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25629发布日期:2022-05-16 23:16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风冷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领域,特别涉及风冷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2.电池包内的电池组对温度较敏感,在使用过程中电池温度过高或是温差过大都会影响电池包的性能与使用寿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良好的散热设计对电池包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3.一般地,散热方式包括水冷和风冷,水冷方式成本较高,结构复杂,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若水冷系统中的水泄漏到电池系统中,易造成电池短路,引发电池热失控,造成安全事故,不适合应用于大容量储能系统。风冷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换热面积大、冷却介质安全、易维护及成本低等优点,因此风冷方式应用也最为广泛。
4.但是,现有的风冷系统中的冷却风温度会沿流动路径逐步升高,造成电池储能模组内部温差大。故而传统的风冷系统存在散热效果差、风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易造成局部电池的温度较高,出现散热不均的情况。如此会影响电池模组的性能和寿命,甚至会引起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风冷电池模组。
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风冷电池模组,包括上盖、基座、若干个电池组件,若干个所述电池组件位于所述基座内,所述上盖位于所述基座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一端为进风端,所述上盖另一端为出风端,在所述上盖内位于所述进风端一侧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上盖的顶壁和所述电池组件之间的通道内,所述隔板沿所述进风端朝向所述出风端的方向延伸,且所述隔板的长度小于所述进风端与所述出风端之间的间距。
8.该风冷电池模组,在上盖的进风端设置朝向出风端的一侧延伸的隔板,隔板将进风端分为若干个独立的进风口,风通过若干个独立的进风口分别进入所述上盖的顶壁和所述电池组件之间的通道内,使隔板上方空间的风不与位于前段的电池组件换热,且将隔板的长度设置为小于所述进风端与所述出风端之间的间距,能够使进入隔板上方空间未经前段电池组件加热的风与隔板下方与前段电池组件加热后的风混合后对后段电池组件进行冷却,不仅能使后段电池组件的冷却温度得到保证,还能降低前后两段电池组件的温差。
9.较佳地,所述上盖内顶壁设置有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自所述上盖的内顶壁朝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末端处于所述通道内。
10.在本方案中,在上盖的内顶壁设置有第一导流板,第一导流板自上盖的内顶壁朝远离隔板的一侧倾斜设置,并使第一导流板的末端处于通道内,利用第一导流板将隔板上方未经前段电池组件加热的风与隔板下方经前段电池组件加热后的风混合的更均匀,混合
后流向后段电池组件以对后段的电池组件进行冷却。
11.较佳地,所述隔板为一个,所述隔板上方的通道为上通道,所述隔板下方的通道为下通道,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末端处于所述下通道的延伸段内。
12.在本方案中,在所述隔板位于所述上盖的顶壁和所述电池组件之间的通道内设置一个隔板,利用隔板将所述通道在隔板所在位置分为上通道和下通道,并使第一导流板的末端处于所述下通道的延伸段内,第一导流板的末端到电池组件的距离小于小通道出风口道尺寸,从而使通过第一导流板的末端到电池组件出口间的风速增大,能够强化后段电池组件的换热效果。
13.较佳地,所述隔板有多个,多个所述隔板从上到下依次布置,且多个所述隔板的长度从上到下依次减小。
14.在本方案中,在通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多个隔板,并且多个隔板的长度从上到下依次减小,是将电池组件分为若干段进行冷却,使得多段都有未经加热的风汇入,保证各段的冷却效果,有效降低各段电池组件的温差。
15.较佳地,所述至少一个所述隔板的末端上设置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朝向远离其所在隔板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导流板末端位于所述通道内。
16.在本方案中,在至少一个所述隔板的末端上设置第二导流板,能够对沿第二导流板所在隔板对应的通道出来的气流进行导流,使其更好的与下方隔板所在的通道出来的气流进行混合。
17.较佳地,所述第二导流板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导流板之间形成导流通道。
18.在该方案中,所述第二导流板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导流板之间形成导流通道,能够在得到更好的混合效果时,有效防止第二导流板的设置干扰第一导流板的导流。
19.较佳地,所述风冷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导热板,所述导热板放置在所述电池组件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导热板间填充绝缘导热材料。
20.在该方案中,在电池组件之间的间隙中设置导热板,并在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导热板间填充绝缘导热材料,是通过导热板将电池组件的热量传递到导热板上,再由风带走导热板上的热量,能够避免风与电池组件直接接触换热,从而防止电池组件表面与冷风直接接触在温差大时产生冷凝液而影响电池组件的性能。
21.较佳地,所述导热板上部设置有散热部,所述散热部上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在所述进风端与所述出风端之间贯通。
22.在该方案中,在导热板上部设置散热部,并在散热部上开设槽口,能够提高将电池组件上的热量传递到导热板的速率以及提高风与导热板的换热效率。
23.较佳地,所述导热板为铝板。
24.在本方案中,导热板采用铝板,不仅能实现较好的导热效果,而且整个电池组件质量较轻。
25.较佳地,所述上盖两侧具有与所述基座抵接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配合的第二连接件。
