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54436发布日期:2022-06-02 02:06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池仓已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例如手机、心电图机、监护仪等等,对于各个领域所涉及的电池仓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仓,包括仓体以及转动件,仓体内设有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纳腔,仓体的一端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用于装取电池的第一开口,转动件设置在第一开口处,容纳腔内设有弹性件,电池设置在容纳腔内时,弹性件与电池抵接,从而使得电池具有脱离容纳腔的趋势,转动件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当转动件处于关闭状态时,转动件与电池抵接,当转动件从关闭状态转动至打开状态时,转动件与电池抵接解除。本方案通过设计特定的结构,只需转动转动件就可以实现电池的装取,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操作效率。
3.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电池仓,包括仓体和载板,所述仓体嵌合于载板上,所述仓体上设有电池槽,所述仓体的侧端设有第一电路板和磁条,所述磁条位于第一电路板的两侧,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电力插扣,所述载板上设有滑轨,所述载板的侧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设有第二电路板和金属条,所述金属条位于第二电路板的两侧。该方案采用滑动嵌合的方式,在衔接时将仓体嵌合于载板的滑轨上,并将仓体滑动至挡板处,使得第一电路板上的电力插扣与第二电路板上的电力插孔嵌合,即可实现电力的连通,此方式使得仓体的拆装速度快,操作简单,安装方便,简化了传统的线路连接方式,同时也避免了螺丝拆装的繁琐过程。
4.基于此,可以获悉现有技术在对电池仓逐步深入研究设计的情况下,大多都是为电池仓设计更优的结构使其在实际拆装过程中更为方便,但针对于电池仓中的充电导电件,其通常却采用电子线束连接线路的方式实现连接。一般而言,对于电池仓内部的各电路模块的连接,均是采用飞线方式进行,这边需要占用电池仓中一定的空间,且采用飞线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焊接点容易松脱。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以上至少一种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实现电池仓内部电路模块的一体化连接,有效压缩了仓内空间,使得装置携带更加便捷;同时,使得电池仓内部连接更加稳固。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电池装置,包括电池仓、充电端口、供电端电路模块、电池和控制端电路模块;所述充电端口、供电端电路模块、电池和控制端电路模块依次设置在所述电池仓内;其中,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电池两侧的线路槽,所述线路槽中设置有金属导电层,所述金属导电层端部均设置有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的连接端子,所述电池通过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控制端电路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电性连接。
8.上述方案中,将现有的通过飞线进行连接的方式改为内置在电池仓内的金属导电层实现电池装置内部电路模块的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飞线的方式带来的问题,且整个电池装置内部整洁,占用空间少;同时,采用连接端子插接的方式,使得电池仓内的电路连接更加稳定,大大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9.其中,所述金属导电层包括正极导电层和负极导电层;其中:与所述正极导电层电性连接的连接端子为正极连接端子,所述正极连接端子与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控制端电路模块正极电性连接;与所述负极导电层电性连接的连接端子为负极连接端子,所述负极连接端子与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控制端电路模块负极电性连接。
10.上述方案中,由于设置在电池两侧的金属导电层是相互独立的,其两者之间没有连接关系,因此,正极导电层和负极导电层在此处描述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实际上电池安装的朝向有关,实际应用过程中,与电池正极连接的金属导电层为正极导电层,与电池负极连接的金属导电层为负极导电层。
11.上述方案中,所述正极连接端子或负极连接端子均是直接设置在电池仓上的,在设置金属导电层时将金属导电层与之连接,从而构成了由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和金属导电层构成的内置于电池仓的回路,无需再另外增到导线实现电路的连接,压缩了电池仓的空间,同时使得电池仓内部空间更加整洁。
12.其中,所述正极连接端子包括前端正极端子和后端正极端子,所述前端正极端子与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正极电性连接,所述后端正极端子与所述控制端电路模块正极电性连接;所述负极连接端子包括前端负极端子和后端负极端子,所述前端负极端子与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后端负极端子与所述控制端电路模块负极电性连接。
13.上述方案中,正极连接端子和负极连接端子分别设置为前端和后端两个,有效扩大了内置与电池仓中的金属导线电路效果,将电池仓内各个电路模块间的连接距离压缩到最短,方便各个模块间的连接。而且,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可以预设多余的连接端子,方便实际的连接使用。
14.其中,所述电池仓内部依次开设有充电端口放置仓、供电端电路模块放置仓、电池放置仓和控制端电路模块放置仓;其中,所述充电端口安装在所述充电端口放置仓内;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安装在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放置仓内;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电池放置仓内;所述控制端电路模块安装在所述控制端电路模块放置仓;其中:
