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5646发布日期:2022-06-25 00:2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替设置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绝缘层、在所述正极绝缘层两个表面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在所述第一导电层表面的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以及在所述第二导电层表面的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绝缘层、在所述负极绝缘层两个表面的第三导电层和第四导电层、在所述第三导电层的表面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以及在所述第四导电层表面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相邻设置的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之间通过隔离膜分离;所述正极极片的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电流分别通过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导出;所述负极极片的所述第三导电层和所述第四导电层的电流分别通过第三极耳和第四极耳导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的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在极耳处错位设置,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正极绝缘层相对所述第二导电层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极耳,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正极绝缘层相对所述第一导电层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极耳;所述负极极片的所述第三导电层和所述第四导电层在极耳处错位设置,所述第三导电层和所述负极绝缘层相对所述第四导电层向外延伸形成第三极耳,所述第四导电层和所述负极绝缘层相对第四导电层向外延伸形成第四极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所述第三极耳和所述第四极耳设置于所述电芯结构的高度方向的同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所述第三极耳和所述第四极耳中的两者设置于所述电芯结构的一侧,另外两者设置在所述电芯结构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结构为卷绕结构,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四极耳设置在所述卷绕结构的卷绕对称面的一侧,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三极耳分布在所述卷绕对称面的另一侧;在所述卷绕结构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极耳设置在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三极耳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结构为卷绕结构,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三极耳分布在所述卷绕结构的卷绕对称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四极耳分布在所述卷绕对称面的另一侧;在所述卷绕结构的长度方向,所述第四极耳设置在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三极耳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结构为卷绕结构,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分布在所述卷绕结构的卷绕对称面的一侧,所述第三极耳和所述第四极耳分布在所述卷绕对称面的另一侧;在所述卷绕结构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三极耳设置在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结构为卷绕结构,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分布在所述卷绕结构的卷绕对称面的一侧,所述第三极耳和所述第四极耳分布在所述卷绕对称面的另一侧;在所述卷绕结构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极耳设置
在所述第三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结构为卷绕结构,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所述第三极耳和所述第四极耳设置在所述卷绕结构的卷绕对称面的同一侧。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和所述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不同;和/或,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和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不同。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结构,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电芯结构包括交替设置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正极极片包括正极绝缘层、在正极绝缘层表面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在第一导电层表面的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以及在第二导电层表面的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负极极片包括负极绝缘层、在负极绝缘层表面的第三导电层和第四导电层、在第三导电层的表面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以及在第四导电层表面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相邻设置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通过隔离膜分离,正极极片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电流分别通过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导出;负极极片的第三导电层和第四导电层的电流分别通过第三极耳和第四极耳导出。其能够改善锂电池的性能缺陷。的性能缺陷。的性能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吴聪苗 曾海师 唐潘 张宁辉 朱有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2
技术公布日:2022/6/2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