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94302发布日期:2022-05-11 14:06阅读:91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电子装置对于防水防尘的需求越来越多,尤其是各电子装置用以设置连接器的接口,例如usb接口、音源audio接口或网路接口等,皆须对其接口处的结构予以重新设计,方能顺利实线上述防水防尘的需求。
3.一般而言,现有技术在作为防水的相关结构上,主要系透过如橡胶材质制成的防水圈套设于连接器的外壳,但此种防水手段需另行制作因此制作、组装成本较高,同时也容易从所述外壳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以套环套接于金属壳的外壁后,再于套环与外壁之间配置防水胶,以形成简单且牢靠的防水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多个端子、金属壳、套环以及防水胶。端子配置于绝缘本体。金属壳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外部,并环绕绝缘本体与端子。套环套接于金属壳的外壁。套环具有第一平板部、第二平板部与弯折部,弯折部连接在第一平板部与第二平板部之间,第一平板部连接金属壳的外壁,第二平板部远离金属壳的外壁。防水胶配置于套环的第二平板部、弯折部与金属壳的外壁之间。
6.优选地,上述的防水胶是具弹性的uv胶。
7.优选地,上述的弯折部具有邻接在第一平板部与第二平板部之间的弧面,弧面朝向金属壳的外壁。
8.优选地,上述的弧面的切平面相对于金属壳的外壁夹一锐角。
9.优选地,上述的套环是以等厚板件予以钣金加工形成上述的第一平板部、弯折部与第二平板部。
10.优选地,上述的弯折部具有邻接在第一平板部与第二平板部之间的斜平面,斜平面朝向金属壳的外壁。
11.优选地,上述的斜平面相对于金属壳的外壁夹一锐角。
12.优选地,上述的套环是以金属材料予以压铸加工形成上述的第一平板部、弯折部与第二平板部。
13.优选地,上述的电连接器是插座电连接器,用以组装于电子装置的机壳内,且机壳抵接防水胶。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施例中,上述套环的材质是金属,且套环的第一平板部与金属壳的外壁形成雷射焊接结构。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施例中,上述套环的材质是塑胶,且套环的第一平板部与金属壳的外壁形成嵌入射出成形结构。
16.优选地,上述的金属壳的外壁具有前缘,用以与另一电连接器对接。上述弯折部与金属壳的外壁形成渐缩凹陷,金属壳的外壁从前缘至渐缩凹陷是平坦轮廓,防水胶填充于前缘与渐缩凹陷之间。
17.基于上述,电连接器以套环套接在金属壳的外壁后,再以防水胶配置在金属壳的外壁与套环之间而作为电连接器的防水结构。进一步地说,套环包括第一平板部、弯折部与第二平板部,其中第一平板部连接在金属壳的外壁,第二平板部远离金属壳的外壁,且弯折部连接在第一平板部与第二平板部之间,套环以所述结构特征而形成容置防水胶的空间,以让防水胶位于第二平板部、弯折部与金属壳的外壁之间。据此,套环套接于金属壳并搭配防水胶而形成的简单结构,即能有效地让防水胶固化后为电连接器提供所需牢固且防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19.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爆炸图。
20.图3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21.图4是图3的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23.符号说明
24.100:电连接器
25.110:主体结构
26.111:绝缘本体
27.112:端子
28.113:金属壳
29.113a:前缘
30.120:套环
31.121:第一平板部
32.122、322:弯折部
33.123:第二平板部
34.130:防水胶
35.200:机壳
36.p1:切平面
37.r1、r2:渐缩凹陷
38.s1:弧面
39.s2:斜平面
40.s3:外壁
41.t1、t2:厚度
42.θ1、θ2:夹角
43.x-y-z:直角座标。
具体实施方式
44.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爆炸图。在此同时提供直角座标x-y-z以利于辨识及描述相关构件。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包括主体结构110、套环120与防水胶130,其中主体结构110进一步地包括绝缘本体111、多个端子112以及金属壳113,端子112配置于绝缘本体111且从绝缘本体111的相对两侧面暴露出,以利于沿y轴与另一电连接器(未绘示)对接。金属壳113设置于绝缘本体111的外部,并环绕绝缘本体111与端子112。套环120套接于金属壳113的外壁s3。套环120进一步地区分为第一平板部121、第二平板部123与弯折部122,其中弯折部122连接在第一平板部121与第二平板部123之间,第一平板部121连接金属壳113的外壁s3,第二平板部123远离金属壳113的外壁s3。防水胶130配置于套环120与金属壳113的外壁s3之间。
