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01443发布日期:2022-06-14 22: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一卷芯;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二卷芯,两个所述第一卷芯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卷芯之间;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卷芯连接;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卷芯连接;第一电极连接片,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二极耳均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极耳上,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片的连接处到与所述第一卷芯的连接处之间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极耳上,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片的连接处到与所述第二卷芯的连接处之间的长度为l2,l1<l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极耳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卷芯连接;所述第二极耳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二极耳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卷芯连接;两组所述第一极耳对应的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片的连接处到与所述第一卷芯的连接处之间的长度相等,两组所述第二极耳对应的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片的连接处到与所述第二卷芯的连接处之间的长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第一电极保护片,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保护片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片连接,每组所述第一极耳的至少一部分和每组所述第二极耳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保护片和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片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卷芯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的一端及两个所述第二卷芯与所述第二极耳连接的一端对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极耳中,所述第一极耳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二,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极耳上,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片的连接处到与所述第一卷芯的连接处之间的长度相等;每组所述第二极耳中,所述第二极耳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极耳上,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片的连接处到与所述第二卷芯的连接处之间的长度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极连接片、第三极耳和第四极耳,所述第三极耳与所述第一卷芯连接,所述第四极耳与所述第二卷芯连接,所述第三极耳和所述第四极耳均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三极耳上,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片的连接处到与所述第一卷芯的连接处之间的长度为l3,所述第四极耳上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片的连接处到与所述第二卷芯的连接处之间的长度为l4,l3<l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片和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片中,一者被配置为所述电池的正极,另一者被配置为所述电池的负极。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极耳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极耳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四极耳的结构与所述第二极耳的结构相同。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极耳和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三卷芯,所述第一卷芯和所述第二卷芯位于两个所述第三卷芯之间,所述第五极耳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五极耳上,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片的连接处到与所述第三卷芯的连接处之间的长度为l5,l5>l2。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极保护片,所述第一电极保护片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极耳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极耳的至少一部
分和所述第五极耳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保护片和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片之间。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电池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一卷芯;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二卷芯,两个第一卷芯位于两个第二卷芯之间;第一极耳,与第一卷芯连接;第二极耳,与第二卷芯连接;第一电极连接片,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均与第一电极连接片连接;第一极耳上,与第一电极连接片的连接处到与第一卷芯的连接处之间的长度为L1,第二极耳上,与第一电极连接片的连接处到与第二卷芯的连接处之间的长度为L2,L1<L2。本申请公开的电池能够在减小极耳的折弯高度和增加电池能量密度的前提下,降低极耳屈曲的风险,降低极耳倒插或外窜的可能性。降低极耳倒插或外窜的可能性。降低极耳倒插或外窜的可能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霞霞 张晓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联动天翼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1
技术公布日:2022/6/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