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同轴连接脱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5670发布日期:2022-04-14 22:22阅读:96来源:国知局
快速同轴连接脱离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特殊环境专用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同轴连接脱离器。


背景技术:

2.在工程施工或设备生产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轴形件的连接移动释放等操作,随着技术的发展,此操作过程中大多都采用同轴连接器完成,为此,现有技术中也产生了较多的同轴连接器,如专利号为“2015101756909”,专利名称为“具有快速锁定和分离机构的同轴连接器”的发明专利,与传统螺纹连接锁紧方式不同,该专利中采用了弹性爪与锁止凸缘等结构实现快速连接,相对而言,其连接效率和可靠性均有所加强,但是仍存在解锁方式单一、效率欠佳,且整体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同轴连接脱离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轴形件连接脱离结构复杂、解锁方式单一,操作效率欠佳等问题。
4.其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快速同轴连接脱离器,其关键在于:包括呈中空圆柱状的壳体,所述壳体一端敞口构成连接端,其内具有与其同轴设置且相对固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壳体之间构成环空,连接管上套设有解锁环,解锁环位于环空内,所述连接管上对应解锁环设有锁孔,所述锁孔配置有与其相适应的连接卡球;
6.所述解锁环能够沿连接管在锁止位和解锁位两个位置之间滑动,当解锁环位于锁止位时,解锁环对连接卡球施加沿连接管径向向内的压力,所述连接卡球与锁孔底部相抵,并至少部分突出至连接管内腔;
7.当解锁环位于解锁位时,所述连接卡球能够沿连接管径向向外移动,收回至锁孔内;
8.所述环空内设有用以使解锁环保持在锁止位的弹性保持件,且所述解锁环配置有至少两种用以驱动其从锁止位滑动至解锁位的解锁结构。
9.采用以上方案,利用解锁环滑移控制连接卡球的位置及受力状态,从而实现与执行部件的连接或脱离,相对而言,结构更简单紧凑,便于实施,提供了操作效率,且成本更低,便于重复使用或更换等,且针对解锁环提供了两种解锁结构,有利于满足多种场合使用。
10.作为优选:所述解锁环上具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突出至壳体外侧,壳体上具有供操作部滑移的槽口;
11.所述环空内在靠近解锁环锁止位的一侧设有驱动组件,以及用于释放所述驱动组件的释放圈,所述壳体尾端设有过孔。采用以上方案,其中操作部作为一种解锁结构,只需从侧面操作即可实现操作,而释放圈作为另一种解锁结构,只需经过孔推动解锁圈滑动即可解锁,能够更好的与一些联动部件配合实现解锁。
12.作为优选:所述解锁环内侧具有沿其径向向外凹陷的避让部,该避让部位于远离连接端的一侧,所述弹性保持件位于相对解锁环靠近连接端的一侧,驱动组件位于与相对解锁环远离连接端的一侧;
13.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以可滑动方式套设于连接管上的压动圈和解锁弹簧,且压动圈和解锁弹簧位于与弹性保持件相对的一侧,其一端与解锁环相抵,另一端与解锁弹簧相抵,解锁弹簧远离解锁环一端固定于连接管上,所述压动圈通过压动圈卡球与连接管相对固定,所述释放圈能够轴向压力作用下朝解锁环滑动,以释放压动圈卡球,所述压动圈在解锁弹簧作用下能够推动解锁环从锁止位移动到解锁位。
14.采用以上方案,压动圈与释放圈之间,采用与连接管和解锁环之间相似的锁紧结构,便于加工,且通过解锁弹簧与弹性保持件配合,更容易控制解锁环的位置,当压动圈卡球释放之后,解锁弹簧快速释放,即可使压动圈推动解锁环达到解锁位置,释放连接卡球,从而使连接管与执行部件分离,随之解锁环在弹性保持件作用下,反向移动又恢复到锁止位置,便于后续使用。
15.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外端通过固定圈与壳体固定连接,其内端与释放圈端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释放圈能够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复位并与壳体内端壁相抵。采用以上方案,当释放圈所受的压力消失之后,即可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复位,以便进行下次解锁,有利于重复使用。
