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专用智能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65071发布日期:2022-04-22 10:5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雷达专用智能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是一种雷达专用智能锂电池。


背景技术:

2.雷达专用智能锂电池是主要专门针对目前探地雷达定制的一款高性能锂电池,为雷达的稳定工作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智能可控电源方案;
3.然而在目前雷达的供电电池方面市面上暂时没有统一的参数标准,电芯类型也是没有统一化,聚合物电芯和锂电池电芯混杂交错,易造成充电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同时当电池的电芯及外部接口在工作时会散发出大量热量,如果无法及时对热量进行排除将会对电芯的寿命产生影响,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4.申请内容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雷达专用智能锂电池,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电芯类型没有统一化,使用时容易发生意外同时无法高效散热,导致电芯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雷达专用智能锂电池,包括外壳、电芯、控制模组、输出接口、电芯接头、第一散热模组以及第二散热模组;
8.所述外壳内设有一安装空腔,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安装空腔内,所述控制模组设置在所述电芯上方并通过与所述电芯匹配的电芯接头与所述电芯相连,所述输出接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方并与所述控制模组相连,所述第一散热模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方并环绕所述输出接口,所述第二散热模组设置在所述安装空腔内并环绕所述电芯,所述第二散热模组还与所述控制模组相连。
9.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组包括电路板、变压单元、稳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
10.所述变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以及所述控制单元之间相互相连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11.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一侧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变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以及所述控制单元上均套设有屏蔽罩。
12.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还设有显示模组;
13.所述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控制模组相连。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模组内储存有散热液,用于对所述输出接口进行冷却。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模组内设有冷却管以及冷却泵;
16.所述冷却管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模组内部的空腔内,所述散热液在所述冷却管内流通,所述冷却泵连接到所述冷却管内,从而实现所述散热液在所述冷却管内循环流动。
17.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幕以及显示按钮;
18.所述显示按钮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幕的一侧。
19.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液的材质为蒸馏水。
20.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通过使用与电芯匹配的专用电芯接头来与电芯连接的方式实现了防止不同型号的电芯被错误连接导致出现事故,实现了电芯类型的统一,同时通过设置第一散热模组以及第二散热模组对输出接口以及电芯进行散热的方式实现了排出输出接口以及电芯在使用时散发的热量,提升了电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1.图1为一实施例的雷达专用智能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一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一实施例的第二散热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一实施例的控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一实施例的控制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27.图7为一实施例的变压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28.图8为一实施例的稳压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29.图中标号名称为:1-外壳1、2-电芯、3-控制模组、4-输出接口、5-电芯接头、6-第一散热模组、7-第二散热模组、31-电路板、32-变压单元、33-稳压单元、34-控制单元、311-散热孔、312-屏蔽罩、11-显示模组、111-显示屏幕、112-显示按钮、71-冷却管、72-冷却泵。
具体实施方式
30.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1.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32.参考图1,本身请提供了一种雷达专用智能锂电池,包括外壳1、电芯2、控制模组3、输出接口4、电芯接头5、第一散热模组6以及第二散热模组7;
33.外壳1内设有一安装空腔,电芯2设置在所述安装空腔内,控制模组3设置在电芯2上方并通过与电芯2匹配的电芯接头5与电芯2相连,输出接口4设置在外壳1上方并与控制模组3相连,第一散热模组6设置在外壳1上方并环绕输出接口4,第二散热模组7设置在所述安装空腔内并环绕电芯2,第二散热模组7还与控制模组3相连。
34.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电芯接头5与电芯2对应匹配使用,从而防止不同型号的电芯2被错误安装到外壳1内与控制模组3连接导致出现事故,控制模组3控制电芯2的输出及输入电压,从而控制电芯2的充电及放电,输出接口4用于实现电芯2与外部负载的连接,此外当外壳1及输出接口4正常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此时第一散热模组6环绕设置在输出接口4的四周,从而实现对输出接口4的散热,同时第二散热模组7环绕设置在电芯2的四周,从而实现对电芯2的散热。
35.参考图2及图4,一实施例中,控制模组3包括电路板31、变压单元32、稳压单元33以及控制单元34;
36.变压单元32、稳压单元33以及控制单元34之间相互相连并设置在电路板31上;
37.如上述实施例所述,变压单元32以及稳压单元33用于将电芯2的输出电压以及输入的充电电压进行变压及稳压,从而防止电芯2过载造成损坏,控制单元34用于控制电芯2进行电压输出及输入,电路板31用于固定及连接变压单元32、稳压单元33以及控制单元34。
38.参考图2,一实施例中,电路板31的一侧设有若干散热孔311,变压单元32、稳压单元33以及控制单元34上均套设有屏蔽罩312;
39.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散热孔311用于散出变压单元32、稳压单元33以及控制单元34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防止变压单元32、稳压单元33以及控制单元34由于温度过高造成损坏,同时屏蔽罩312避免了变压单元32、稳压单元33以及控制单元34在运行时相互之间的信号干扰以及外部电磁信号的信号干扰。
40.参考图1,一实施例中,外壳1上还设有显示模组11;
41.显示模组11设置在外壳1的侧壁上并与控制模组3相连;
42.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控制模组3获取电芯2的工作状态信息并发送到显示模组11进行相应显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工作状态信息可以为电芯2的电量信息,输入电压信息或输出电压信息等,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43.参考图1,一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模组6内储存有散热液8,用于对输出接口4进行冷却。
44.如上述实施例所述,当输出接口4外接负载时,输出接口4的工作温度迅速升高,此时环绕输出接口4设置的第一散热模组6内的散热液8对输出接口4进行冷却散热,从而防止输出接口4由于温度过高造成损坏。
45.参考图3,一实施例中,第二散热模组7内设有冷却管71以及冷却泵72;
46.冷却管71环绕设置在第二散热模组7内部的空腔内,散热液8在冷却管71内流通,冷却泵72连接到冷却管71内,从而实现散热液8在冷却管71内循环流动。
47.如上述实施例所述,当电芯2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此时冷却泵72带动散热液8在冷却管71内,从而带动电芯2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同时由于环绕设置的第二散热模组7能增大与电芯2的接触面积,因此在电芯2产生热量时,在冷却管71内循环的散热液8能更好地带走电芯2,从而加强对电芯2的冷却效果。
48.参考图5,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1包括显示屏幕111以及显示按钮112;
49.显示按钮112设置在显示屏幕111的一侧;
50.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显示屏幕111平时为关闭状态,当用户点击显示按钮112时,显示屏幕111通电并显示控制单元34发送的工作状态信息,从而让用户可以实时查看到电芯2的工作状态,同时当显示按钮112在预设时间段过后没有被再次按下时,显示屏幕111关闭,从而降低显示模组11的功耗。
51.一实施例中,散热液8的材质为蒸馏水。
52.如上述实施例所述,蒸馏水材质的散热液8拥有更高的比热容,从而能更好地带走电芯2以及输出接口4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
53.综合上述实施例可知,本技术最大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与电芯2匹配的专用
电芯接头5来与电芯2连接的方式实现了防止不同型号的电芯2被错误连接导致出现事故,统一了电芯2的使用规格,同时通过设置第一散热模组6以及第二散热模组7对输出接口4以及电芯2进行散热的方式实现了排出输出接口4以及电芯2在使用时散发的热量,提升了电芯2的使用寿命。
5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