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片绕线共模电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96682发布日期:2022-05-11 14:2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片绕线共模电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共模电感,涉及电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贴片绕线共模电感。


背景技术:

2.共模电感,也叫共模扼流圈,常用于电脑的开关电源中过滤共模的电磁干扰信号,在板卡设计中,共模电感也是起emi滤波的作用,用于抑制高速信号线产生的电磁波向外辐射发射。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1、在使用共模电感时,由于铁芯线圈通电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而热量的长时间堆积,会影响装置的输送效率,导致装置的利用效率降低,实用性降低的问题;
5.2、在将引线安装在共模电感上时,多数情况下采用人工整理引线,并将引线缠绕在装置上,而这种固定方式对作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导致装置的安装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片绕线共模电感,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散热的能力,解决由于铁芯线圈通电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而热量的长时间堆积,会影响装置的输送效率,导致装置的利用效率降低,实用性降低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多数情况下采用人工整理引线,并将引线缠绕在装置上,而这种固定方式对作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导致装置的安装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增加的问题,以达到提高装置的安装效率,减少使用成本的效果。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贴片绕线共模电感,包括共模电感主体,所述共模电感主体包括有引脚,所述引脚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撑模,所述撑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铁芯线圈,所述共模电感主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所述共模电感主体的外表面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
9.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的外表面与撑模的内侧活动连接。
10.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与共模电感主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热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吸热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撑块,所述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球形囊,所述球形囊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压块,所述压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杆。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连杆、压块、球形囊、撑块、吸热板和导热板共同配合,利用球形囊吸热膨胀的特性,推动导热板与装置充分接触,进行散热。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热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顶端贯穿导热管且与撑块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关于吸热板的中心线
对称设置,所述吸热板的外表面与共模电感主体的内表面活动连接。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吸热板、导热管和导热板共同配合,提高热量的传输效率。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柄,所述转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延伸至固定块的内部且与固定块的内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上螺纹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块,所述夹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簧二,所述压簧二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固定块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夹线板。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固定块、转柄、螺纹杆、升降板、夹块、压簧二、夹板和夹线板共同配合,提高引线的安装固定的效率。
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升降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固定块的内腔侧面固定连接有滑槽座,所述滑槽座的内壁与滚轮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升降板、滚轮和滑槽座共同配合,增强升降板升降时的稳定性和便捷性。
1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引脚的侧面与固定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撑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连杆的顶部与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铁芯线圈、引脚、撑模和顶板共同配合,提高铁芯线圈的信号传输效率。
2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热板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的外表面与撑模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吸热板的底面两端固定连接有压簧一,所述压簧一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面与撑模的内侧固定连接。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吸热板、滚珠、压簧一和固定板共同配合,对吸热板进行限位保护。
2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24.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片绕线共模电感,采用球形囊、撑块、吸热板、导热管和导热板的配合,通过导热板吸收装置逸散的热量,配合导热管将热量传输至撑块,利用球形囊吸收撑块上的热量,其内部的空气受热膨胀,推动吸热板向下运动,使得导热板与铁芯线圈接触,更加快速的吸收铁芯线圈上的热量,加速铁芯线圈的冷却,避免了由于铁芯线圈通电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而热量的长时间堆积,会影响装置的输送效率,导致装置的利用效率降低,实用性降低的问题,从而达到了提高装置的利用效率和实用性的效果。
