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9040发布日期:2022-06-29 01:23阅读:86来源:国知局
连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电导体的连接装置,其具有电流杆、用于将待连接的导体夹紧在电流杆上的夹紧弹簧和致动元件,其中通过致动致动元件,夹紧弹簧可以被转移到夹紧位置以及释放位置。


背景技术:

2.为了将夹紧弹簧转移到夹紧位置释放位置,连接装置通常具有致动元件,在该夹紧位置,待连接的导体通过夹紧弹簧被夹紧在电流杆上,并且在释放位置中,夹紧弹簧与电流杆间隔开,以便在夹紧弹簧和电流杆之间形成自由空间,待连接的导体可以引入其中或从其中引出。致动元件直接作用在夹紧弹簧的夹紧腿上,以便将夹紧腿转移到夹紧位置和释放位置。致动元件可以手动致动或通过工具,例如螺丝刀致动。在此要施加到致动元件的操作力随着要连接的导体的横截面的尺寸而增加。如果要夹紧或连接大横截面的导体,例如横截面大于10mm2的导体,操作力也会相应增加,从而使使用者操作起来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装置以及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即使在具有大横截面的导体的情况下也改进了使用者的操纵。
4.根据本实用新型,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来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有利设计方案和有利的扩展方案在说明书中给出。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了旋转体,该旋转体与致动元件有效连接,并且致动元件可以通过该旋转体致动。
6.根据本实用新型,现在设定,致动元件本身不再被手动或通过工具致动以将夹紧弹簧转移到夹紧位置和释放位置,而是连接装置本身具有附加的部件,即旋转体,通过该旋转体来致动致动元件。旋转体设置和设计为连接装置中致动元件的附加部件。旋转体可以进行旋转运动,其中,可以通过旋转体的旋转运动致动致动元件。通过使旋转体优选直接作用在致动元件上,旋转体与致动元件有效连接,从而致动致动元件。旋转体优选具有与致动元件的接触面直接接触的接触面。旋转体优选直接放置在致动元件上,从而旋转体可以在致动元件上执行旋转运动以致动致动元件。通过借助旋转体致动致动元件,可以为使用者减小要施加的必要操作力,因为不再需要由使用者直接致动致动元件,而是使用者现在致动旋转体以制动与夹紧弹簧直接接触的致动元件,以便将该夹紧弹簧转移到释放位置和夹紧位置。由此可以简化了使用者的操作,尤其是在具有较大横截面的导体的情况下,使得连接装置对使用者非常友好。旋转体优选与夹紧弹簧间隔布置并且不与夹紧弹簧直接接触。致动元件优选布置在夹紧弹簧和旋转体之间。连接装置也可以具有多于一个的电流杆和/或多于一个的夹紧弹簧和/或多于一个的致动元件和/或多于一个的旋转体。连接装置可以形成连接端子,例如印刷电路板连接端子或接线盒。此外,连接装置也可以布置在插接连接器中,其中插接连接器优选可具有多于一个这样的连接装置。
7.致动元件优选具有滚动面,旋转体放置在该滚动面上并且可旋转。致动元件的滚动面形成与旋转体的接触面。滚动面优选形成在致动元件的端部区段上,该端部区段与致动元件的致动区段间隔开,通过该致动区段来致动夹紧弹簧。滚动面优选地形成在致动元件的第一端部上,该第一端部与致动元件的第二端部相对地形成,致动区段形成在该第二端部上。滚动面由此可以与致动区段具有尽可能大的距离。滚动面优选形成在致动元件的外表面上。通过滚动面可以在致动元件上提供经定义的面以与旋转体相互作用。滚动面可以在操作元件的整个宽度或至少大部分宽度上延伸。
8.滚动面可以具有弧形。滚动面因此可以形成弯曲面。弧形可以基本上形成为半圆形的。当旋转体在滚动面上旋转并由此在滚动面上滚动时,通过弧形能够通过旋转体对致动元件进行最佳致动。
