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器及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49062发布日期:2022-04-21 23:3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滤波器及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2.通信设备接收的信号中不仅包含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承载通信数据的通信信号,而且还包括许多上述特定频率范围外的杂波或干扰信号。要确保获取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承载通信数据的通信信号,需要将该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通过滤波器进行滤波,将该承载通信数据的通信信号特定频率外的杂波或干扰信号滤除。
3.现有的滤波器内常一般采用多个滤波腔组成一条滤波支路来保障带外抑制,但是仅一条滤波支路的单通道滤波器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而采用多通道的滤波器时,滤波器的阻带抑制性能较差,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装置,能够在两条不同的滤波通路实现合路的同时,具有五个滤波腔的第一滤波通路形成两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以增强滤波器在通带低端的阻带抑制性能,具有六个滤波腔的第二滤波通路形成两个感性交叉耦合零点,以增强滤波器在通带高端的阻带抑制性能。
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滤波器,所述滤波器包括:壳体、公共滤波腔、第一滤波通路以及第二滤波通路,所述公共滤波腔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滤波通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由依次耦合的五个滤波腔组成,且所述第一滤波通路的五个滤波腔形成两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所述第二滤波通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由依次耦合的六个滤波腔组成,且所述第二滤波通路的六个所述滤波腔形成两个感性交叉耦合零点;其中,所述滤波器还包括输出端口、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公共滤波腔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滤波通路的第五滤波腔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滤波通路的第六滤波腔连接;所述第一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和所述第二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分别与所述公共滤波腔耦合连接。
6.可选的,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五滤波腔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为一列;所述第二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为一列;且所述第二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与所述公共滤波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滤波通路中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五滤波腔分别与所述第二滤波通路中的第二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一一对应设置。
7.可选的,所述第一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第三滤波腔以及第四滤波腔呈平行四边排布;所述第二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第三滤波腔以及第四滤波腔呈平行四边形排布;所述第一滤波通路的第四滤波腔、第五滤波腔与所述第二滤波通
路的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之间呈平行四边形排布。
8.可选的,所述第一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和第三滤波腔之间、第三滤波腔和第五滤波腔之间设置有容性耦合片;所述第一滤波通路的工作频段为880mhz-960mhz;所述第二滤波通路的第一滤波腔和第三滤波腔之间、第四滤波腔和第六滤波腔之间设置有感性耦合片,且所述第二滤波通路的第三滤波腔和第五滤波腔之间设置有飞杆;所述第二滤波通路的工作频段为690mhz-862mhz。
9.可选的,所述飞杆包括第一耦合部、第二耦合部及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耦合部和所述第二耦合部连接;所述第二滤波通路的第三滤波腔和第五滤波腔之间设置有窗口,所述飞杆设置在所述窗口内。
