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62451发布日期:2022-06-10 21:0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内包括多个单体电池,每一单体电池需包覆绝缘膜以保证绝缘性,相邻单体电池之间需设置隔板以使相邻单体电池之间留出用于散热的空间,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低,部件数量较多,不利于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的轻量化,且会增加电池模组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池模组,能够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
4.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第一单体电池,所述第一单体电池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包括壳体、两个极柱及两个绝缘件,两个所述极柱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个所述绝缘件,两个所述绝缘件均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绝缘,多个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相互串联或并联,相邻的所述壳体相互接触。
5.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单体电池的两个极柱与壳体之间均绝缘,多个第一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串联或并联,每一壳体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因此可取消壳体外部包覆的绝缘膜及相邻壳体之间的隔板,使相邻的壳体相互接触,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并且,相邻的壳体之间直接接触,还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有助于散热。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的材料为绝缘橡胶。
7.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第二单体电池,所述第二单体电池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单体电池包括壳体、正极柱、负极柱、绝缘件及导电件,所述负极柱连接于所述绝缘件,所述正极柱连接于所述导电件,所述绝缘件及所述导电件均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负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负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绝缘,所述导电件位于所述正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正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相互并联,相邻的所述壳体相互接触。
8.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二单体电池的负极柱与壳体之间绝缘,正极柱与壳体电连接,多个第二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并联,每一负极柱相互连接,每一正极柱相互连接,每一壳体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因此可取消壳体外部包覆的绝缘膜及相邻壳体之间的隔板,使相邻的壳体相互接触,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并且,相邻的壳体之间直接接触,还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有助于散热;此外,每一壳体均与正极柱电连接,
每一壳体均带正电,能够减少使用过程中壳体的腐蚀。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的材料为导电橡胶,所述绝缘件的材料为绝缘橡胶。
10.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一个第一单体电池和一个第二单体电池,第一单体电池包括壳体、两个极柱及两个绝缘件,两个所述极柱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个所述绝缘件,两个所述绝缘件均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第二单体电池包括所述壳体、正极柱、负极柱、所述绝缘件及导电件,所述负极柱连接于所述绝缘件,所述正极柱连接于所述导电件,所述绝缘件及所述导电件均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负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负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绝缘,所述导电件位于所述正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正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相互并联,或,所述第二单体电池通过所述负极柱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串联,相邻的所述壳体相互接触。
11.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单体电池的两个极柱与壳体之间均绝缘,第二单体电池的负极柱与壳体之间绝缘,正极柱与壳体电连接,第一单体电池与第二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相互并联,或第二单体电池通过负极柱串联于第一单体电池,所有单体电池的壳体都与第二单体电池的正极柱相连,但是所有负极柱都没有与壳体或任一正极柱相连,每一壳体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因此可取消壳体外部包覆的绝缘膜及相邻壳体之间的隔板,使相邻的壳体相互接触,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并且,相邻的壳体之间直接接触,还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有助于散热;此外,每一壳体均与正极柱电连接,每一壳体均带正电,能够减少使用过程中壳体的腐蚀。
12.本技术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第一电池组包括一个第一单体电池,包括壳体、两个极柱及两个绝缘件,两个所述极柱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个所述绝缘件,两个所述绝缘件均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绝缘;第二电池组包括多个第二单体电池,所述第二单体电池包括所述壳体、正极柱、负极柱、所述绝缘件及导电件,所述负极柱连接于所述绝缘件,所述正极柱连接于所述导电件,所述绝缘件及所述导电件均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负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负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绝缘,所述导电件位于所述正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正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相互并联;其中,所述第二电池组中的一个所述负极柱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电连接,相邻的所述壳体相互接触。
