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79843发布日期:2022-05-11 12:3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插排的制作方法
插排
1.本技术要求2021年08月23日,申请号为“202122006508.0”,申请名称为“插排”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在此将其全文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插排。


背景技术:

3.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种用电设备层出不穷,对插排的需求量也在急剧上升。
4.目前,市场上的插排集成了各种类型的插口,包括三脚插口和两脚插口的强电插口,还包括usb插口等弱电插口,导致用户在使用插排时,强电用电线与弱电用电线的距离过近,很容易出现强弱电相互干扰,甚至会出现短路等用电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插排,旨在解决插排的强电用电线与弱电用电线的距离过近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插排包括:
7.强电本体,所述强电本体上设置有强电插接口;
8.弱电本体,所述弱电本体上设置有弱电插接口;
9.引出导线,所述引出导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强电本体和所述弱电本体电性连接,所述强电本体与所述弱电本体分离设置。
10.可选地,所述强电插接口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强电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强电本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朝向所述强电本体内侧并向远离所述强电本体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均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强电插接口。
11.可选地,所述强电本体上设置有收线槽,所述收线槽穿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和/或
12.所述收线槽绕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下方。
13.可选地,所述强电本体上设置有收线槽,所述收线槽穿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所述引出导线自所述收线槽内从所述强电本体内引出。
14.可选地,所述插排还包括:
15.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设置于所述收线槽内,所述导向块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收线槽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引出导线从所述导向块的长度方向穿出。
16.可选地,所述导向块相对于所述强电本体的高度与所述引出导线的直径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收线槽的高度。
17.可选地,所述插排还包括:
18.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弱电本体,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弱电本体连接于待放置位。
19.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用于将所述弱电本体磁性吸附于所述待放置位。
20.可选地,所述强电本体上设置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用于收纳所述弱电本体,所述收纳腔内设置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还可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磁性吸附。
21.可选地,所述强电本体上设置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用于收纳所述弱电本体;或/和
22.所述引出导线与所述强电本体或/和所述弱电本体可拆卸连接。
2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强电本体上设置有强电插接口,强电插接口用于插接强电用电线,弱电本体上设置有弱电插接口,弱电插接口用于插接弱电用电线,由于引出导线的两端分别与强电本体和弱电本体电性连接,以使强电本体与弱电本体电性导通,而且强电本体与弱电本体分离设置,因此,当使用插排时,可以将强电用电线和弱电用电线分开,便于使得强电用电线和弱电用电线间隔一段距离,以减小强电用电线和弱电用电线之间的相互干扰作用,还能避免强电用电线和弱电用电线短路,而引起用电安全问题,提高了使用插排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排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排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号说明:
2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强电本体11强电插接口12第一表面13第二表面14收线槽15收纳腔2弱电本体21弱电插接口3引出导线6导向块
3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3.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插排,用于解决插排的强电用电线与弱电用电线的距离过近的技术问题。
3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插排包括强电本体1、弱电本体2和引出导线3,强电本体1上设置有强电插接口11,弱电本体2上设置有弱电插接口21,引出导线3的两端分别与强电本体1和弱电本体2电性连接,强电本体1与弱电本体2分离设置。
3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强电本体1上设置有强电插接口11,强电插接口11用于插接强电用电线,弱电本体2上设置有弱电插接口21,弱电插接口21用于插接弱电用电线,由于引出导线3的两端分别与强电本体1和弱电本体2电性连接,以使强电本体1与弱电本体2电性导通,而且强电本体1与弱电本体2分离设置,因此,当使用插排时,可以将强电用电线和弱电用电线分开,便于使得强电用电线和弱电用电线间隔一段距离,以减小强电用电线和弱电用电线之间的相互干扰作用,还能避免强电用电线和弱电用电线短路,而引起用电安全问题,提高了使用插排的安全性。
