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地面接收天线的角度调节机构

文档序号:28910652发布日期:2022-02-12 15:03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无人机地面接收天线的角度调节机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收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地面接收天线的角度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2.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在使用过程中,无人机上会配合发射天线,然后地面车载计算机上配备有接收天线,两种天线配合,从而能够将无人机传出的视屏信号进行全面接收,而由于无人机在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其上发射天线的位置也不尽相同,从而需要使车载接收天线具备一定的角度调节功能,进而能够与不同位置时的发射天线形成良好的信号传输与接收过程。
3.然而,现阶段的接收天线角度调节机构在使用时发现,其上进行俯仰角的角度调整时,大多是以阻尼转轴为转动介质形成俯仰角的调节,一方面阻尼转轴的使用寿命较短,在使用较长时间后,阻尼转轴慢慢失去阻尼效果,从而在调节好俯仰角度时,会因重力作用以及阻尼转轴本身阻尼效果的降低而导致接收天线出现角度变化,从而为信号的接收带来不良影响。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无人机地面接收天线的角度调节机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俯仰和方位角度变化、调节方式简单,且能够提高俯仰角度调节稳定性的无人机地面接收天线的角度调节机构。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地面接收天线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承重桩;筒体,所述筒体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梁板,所述梁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筒体上;天线锅,所述天线锅铰接在所述梁板上;环体,所述环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天线锅上,且所述环体贯穿所述梁板并与所述梁板滑动连接;弹簧一,所述弹簧一套设在所述环体上;绕线杆,所述绕线杆转动安装在所述筒体内,所述绕线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筒体外;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缠绕在所述绕线杆上,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绕线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天线锅固定连接;盒体,所述盒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筒体上;传动螺杆,所述传动螺杆转动安装在所述盒体内;竖接板,所述竖接板螺纹安装在所述传动螺杆上,且所述竖接板的顶部延伸至所述盒体的上方并与所述盒体滑动连接;矩形框体,所述矩形框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竖接板上;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承重桩上。
7.优选的,所述承重桩与所述底座通过连接钣金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通口、连轴、转轴、电机和两个伞齿,所述通口开设在所述承重桩上,所述连轴设置在所述通口内,且所述连轴的顶端与所述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轴与所述通口的顶部内壁活动连接,所述通口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
承重桩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伞齿分别固定套设在所述连轴和所述转轴上。
9.优选的,所述环体上固定套设有抵触板,所述抵触板的顶部与所述梁板的底部相接触,且所述弹簧一的一端与所述抵触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一的另一端与所述天线锅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框体靠近所述环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阻尼橡胶垫。
10.优选的,所述绕线杆位于所述筒体外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筒体上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插槽,所述转盘上滑动安装有两个插杆,两个所述插杆的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插槽内,且两个所述插杆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提板,所述插杆上套设有复位簧,所述复位簧的一端与所述提板固定连接,所述复位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承重桩与所述底座活动接触,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两个燕尾槽,两个所述燕尾槽内均滑动安装有燕尾条,两个所述燕尾条的顶部均与所述承重桩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燕尾条的底部均开设有限定槽,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竖杆,两个所述竖杆上滑动安装有同一个横接板,所述横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顶杆,两个所述顶杆的顶端均延伸至对应的所述限定槽内,所述顶杆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竖杆上均套设有弹簧二,两个所述竖杆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挡块,所述弹簧二的顶端与所述横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二的底端与所述挡块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侧板,所述横接板贯穿所述侧板并与所述侧板活动连接,所述侧板的底部开设有弧槽,所述横接板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与所述弧槽相适配。