13.本技术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电池组中,第一单体电池的两个极柱与壳体之间均绝缘,壳体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第二电池组中,第二单体电池的负极柱与壳体之间绝缘,正极柱与壳体电连接,多个第二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并联,第二电池组中的一个负极柱与第一电池组电连接,所有单体电池的壳体都与第二单体电池的正极柱相连,但是所有负极柱都没有与壳体或任一正极柱相连,每一壳体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因此可取消壳体外部包覆的绝缘膜及相邻壳体之间的隔板,使相邻的壳体相互接触,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并且,相邻的壳体之间直接接
触,还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有助于散热;此外,每一壳体均与正极柱电连接,每一壳体均带正电,能够减少使用过程中壳体的腐蚀。
14.本技术第五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第一电池组包括多个第一单体电池,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包括壳体、两个极柱及两个绝缘件,两个所述极柱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个所述绝缘件,两个所述绝缘件均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绝缘,多个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相互串联或并联;第二电池组包括一个第二单体电池,所述第二单体电池包括所述壳体、正极柱、负极柱、所述绝缘件及导电件,所述负极柱连接于所述绝缘件,所述正极柱连接于所述导电件,所述绝缘件及所述导电件均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负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负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绝缘,所述导电件位于所述正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正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中的所述负极柱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电连接,相邻的所述壳体相互接触。
15.本技术第五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电池组中,第一单体电池的两个极柱与壳体之间均绝缘,多个第一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串联或并联,每一壳体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第二电池组中,第二单体电池的负极柱与壳体之间绝缘,正极柱与壳体电连接,负极柱与第一电池组电连接,所有单体电池的壳体都与第二单体电池的正极柱相连,但是所有负极柱都没有与壳体或任一正极柱相连,每一壳体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因此可取消壳体外部包覆的绝缘膜及相邻壳体之间的隔板,使相邻的壳体相互接触,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并且,相邻的壳体之间直接接触,还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有助于散热;此外,每一壳体均与正极柱电连接,每一壳体均带正电,能够减少使用过程中壳体的腐蚀。
16.本技术第六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第一电池组包括多个第一单体电池,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包括壳体、两个极柱及两个绝缘件,两个所述极柱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个所述绝缘件,两个所述绝缘件均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绝缘,多个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相互串联或并联;第二电池组包括多个第二单体电池,所述第二单体电池包括所述壳体、正极柱、负极柱、所述绝缘件及导电件,所述负极柱连接于所述绝缘件,所述正极柱连接于所述导电件,所述绝缘件及所述导电件均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负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负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绝缘,所述导电件位于所述正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正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相互并联;其中,所述第二电池组中的一个所述负极柱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电连接,相邻的所述壳体相互接触。
17.本技术第六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电池组中,第一单体电池的两个极柱与壳体之间均绝缘,多个第一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串联或并联,每一壳体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第二电池组中,第二单体电池的负极柱与壳体之间绝缘,正极柱与壳体电连接,多个第二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并联,第二电池组中的一个负极柱与第一电池组电连接,所有单体电池的壳体都与第二单体电池的正极柱相连,但是所有负极柱都没有与壳体或任一正极柱相连,每一壳体与两个
极性相反的极柱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因此可取消壳体外部包覆的绝缘膜及相邻壳体之间的隔板,使相邻的壳体相互接触,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并且,相邻的壳体之间直接接触,还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有助于散热;此外,每一壳体均与正极柱电连接,每一壳体均带正电,能够减少使用过程中壳体的腐蚀。
18.本技术第七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第一电池组包括一个第一单体电池,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包括壳体、两个极柱及两个绝缘件,两个所述极柱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个所述绝缘件,两个所述绝缘件均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绝缘;第二电池组包括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和第二单体电池,所述第二单体电池包括所述壳体、正极柱、负极柱、所述绝缘件及导电件,所述负极柱连接于所述绝缘件,所述正极柱连接于所述导电件,所述绝缘件及所述导电件均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负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负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绝缘,所述导电件位于所述正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正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组中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相互并联;其中,所述第二电池组中的一个所述负极柱或一个所述极柱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电连接,相邻的所述壳体相互接触。