9.与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体相比,致动元件优选在被致动时进行线性运动。致动元件因此优选被线性引导。由此可以将旋转体的旋转运动过渡或转换为致动元件的线性运动,以致动夹紧弹簧。致动元件因此可以形成一种推动器(pusher)。当由致动元件进行致动时,夹紧弹簧可以以其夹紧腿沿着形成在致动区段上的滑动面滑动,以便转移到夹紧位置和释放位置。滑动面优选基本上横向于致动元件的致动方向延伸。
10.为了能够进一步改善使用者的操作,旋转体可以在释放位置中自动保持在其位置上。自动意味着使用者不必将旋转体保持在其位置,而是旋转体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保持在其位置。通过旋转体的自动保持,致动元件也可以自动保持在相应位置,以便将夹紧弹簧保持在释放位置,由此允许将待连接的导体引入自由空间或电流杆和夹紧弹簧之间的连接区域以及从中移除,而使用者可以腾出双手来相应地引导导体。因此单手操作是可能的。为了能够在释放位置中自动地将旋转体保持在其位置,旋转体可以旋转经过死点,其中当超过死点时,旋转体不再能够自动向回旋转。在该位置,当旋转体被自动保持时,旋转体优选定向为使得由旋转体施加在致动元件上的压力指向或作用在与致动元件的致动方向基本相同的方向上,由此旋转体的压力基本上平行于致动元件的致动方向。
11.为了致动旋转体,旋转体可以具有工具插入口或抓握元件。工具,例如螺丝刀,可以通过工具插入口插入到旋转体中,使用者可以通过该工具旋转旋转体。此外,旋转体也可以具有抓握元件,该抓握元件能够一体地形成在旋转体的基体上。使用者可以通过抓握元件直接手动抓握旋转体,以致动旋转体并由此将其旋转。在具有抓握元件的设计方案中,旋转体可以形成旋转杠杆。
12.旋转体可以采用偏心元件的形式。通过偏心元件形式的设计,旋转体可以具有基体,其中心点位于旋转体的枢转点之外。旋转体则优选地具有椭圆形构造。旋转体可以具有近似蛋形的形状。旋转体可以具有榫头,该榫头可以与致动元件有效连接并且在旋转体的旋转运动期间可以通过该榫头将压力从旋转体施加到致动元件。利用该榫头,旋转体可以在致动元件的滚动面上进行滚动运动。榫头可形成在旋转体的基体的外周面上。榫头可以在旋转体上形成定义的接触面,旋转体以该接触面与致动元件接触以致动致动元件。
13.连接装置还可具有壳体,其中旋转体可旋转地支承在该壳体上。壳体可由绝缘材料形成。致动元件、夹紧弹簧和电流杆也可以布置在壳体的内部。壳体可以具有形成为长形的引导通道,致动元件可以在该引导通道中被引导。此外,壳体或壳体的壁可以形成用于旋转体的旋转运动的引导部。
致动时横向于致动方向b沿着致动元件114的滑动面116滑动。
27.连接装置100具有壳体119,电流杆110、两个夹紧弹簧111和两个致动元件114布置在该壳体内。壳体119具有用于每个致动元件114的长形引导通道120,致动元件114在其中分别被线性引导以致动夹紧弹簧111。两个引导通道120彼此平行地延伸。
28.壳体119还具有两个导体插入口121,待连接的导体可以通过其插入到壳体119中。导体插入开口121这样定向,使得导体到电流杆 110和夹紧弹簧111之间的连接区域中的导体插入方向l与致动元件 114致动方向b尤其成90
°
的角度。
29.致动元件114通过旋转体122致动,其中为每个致动元件114 分配有一个旋转体122。旋转体122形成为致动元件114的附加部件。与致动元件114相反,旋转体122进行纯回旋运动或旋转运动。
30.旋转体122与致动元件114有效连接,因为旋转体122可在形成于致动元件114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上的滚动面123上滚动。通过旋转体122的旋转运动,旋转体122向致动元件114施加压力d,由此使致动元件114线性移动。
31.旋转体122放置在致动元件114的滚动面123上,使得当旋转体122旋转时,旋转体122可沿滚动面123移动。滚动面123不是直线的,而是该滚动面123呈弧形。滚动面123具有一种半圆形的弯曲部。