16.作为优选:所述锁孔沿连接管的周向均匀分布。采用以上方案,可提高连接管与执行部件连接锁紧受力均匀度,防止受力不均对执行部件造成损伤,或者导致二者脱离的情况发生。
17.作为优选:所述操作部有两个,两个所述操作部对称设置于解锁环两侧。采用以上方案,可有效避免在通过操作部推动解锁环解锁过程中,解锁环受力不均导致偏斜,进而解锁失败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该种解锁方式的可靠性。
18.作为优选:所述释放圈尾端具有贯穿其端部两侧的平衡孔。采用以上方案,可确保释放圈内外两侧压力均衡,避免受压差影响,提高释放圈圈解锁和复位的可靠性。
19.作为优选:所述释放圈与壳体之间具有相互配合的保险结构。采用以上方案,可避免误操作情况下,释放圈滑动解锁,提高整体可靠性。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速同轴连接脱离器,连接及锁紧结构简化,整体更紧凑灵活可靠,多种解锁方式配合,操作更便捷高效,满足多种使用场合需求。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24.图3为图1的剖视图;
25.图4为连接管立体图;
26.图5为解锁环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8.参考图1至图5所示的快速同轴连接脱离器,主要包括大体呈中空圆柱状的壳体320,壳体320一端敞口构成连接端,其内具有与其同轴设置且相对固定的连接管330,连接管330靠近壳体320的连接端同样敞口,连接管330的外径小于壳体320的内径,二者之间的缝隙构成环空350,连接管330上套设有解锁环340,解锁环340位于环空350内,连接管330上对应解锁环340设有锁孔331,锁孔331配置有与其相适应的连接卡球332;
29.解锁环340能够沿连接管330在锁止位和解锁位两个位置之间紧贴连接管330的外壁滑动,当解锁环340位于锁止位时,解锁环340对连接卡球332施加沿连接管330径向向内的压力,使连接卡球332与锁孔331底部相抵,并至少部分突出至连接管330内腔,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主要用于与轴形部件100的快速连接或脱离,因此轴形部件100上具有与连接卡球332相适应的连接环槽,当轴形部件100插入连接管330中连接环槽与锁孔331正对,而连接卡球332又受到来自解锁环340的压力时,即实现了与连接管330之间的连接锁定。
30.而当解锁环340位于解锁位时,此时轴形部件100仅需相对连接管330移动,在连接环槽的引导作用下即可使连接卡球332沿连接管330径向向外移动,收回至锁孔331内,实现轴形部件100与连接管330分离解锁,当然,为确保连接可靠性。
31.本实施例中环空350内设有用以使解锁环340保持在锁止位的弹性保持件351,同时本技术中壳体320内对应解锁环340设置有至少两种解锁结构,解锁结构可以直接活间接推动解锁环340从锁止位滑动到解锁为。
32.解锁环340内侧具有沿其径向向外凹陷的避让部341,具体如图所示,该避让部341靠近解锁环340的中部,解锁环340靠近连接端的一侧具有锁紧部343,锁紧部343的内径小于避让部341的内径,但是大于解锁环340的最小内径,且锁紧部343与避让部341之间采用倒角过渡,当避让部341正对连接卡球332时,连接卡球332能够完全从轴形部件100的连接环槽中退出,此时锁环340的位置即为解锁位,而相应的,当锁紧部343正对连接卡球332时,连接卡球332至少部分会突出至轴形部件100的连接环槽中,此时解锁环340的位置即为锁止位。
33.弹性保持件351位于相对解锁环340靠近连接端的一侧,本实施例中优选弹簧作为弹性保持件351,连接管330外端(即靠近连接端的一端)通过固定圈360与壳体320固定连接,固定圈360为内外螺纹结构,通过螺纹同时与连接管330和壳体320相连,而弹性保持件351的两端则分别与固定圈360和解锁环340相抵。