25.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片绕线共模电感,采用转柄、螺纹杆、升降板、夹块、压簧二、夹板和夹线板的配合,通过转动转柄,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使得升降板在螺纹杆上运动,推动夹块向下运动,利用夹板和夹线板配合,夹紧引线,再利用压簧二受压产生的反向回弹力,使得引线被固定的更加牢固,避免了多数情况下采用人工整理引线,并将引线缠绕在装置上,而这种固定方式对作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导致装置的安装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增加的问题,从而达到了提高装置的安装效率,减少使用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a处放大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固定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30.图中:1、共模电感主体;11、铁芯线圈;12、引脚;13、撑模;14、顶板;
31.2、散热机构;21、连杆;22、压块;23、球形囊;24、撑块;25、吸热板;251、滚珠;26、导热管;27、导热板;28、压簧一;29、固定板;
32.3、固定装置;31、固定块;311、滑槽座;32、转柄;33、螺纹杆;34、升降板;341、滚轮;35、夹块;351、压簧二;352、夹板;36、夹线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34.实施例1
35.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贴片绕线共模电感,包括共模电感主体1,共模电感主体1包括有引脚12,引脚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撑模13,撑模1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铁芯线圈11,共模电感主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2,共模电感主体1的外表面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3,散热机构2包括有吸热板25,吸热板25的外表面与撑模13的内侧活动连接,固定装置3包括有固定块31,固定块31的外表面与共模电感主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吸热板2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27,吸热板2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撑块24,撑块2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球形囊23,球形囊23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压块22,压块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杆21,引脚12的侧面与固定块3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撑模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14,连杆21的顶部与顶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
36.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球形囊23、撑块24、吸热板25、导热管26和导热板27的配合,通过导热板27吸收装置逸散的热量,配合导热管26将热量传输至撑块24,利用球形囊23吸收撑块24上的热量,其内部的空气受热膨胀,推动吸热板25向下运动,使得导热板27与铁芯线圈11接触,更加快速的吸收铁芯线圈11上的热量,加速铁芯线圈11的冷却,使得装置的利用效率和实用性得到有效提升。
37.实施例2
38.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固定块3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柄32,转柄3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3,螺纹杆33的底端延伸至固定块31的内部且与固定块31的内外表面活动连接,螺纹杆33的外表面上螺纹连接有升降板34,升降板3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块35,夹块3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簧二351,压簧二3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板352,固定块3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夹线板36,升降板34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滚轮341,固定块31的内腔侧面固定连接有滑槽座311,滑槽座311的内壁与滚轮34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39.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转柄32、螺纹杆33、升降板34、夹块35、压簧二351、夹板352和夹线板36的配合,通过转动转柄32,带动螺纹杆33进行转动,使得升降板34在螺纹杆33上运动,推动夹块35向下运动,利用夹板352和夹线板36配合,夹紧引线,再利用压簧二351受压
产生的反向回弹力,使得引线被固定的更加牢固,使得装置的安装效率得到提高,使用成本进一步减少。
40.实施例3
41.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吸热板25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滚珠251,滚珠251的外表面与撑模13的内侧活动连接,吸热板25的底面两端固定连接有压簧一28,压簧一2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9,固定板29的侧面与撑模13的内侧固定连接。
4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滚珠251和撑模13活动连接的设计,使得吸热板25进行升降吸热时,移动更加便捷,同时利用压簧一28和固定板29的配合,利用压簧一28受压自身弹性模量的变化,对吸热板25进行限位,实现保护的效果,使得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和使用效果进一步提高。
43.下面具体说一下该贴片绕线共模电感的工作原理。
44.如图1-4所示,在使用时,首先通过转动转柄32,带动螺纹杆33进行转动,使得升降板34在螺纹杆33上运动,推动夹块35向下运动,然后利用夹板352和夹线板36配合,夹紧引线,再利用压簧二351受压产生的反向回弹力,使得引线被固定的更加牢固,然后在装置通电后使用时,通过导热板27吸收装置逸散的热量,配合导热管26将热量传输至撑块24,利用球形囊23吸收撑块24上的热量,其内部的空气受热膨胀,推动吸热板25向下运动,使得导热板27与铁芯线圈11接触,更加快速的吸收铁芯线圈11上的热量,加速铁芯线圈11的冷却,同时利用压簧一28和固定板29的配合,利用压簧一28受压自身弹性模量的变化,对吸热板25进行限位,实现对装置的充分保护。
45.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