10.可选的,每个所述滤波腔均设置有谐振杆和调谐杆;所述谐振杆包括腔壁及由所述腔壁形成的内腔;所述调谐杆的一端置于所述内腔内;所述谐振杆为316钢材质制成,所述调谐杆为铜材质制成;所述腔壁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的两端向背离所述内腔的方向弯折延伸,以在所述侧壁的两端形成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底壁平行设置;所述翻边结构包括垂直部和水平部,所述水平部的一端与所述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垂直部连接,所述垂直部与所述侧壁平行设置,所述水平部与所述侧壁连接处设置有倒角结构,所述倒角结构为圆倒角。
11.可选的,所述公共滤波腔中的所述谐振杆包括第一垂直部和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的长度范围在5.9毫米至6毫米之间,所述第一垂直部的长度范围在6.95毫米至7.05毫米之间;所述第一滤波通路的滤波腔中的所述谐振杆包括第二垂直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水平部的长度范围在4.1毫米至4.2毫米之间,所述第二垂直部的长度范围在1.45毫米至1.55毫米之间;所述第二滤波通路的滤波腔中的所述谐振杆包括第三垂直部和第三水平部,所述第三垂直部的长度范围在8.45毫米至8.55毫米之间,所述第三水平部的长度范围在 7.7毫米至7.8毫米之间。
12.可选的,所述滤波器还包括金属套管、介质套管、抽头杆和连接器,所述第一垂直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金属套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固定连接;所述抽头杆一端插入所述金属套管内,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连接,所述介质套管套设在所述金属套管与所述抽头杆之间,且所述介质套管为绝缘材料制成。
1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天线和与所述天线连接的射频单元,所述射频单元包括上述的所述滤波器,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
14.本技术通过将滤波器设计为两条滤波通路和一个公共滤波腔,利用一个公共滤波腔同时连接两条滤波通路,实现合路器功能,通过第一滤波通路的五个滤波腔形成的两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能够很好的控制滤波通路带宽的低端抑制,获得较好的带宽低端抑制;第二滤波通路中的六个滤波腔形成的两个感性交叉耦合零点,能够很好的控制滤波通路带宽的高端抑制,使得两个不同带宽的滤波通路实现多通道滤波的同时,具备强抗干扰能力,确保通信系统不受杂散信号干扰。
附图说明
15.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地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
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滤波通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滤波通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滤波通路和第二滤波通路组合拓扑图;
20.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滤波通路和第二滤波通路组合电路的示意图;
21.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滤波通路和第二滤波通路组合电路参数响应波形图;
22.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滤波器的局部的滤波腔示意图:
23.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滤波腔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滤波通路中谐振杆的剖视图;
25.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滤波通路中谐振杆的剖视图;
26.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公共滤波腔中谐振杆的剖视图;
27.图1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公共滤波腔中谐振杆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抽头杆与公共滤波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其中,10、通信装置;100、滤波器;200、天线;300、射频单元;110、壳体;120、第一滤波通路;130、第二滤波通路;n1、公共滤波腔;140、输出端口;150、第一输入端;160、第二输入端; 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161、容性耦合片;162、感性耦合片; 170、飞杆;171、第一耦合部;172、第二耦合部;173、连接座;180、窗口;190、滤波腔;191、谐振杆;192、调谐杆;193、腔壁;1931、侧壁;1932、底壁;194、内腔;195、翻边结构;1951、垂直部;1952、水平部;196、金属耦合筋;199、倒角结构;400、连接器;410、金属套管;420、介质套管;430、抽头杆;441、第一通孔;197、固定柱;198、固定孔;1953、第一垂直部;1954、第一水平部;1955、第二垂直部;1956、第二水平部;1957、第三垂直部;1958、第三水平部。
