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线圈绕制设备、手柄及电磁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8259发布日期:2022-04-14 22:53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圈、线圈绕制设备、手柄及电磁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圈、线圈绕制设备、手柄及电磁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医美行业的发展,一种利用高强度聚焦电磁(hifem)技术实现减脂锻炼、肌肉塑造的电磁塑肌装置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电磁塑肌装置的原理为:将包括线圈的手柄固定于皮肤表面,通过主机向线圈供电并使线圈产生周期性的电流脉冲,制造出周期性的聚焦强磁场,该磁场作用于肌肉,并使肌肉的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刺激肌肉高频地收缩和舒张,达到锻炼的目的。目前,电磁塑肌装置的脉冲频率通常为0hz~50hz,工作主要为5hz~38hz。
3.现有技术中的手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磁场分布不均匀,导致线圈的一部分区域磁场过大而另一部分区域的磁场过小,影响治疗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线圈存在散热不佳的问题,这可能影响手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线圈绕制设备、手柄及电磁发生装置,旨在改善线圈所产出的磁场的均匀性,提高使用安全性和舒适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圈,包括线圈本体,所述线圈本体是由导线绕制而成的螺旋结构,并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螺旋圈;
6.相邻两个所述螺旋圈之间的中心距沿所述线圈本体的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减小。
7.可选地,所有的所述螺旋圈的宽度沿所述线圈本体的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减小。
8.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螺旋圈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不变,或者相邻两个所述螺旋圈之间的间隙的宽度沿所述线圈本体的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减小。
9.可选地,所述导线由多股子导线编织而成。
10.可选地,所述线圈本体具有轴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11.所述线圈本体的高度沿所述线圈本体的径向向外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且位于所述线圈本体的最内侧的所述螺旋圈与位于所述线圈本体的最外侧的所述螺旋圈在所述第一端对齐设置。
12.可选地,位于所述线圈本体的最内侧的所述螺旋圈的轴向尺寸与位于所述线圈本体的最外侧的所述螺旋圈的轴向尺寸相等。
13.可选地,所述线圈本体的最大高度为处于自然状态的所述导线的高度的4/3~8/5。
14.可选地,所述线圈本体包括n个螺旋圈,且位于所述线圈本体最内侧的所述螺旋圈为第1个螺旋圈;所述线圈本体的最高点位于第n个螺旋圈上,n与n的比值为0.2~0.4,n和n均为大于1的整数。
15.可选地,所述线圈本体的相邻两个所述螺旋圈在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合,且所述线圈本体具有空隙;所述线圈还包括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填充所述空隙并包裹所述线圈本体。
1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手柄,包括外壳和如前任一项所述线圈,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
1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磁发生装置,包括主机和如前所述的手柄,所述主机与所述线圈电性连接,并用于使所述线圈产生磁场。
1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线圈绕制设备,用于制备如前所述的线圈,所述线圈绕制设备包括芯轴、第一驱动机构和拉线机构;其中,
19.所述芯轴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固定导线的一端,所述导线由多股子导线编织而成;
2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芯轴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芯轴自转,以将所述导线螺旋绕制到所述芯轴上;
21.所述拉线机构用于与所述导线连接,并被配置为在绕制过程中向所述导线施加拉力,以使所述导线绷直,且所述拉力由第一预定值逐渐增大到第二预定值。
22.可选地,所述线圈绕制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芯轴连接;