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地面接收天线的角度调节机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地面接收天线的角度调节机构,通过设置的转轴、连轴和两个伞齿的配合,便可对天线锅进行方位上的调节,再通过设置的连接绳,以及在天线锅与梁板的铰接关系下,便可在转动绕线杆的时候完成对天线锅的俯仰角调节,进而能够实现俯仰角和方位上的调节,并且,通过设置的阻尼橡胶垫,能够对环体进行阻尼卡持,从而提高了环体的滑动摩擦,使其能够在一个俯仰角度下能够稳定的停留着,提高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地面接收天线的角度调节机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地面接收天线的角度调节机构第一实施例中筒体和绕线杆的侧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地面接收天线的角度调节机构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地面接收天线的角度调节机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19.图5为图4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1、底座;2、承重桩;3、筒体;4、梁板;5、天线锅;6、环体;7、弹簧一;8、绕
线杆;9、连接绳;10、盒体;11、传动螺杆;12、竖接板;13、矩形框体;14、通口;15、连轴;16、转轴;17、电机;18、伞齿;19、燕尾槽;20、燕尾条;21、限定槽;22、竖杆;23、横接板;24、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第一实施例
23.请结合参阅图1-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无人机地面接收天线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的承重桩2;筒体3,所述筒体3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筒体3作为一个整体的旋转支撑件,能够承载着梁板4和盒体10,以及两者上全部零部件的重量;梁板4,所述梁板4固定安装在所述筒体3上;天线锅5,所述天线锅5铰接在所述梁板4上,天线锅5在梁板4上的旋转角度范围在-10
°
至90
°
之间,且在环体6上的抵触板与梁板4接触时,也就是初始状态下,天线锅5处于-10
°
的俯角;环体6,所述环体6固定安装在所述天线锅5上,且所述环体6贯穿所述梁板4并与所述梁板4滑动连接,环体6的圆心与天线锅5的铰接处为同一轴心,从而能够满足天线锅5的角度的变化;弹簧一7,所述弹簧一7套设在所述环体6上,弹簧一7能够为天线锅5提供一个回弹拉力,从而能够在每次使用完毕后,通过弹簧一7的拉动,最终能将天线锅5拉回初始状态;绕线杆8,所述绕线杆8转动安装在所述筒体3内,所述绕线杆8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筒体3外;连接绳9,所述连接绳9缠绕在所述绕线杆8上,所述连接绳9的一端与所述绕线杆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9的另一端与所述天线锅5固定连接,连接绳9从矩形框体13内穿过,且矩形框体13的内部空间足够大,能够满足连接绳9的任何时候的活动;盒体10,所述盒体10固定安装在所述筒体3上,盒体10、筒体3和梁板4的顶部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传动螺杆11,所述传动螺杆11转动安装在所述盒体10内;竖接板12,所述竖接板12螺纹安装在所述传动螺杆11上,且所述竖接板12的顶部延伸至所述盒体10的上方并与所述盒体10滑动连接,盒体10的顶部开设有滑道,竖接板12贯穿该滑道,且与滑道的两侧壁接触,从而能够使竖接板12有一个限制,使其只能进行水平移动;矩形框体13,所述矩形框体13固定安装在所述竖接板12上,矩形框体13的底部与筒体3的顶部接触;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承重桩2上。
24.所述承重桩2与所述底座1通过连接钣金固定连接。
25.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通口14、连轴15、转轴16、电机17和两个伞齿18,所述通口14开设在所述承重桩2上,所述连轴15设置在所述通口14内,且所述连轴15的顶端与所述筒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轴15与所述通口14的顶部内壁活动连接,所述通口14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轴16,所述承重桩2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17,所述电机17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16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伞齿18分别固定套设在所述连轴15和所述转轴16上,通过电机17做动力输出源,并在两个伞齿18的啮合下,便可带动连轴15转动,从而能够带动筒体3转动,以达到方位调节的目的。
26.所述环体6上固定套设有抵触板,所述抵触板的顶部与所述梁板4的底部相接触,且所述弹簧一7的一端与所述抵触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一7的另一端与所述天线锅5固定连接,抵触板可作为限制天线锅5最大俯角的零件,且此时的弹簧一7仍是呈现一定的拉伸状态,从而在无连接绳9拉动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将天线锅5待回初始状态,所述矩形框体13靠近所述环体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阻尼橡胶垫,阻尼橡胶垫能够加大与环体6之间的阻力,
从而能够在调节好天线锅5的俯仰角度后,能够防止因连接绳9自身的形变能力而导致天线锅5出现晃荡的情况。