具体实施方式
31.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 或其组合。
33.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4.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3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滤波器,滤波器100包括:壳体110、公共滤波腔n1、第一滤波通路120以及第二滤波通路130,公共滤波腔n1设置在壳体110上;第一滤波通路120设置在壳体110上,由依次耦合的五个滤波腔190组成,且第一滤波通路120的五个滤波腔190形成两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第二滤波通路130设置在壳体110上,由依次耦合的六个滤波腔190组成,且第二滤波通路130的六个滤波腔190形成两个感性交叉耦合零点;其中,第一滤波通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 和第二滤波通路130的第一滤波腔b1分别与公共滤波腔n1耦合连接。
37.滤波器是一种选频和抑制信号的通信装置,其滤波腔主要起频率控制的作用,凡涉及频率的发射和接收的通信装置都需要滤波腔。
38.其中,交叉耦合零点也称为传输零点。传输零点是滤波器传输函数等于零,即在传输零点对应的频点上电磁能量不能通过网络,因而起到完全隔离作用,对通带外的信号起到抑制作用,能更好的实现多个通带间的高度隔离。
39.本技术通过将滤波器100设计为两条滤波通路,即第一滤波通路 120和第二滤波通路130,以及一个公共滤波腔n1,利用一个公共滤波腔n1同时连接第一滤波通路120和第二滤波通路130,实现合路器功能,通过第一滤波通路120的五个滤波腔190形成五阶两个传输零点,和第二滤波通路130的六个滤波腔190形成六阶两个传输零点,其中,第一滤波通路120形成的两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能够很好的控制第一滤波通路120带宽的低端抑制,获得较好的带宽低端抑制;第二滤波通路130中形成的两个感性交叉耦合零点,能够很好的控制第二滤波通路130带宽的高端抑制,使得两个不同带宽的滤波通路实现多通道滤波的同时,具备强抗干扰能力,确保通信系统不受杂散信号干扰。
40.并且,滤波器100还包括:输出端口140、第一输入端150和第二输入端160,输出端口140与公共滤波腔n1连接;第一输入端150 与第一滤波通路120的第五滤波腔a5连接;第二输入端160与第二滤波通路130的第六滤波腔b6连接。
41.具体的,如图1所示,壳体110具有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第二方向d2垂直于第一方向d1;第一滤波通路120的第二滤波腔a2、第三滤波腔a3、第四滤波腔a4、第五滤波腔a5沿所述第一方向d1 依次排列为一列;第二滤波通路130的第一滤波腔b1、第二滤波腔 b2、第三滤波腔b3、第四滤波腔b4、第五滤波腔b5、第六滤波腔b6 沿第一方向d1依次排列为一列;且第二滤波通路130的第一滤波腔 b1与公共滤波腔n1对应设置,第一滤波通路120中的第一滤波腔a1、第二滤波腔a2、第三滤波腔a3、第四滤波腔a4、第五滤波腔a5分别与第二滤波通路130中的第二滤波腔b2、第三滤波腔b3、第四滤波腔b4、第五滤波腔b5、第六滤波腔b6一一对应设置。
42.由于本技术采取了两条滤波通路形成的滤波器100,滤波器100 中的滤波腔190数量较多,因此在对两条滤波通路上的滤波腔190进行了排布上的设计,具体排布如下:
43.第一滤波通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第二滤波腔a2、第三滤波腔a3以及第四滤波腔
a4呈平行四边排布;第二滤波通路130的第一滤波腔b1、第二滤波腔b2、第三滤波腔b3以及第四滤波腔b4呈平行四边形排布;第一滤波通路120的第四滤波腔a4、第五滤波腔a5 与第二滤波通路130的第五滤波腔a5、第六滤波腔a6之间呈平行四边形排布。
44.通过对第一滤波通路120和第二滤波通路130中的滤波腔190采取上述的排布方式,从而缩小滤波通路的体积,简化信号传输路径,进而缩小滤波器100的体积,还不影响滤波器100的信号传输,增强滤波器100的性能。
45.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公共滤波腔n1和第一滤波通路120 的第一滤波腔a1之间、第一滤波通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和第二滤波腔a2之间均设置金属耦合筋196;公共滤波腔n1和第二滤波通路 130的第一滤波腔b1之间、第二滤波通路130的第一滤波腔b1和第二滤波腔b2之间、第二滤波腔b2和第三滤波腔b3之间、第三滤波腔b3和第四滤波腔b4之间、第四滤波腔b4和第五滤波腔b5之间、第五滤波腔b5和第六滤波腔b6之间均设置金属耦合筋196。通过设置金属耦合筋196,提高耦合路径上相邻的两个滤波腔190之间的耦合强度,从而提升能量传输的耦合质量。