34.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两种解锁结构,一种为通过释放圈310控制的驱动组件,另一种为设置于解锁环340上的操作部342,如图所示,驱动组件包括以可滑动方式套设于连接管330上的压动圈352,以及对应压动圈352设置的解锁弹簧353,压动圈352和解锁弹簧353位于与弹性保持件351相对的一侧,其一端与解锁环340相抵,另一端与解锁弹簧353相抵,解锁弹簧353远离解锁环340一端固定于连接管330上,压动圈352通过压动圈卡球354与连接管330相对固定,具体参考图3和图4,压动圈352上具有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压动圈锁紧孔3520,压动圈锁紧孔3520与压动圈卡球354相适应,而连接管330上具有与压动圈卡球354相适应的压动圈锁紧环槽333,当压动圈352内壁与连接管330紧贴,且压动圈锁紧孔3520与压动圈锁紧环槽333正对时,压动圈卡球354在重力或压力作用下可部分突出至压动
圈锁紧环槽333内,从而实现压动圈352与连接管330的相对固定,当然为保持该固定的可靠性,还需借助其他结构对压动圈卡球354施加可调整的压力限制。
35.如图所示,释放圈310呈一端敞口的筒状结构,其外径与壳体320的内径相适应,能够轴向外力作用下朝解锁环340滑动,以释放压动圈卡球354,压动圈352在解锁弹簧353作用下能够推动解锁环340从锁止位移动到解锁位,释放圈310靠近壳体320敞口的一端具有释放部312,该释放部312的端部向内翻折形成压紧部311,与解锁环340结构类似,当压紧部311正对压动圈卡球354时,可将压动圈卡球354部分压入压动圈锁紧环槽333中,使压动圈352与连接管330相对固定,而当释放圈310朝锁紧环340滑动,当释放部312正对压动圈卡球354时,压动圈卡球354则不受外部限制,容易从压动圈锁紧环槽333脱出全部进入压动圈锁紧孔3520中,此时压动圈352则可相对连接管330滑动,常规状态下,解锁弹簧353处于压缩状态,当压动圈352不受压动圈卡球354限制时,解锁弹簧353释放,即可推动压动圈352快速推动与之相抵的解锁环340朝连接端移动达到解锁位。另一方面,连接管330内端与释放圈310端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370,常态下,释放圈310受复位弹簧370作用与壳体320内端壁相抵,此时,压紧部311正对压动圈卡球354,以使压动圈352保持在与连接管330相对固定的状态。
36.相应的,壳体320远离连接端相对的一端端壁上开设供外部伸入操作的过孔321,通过该过孔321可直接与释放圈310接触对其施压,而释放圈(310)尾端具有贯穿其端部两侧的平衡孔314,平衡孔314正对过孔321设置。
37.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防止误操作,导致连接失效的情况发生,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了相应的保险结构,如图所示,释放圈310的靠近过孔321的一端设有保险环槽313,而壳体320上则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保险销孔323,当释放圈310端部与壳体320端部相抵时,保险环槽313刚好正对保险销孔323,此时则可用保险销钉将二者进行锁定,后续如需要通过对释放圈310施压解锁时,首先需要将保险销钉拔出才可进行下步,相对提高了安全性。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轴形部件100上的连接环槽,以及连接管330上的压动圈锁紧环槽333均为弧形环槽,其槽深均小于对应卡球的一半。
38.为进一步提高同轴连接器的可靠性和操作便捷性,实施时,锁孔331沿连接管330的周向均匀分布,以确保连接管330与轴形部件100之间的连接受力相对均衡,同时,前述操作部342与解锁环340一体成型,并沿解锁环340径向向外延伸的,突出至壳体320外侧,壳体320上具有供操作部342滑移的槽口322,这样当需要解锁时,可直接通过掰动操作部342朝连接端滑动,带动解锁环340达到解锁位,两种解锁方式配合,可大大扩大其使用场景,另外,具体应用的时候,解锁环340上对称设置两个操作部342,解锁时,同时掰动两个操作部342,可避免解锁环340滑动过程中受力不均导致解锁失败的情况发生。
39.参考图1至图5,采用本技术的快速同轴连接脱离器300与轴形部件100相连,对接时,仅需将轴形部件100正对连接管330的前端插入,向前掰动操作部342,使连接卡球322不受压力,轴形部件100到位之后,其上的连接环槽正对锁孔331,此时松开操作部342即可实现轴形部件100与连接管330之间的连接锁紧。解锁时,可通过外部物体由过孔321对释放圈310施加压力,释放驱动组件,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解锁,也可直接向前掰动操作部342完成解锁,操作方便快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