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调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29815发布日期:2022-03-26 16:19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调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力装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调压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高压d接的有载调压变压器一般采用d接的三相有载调压开关实现调压控制,常规的d接三相有载调压开关一般额定级容量及额定级电压比较小。当变压器的高压侧电压比较低时,三相有载调压开关只能选用三个单相有载调压开关实现调压,其次,常规设计有时会出现调压侧电流比较大,远远超过开关可选的额定电流,这种情况,也需要选用三个单相有载调压开关实现调压。这两种情况下,开关的选用很大程度上抬高了有载调压变压器的整体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调压结构,用于降低生产成本。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5.一种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调压结构,所述有载调压变压器包括主变铁心和串变铁心,所述主变铁心套接有主变器身,所述串变铁心套接有串变器身,其中:
6.所述主变器身包括主变一次线圈、主变二次线圈和主变调压线圈;
7.所述串变器身包括串变一次线圈和串变二次线圈;
8.所述主变一次线圈、所述主变二次线圈和所述主变调压线圈之间为电磁耦合关系;
9.所述主变一次线圈与所述串变一次线圈电气连接;
10.所述主变调压线圈与所述串变二次线圈通过有载分接开关串联连接。
11.可选的,所述主变一次线圈的连接方式和所述串变一次线圈的连接方式相同。
12.可选的,所述主变一次线圈和所述串变一次线圈的连接方式为三角形连接或星形连接。
13.可选的,所述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进线端与所述主变一次线圈电气连接、出线端与所述主变二次线圈的尾端连接;
14.所述主变一次线圈用于接收输入电压,所述主变二次线圈用于输出电压。
15.可选的,所述主变二次线圈的连接方式为三角形连接或者星形连接。
16.可选的,所述主变调压线圈的连接方式和所述串变二次线圈的连接方式相同。
17.可选的,所述主变调压线圈和所述串变二次线圈的连接方式为三角形连接或星形连接。
18.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调压结构,包括主变铁心和串变铁心,主变铁心套接有主变器身,串变铁心套接有串变器身。主变器身包括主变一次线圈、主变二次线圈和主变调压线圈;串变器身包括串变一次线圈和串变二次
线圈;主变一次线圈与主变二次线圈和主变调压线圈之间为电磁耦合关系;主变一次线圈与串变一次线圈电气连接;主变调压线圈与串变二次线圈通过有载分接开关串联连接。相比于传统设计,本技术中的主变调压线圈与串变二次线圈的连接关系为电气连接,可以降低主变调压线圈的容量和电流等级,从而降低了对连接两者之间的有载分接开关的容量要求,进而降低了有载调压变压器的整体生成成本。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有载调压变压器的接线原理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有载变压器的器身排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有载调压变压器的接线原理图。
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有载调压变压器包括设置在油箱100中的主变铁心101和串变铁心102,如图2所示。主变铁心上套接有主变器身i,串变铁心上套接有串变器身ii,主变器身和串变器身均采用三相三柱式器身结构。
26.其中,主变器身包括主变一次线圈g1、g2、g3,主变二次线圈l1、l2、l3和主变调压线圈t1、t2、t3,各线圈通过铁心柱建立电磁连接。串变器身包括串变一次线圈h1、h2、h3和串变二次线圈m1、m2、m3,两组线圈之间通过铁心柱建立电磁连接。
27.进线端a、b、c分别与主变一次线圈串连,主变一次线圈g1、g2、g3线圈与串变一次线圈h1、h2、h3通过电气连接,同时与进线端组成三角形连接;主变二次线圈l1、l2和l3的首端分别为出线端a、b、c。主变调压线圈t1、t2、t3线圈与串变二次线圈m1、m2、m3通过三相有载分接开关串联,串变一次线圈h1、h2、h3与串变二次线圈m1、m2、m3线圈为电磁耦合关系。
28.主变一次线圈g1、g2、g3与串变一次线圈h1、h2、h3、主变调压线圈t1、t2、t3与串变二次线圈m1、m2、m3分别在外部通过绞线及铜棒联接。本技术中的有载调压变压器通过电磁及电气接线使主变器身和串变器身在物理结构上实现联接。
29.本技术中的主变一次线圈和串变一次线圈共同组成。主变二次线圈的连接方式为三角形连接或者星形连接。主变调压线圈和串变二次线圈共同组成。
30.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调压结构,包括主变铁心和串变铁心,主变铁心套接有主变器身,串变铁心套接有串变器身。主变器身包括主变一次线圈、主变二次线圈和主变调压线圈;串变器身包括串变一次线圈和串变二次
线圈;主变一次线圈与主变二次线圈和主变调压线圈之间为电磁耦合关系;主变一次线圈与串变一次线圈电气连接;主变调压线圈与串变二次线圈通过有载分接开关串联连接。相比于传统设计,本技术中的主变调压线圈与串变二次线圈的连接关系为电气连接,可以降低主变调压线圈的容量和电流等级,从而降低了对连接两者之间的有载分接开关的容量要求,进而降低了有载调压变压器的整体生成成本。
31.本技术中的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运行原理如下:
32.进线端a、b、c输入电压信号给g1、g2、g3线圈,l1、l2、l3线圈及t1、t2、t3线圈通过电磁耦合从g1、g2、g3线圈感性出电压,h1、h2、h3线圈通过电气连接从g1、g2、g3线圈获得电流输入,l1、l2、l3线圈给输出端a、b、c提供电压信号;
33.输出端a、b、c根据输出端电压要求给有载调压开关反馈调压信号;
34.有载调压开关根据调压信号调节t1、t2、t3线圈的接入方向及接入匝数;
35.t1、t2、t3线圈通过电气连接m1、m2、m3线圈提供电流信号;
36.m1、m2、m3线圈接入电流信号通过电磁耦合反馈给h1、h2、h3线圈;
37.h1、h2、h3线圈与进线端a、b、c相互作用共同确定g1、g2、g3线圈的运行参数,从而调节l1、l2、l3线圈提供给输出端a、b、c的电压信号,确保输出端a、b、c的输出电压稳定。
38.由于t1、t2、t3线圈与g1、g2、g3线圈只有电磁耦合连接,因此t1、t2、t3线圈与g1、g2、g3线圈流经电流没有直接关系。t1、t2、t3线圈容量根据变压器要求调压范围确定,这样t1、t2、t3线圈最大电流相对于普通接法大大降低,进而大幅度扩展有载分接开关的选型范围。对于d接低电压低容量或者高电压电流比较大的变压器,可以由三个单相调压开关优化为一个三相调压开关;对于更大容量的变压器,也可以由三个单相调压开关优化为一个三相调压开关;更进一步,对于超出正常所需开关电流的变压器,也可以采取此种调压结构降低调压电流,进而可以采用正常的调压开关。
3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压结构,通过主变调压线圈与主变一次线圈电磁耦合关系,在主变调压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通过分接开关调节主变调压线圈的接入与切除,进而调整在串变二次线圈上的加载电压大小,通过串变二次线圈与串变一次线圈的电磁耦合关系进而调整串变一次线圈上的感应电压大小。串变一次线圈与主变一次线圈采用电气连接,根据线端输入与串变一次线圈的电压大小,进而调节主变一次线圈的电压大小。由此通过主变一次线圈与主变二次线圈的电磁耦合,综合实现了对主变二次线圈输出端电压的控制和调节。
40.本技术的有载调压变压器结构独特,操作简单,调压范围大,还保证了输出端电压及电流的恒定不变,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变压器损耗。
41.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42.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43.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
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4.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