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内置印制板的连接器及附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10123发布日期:2022-04-09 11:4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内置印制板的连接器及附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信号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内置印制板的连接器及附件结构。


背景技术:

2.在电缆或者光缆的信号传输过程中,传统的连接器一般仅作为对接器件使用,用于连接两段电缆或者光缆,光接口处容易发生由于暴露在外导致灰尘或者其他异物进入的问题。同时由于产品的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还需要将实现各种功能的印制板模块安装于连接器的内部来满足特殊环境下的操作。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满足集成度要求的可保护电缆或光缆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内置印制板的连接器及附件结构。
4.本实用新型具体内容如下:一种可内置印制板的连接器及附件结构,包括电连接器和附件,附件的内部包括印制板模块、压接螺套、压板和粘接套,外部包括连帽、第一直套筒、第二直套筒和尾部螺母,连接器尾部连接印制板模块,印制板模块的尾部模块连接压板,连帽套设在电连接器的尾部,连帽的尾部连接压接螺套,压接螺套外套设第一直套筒,第一直套筒的尾部连接第二直套筒,第二直套筒尾部连接尾部螺母,粘接套设置在第二直套筒的尾部内侧,粘接套的尾部连接螺线弹簧。
5.进一步的,连帽的尾部边缘和压接螺套的头部边缘均设有齿槽,连帽与压接螺套通过齿槽对接;压接螺套的尾部外侧设有螺纹,第一直套筒的头部内侧设有螺纹,第一直套筒通过螺纹与压接螺套相连。
6.进一步的,印制板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印制板、第二印制板和第三印制板,相邻的印制板之间通过柔板连接,第一印制板与连接器尾部的接插件进行焊接。
7.进一步的,第二直套筒的尾端外侧设有台阶,台阶处设有螺纹,尾部螺母通过螺纹套设在台阶处。
8.进一步的,第一直套筒与第二直套筒的连接处、第二直套筒与尾部螺母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
9.进一步的,压板的外侧设有凸起部,第二直套筒上对应位置设有凹陷部,压板的凸起部与凹陷部互相配合。
10.进一步的,粘接套的内部设有喇叭形的通槽,通槽前端设置在第二直套筒的内部,后端设置在第二直套筒的内部边缘,粘接套的后端与螺线弹簧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连接器为xc158系列连接器,采用模块化封装。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电连接器可与外部设备进行对接,电连接器的功能通过印制板模块实现,将印制板模块设置在附件结构中,通过连帽与电连接
器固定实现防转功能,第一直套筒实现将印制板模块的结构支撑及保护,压板将电连接器的尾部模块限位固定,第二直套筒将电连接器的尾部与压板套接固定,在第二直套筒的尾部内部通过粘接套实现内部电缆或者光纤的固定,通过尾部螺母和螺线弹簧与外部的光缆配接,提供足够的抗拉力,从而实现连接器的集成化与对连接处的电缆或光缆的保护。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内置印制板的连接器及附件结构的示意图1;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内置印制板的连接器及附件结构的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16.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内置印制板的连接器及附件结构,包括电连接器1和附件结构,其中,电连接器1为有源连接器,与外部设备进行对接,同时与印制板模块相连,实现外部信号的传输与转换。
17.印制板模块包括三块印制板2,三块印制板2依次设置,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一印制板、第二印制板和第三印制板,相邻的印制板2之间通过柔板连接,第一印制板与电连接器1的接插件进行焊接。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采用模块化封装,采用xc158系列连接器,具有五键防插错、三曲槽连接、波纹弹簧防松等特点。此外,将插头内部配接的电接触件由原有的焊线式插孔,改为印制板焊接插孔,方便与印制板模块配接。
18.附件结构包括压接螺套10、压板4、粘接套7、连帽3、第一直套筒5、第二直套筒6、尾部螺母8和螺线弹簧9。其中,连帽3为环形结构,连帽3套设固定在电连接器1的外表面,连帽3的尾部连接压接螺套10,第一直套筒5套设在压接螺套10的外侧。在压接螺套10的头部边缘和连帽3的尾部边缘均设有齿槽,在电连接器1的尾部外侧和压接螺套10的头部外侧分别设有螺纹,压接螺套10通过螺纹连接到电连接器1后,连帽3和压接螺套10通过齿槽对接紧密相连。在压接螺套10的尾部(后半部分)外侧设有螺纹,第一直套筒5的后半部分内侧同样设有螺纹,第一直套筒5通过螺纹与压接螺套10相连,最终第一直套筒5完全套设在压接螺套10的外侧。
19.第一直套筒5的尾部延伸至第三印制板2的后方,在第三印制板2的后方还设有压板4,压板4的外侧边缘设有凸起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直套筒6对应位置设有凹陷部,凸起部与凹陷部互相配合,使得压板4固定卡接在第二直套筒6中,压板4与印制板2的尾部模块相连对其进行限位固定。
20.在印制板2的尾部模块外侧连接有第二直套筒6,第二直套筒6的前端将印制板2的尾部模块和压板4套接,并且与第一直套筒5相连,后端套接在粘接套7外侧。第一直套筒5和第二直套筒6均为圆柱状且两者的外圆面互相吻合,使得附件外围整体平滑。
21.在第一直套筒5和第二直套筒6的尾部均设有台阶,分别方便与第二直套筒和尾部螺母的连接。在台阶处还设有密封圈(附图中未示出),当第一直套筒5与第二直套筒6相连,第二直套筒6与尾部螺母8相连时,密封圈被挤压,达到密封效果。
22.粘接套7外表面整体呈圆环状,其内部设有前宽后窄的喇叭形通槽,其前端(即开口较大的一端)位于第二直套筒6内部,具体为台阶处前方,后端(即开口较小的一端)位于
第二直套筒6的尾端边缘。粘接套7的尾部连接螺线弹簧9,第二直套筒6的尾端外侧套设有尾部螺母8,尾部螺母8将粘接套7的尾部和螺线弹簧9的头部套接包围。
23.连帽3与连接器1固定实现防转功能,第一直套筒5实现将印制板2部分的结构支撑及保护,压板4将连接器1的尾部模块限位固定,第二直套筒6将连接器1的尾部与压板4套接固定,在第二直套筒6的尾部内部通过粘接套7实现内部电缆或者光纤的固定,通过尾部螺母8和螺线弹簧9与外部的光缆配接,提供足够的抗拉力。
24.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器及附件结构,将连接器1与印制板2对接,印制板2安装在附件结构中,实现外部信号的传输及转换功能,本技术的结构可以应用到串口/网络信号光电转换及传输中,将光接口封闭在附件内,有效避免灰尘等异物进入,防止湿气进入。
25.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