4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滤波通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如图2 结合图1所示,第一滤波通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和第三滤波腔a3 之间、第三滤波腔a3和第五滤波腔a5之间设置有容性耦合片161;第一滤波通路120的工作频段为880mhz-960mhz。
47.本实施例中第一滤波通路120中的第一滤波通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和第三滤波腔a3之间、第三滤波腔a3和第五滤波腔a5之间采用容性交叉耦合,使通带低端产生2个传输零点,能够很好的控制第一滤波通路120的带宽的低端抑制;此外,第一滤波通路120的工作频段范围为880mhz-960mhz,能够精确地控制滤波通路的带宽。
4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滤波通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如图3 结合图1所示,第二滤波通路130的第一滤波腔b1和第三滤波腔b3 之间、第四滤波腔b4和第六滤波腔b6之间设置有感性耦合片162,且第二滤波通路120的第三滤波腔b3和第五滤波腔b5之间设置有飞杆170;第二滤波通路130的工作频段为690mhz-862mhz。
49.第二滤波通路130的第一滤波腔b1和第三滤波腔b3之间、第四滤波腔b4之间和第六滤波腔b6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形成两个感性耦合零点,能够很好的控制滤波器100带宽的高端抑制,获得较好的带宽高端抑制,因此,能够提高滤波器100的阻带抑制性能;
50.同时为了减小寄生耦合对滤波器100的影响,在第二滤波通路 130的第三滤波腔a3、第五滤波腔a5之间增加飞杆170,使寄生的感性耦合与增加的容性耦合相互抵消,来解决寄生耦合带来的指标变化问题。此外,第二滤波通路130的工作频段范围为690mhz-862mhz,能够精确地控制滤波通路的带宽。
5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滤波通路和第二滤波通路组合拓扑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滤波通路和第二滤波通路等效组合电路的示意图,图4结合图5可知,不同的滤波器之间,具有不同的耦合关系,可将其换算等效为电阻,第一滤波通路中120在a1至a5之间为主耦合关系,等效为第一电阻r1;在第一滤波通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和第三滤波腔a3之间、第三滤波腔a3和第五滤波腔a5之间均为容性性交叉耦合,等效为第二电阻r2。
52.第二滤波通路130中b1至b6之间为主耦合关系,等效为第三电阻r3;第二滤波通路130的第一滤波腔b1和第三滤波腔b3之间、第四滤波腔b4之间和第六滤波腔b6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等效为第四电阻r4,第二滤波通路130的第三滤波腔b3和第五滤波腔b5 之间
为抑制过强的感性耦合,等效为第五电阻r5。
53.第一输入端150和第二输入端160处的阻抗z2和z3约为50欧姆,输入端口140处的阻抗z1约为50欧姆;为保证电磁信号在滤波器10的滤波腔190之间传输,需要在输入端口140与第一滤波通路 120的第一滤波腔a1之间、耦合路径上的相邻滤波腔190之间、形成交叉耦合的非级联的滤波腔190之间及第五滤波腔a5与第一输入端150之间分别设置阻抗调节器z11,
54.在输入端口140与第二滤波通路130的第一滤波腔b1之间,耦合路径上的相邻滤波腔190之间、形成交叉耦合的非级联的滤波腔 190之间及第六滤波腔b6与第二输入端160之间分别设置阻抗调节器z21,以实现阻抗匹配。
5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滤波通路和第二滤波通路组合电路参数响应波形图;根据图6可知,频点862.0mhz(m2)的抑制为
ꢀ‑
36.398db,频点690.0mhz(m1)的抑制为-26.274db,且频点 960.0mhz(m4)的抑制为-23.727db,频点880.0mhz(m3)的抑制为
ꢀ‑
30.524db,频点862.0mhz(m6)的抑制为-55.376,频点880.0mhz (m5)的抑制为-56.387,因此能够满足滤波器10的带外抑制的设计需求。
5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波器局部的滤波腔示意图,如图7结合图1所示,飞杆170包括第一耦合部171、第二耦合部172及连接座 173,连接座173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耦合部171和第二耦合部172连接;第二滤波通路130的第三滤波腔b3和第五滤波腔b5之间设置有窗口180,飞杆170设置在窗口180内,本技术中飞杆的第一耦合部和第二耦合部可以均为金属耦合探针,通过金属耦合探针连接在连接座的两侧形成飞杆,连接座为绝缘材质制成。
57.以第二滤波通路130为例,第一耦合部171与第二滤波通路120 中的第三滤波腔b3中的谐振杆耦合设置,以第一耦合部171与第三滤波腔b3的谐振杆191之间形成耦合电容,第二耦合部172与第五滤波腔b5中的谐振杆191耦合设置,以第二耦合部172与第二滤波通路的第五滤波腔b5中的谐振杆191之间形成耦合电容。
