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形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90552发布日期:2022-07-26 22:25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柱形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柱形电池。


背景技术:

2.圆柱形电池,一般被家庭中小电器使用,分干电池和充电电池两种。干电池是一次性电池,不能再充电,常用的干电池类型有碱性电池和碳性电池,而充电电池是配合充电器可以反复充电使用的电池,现在使用广泛的充电电池是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镍镉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镉,目前已经禁止使用,但是由于镍镉电池优异的大倍率放电性能,在很多电动工具方面,镍氢电池还不能代替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充放电循环可达500~1500次,放电瞬间内阻变化不大,所以现在市场上的充电电池大部分是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对于镍氢电池具有比容量大、可做到随冲随放等等诸多优点,如果把充电电池都做成锂离子电池就可很好解决上述缺陷,但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解决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稳固、正负极正确、组装快速、如何充放电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柱形电池,具有结构稳固、组装快速、能够配合电池充电器使用的优点,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圆柱形电池,包括负极外壳、锂离子电芯、胶塞、pcba板、正极接触端子、负极接触端子和正极帽,负极外壳内部安装锂离子电芯,锂离子电芯设有同向引出的电芯正极导针和电芯负极导针,负极外壳上方盖合胶塞,胶塞底部安装pcba板,pcba板底部安装正极接触端子、负极接触端子,正极接触端子与电芯正极导针位置相对应,负极接触端子与电芯负极导针位置相对应,电芯正极导针、电芯负极导针分别对应插装到正极接触端子、负极接触端子,胶塞上方安装正极帽,正极帽通过pcba板电性连接正极接触端子,负极接触端子侧方设有外伸的弹片,弹片位于胶塞外侧,胶塞盖合负极外壳时弹片与负极外壳内壁相接触。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正极帽上表面设有电池正极触点,负极外壳底部设有电池负极触点。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正极接触端子、负极接触端子都设有插接部,插接部由倒圆台体和圆台体组成,倒圆台体位于上方而圆台体位于下方,倒圆台体、圆台体为空心结构,倒圆台体内部连通圆台体内部,倒圆台体、圆台体外侧设有空槽,电芯正极导针、电芯负极导针从圆台体下方插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正极帽底部设有安装片和导电片,胶塞设有与安装片相配合的安装槽,正极帽通过安装片插入安装槽内实现安装于胶塞上方,导电片与pcba板的触点相接触。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圆柱形电池为1号电池、2号电池、5号电池、7号电池。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锂离子电芯的电芯正极导针、电芯负极导针分别对应插
装到正极接触端子、负极接触端子从而实现锂离子电芯电性连接pcba板,再通过pcba板、正极帽、弹片的配合最终实现负极外壳底部为电池负极、正极帽为正极,与传统家用电池的形状大小结构相同,组装快速,结构稳固,能够替换传统家用电池和配合电池充电器使用,而且锂离子电芯比容量高、使用寿命长、无记忆效应,能够随充随放,实用性强,符合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1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14.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视图;
1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正极接触端子、负极接触端子的立体图;
16.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胶塞、pcba板和正极帽相配合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如图1~5所示,一种圆柱形电池,包括负极外壳1、锂离子电芯2、胶塞3、pcba板4、正极接触端子5、负极接触端子6和正极帽7,负极外壳1内部安装锂离子电芯2,锂离子电芯2设有同向引出的电芯正极导针8和电芯负极导针9,负极外壳1上方盖合胶塞3,胶塞3底部安装pcba板4,pcba板4底部安装正极接触端子5、负极接触端子6,正极接触端子5与电芯正极导针8位置相对应,负极接触端子6与电芯负极导针9位置相对应,电芯正极导针8、电芯负极导针9分别对应插装到正极接触端子5、负极接触端子6,胶塞3上方安装正极帽7,正极帽7通过pcba板4电性连接正极接触端子5,负极接触端子6侧方设有外伸的弹片10,弹片10位于胶塞3外侧,胶塞3盖合负极外壳1时弹片10与负极外壳1内壁相接触。
21.具体的,正极帽7上表面设有电池正极触点11,负极外壳1底部设有电池负极触点12,圆柱形电池使用时,电池正极触点11作为电池正极与用电端相接触,电芯正极导针8依次通过正极接触端子5、pcba板4、正极帽7、电池正极触点11连通用电端,电池负极触点12作为电池负极使用,电芯负极导针9依次通过负极接触端子6、pcba板4、弹片10、负极外壳1内壁1、电池负极触点12连通用电端。
22.如图6所示,正极接触端子5、负极接触端子6都设有插接部13,插接部13由倒圆台体14和圆台体15组成,倒圆台体14位于上方而圆台体15位于下方,倒圆台体14、圆台体15为空心结构,倒圆台体14内部连通圆台体15内部,倒圆台体14、圆台体15外侧设有空槽16,空槽16围绕圆台中心轴圆周排列优选有2条,电芯正极导针8、电芯负极导针8从圆台体15下方插入,由于空槽16的存在,当导针插到倒圆台体14与圆台体15连接处时,导针会迫使倒圆台体14与圆台体15连接处张开夹紧导针,连接稳固保证电能传输,而且组装快速。
23.如图7所示,正极帽7底部设有安装片17和导电片18,胶塞3设有与安装片17相配合的安装槽19,正极帽7通过安装片17插入安装槽19内实现安装于胶塞3上方,导电片18与pcba板4的触点相接触,pcba板4内设有导电电路从而实现传输锂离子电芯2电能。
24.具体的,圆柱形电池为1号电池、2号电池、5号电池、7号电池,形状尺寸与传统电池相同,能够替换传统家用电池和配合电池充电器使用,而且价格相对usb充电电池更便宜,更符合市场需求。
25.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