19.本技术第七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电池组中,第一单体电池的两个极柱与壳体之间均绝缘,壳体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第二电池组中,第一单体电池的两个极柱与壳体之间均绝缘,第二单体电池的负极柱与壳体之间绝缘,正极柱与壳体电连接,第一单体电池与第二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相互并联,第二电池组中的一个负极柱与第一电池组电连接,所有单体电池的壳体都与第二单体电池的正极柱相连,但是所有负极柱都没有与壳体或任一正极柱相连,每一壳体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因此可取消壳体外部包覆的绝缘膜及相邻壳体之间的隔板,使相邻的壳体相互接触,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并且,相邻的壳体之间直接接触,还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有助于散热;此外,每一壳体均与正极柱电连接,每一壳体均带正电,能够减少使用过程中壳体的腐蚀。
20.本技术第八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第一电池组包括多个第一单体电池,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包括壳体、两个极柱及两个绝缘件,两个所述极柱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个所述绝缘件,两个所述绝缘件均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绝缘,多个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相互串联或并联;第二电池组包括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和第二单体电池,所述第二单体电池包括所述壳体、正极柱、负极柱、所述绝缘件及导电件,所述负极柱连接于所述绝缘件,所述正极柱连接于所述导电件,所述绝缘件及所述导电件均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负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负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绝缘,所述导电件位于所述正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以使所述正极柱与所述壳体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组中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相互并联;其中,所述第二电池组中的一个所述负极柱或一个所述极柱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电连接,相邻的所述壳体相互接触。
21.本技术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电池组中,第
一单体电池的两个极柱与壳体之间均绝缘,多个第一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串联或并联,每一壳体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第二电池组中,第一单体电池的两个极柱与壳体之间均绝缘,第二单体电池的负极柱与壳体之间绝缘,正极柱与壳体电连接,第一单体电池与第二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且相互并联,第二电池组中的一个负极柱与第一电池组电连接,所有单体电池的壳体都与第二单体电池的正极柱相连,但是所有负极柱都没有与壳体或任一正极柱相连,每一壳体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因此可取消壳体外部包覆的绝缘膜及相邻壳体之间的隔板,使相邻的壳体相互接触,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并且,相邻的壳体之间直接接触,还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有助于散热;此外,每一壳体均与正极柱电连接,每一壳体均带正电,能够减少使用过程中壳体的腐蚀。
2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24.图1为本技术第一方面或第五方面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或第八方面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28.图5为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29.图6为本技术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或第七方面或第八方面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第一单体电池的立体示意图;
30.图7为本技术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或第七方面或第八方面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第二单体电池的立体示意图。
31.附图标记:
32.第一单体电池100,壳体110,极柱120,绝缘件130,导电件140,正极柱150,负极柱160,第二单体电池200,汇流排300,外壳400,第一电池组10,第二电池组20。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5.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
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6.本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7.本技术中,所有第一单体电池100的结构均相同,参照图6,第一单体电池100包括壳体110、两个极柱120及两个绝缘件130,两个极柱120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个绝缘件130,两个绝缘件130均连接于壳体110,绝缘件130位于极柱120与壳体110之间以使极柱120与壳体110之间绝缘;所有第二单体电池200的结构均相同,参照图7,第二单体电池200包括壳体110、正极柱150,负极柱160、绝缘件130及导电件140,负极柱160连接于绝缘件130,正极柱150连接于导电件140,绝缘件130及导电件140均连接于壳体110,绝缘件130位于负极柱160与壳体110之间以使负极柱160与壳体110之间绝缘,导电件140位于正极柱150与壳体110之间以使正极柱150与壳体110之间电连接。其中,绝缘件130的材料可以采用绝缘橡胶,导电件140的材料可以采用导电橡胶,橡胶材料的导电性能可通过改变橡胶中的掺碳量来改变,例如,掺碳量较小或不掺碳的橡胶为绝缘橡胶,可制成绝缘件130;掺碳量较大的橡胶为导电橡胶,可制成导电件140。以下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38.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第一单体电池100,第一单体电池100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依次堆叠且相互串联或并联,相邻的壳体110相互接触。
39.例如,如图1及图2所示,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参照图6,第一单体电池100的两个极柱120与壳体110之间均绝缘,壳体110不带电。参照图1,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依次堆叠且串联,参照图2,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依次堆叠且并联,每一壳体110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120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因此可取消壳体110外部包覆的绝缘膜及相邻壳体110之间的隔板,使相邻的壳体110相互接触,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并且,相邻的壳体110之间直接接触,还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有助于散热。