23.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在绕制过程中驱使所述芯轴先以第一速率沿第一方向移动预定距离,再以第二速率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预定距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均与所述芯轴的轴向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速率大于所述第二速率。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线圈绕制设备、手柄及电磁发生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25.前述的线圈包括线圈本体,所述线圈本体是由导线绕制而成的螺旋结构,所述线圈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螺旋圈,相邻两个所述螺旋圈的中心距沿所述线圈的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减小,以使得相邻两个螺旋圈的中心距沿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的结构,使得所述线圈通电并产生磁场时,靠近内侧的相邻螺旋圈之间因中心距较大而使得相邻螺旋圈形成的磁场叠加程度降低,而靠近外侧的相邻螺旋圈之间因中心距较小而使得相邻螺旋圈形成的磁场的叠加程度增大,可以改善整个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的分布均匀性。当所述线圈应用于电磁发生装置的手柄时,分布较为均匀的磁场作用于患者的目标区域时,目标区域范围内的肌肉的神经受到较为均匀的刺激,改善治疗效果,提高安全性和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26.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27.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磁发生装置的线圈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阿基米德螺旋线的示意图;
29.图3是现有技术的电磁发生装置的线圈本体所产生的磁场的强度与线圈本体的半径的关系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根据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根据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的剖视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的制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的制备设备在制备线圈时,芯轴沿其轴向移动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5]
10,100-线圈本体,11,110-螺旋圈,101-第一端,102-第二端;1-芯轴,2-拉线机构,3-第一驱动机构,4-第二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37]
另外,以下说明内容的各个实施例分别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然此并不意味着使用本实用新型者必需同时实施任一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或仅能分开实施不同实施例中的一部或全部技术特征。换句话说,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并视设计规范或实作需求,选择性地实施任一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或者选择性地实施多个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借此增加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弹性。
[0038]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复数形式“多个”包括两个以上的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9]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0040]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电磁发生装置的手柄的线圈本体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所述线圈本体10的所有螺旋圈11的宽度相等,且所有螺旋圈11之间的间隙的宽度d也相等。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线圈本体10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螺旋圈11之间的中心距p相等,从而所述线圈本体10可以被看做是如图2所示的阿基米德螺旋线。
[0041]
当所述线圈本体10通电时,各个所述螺旋圈11中均有电流流过并产生子磁场,且
所有的螺旋圈11产生的子磁场相互叠加形成磁场。各个所述螺旋圈11中的电流密度沿所述线圈本体10的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减小,从而各个所述螺旋圈11所产生的子磁场的强度也沿所述线圈本体10的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减小,这就导致在同一平面上,从最内侧的一个螺旋圈11开始,叠加后的磁场的强度沿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减小(如图3所示)。如此一来,当所述电磁发生装置为电磁塑肌装置时,利用所述手柄对目标对象的目标区域进行治疗时,若磁场的内侧部分的强度适宜,则外侧部分的磁场强度不够,减少了治疗面积,而若磁场的外侧部分的强度适宜,则内侧部分的强度过大,使用中既不舒适也不安全。
[0042]