32.从图2的剖视图中可以看出,滚动面123沿其长度具有凹坑或凹陷形式的容纳空间124。在可以是夹紧位置的初始位置中,如图2 左侧所示,旋转体122可以以其旋转轴125位于该容纳空间124中。在释放位置,如图2右侧所示,旋转体122可以以其外周面、尤其是以形成在旋转体122的基体126上的榫头127位于容纳空间124中。通过榫头127,旋转体121可以将压力d施加并传递到致动元件114 上。如图2所示的两个位置所示,旋转体122可以与榫头127一起沿滚动面123移动以致动致动元件114。
33.滚动面123在此在致动元件114的几乎整个宽度br上延伸。容纳空间124形成在滚动面123的一端。
34.在释放位置,如图2右侧所示,旋转体122自动保持在其位置,使得旋转体122在没有使用者握持旋转体122的情况下对致动元件 114施加压力d以保持致动元件114,使得致动元件114将夹紧弹簧111的夹持腿113保持在距电流杆110一定距离处。为了能够在释放位置自动将旋转体122保持在其位置,旋转体122可以旋转经过死点,其中当超过死点时,旋转体122不再能够自动向回旋转。在该位置,当旋转体122被自动保持时,旋转体122这样定向,即,如图2右侧所示,致动元件114作用在旋转体122上的压力d基本上平行于致动元件114的致动方向b。
35.旋转体122呈椭圆形或蛋形。旋转体122形成为偏心元件的形式。旋转体122的基体126的中心点在此与旋转体122的旋转轴125 的中心点偏心或偏移。
36.尤其在图1中可以看出,旋转体122以其旋转轴125可旋转地支承在壳体119上。为此,在壳体119上分别形成两个相对的开口 128,相应的旋转体122的旋转轴125接合在其中。
37.为了致动旋转体122,在旋转体122的基体126上形成有工具插入口129,如图2所示,工具200可以接合到其中。工具200可以是螺丝刀。
38.为了将夹紧弹簧111从夹紧位置转移到释放位置以及反之,旋转体122进行大约
90
°
的角度旋转运动。旋转体122的旋转运动受到形成在壳体119上的止挡面130、131的限制。旋转体122的旋转运动发生在壳体119的两个相对的止挡面130、131之间。在工具插入口129的区域中,旋转体122具有加厚部或隆起部132,其用作用于在夹紧弹簧111的夹紧位置和释放位置抵靠壳体119的止挡面 130、131的止挡面。通过使壳体119的两个相对侧壁135、136的边缘表面分别形成用于旋转体122的导轨133、134,旋转体122在其旋转运动期间也在壳体119上被引导。旋转体122可旋转地布置在壳体119的两个侧壁135、136之间。通过旋转体122的隆起部132,旋转体122放置在彼此平行延伸的两个导轨133、134上,从而在此形成旋转体122的受控引导。在隆起部132的区域中,旋转体122 比旋转体122的其余部分稍宽,使得旋转体122以其隆起部与壳体 119的侧壁135、136重叠并由此放置在侧壁135、136和导轨133、 134上。
39.为了将夹紧弹簧111从夹紧位置转移到释放位置,旋转体122 以这样的方式旋转,使得致动元件114在夹紧弹簧111的方向上沿致动方向b向下引导。为了将夹紧弹簧111从释放位置转移到夹紧位置,旋转体122以相反方向旋转,使得致动元件114在致动方向b上被远离夹紧弹簧111向上引导。
40.旋转体122与夹紧弹簧111没有接触,因此没有有效连接。与夹紧弹簧111有效连接的致动元件114布置在夹紧弹簧111和旋转体 122之间。
41.附图标记说明
42.100 连接装置
43.110 电流杆
44.111 夹紧弹簧
45.112 保持腿
46.113 夹紧腿
47.114 致动元件
48.115 致动区段
49.116 滑动面
50.117 腿
51.118 滑块
52.119 壳体
53.120 引导通道
54.121 导体插入口
55.122 旋转体
56.123 滚动面
57.124 容纳空间
58.125 旋转轴
59.126 基体
60.127 榫头
61.128 开口
62.129 工具插入口
63.130 止挡面
64.131 止挡面
65.132 隆起部
66.133 导轨
67.134 导轨
68.135 侧壁
69.136 侧壁
70.200 工具
71.b 致动方向
72.d 压力
73.l 导体插入方向
74.br 宽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