵活地设计搭接区160b。
4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阴极引线170包围所述显示区110,所述搭接区160b包围所述显示区110。具体地,搭接区160b环绕显示区110的边界来设置,搭接区160b在基板100表面上的正投影呈现环形,这样设计的搭接区160b的搭接面积更大,从而搭接区160b的阻值也更低,可靠性也更高。
50.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搭接区160a朝向所述显示区110的侧壁表面为波浪形,所述第二阴极区150a还与所述搭接区160a朝向所述显示区110的侧壁接触。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阴极区150a覆盖所述搭接区160a,即与搭接区160a两侧侧壁均接触。这样设计相当于增加了搭接区160a长度,从而可以增加搭接区160a的搭接面积,降低搭接区160a的阻值,提升搭接区160a的可靠性。并且设计为波浪形不影响搭接区160a在基板100表面上的正投影所呈现的整体图形为折线形、直线形或者环形;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搭接区160b朝向所述显示区110的侧壁表面为波浪形,所述第二阴极区150b还与所述搭接区160b朝向所述显示区110的侧壁接触。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阴极区150b覆盖所述搭接区160b,即与搭接区160b两侧侧壁均接触。这样设计相当于增加了搭接区160b长度,从而可以增加搭接区160b的搭接面积,降低搭接区160b的阻值,提升搭接区160b的可靠性。并且设计为波浪形不影响搭接区160b在基板100表面上的正投影所呈现的整体图形为折线形、直线形或者环形。
5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芯片180,所述阴极引线170和所述阳极引线组140分别与所述驱动芯片180电学连接。
52.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的oled段码显示面板,参考图1,通过合理设计显示面板的第二阴极区150a以及搭接区160a,同时保证阳极引线组140的宽度和搭接区160a具有足够的空间,能够降低搭接区160a的阻值;参考图2,通过合理设计显示面板的第二阴极区150b以及搭接区160b,同时保证阳极引线组140的宽度和搭接区160b具有足够的空间,能够降低搭接区160b的阻值。以上设计能够避免阳极引线走线时需要绕行,从而降低了阳极引线组140的阻值,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53.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