37.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插排时,将强电用电线插接于强电插接口11,将弱电用电线插接于弱电插接口21,由于强电本体1与弱电本体2分离设置,强电本体1与弱电本体2分离的最远距离等于引出导线3的长度,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将强电本体1与弱电本体2分别放置于不同的位置,由此增加强电本体1与弱电本体2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将强电本体1放置于桌子下面,将弱电本体2放置于桌子上面,强电用电线可以为台式电脑的电源线,弱电用电线可以为手机充电线,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38.在本实施例中,强电插接口11可以为两脚插接口,还可以为三角插接口,弱电插接口21可以为usb接口,强电本体1可以为一插排,弱电本体2可以为一充电盒,本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3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强电插接口11至少设置有两个,强电本体1具有第一表面12和第二表面13,第一表面12和第二表面13位于强电本体1的同一侧,第一表面12和第二表面13均朝向强电本体1内侧并向远离强电本体1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一表面12和第二表面13上均至少设置有一个强电插接口11。由于第一表面12和第二表面13均朝向强电本体1内延伸,并且均朝向远离强电本体1的方向倾斜延伸,使得强电本体1的一侧面整体呈八字形,增加了强电本体1的利用空间,避免了第一表面12与第二表面13上的强电用电线之间相互干涉,以便可以同时在第一表面12和第二表面13上的强电插接口11上插接强电用电线。
40.可以理解地,第一表面12和第二表面13均朝向强电本体1内侧延伸,即是第一表面12和第二表面13自强电本体1的边缘相向延伸,以延伸至强电本体1的中间位置。
41.在本实施例中,强电本体1的形状近似长方体。
4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强电本体1上设置有收线槽14,收线槽14穿设于第一表面12与第二表面13之间,收线槽14可以收纳引出导线3或者插排的电源线,以通过收线槽14的槽壁限制被收纳到收线槽14内的引出导线3或者插排的电源线。
4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收线槽14绕设于第一表面12和第二表面13的下方,即第一表面12和第二表面13靠近强电本体1的一侧。
44.可以理解地,当不需要使用插排时,可以将引出导线3绕设在收线槽14内,以提高插排的整体性,便于移动插排。
4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强电本体1上设置有收线槽14,收线槽14穿设于第一表面12与第二表面13之间,引出导线3自收线槽14内从强电本体1内引出,可以减小引出导线3在从强电本体1内引出时的干涉范围,从而避免引出导线3在从强电本体1内引出时干涉其他物体,同时,收线槽14也可以起到导向引出导线3的作用,使得引出导线3按照设计方向从收线槽14内引出。
4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插排还包括导向块6,导向块6设置于收线槽14内,导向块6的长度方向与收线槽14的延伸方向相同,引出导线3从导向块6的长度方向穿出,以通过导向块6导向引出导线3,进一步约束引出导线3从收线槽14内的引出方向。
4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导向块6相对于强电本体1的高度与引出导线3的直径之和小于或等于收线槽14的高度,以将引出导线3完全收纳在收线槽14内,避免导向块6将引出导线3从收线槽14内顶出。
4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导向块6的长度小于收线槽14的长度。
49.在一实施例中,插排还包括连接件(图中未示出),连接件设置于弱电本体2,连接件用于将弱电本体2连接于待放置位,待放置位在外部环境中的物体上,以方便用户使用弱电本体2,将弱电用电线插接在弱电本体2上的弱电插接口21,避免弱电本体2移动,导致用户使用不方便。
50.在本实施例中,待放置位可以在桌面上。
51.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为第一磁吸件,第一磁吸件用于将弱电本体2磁性吸附于待放置位,以便用户快速将弱电本体2连接在待放置位上,提高了弱电本体2与待放置位连接的效率。
52.可以理解地,待放置位可以为磁性放置位,也可以为铁磁性放置位。
5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可以为磁铁,第一磁吸件还可以为铁板,当第一磁吸件为铁板时,待放置位具有磁性,第一磁吸件的形状可以为板状,通过螺钉将第一磁吸件连接在弱电本体2上,第一磁吸件还可以设置在弱电本体2内,本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54.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连接件可以为卡扣结构,通过连接件将弱电本体2卡接在待放置位上。
5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强电本体1上设置有收纳腔15,收纳腔15用于收纳弱电本体2,收纳腔15内设置有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还可与第二磁吸件磁性吸附,以将弱电本体2稳定地收纳在收纳腔15内,避免弱电本体2从收纳腔15内掉出,收纳方式简单、有效,可以提高将弱电本体2收纳在收纳腔15内的效率。
56.在本实施例中,当不需要使用弱电本体2时,可以将弱电本体2收纳在收纳腔15内,
当需要使用弱电本体2时,可以将弱电本体2从收纳腔15内取出,而在收纳腔15内设置第二磁吸件,可以方便用户快速将弱电本体2收纳或取出。
57.在本实施例中,收纳腔15设置于强电本体1的端部。
5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强电本体1上设置有收纳腔15,收纳腔15用于收纳弱电本体2,相比于上述收纳腔15内设置第二磁吸件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收纳腔15内可以不设置第二磁吸件。
59.在一实施例中,引出导线3与强电本体1或/和弱电本体2可拆卸连接,以便更换弱电本体2或引出导线3,便于维修插排。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