27.所述绕线杆8位于所述筒体3外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筒体3上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插槽,所述转盘上滑动安装有两个插杆,两个所述插杆的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插槽内,通过插杆和插槽的插接配合,能够将绕线杆8可靠的固定在当时的形态,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使天线锅5被可靠牵引着,且两个所述插杆远离所述筒体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提板,所述插杆上套设有复位簧,所述复位簧的一端与所述提板固定连接,所述复位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复位簧能够使插杆紧紧的插在插槽内,提高对绕线杆8固定的可靠程度。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地面接收天线的角度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29.在初始状态下,天线锅5的状态为与垂直面之间的角度为10
°

30.当需要对天线锅5进行俯仰角的调节时,只需拽动提板,将插杆带出对应的插杆,此时复位簧为压缩状态,然后顺时针转动提板,便可带动绕线杆8转动,从而开始对连接绳9进行收卷,随着连接绳9的不断收卷,天线锅5开始以其与梁板4之间的铰接处为圆心做圆周运动,从而逐渐改变了俯仰角度,直至将其调节至所需要的角度后,对转盘上两个插杆的位置进行微调节,使两个插杆均对应有插槽,随后将两个插杆放入对应的两个插槽内即可;
31.然后顺时针转动传动螺杆11,通过竖接板12与传动螺杆11的螺纹关系,便可带动矩形框体13朝着环体6的方向移动,直至其上的阻尼橡胶垫与环体6接触后,便可将环体6可靠的抵触着,增大了环体6的滑动摩擦,从而能够提高此时天线锅5俯仰角状态的稳定性;
32.并且当需要调节天线锅5的方位时,只需缓慢启动电机17,电机17的输出轴便会带动转轴16转动,并在两个伞齿18的啮合下,带动连轴15转动,从而能够带动筒体3转动,这样便可使天线锅5开始转动,直至将其调整至大致方位后关闭电机17即可。
3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地面接收天线的角度调节机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4.本装置通过设置的转轴16、连轴15和两个伞齿18的配合,便可对天线锅5进行方位上的调节,再通过设置的连接绳9,以及在天线锅5与梁板4的铰接关系下,便可在转动绕线杆8的时候完成对天线锅5的俯仰角调节,进而能够实现俯仰角和方位上的调节,并且,通过设置的阻尼橡胶垫,能够对环体6进行阻尼卡持,从而提高了环体6的滑动摩擦,使其能够在一个俯仰角度下能够稳定的停留着,提高稳定性。
35.第二实施例:
36.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地面接收天线的角度调节机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无人机地面接收天线的角度调节机构。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38.请结合参阅图4-图5,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无人机地面接收天线的角度调节机构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桩2与所述底座1活动接触,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两个燕尾槽19,两个所述燕尾槽19内均滑动安装有燕尾条20,燕尾条20和燕尾槽19的卡合,既能使承重桩2可靠的固定在底座1上,又因为二者自身的强度和锲合度较高,相较于传统的卡合零件更加稳定可靠,且使用寿命长,两个所述燕尾条20的顶部均与所述承重桩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
燕尾条20的底部均开设有限定槽21,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竖杆22,两个所述竖杆22上滑动安装有同一个横接板23,所述横接板2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顶杆24,两个所述顶杆24的顶端均延伸至对应的所述限定槽21内,通过顶杆24和限定槽21之间的插接,能够将燕尾条20稳定的固定在燕尾槽19内,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固位效果,所述顶杆24与所述底座1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竖杆22上均套设有弹簧二,两个所述竖杆22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挡块,所述弹簧二的顶端与所述横接板23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二的底端与所述挡块固定连接,弹簧二的设置,可以为横接板23提供回弹力,使得在无外力牵引拉杆的情况下,横接板23能够带着顶杆24自动上升,并最终插入限定槽21内,提高便捷性,且弹簧二能够将顶杆24紧紧的顶在限定槽21内。
39.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侧板,所述横接板23贯穿所述侧板并与所述侧板活动连接,所述侧板的底部开设有弧槽,所述横接板23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与所述弧槽相适配,弧槽与拉杆尺寸大小适配,能够在将顶杆24拉出限定槽21时,通过将拉杆卡在弧槽内,便可腾出双手做另外的事,使得本装置在进行承重桩2的拆装时,一人投入便可。
40.当需要将整个承重桩2以及其上整个调节机构从底座1上取下时,只需往下拉动拉杆,便可带动横接板23下降,从而能够将顶杆24往下带,进而将顶杆24带出对应的限定槽21,使得燕尾条20失去了卡位限制,此时弹簧二处于压缩状态,随后转动拉杆,使拉杆位于两个弧槽的下方,并慢慢松开,使得拉杆插入两个弧槽内,然后便可抽出手将承重桩2连带着燕尾条20抽出即可,后期再安装时,只需将燕尾条20插入燕尾槽19,并往下拉动拉杆再转动,使其与滑槽错开,随后松开拉杆,便可在弹簧二的作用下,顶杆24便会插入限定槽21,继而完成安装,整个拆装过程简单快捷,相较于传统的钣金安装提高了便捷性。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