45.图3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2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是插座电连接器,用以组装于电子装置的机壳200内,且机壳200抵接防水胶130,如图3所示,以避免外界环境的水分或灰尘经由电连接器100与机壳200之间的缝隙进入电子装置的机壳200之内,亦即让电连接器100能在配设于电子装置的同时提供电连接器100需的防水防尘功能。再者,本实施例的防水胶130是具弹性的uv胶(紫外线光固化胶),因此原具流动性的胶体在经过紫外线固化后成为弹性体并因此得以受机壳200的抵压,而对机壳200的内部区域提供密封效果,同时也能有效地黏着在金属壳113的外壁s3与套环120之间。
46.图4是图3的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请同时参考图3与图4,在本实施例中,弯折部122具有邻接在第一平板部121与第二平板部123之间的弧面s1,且弧面s1朝向金属壳113的外壁s3。金属壳113的外壁s3具有前缘113a,用以与另一电连接器(未绘示)对接,弯折部122与金属壳113的外壁s3形成渐缩凹陷r1,金属壳113的外壁s3从前缘113a至渐缩凹陷r1是平坦轮廓,以利于防水胶130填充于前缘113a与渐缩凹陷r1之间。在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的制作过程中,先行完成主体结构110的制作与组装后,接着将套环120套设于金属壳113外,在此,套环120的材质是金属,因此使第一平板部121的至少局部能与金属壳113的外壁s3形成雷射焊接结构,也就是以雷射焊接工法将第一平板部121与金属壳113熔接在一起。如此,便能形成如图3与图4所示渐缩凹陷r1。接着,将具有流动性的uv胶涂布于金属壳113与套环120之间,并待其顺利地填充于渐缩凹陷r1后,最后以紫外线光固化装置(未绘示)对uv胶进行照射,完成固化后即使防水胶130形成弹性体而得以与机壳200进行组装。
47.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套环120的材质也可以是塑胶,而对应地采用嵌入射出(insert molding)工艺将其与金属壳113结合,也就是让套环120的第一平板部121与金属壳113的外壁s3形成嵌入射出成形结构,且其同样能形成如图1至图4所示结构特征。
48.如图3与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弯折部122的切平面p1相对于金属壳113的外壁s3所形成的夹角θ1是锐角。换句话说,弧面s1与外壁s3所形成的渐缩凹陷r1有助于在前述涂布uv胶的工艺,也就是对具有流动性的uv胶提供引流的空间,因此能提高uv胶与套环120、金属壳113的接着面积,也就是让防水胶130能顺利地填充于第二平板部123、弯折部122与金属壳113的外壁s3之间,且对金属壳113的截面而言,金属壳113的外壁s3从前缘113a至渐缩凹陷r1是平坦轮廓而其中并无任何的凸起或凹陷,而有利于操作者进行胶体涂布作业。简单地说,操作者仅需如图3所示置放主体结构110与已套上的套环120(相当于使前缘113a朝
上),即能顺利地让uv胶涂布在图中所示空间,且待固化后,也有利于提高金属壳113、套环120与防水胶130的接着强度与整体件结构强度。另需说明的是,所述切平面p1是以弧面s1上的任意切平面而言,图中所绘示者仅为其中之一。此举让本实施例形成如图所示的单侧弧面轮廓的凹陷。
49.反过来说,一旦弯折部的切平面相对于金属壳的外壁是夹直角或钝角时而非本实用新型前述的锐角时,代表此时的套环在结构上无法与金属壳顺利地形成本实施例所需的渐缩凹陷r1,因此将会影响前述uv胶的涂布作业以及本实用新型所欲达到的防水胶130的功能。
50.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请参考图5并对照图4,有别于图4所示的弯折部122,本实施例的弯折部322,其具有邻接在第一平板部121与第二平板部123之间的斜平面s2,且斜平面s2朝向金属壳113的外壁s3。在此,斜平面s2相对于金属壳113的外壁s3所形成夹角θ2也是锐角,据以形成渐缩凹陷r2,而能与前述实施例对防水胶130产生相同效果。
51.由上述图4与图5可知,套环120因其弯折部122(以及弯折部322)的存在,也就是相当于具备倒角结构的效果,无论是图4所呈现的圆角(fillet)或是图5所呈现的斜角(chamfer),皆能据以在涂布防水胶130时能提供导引效果,而于防水胶130固化后,也因倒角结构会与金属壳113形成渐缩凹陷r1(以及渐缩凹陷r2),而增加防水胶130与金属壳113及套环120的接触面积,以利于提高防水胶130的接着强度与固化后的整体结构强度。
52.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电连接器以套环套接在金属壳的外壁后,再以防水胶配置在金属壳的外壁与套环之间而作为电连接器的防水结构。进一步地说,套环包括第一平板部、弯折部与第二平板部,其中第一平板部连接在金属壳的外壁,第二平板部远离金属壳的外壁,且弯折部连接在第一平板部与第二平板部之间,套环以所述结构特征而形成容置防水胶的空间,以让防水胶位于第二平板部、弯折部与金属壳的外壁之间。
5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具有弧面,而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具有斜平面。但,无论上述何者,其皆能让本实用新型的套环与金属壳形成所需的渐缩凹陷,据以对固化前的防水胶(uv胶)提供导引效果,同时提高固化后的防水胶(uv胶)与金属壳、套环之间的接着面积。也相当于提高电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强度。如伟,本实用新型将套环套接于金属壳并搭配防水胶而形成的简单结构,即能有效地让防水胶固化后为电连接器提供所需牢固且防水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