40.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第二单体电池200,第二单体电池200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单体电池200依次堆叠且相互并联,相邻的壳体110相互接触。
41.例如,如图2所示,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第二单体电池200,多个第二单体电池200依次堆叠且并联,每一负极柱160相互连接,每一正极柱150相互连接,每一壳体110与正极柱150与负极柱160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因此可取消壳体110外部包覆的绝缘膜及相邻壳体110之间的隔板,使相邻的壳体110相互接触,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并且,相邻的壳体110之间直接接触,还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有助于散热。此外,参照图7,第二单体电池200中的正极柱150连接于导电件140,导电件140连接于壳体110,壳体110带正电,能够减少使用过程中壳体110的腐蚀。
42.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一个第一单体电池100和一个第二单体电池200,第一单体电池100与第二单体电池200依次堆叠且相互并联,或,第二单体电
池200通过负极柱160与第一单体电池100串联,相邻的壳体110相互接触。
43.例如,如图5所示,电池模组包括一个第一单体电池100和一个第二单体电池200,第一单体电池100与第二单体电池200依次堆叠,第二单体电池200通过负极柱160与第一单体电池100串联,所有壳体110都与第二单体电池200的正极柱150相连,但是所有第二单体电池200的负极柱160及第一单体电池100的负极性的极柱120都没有与壳体110或任一第二单体电池200的正极柱150或第一单体电池100的正极性的极柱120相连,每一壳体110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120之间或正极柱150与负极柱160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因此可取消壳体110外部包覆的绝缘膜及相邻壳体110之间的隔板,使相邻的壳体110相互接触,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并且,相邻的壳体110之间直接接触,还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有助于散热。此外,每一壳体110均与正极柱150电连接,每一壳体110均带正电,能够减少使用过程中壳体110的腐蚀。
4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单体电池100也可与第二单体电池200相互并联。
45.本技术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组10和第二电池组20,第一电池组10包括一个第一单体电池100,第二电池组20包括多个第二单体电池200,多个第二单体电池200依次堆叠且相互并联;其中,第二电池组20中的一个负极柱160与第一电池组10电连接,相邻的壳体110相互接触。
46.例如,如图4所示,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组10和第二电池组20,第一电池组10包括一个第一单体电池100,第一单体电池100的两个极柱120与壳体110之间均绝缘,壳体110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120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第二电池组20包括多个第二单体电池200,多个第二单体电池200依次堆叠且相互并联;第二电池组20中的一个负极柱160与第一电池组10电连接,所有壳体110都与第二单体电池200的正极柱150相连,但是所有第一单体电池100的负极性的极柱120及第二单体电池200的负极柱160都没有与壳体110或任一第一单体电池100的正极性的极柱120或第二单体电池200的正极柱150相连,每一壳体110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120之间或正极柱150与负极柱160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因此可取消壳体110外部包覆的绝缘膜及相邻壳体110之间的隔板,使相邻的壳体110相互接触,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并且,相邻的壳体110之间直接接触,还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有助于散热。此外,第二单体电池200中的正极柱150连接于导电件140,导电件140连接于壳体110,第二单体电池200的壳体110带正电,第一单体电池100的壳体110接触于第二单体电池200的壳体110,因此也带正电,能够减少使用过程中壳体110的腐蚀。
47.本技术第五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组10和第二电池组20,第一电池组10包括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依次堆叠且相互串联或并联;第二电池组20包括一个第二单体电池200,第二单体电池200中的负极柱160与第一电池组10电连接,相邻的壳体110相互接触。
48.例如,如图1所示,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组10和第二电池组20,第一电池组10包括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依次堆叠且相互串联或并联,第一单体电池100的两个极柱120与壳体110之间均绝缘,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依次堆叠且串联或并联,每一壳体110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120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第二电池组20包括一个第二单体电池200,第二单体电池200中的负极柱160与第一电池组10电连接,
所有壳体110都与第二单体电池200的正极柱150相连,但是所有第一单体电池100的负极性的极柱120及第二单体电池200的负极柱160都没有与壳体110或任一第一单体电池100的正极性的极柱120或第二单体电池200的正极柱150相连,每一壳体110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120之间或正极柱150与负极柱160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因此可取消壳体110外部包覆的绝缘膜及相邻壳体110之间的隔板,使相邻的壳体110相互接触,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并且,相邻的壳体110之间直接接触,还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有助于散热。此外,第二单体电池200中的正极柱150连接于导电件140,导电件140连接于壳体110,第二单体电池200的壳体110带正电,第一单体电池100的壳体110均直接或间接接触于第二单体电池200的壳体110,因此也均带正电,能够减少使用过程中壳体110的腐蚀。
49.本技术第六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组10和第二电池组20,第一电池组10包括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依次堆叠且相互串联或并联;第二电池组20包括多个第二单体电池200,多个第二单体电池200依次堆叠且相互并联;其中,第二电池组20中的一个负极柱160与第一电池组10电连接,相邻的壳体110相互接触。