15.所述前端正极端子、前端负极端子均设置在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放置仓内;所述后端正极端子、后端负极端子均设置在所述控制端电路模块放置仓内。
16.上述方案中,在电池仓内开设多个适用于每个电路模块的子仓,一方面可以对每个电路模块的位置进行限定,稳固各个电路模块的连接,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电池仓内部的整洁。
17.其中,在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放置仓内设置有第一螺纹连接口;其中,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放置在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放置仓内,通过螺丝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口螺纹连接进行固定。
18.其中,在所述控制端电路模块放置仓内设置有第二螺纹连接口;其中,所述控制端电路模块放置在所述控制端电路模块放置仓内,通过螺丝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口螺纹连接进行固定。
19.上述方案中,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对每个电路模块进行固定,相对于粘贴等其他方式而言,有效增加了整个电池装置的机械强度和其内部的稳定性能,增加电池装置的使用寿命。
20.其中,所述连接端子为接触pin针。
21.上述方案中,将连接端子设置为pin针,相应的,可以为每个电路模块设置为有针帽的连接结构,在实际安装时仅需要将针帽插接进对应的pin针便可以实现电路连接,方便电路模块的更换,提高模块的拆装效率。
22.其中,在所述电池放置仓近后端正极端子、后端负极端子的侧面上设置有两块弹性连接板;其中:所述后端正极端子与一块弹性连接板电性连接,所述后端负极端子与另一块弹性连接板电性连接。
23.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弹性连接板为金属结构。当电池在安装时,只需要将电池极性一端与弹性连接板接触并施加力,弹性连接板便会受力压缩,此时便可以将电池放置到电池放置仓中。当电池放置到电池放置仓内后,由于弹性连接板自身弹力的作用,会对电池有个推力,将电池紧紧固定在电池放置仓中,也保证了电池与弹性连接板之间的电性连接。
24.其中,所述电池仓采用lds注塑结构。
25.其中,所述金属导电层为铜、镍、金组成的金属镀层。
26.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池装置在制作过程中,通过采用lds材料注塑成型得到电池仓基体,然后采用激光镭雕的方式在lds基体上形成导电线路的电路图,再采用化学镀的方式在电路图形成表面的金属镀层,即金属导电层,实现导电功能。
27.上述方案中,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控制端电路模块均采用现有的充电组件便可以实现本电池装置的充电功能。本方案实现了电池仓内部电路模块的一体化连接,有效压缩了仓内空间,使得装置携带更加便捷;同时,使得电池仓内部连接更加稳固。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29.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装置,将现有的通过飞线进行连接的方式改为内置在电池仓内的金属导电层实现电池装置内部电路模块的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飞线的方式带来的问题,且整个电池装置内部整洁,占用空间少;同时,采用连接端子插接的方式,使得电池仓内的电路连接更加稳定,大大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仓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装置内部电路模块连接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仓的平面示意图;
33.其中:1、电池仓;11、充电端口放置仓;12、供电端电路模块放置仓;121、第一螺纹连接口;13、电池放置仓;14、控制端电路模块放置仓;141、第二螺纹连接口;2、充电端口;3、供电端电路模块;4、电池;5、控制端电路模块;6、连接端子;61、正极连接端子;611、前端正极端子;612、后端正极端子;62、负极连接端子;621、前端负极端子;622、后端负极端子;7、线路槽。
具体实施方式
34.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35.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3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38.实施例1
39.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电池装置,包括电池仓1、充电端口2、供电端电路模块3、电池4和控制端电路模块5;所述充电端口2、供电端电路模块3、电池4和控制端电路模块5依次设置在所述电池仓1内;其中,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电池4两侧的线路槽7,所述线路槽7中设置有金属导电层,所述金属导电层端部均设置有与所述电池4电性连接的连接端子6,所述电池4通过所述连接端子6与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3、控制端电路模块5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端口2与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3电性连接。
4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现有的通过飞线进行连接的方式改为内置在电池仓1内的金属导电层实现电池装置内部电路模块的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飞线的方式带来的问题,且整个电池装置内部整洁,占用空间少;同时,采用连接端子6插接的方式,使得电池仓1内的电路连接更加稳定,大大提高了电池4的使用寿命。
41.实施例2