有鉴于此,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圈,该线圈可以用于电磁发生装置的手柄,并用于产生磁场,以对目标对象的目标区域进行治疗。所述线圈包括线圈本体100,所述线圈本体100是由导线绕制而成的螺旋结构,以使得所述线圈本体100包括多个螺旋圈110。相邻两个所述螺旋圈110的中心距p沿所述线圈本体100的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减小。换句话说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控制所述线圈本体100的相邻两个所述螺旋圈110之间的中心距p沿由内向外的方向减小,来降低内侧的所述螺旋圈110所产生的子磁场之间的叠加程度,并增强外侧的所述螺旋圈110所产生的子磁场的叠加程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来说,这样做可以降低所述线圈本体100所产生的磁场(即各个所述螺旋圈110产生的子磁场叠加后的磁场)的内侧部分的强度,并提高该磁场的外侧部分的强度,改善磁场的强度的分布均匀性,从而当所述手柄用于对目标对象的目标区域进行治疗时,所述目标区域的全部范围内可以受到较为均匀的磁场刺激。所述中心距p是指,在所述线圈本体100的径向上看,相邻两个螺旋圈110的中点之间的距离,图4中,两个中点分别被标注为o1和o2。
[0043]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在将所述导线绕制为螺旋结构的过程中,相邻两个螺旋圈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间隙。在所述导线的宽度m、绕制速度等参数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间隙的宽度d(如图1及图4所标注)始终不变(如图1所示),而当参数发生改变时,间隙的宽度d可能会发生相应变化,例如当所述导线的宽度m沿所述线圈本体100的径向向外的方向减小时,间隙的宽度d可能不变,也可能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减小(如图4所示)。这里,所述导线的宽度m是指将所述导线绕制为螺旋结构的线圈本体时,导线在所述线圈本体的径向上的尺寸。
[0044]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线的宽度m沿所述线圈本体100的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减小,以使得所述螺旋圈110的宽度沿所述线圈本体100的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减小,从而达到相邻两个所述螺旋圈110的中心距p沿所述线圈本体100的径向向外的方向减小的目的。不仅如此,所述导线的宽度m沿由内向外的方向减小,还使得内侧的螺旋圈110单位长度的电阻更小,产生的热量更少,有利于所述线圈本体100散热。并且,当相邻两个所述螺旋圈110之间的间隙的宽度d沿径向向外的方向相应减小时,还使得内侧的所述螺旋圈11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改善散热效果。
[0045]
可选地,所述导线可以是由多股子导线编织而成的利兹线。采用利兹线作为所述导线的原因是,利兹线在不同的拉力下被拉伸时,其宽度会相应改变,具体是利兹线被拉伸时其宽度和高度相应减小,且拉力越大,宽度和高度的减小程度就越大。那么在绕制所述线圈本体100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拉力来调整所述导线的宽度m,简单方便,易于实现。另外,利兹线的使用还降低了集肤效应,以及利兹线的柔韧性好且外表面不光滑,便于在一芯轴1(如图6所示)上绕制形成所述线圈本体100。
[0046]
可选地,所述导线的横截面可以是矩形,所述矩形的短边的长度被定义为所述导线的宽度m,所述矩形的长边的长度被定义为所述导线的高度。在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线由10股~20股、且每股包括5根~10根铜线(包括纯铜线或红铜线)的所述子导线编织而成。每股所述子导线的线径为0.1mm~0.2mm,且所述矩形的宽度为1mm~4mm、高度为15mm~20mm。
[004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所述导线的编织方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直接将多股所述子导线编织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所述导线,或者,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先将多股子导线编织成直径为10mm~15mm的管网状的结构,再将所述管网状的结构压扁得到横截面为矩形的所述导线。
[0048]
当然,所述导线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圆形,此时所述导线的宽度m和高度均为所述圆形的直径。
[0049]
请再返回参考图1,现有技术的线圈本体10的所有螺旋圈11的高度相等,当通过空气对流(自然对流或采用风扇强制对流)的方式进行散热时,风从线圈本体10的侧面吹来,而线圈本体10的迎风面小,散热效果仍不够。
[0050]
对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二实施例,所述第二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将所述线圈本体100设计为变高结构。请参考图5,所述线圈本体100具有轴向相对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当所述线圈本体100用于电磁发生装置并对目标对象的目标区域进行治疗时,所述第一端101比所述第二端102更靠近所述目标区域。所述线圈本体100的高度沿所述线圈本体100的径向向外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且位于所述线圈本体100的最内侧的所述螺旋圈110(图5中未标注)与位于所述线圈本体100的最外侧的所述螺旋圈110在所述第一端对齐。这样的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大所述线圈本体100的迎风面,改善所述线圈本体100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当所述线圈本体100在安装于一外壳并构成手柄(图中未示出)时,所述第一端101与所述外壳抵接,而本实施例中,最内侧的一个所述螺旋圈110和最外侧的一个所述螺旋圈110在所述第一端101上对齐,就可以使的这两个所述螺旋圈110同时与所述外壳抵接,提高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装配稳定性。可选地,在一些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线圈本体100的最内侧的一个所述螺旋圈110的轴向尺寸还与位于所述线圈本体100的最外侧的一个所述螺旋圈110的轴向尺寸相等。