26.在本方案中,在上盖和基座上设置相互配合地连接件,实现上盖与基座连接。
27.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风冷电池模组,在上盖的进风端设置朝向出风端的一侧延伸的隔板,隔板将进风端分为若干个独立的进风口,风通过若干个独立的进
风口分别进入所述上盖的顶壁和所述电池组件之间的通道内,使隔板上方空间的风不与位于前段的电池组件换热,且将隔板的长度设置为小于所述进风端与所述出风端之间的间距,能够使进入隔板上方空间未经前段电池组件加热的风与隔板下方与前段电池组件加热后的风混合后对后段电池组件进行冷却,不仅能使后段电池组件的冷却温度得到保证,还能降低前段电池组件与后段电池组件之间的温差。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池模组结构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池模组结构爆炸图。
30.图3为实施例1的电池模组结构的剖视图。
31.图4为实施例1的上盖内部结构图。
32.图5为图3中上盖部分的图示。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上盖部分的图示。
34.附图标记说明:
35.上盖1
36.基座2
37.电池组件3
38.隔板4
39.第一导流板5
40.导热板6
41.散热部7
42.端板8
43.第一连接件9
44.第二连接件10
45.第二导流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47.实施例1
48.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风冷电池模组,其包括上盖1、基座2、若干个电池组件3,若干个电池组件3位于基座2内,上盖1位于基座2的上方,上盖1一端为进风端,上盖1另一端为出风端,其中,基座2包括底板、两个金属侧板、两个金属端板8连接形成,当然也可以一体成型组成中空的基座2,上盖1的形状与基座2相配合,上盖1和基座2内放置的电池组件3之间形成通道,用于供风等冷却流体通入以对电池组件3进行冷却。
49.如图3-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上盖1内位于进风端一侧设置有隔板4,隔板4位于上盖1的顶壁和电池组件3之间的通道内,隔板4沿进风端朝向出风端的方向延伸,且隔板4的长度小于进风端与出风端之间的间距,此时,位于隔板4正下方的电池组件3为前段电池组件3,位于隔板4后方的电池组件3为后段电池组件3,隔板4将通道分为隔板4上方的上通道与隔板4下方的下通道,风等流体分别通过上通道与下通道流入,其中流经下通道的风对
前段电池组件3进行冷却,流经上通道的风通过隔板4与下通道分隔开,其未经前段电池组件3加热,在隔板4的末端,上通道和下通道连通,上通道的风与下通道的风汇合后对后段电池组件3进行冷却,不仅能使后段电池组件3的冷却温度得到保证,还能降低前后两段电池组件3的温差。
50.并且在上盖1内顶壁设置有第一导流板5,第一导流板5自上盖1的内顶壁朝远离隔板4的一侧倾斜设置,第一导流板5的末端处于通道内,利用第一导流板5将隔板4上方未经前段电池组件3加热的风与隔板4下方经前段电池组件3加热后的风混合的更均匀,混合后流向后段电池组件3以对后段的电池组件3进行冷却。
51.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板5的末端处于下通道的延伸段内,即,使第一导流板5的末端到电池组件3的距离小于小通道出风口道尺寸,从而使通过第一导流板5的末端到电池组件3出口间的风速增大,能够强化后段电池组件3的换热效果。
52.若干个电池组件3间隔布置在基座2内,并且设置若干个导热板6,若干个导热板6设置在若干个电池组件3之间的间隙中,并且若干个电池组件3与若干个导热板6间填充有绝缘导热材料,如绝缘导热胶,当然也可以设置其他的绝缘导热机构,通过导热板6将电池组件3的热量传递到导热板6上,再由风带走导热板6上的热量,能够避免风与电池组件3直接接触换热,从而防止电池组件3表面与冷风直接接触在温差大时产生冷凝液而影响电池组件的性能。导热板6上部设置具有散热部7,散热部7上开设有槽口,槽口与进风端、出风端相连通,其中散热部7的结构可以是散热翅片,通过散热部7的结构设置能够提高将电池组件3上的热量传递到导热板6的速率以及提高风与导热板6的换热效率。
53.如图2所示,上盖1两侧具有与基座2抵接的延伸部,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9,基座2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件9配合的第二连接件10,在上盖1和基座2上设置相互配合地连接件,实现上盖1与基座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9为卡槽结构,第二连接件10为凸起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用于连接配合的结构,如螺栓与螺孔的结构。
54.本实施例中导热板6可以为铝板,铝板导热效果好、质量轻,不仅能实现较好的导热效果,而且整个电池组件质量较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具有其他具有导热功能的导热板6。
55.图3、图6中隔板4水平设置,当然也可将隔板4倾斜设置,并且使隔板4的末端与电池组件之间存在间隙,将隔板4倾斜设置,不仅起到导流作用,便于隔板4上方未经前段电池组件3加热的风与隔板4下方与前段电池组件3加热后的风混合,而且,还能够使隔板4下方的风速逐渐增大,使前段电池组件3换热更加均匀;将隔板4的末端与电池组件之间存在间隙,能够保证混合后的风能够经过后段电池组件3以对后段电池组件3进行冷却。
56.实施例2
57.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上盖1的顶壁和电池组件3之间的通道内设置有多个隔板4,多个隔板4从上到下依次布置,且多个隔板4的长度从上到下依次减小,如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通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多个隔板4,并且多个隔板4的长度从上到下依次减小,将电池组件3分为若干段进行冷却,使得电池组件3不同段都有未经加热的风汇入,保证各段的冷却效果,有效降低各段电池组件3的温差。
58.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隔板4的末端上设置第二导流板11,能够对沿第二导流板11所在隔板4对应的通道出来的气流进行导流,使其更好地与下方隔板4所在
的通道出来的气流进行混合,并且使第二导流板11的末端与第一导流板5之间形成导流通道。
59.在该方案中,第二导流板11的末端与第一导流板5之间形成导流通道,能够在得到更好的混合效果时,有效防止第二导流板11的设置干扰第一导流板5的导流。
60.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