5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波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每个滤波腔190均设置有谐振杆191和调谐杆192;谐振杆191包括腔壁 193及由腔壁193形成的内腔194;调谐杆192的一端置于内腔194 内;谐振杆191为316钢材质制成,调谐杆192为铜材质制成;腔壁 193包括底壁1932和侧壁1931,侧壁1931的两端向背离内腔194的方向弯折延伸,以在侧壁1931的两端形成翻边结构195,翻边结构 195与底壁1932平行设置;翻边结构195包括垂直部1951和水平部 1952,水平部1952的一端与侧壁1931连接,另一端与垂直部1951 连接,垂直部1951与侧壁1931平行设置,这样可以在滤波腔190限定的空间内,有效的增加电容,降低频率,即本实施例可以在满足工作频段要求的情况下,有效减小调谐杆192和谐振杆191的体积,进而减小滤波腔190甚至整个滤波器100的体积。
59.水平部1952与侧壁1931连接处设置有倒角结构199,所述倒角结构为圆倒角,所述倒角结构的半径为0.9毫米。
60.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侧壁1931与水平部1952连接处容易出现锐边,这样功率不好控制;受到电场太大,会产生放电的现象,影响滤波效果,因此在水平部1952与侧壁1931的连接处设置倒角结构199,并且采用圆倒角将锐边圆滑化,避免出现放电现象,增加滤波腔的稳定性。
61.每个滤波腔190还设置有固定柱197,底壁1932对应固定柱197 的位置设置有固定
孔198,腔壁193通过固定孔198固定在固定柱197 上。这样使得谐振杆191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调节调谐杆 192伸入内腔194中的距离,来调节滤波腔190的性能。
62.第一滤波通路120中的五个滤波腔190,和第二滤波通路130中的六个滤波腔190的尺寸相同,滤波腔190尺寸小于φ30*18mm,便于生产,节约成本。本实施例的第一滤波通路120中的六个滤波腔 190和第二滤波通路130中的六个滤波腔190可以为金属滤波腔,谐振杆191可以为金属谐振杆191。
63.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滤波通路中谐振杆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滤波通路中谐振杆的剖面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公共滤波腔中谐振杆的剖面示意图;如图9 至11所示,公共滤波腔n1中的谐振杆191包括第一垂直部1953和第一水平部1954,第一水平部1954的长度范围在5.9毫米至6毫米之间,第一垂直部1953的长度范围在6.95毫米至7.05毫米之间;第一滤波通路120的滤波腔190中的谐振杆191包括第二垂直部1955 和第二水平部1956,第二水平部1956的长度范围在4.1毫米至4.2 毫米之间,第二垂直部1955的长度范围在1.45毫米至1.55毫米之间;第二滤波通路130的滤波腔190中的谐振杆191包括第三垂直部 1957和第三水平部1958,第三垂直部1957的长度范围在8.45毫米至8.55毫米之间,第三水平部1958的长度范围在7.7毫米至7.8毫米之间。通过对公共滤波腔n1中的谐振杆191、第一滤波通路120 和第二滤波通路130中的谐振杆191分别采用上述尺寸的设计,可以使整个滤波器100的结构更加紧凑的同时,实现较好的信号传输效果。
64.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公共滤波腔中谐振杆的结构示意图,图 13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抽头杆与公共滤波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滤波器100还包括金属套管410、介质套管420、抽头杆430和连接器400,第一垂直部1953设置有第一通孔441,金属套管410穿过第一通孔 441,与第一通孔441固定连接;抽头杆430一端插入金属套管410 内,另一端与连接器400连接,介质套管420套设在金属套管410与抽头杆430之间,且介质套管420为绝缘材料制成。公共滤波腔n1 的谐振杆191和金属套管410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介质套管420主要起到绝缘的作用;这样设计可以使用金属套管410 和介质套管420相结合的方式,在保证绝缘形成容性耦合的前提下,同时可以提高抽头强度。
65.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包括天线200和与天线200连接的射频单元 300,射频单元300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滤波器100,滤波器100 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本技术的滤波器100还可以采用双低通的连接方式,增强信号传输效果。
6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发明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 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67.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地可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