[0051]
较佳地,所述线圈本体100的最高点应尽可能地靠近所述线圈本体100的轴线。具体而言,当所述线圈本体100包括n个螺旋圈110,且沿所述线圈本体100的径向向外的方向依次将所述螺旋圈110编号为第1个螺旋圈110、第2个螺旋圈110
……
第n-1个螺旋圈110、以及第n个螺旋圈110时。所述线圈本体100的最高点位于第n个螺旋圈110上,且优选n与n的比值为0.2~0.4,n和n均为大于1的整数。举例来说,当所述线圈本体100包括100个所述螺旋圈110时,所述线圈本体100的最高点可位于第20到第40个螺旋圈110中的任意一个上。根据实际情况,所述线圈本体100的最大高度为处于自然状态的所述导线的高度的4/3~8/5,这里,处于自然状态的所述导线,是指所述导线未被拉伸的情形。这样的结构,一方面使得所述线圈本体100产生的磁场作用于所述目标区域时,靠近轴线的第n个螺旋圈110及其两侧的螺旋圈110到所述目标区域的距离较大,进一步提高所述线圈本体100作用于所述目标区域的磁场的强度的均匀性。另一方面还使得流过线圈本体100的风形成旋流,进而使得空气从层流转变为紊流,增大所述线圈本体100与气流的接触面积,改善换热效果,增强散热。在
自然对流散热时,本实施例的线圈本体100表面的温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线圈本来10来说降低了2℃~3℃。
[005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第三实施例,所述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线圈本体被设置为锥形结构(图中未示出),并使最内侧的一个所述螺旋圈位于所述第二端,最外侧的一个所述螺旋圈位于所述第一端。也就是说,当所述线圈本体装配于所述手柄,且所述手柄在工作时,越靠近内侧的所述螺旋圈离所述目标区域越远,这样做可以达到提高作用于所述目标区域的磁场的强度的均匀性的目的。但本实施例的所述线圈本体安装于所述外壳时,只有位于最外侧的所述螺旋圈与所述外壳抵接,装配稳定性略差。
[0053]
所述线圈本体100的相邻两个螺旋圈110在所述线圈本体100的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合(对于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来说,相邻两个螺旋圈110在轴向上部分重合),且所述线圈本体100上具有空隙。所述线圈还进一步包括封装结构(图中未示出),所述封装结构用于填充所述空隙并包裹所述线圈本体100,以保持所述线圈本体100的结构,避免其散开。
[0054]
所述线圈本体100的空隙比为0.6~0.8,所述空隙比是指所述导线中的铜线的体积与所述线圈本体100的体积的比值。所述封装结构的劲度系数为200n/m~5000n/m,阻尼比为0.3~0.5,且封装完成后的所述线圈的质量为1.2kg~2.5kg。所述线圈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振动,而这种封装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且是非线性的,可以在振动中吸收能量,也即所述封装结构可以被视为弹簧加阻尼器的构造,其填充所述线圈本体100中的空隙,能够降低所述线圈的振幅,避免共振,减少噪音。不仅如此,所述封装结构的设置还使得所述线圈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当所述线圈与所述外壳装配时,能够与外壳紧密配合。举例来说,在制备所述线圈时,所述线圈可以按照外径为15cm~16cm、高度为18mm~25mm的尺寸成型,当所述线圈安装于所述外壳中时,所述线圈的外径可以被压缩为15cm~15.5cm,高度被压缩为15mm~18mm。此外,所述封装结构包括但不限于硅凝胶,硅凝胶的导热系数可达到20w
·
m/k,具有较好的导热性,其在包裹所述线圈本体100后,扩大所述线圈的散热面积,增强散热。
[0055]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手柄,所述手柄可用于电磁发生装置。所述手柄包括外壳和前述的线圈,所述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罩体和底板,所述罩体和所述底板围合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所述线圈,且所述线圈本体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底板抵接。当所述电磁发生装置是所述电磁塑肌装置时,所述底板在治疗过程中可直接与目标对象之目标区域的皮肤接触,或者所述底板与目标区域的皮肤之间设有隔离物(隔离物可以是布一类的物体)。
[0056]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磁发生装置,所述电磁发生装置包括所述手柄和主机,所述主机与所述线圈电性连接,并用于使所述线圈产生磁场。所述电磁发生装置可以是电磁塑肌装置。
[0057]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线圈绕制方法,以用于绕制前述的线圈。所述线圈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8]
步骤s1:提供导线,所述导线是由多股子导线编织而成的利兹线。
[0059]
步骤s2:将所述导线螺旋绕制到一芯轴1(如图6所示)上,且在绕制过程中,向所述导线施加拉力以绷直所述导线,并控制所述拉力由第一预定值逐渐增大到第二预定值,以形成所述线圈本体100。以及,
[0060]
步骤s3:将所述线圈本体100与所述芯轴1分离。
[0061]