42.更具体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金属导电层包括正极导电层和负极导电层;其中:与所述正极导电层电性连接的连接端子6为正极连接端子61,所述正极连接端子61与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3、控制端电路模块5正极电性连接;与所述负极导电层电性连接的连接端子6为负极连接端子62,所述负极连接端子62与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3、控制端电路模块5负极电性连接。
4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设置在电池4两侧的金属导电层是相互独立的,其两者之间没有连接关系,因此,正极导电层和负极导电层在此处描述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实际上电池4安装的朝向有关,实际应用过程中,与电池4正极连接的金属导电层为正极导电层,与电池4负极连接的金属导电层为负极导电层。
4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正极连接端子61或负极连接端子62均是直接设置在电池仓1上的,在设置金属导电层时将金属导电层与之连接,从而构成了由正极连接端子、负极连接端子和金属导电层构成的内置于电池仓1的回路,无需再另外增到导线实现电路的连接,压缩了电池仓1的空间,同时使得电池仓1内部空间更加整洁。
45.更具体的,所述正极连接端子61包括前端正极端子611和后端正极端子612,所述前端正极端子611与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3正极电性连接,所述后端正极端子612与所述控制端电路模块5正极电性连接;所述负极连接端子62包括前端负极端子621和后端负极端子622,所述前端负极端子621与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3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后端负极端子622与所述控制端电路模块5负极电性连接。
4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正极连接端子61和负极连接端子62分别设置为前端和后端两个,有效扩大了内置与电池仓1中的金属导线电路效果,将电池仓1内各个电路模块间的连
接距离压缩到最短,方便各个模块间的连接。而且,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可以预设多余的连接端子6,方便实际的连接使用。
47.更具体的,所述电池仓1内部依次开设有充电端口放置仓11、供电端电路模块放置仓12、电池放置仓13和控制端电路模块放置仓14;其中,所述充电端口2安装在所述充电端口放置仓11内;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3安装在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放置仓12内;所述电池4安装在所述电池放置仓13内;所述控制端电路模块5安装在所述控制端电路模块放置仓14;其中:所述前端正极端子611、前端负极端子621均设置在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放置仓12内;所述后端正极端子612、后端负极端子622均设置在所述控制端电路模块放置仓14内。
48.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电池仓1内开设多个适用于每个电路模块的子仓,一方面可以对每个电路模块的位置进行限定,稳固各个电路模块的连接,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电池仓1内部的整洁。
49.更具体的,在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放置仓12内设置有第一螺纹连接口121;其中,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3放置在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放置仓12内,通过螺丝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口121螺纹连接进行固定。
50.更具体的,在所述控制端电路模块放置仓14内设置有第二螺纹连接口141;其中,所述控制端电路模块5放置在所述控制端电路模块放置仓14内,通过螺丝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口141螺纹连接进行固定。
5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对每个电路模块进行固定,相对于粘贴等其他方式而言,有效增加了整个电池装置的机械强度和其内部的稳定性能,增加电池装置的使用寿命。
52.实施例3
53.更具体的,所述连接端子6为接触pin针。
5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连接端子6设置为pin针,相应的,可以为每个电路模块设置为有针帽的连接结构,在实际安装时仅需要将针帽插接进对应的pin针便可以实现电路连接,方便电路模块的更换,提高模块的拆装效率。
55.更具体的,在所述电池放置仓14近后端正极端子612、后端负极端子622的侧面上设置有两块弹性连接板;其中:所述后端正极端子612与一块弹性连接板电性连接,所述后端负极端子622与另一块弹性连接板电性连接。
5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的弹性连接板为金属结构。当电池4在安装时,只需要将电池4极性一端与弹性连接板接触并施加力,弹性连接板便会受力压缩,此时便可以将电池4放置到电池放置仓14中。当电池4放置到电池放置仓14内后,由于弹性连接板自身弹力的作用,会对电池4有个推力,将电池4紧紧固定在电池放置仓14中,也保证了电池4与弹性连接板之间的电性连接。
57.更具体的,所述电池仓14采用lds注塑结构。
58.更具体的,所述金属导电层为铜、镍、金组成的金属镀层。
59.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电池装置在制作过程中,通过采用lds材料注塑成型得到电池仓1基体,然后采用激光镭雕的方式在lds基体上形成导电线路的电路图,再采用化学镀的方式在电路图形成表面的金属镀层,即金属导电层,实现导电功能。
6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供电端电路模块3、控制端电路模块5均采用现有的充电
组件便可以实现本电池装置的充电功能。本方案实现了工艺简洁化,且通过金属导电层将电池仓14一体化,提供可供外置电池4接入的充电接触点,从而可与外置电池4实现正负极连接,提高给电芯充电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充电的效率;同时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实现自动化生产。
61.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