50.例如,如图3所示,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组10和第二电池组20,第一电池组10包括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依次堆叠且相互串联;第二电池组20包括多个第二单体电池200,多个第二单体电池200依次堆叠且相互并联;第二电池组20中的一个负极柱160与第一电池组10电连接,所有壳体110都与第二单体电池200的正极柱150相连,但是所有第一单体电池100的负极性的极柱120及第二单体电池200的负极柱160都没有与壳体110或任一第一单体电池100的正极性的极柱120或第二单体电池200的正极柱150相连,每一壳体110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120之间或正极柱150与负极柱160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因此可取消壳体110外部包覆的绝缘膜及相邻壳体110之间的隔板,使相邻的壳体110相互接触,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并且,相邻的壳体110之间直接接触,还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有助于散热。此外,第二单体电池200中的正极柱150连接于导电件140,导电件140连接于壳体110,第二单体电池200的壳体110带正电,第一单体电池100的壳体110均直接或间接接触于第二单体电池200的壳体110,因此也均带正电,能够减少使用过程中壳体110的腐蚀。
5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池组10中的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也可以相互并联。
52.本技术第七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组10和第二电池组20,第一电池组10包括一个第一单体电池100;第二电池组20包括第一单体电池100和第二单体电池200,第二电池组20中的第一单体电池100与第二单体电池200依次堆叠且相互并联;其中,第二电池组20中的一个负极柱160或一个极柱120与第一电池组10电连接,相邻的壳体110相互接触。
53.例如,如图4所示,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组10和第二电池组20,第一电池组10包括一个第一单体电池100;第二电池组20包括第一单体电池100和第二单体电池200,第二电池组20中的第一单体电池100与第二单体电池200依次堆叠且相互并联;其中,第二电池组20中的一个负极柱160或一个极柱120与第一电池组10电连接,所有壳体110都与第二单体电池200的正极柱150相连,但是所有负极柱160或负极性的极柱120都没有与壳体110或任一正极柱150或正极性的极柱120相连,每一壳体110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120之间或正极
柱150与负极柱160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因此可取消壳体110外部包覆的绝缘膜及相邻壳体110之间的隔板,使相邻的壳体110相互接触,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并且,相邻110的壳体之间直接接触,还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有助于散热。此外,第二单体电池200中的正极柱150连接于导电件140,导电件140连接于壳体110,第二单体电池200的壳体110带正电,第一单体电池100的壳体110均直接或间接接触于第二单体电池200的壳体110,因此也均带正电,能够减少使用过程中壳体110的腐蚀。
54.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电池组20中第一单体电池100及第二单体电池200的数量不做限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单体电池200,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55.本技术第八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组10和第二电池组20,第一电池组10包括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依次堆叠且相互串联或并联;第二电池组20包括第一单体电池100和第二单体电池200,第二电池组20中的第一单体电池100与第二单体电池200依次堆叠且相互并联;其中,第二电池组20中的一个负极柱160或一个极柱120与第一电池组10电连接,相邻的壳体110相互接触。
56.例如,如图3所示,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组10和第二电池组20,第一电池组10包括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依次堆叠且相互串联;第二电池组20包括第一单体电池100和第二单体电池200,第二电池组20中的第一单体电池100与第二单体电池200依次堆叠且相互并联;其中,第二电池组20中的一个极柱120或一个负极柱160与第一电池组10电连接,所有壳体110都与第二单体电池200的正极柱150相连,但是所有负极柱160或负极性的极柱120都没有与壳体110或任一正极柱150或正极性的极柱120相连,每一壳体110与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120之间或正极柱150与负极柱160之间均不构成回路,不存在短路风险,因此可取消壳体110外部包覆的绝缘膜及相邻壳体110之间的隔板,使相邻的壳体110相互接触,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并且,相邻110的壳体之间直接接触,还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有助于散热。此外,第二单体电池200中的正极柱150连接于导电件140,导电件140连接于壳体110,第二单体电池200的壳体110带正电,第一单体电池100的壳体110均直接或间接接触于第二单体电池200的壳体110,因此也均带正电,能够减少使用过程中壳体110的腐蚀。
57.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电池组20中第一单体电池100及第二单体电池200的数量不做限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单体电池200,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第一电池组10中的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也可以相互并联。
58.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至图5,上述本技术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的任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单体电池100、或相邻的第一单体电池100与第二单体电池200、或相邻的两个第二单体电池200之间均可通过汇流排300连接,汇流排300可以焊接于极柱120上,既能够实现相邻的两个第一单体电池100、或相邻的第一单体电池100与第二单体电池200、或相邻的两个第二单体电池200之间的串联或并联,又能够起到固定作用,将多个单体电池连接为一个整体。
59.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至图5,上述本技术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的任一实施例中,均还可以设置外壳500,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或多个第二单体电池200、或第一电池组10
及第二电池组20容纳于外壳500中,外壳500能够对内部的多个第一单体电池100、或多个第二单体电池200、或第一单体电池100及第二单体电池200、或第一电池组10及第二电池组20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6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