当所述线圈还包括所述封装结构时,所述线圈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s4:向所述线圈本体100的所述空隙中填充所述封装结构,并使所述封装结构包裹所述线圈本体。
[0062]
其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导线的一端被固定于所述芯轴1上,另一端卷绕在一拉线机构2(如图6所示)。在绕制过程中,所述芯轴1以恒定速率自转,且所述拉线机构2逐步释放所述导线,以使得所述导线绕制于所述芯轴1上。所述拉线机构2向所述导线施加所述拉力,以使所述导线始终处于绷直的状态,且所述拉力由所述第一预定值逐渐增大至所述第二预定值,使得所述导线的宽度m逐渐减小,进而使得绕制形成的螺旋圈110的宽度沿远离所述芯轴1的方向逐渐减小,并最终使得相邻两个螺旋圈110的中心距p沿所述线圈本体100的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减小。这里,所述拉力可连续地增大,或者所述拉力阶梯式的增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所述拉力能够从初始的第一预定值增大到最终的第二拉力值即可。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值为60n~120n,所述第二预定值为100n~200n。
[0063]
可以理解,所述拉线机构在绕制过程中始终处于预定位置。在所述步骤s2中,若控制所述芯轴1线沿第一方向移动预定距离,再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所述预定距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芯轴1的轴向相互平行,可以得到高度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的所述线圈本体100(也即前述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线圈本体100)。
[0064]
其中,所述芯轴1以第一速率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及以第二速率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速率大于所述第二速率,如此,所述芯轴1的移动距离与绕制时间的关系如图7所示。这样做,可以使得所述线圈本体100的最高点位于第n个螺旋圈110上(以最内侧的螺旋圈110为第1个螺旋圈110),n与n的比值为0.2~0.4,n为螺旋圈110的总个数,且n和n均为大于1的整数。
[0065]
所述步骤s2中,若控制所述芯轴1始终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则可以得到锥形的所述线圈本体100(也即前述的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线圈本体100)。
[0066]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线圈绕制设备,用于执行前述的线圈绕制方法中的步骤s1至步骤s3。如图6所示,所述线圈绕制设备至少包括芯轴1、拉线机构2和第一驱动机构3,所述芯轴1上设有定位槽(图中未示出),所述定位槽的尺寸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例如宽度为2mm~3mm,所述定位槽用于固定所述导线的所述一端。所述拉线机构2用于与所述导线连接,并向所述导线提供所述拉力。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与所述芯轴1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芯轴1自转,以将所述导线绕制到所述芯轴1上。
[0067]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绕制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4,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与所述芯轴1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芯轴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移动。这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可与所述芯轴1间接连接,具体来说,所述线圈绕制设备可包括第一底座(图中未示出),所述芯轴1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也即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芯轴1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底座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芯轴1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0068]
进一步地,所述芯轴1的外表面上可以形成花纹,以增大所述芯轴1与所述导线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绕制过程中发生打滑的现象。进一步地,所述芯轴1的外径可以沿所述芯轴1的轴向发生变化,以使得一个所述芯轴1可以用于不同规格的所述线圈本体100的绕制。
所述芯轴1的外径可以沿轴向连续地变化,也可以阶梯式的变化。
[0069]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线圈本体产生的磁场更为均匀,当其应用于电磁发生装置例如电磁塑肌装置的手柄,并利用所述电磁塑肌装置对目标对象的目标区域进行治疗时,所述目标区域的全部范围内可以受到较为均匀的磁场刺激,改善治疗安全性和使用舒适度。并且,所述线圈本体的散热效果更好,提高线圈的使用寿命。
[0070]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