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64880发布日期:2022-07-15 22:3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复合线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复合线束。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公知有车辆通常都使用轮速传感器。轮速传感器是对车轮的旋转速度进行测定的传感器,其传感器部(传感器测头)设置在车轮的附近。设置在车轮的附近的传感器部和设置在车身侧的控制装置 (abs(刹车防抱死系统)电子控制单元)利用轮速传感器用电缆连接。
3.另外,近年来,利用电力代替液压来对制动器进行控制的电力制动器逐渐得到普及。此外,使停车制动器电动化的电动停车制动器(epb) 也广为所知,电动停车制动器中,设置在车轮上的制动卡钳(驱动器)、和设置在车身侧的控制装置利用电力制动器用电缆连接。
4.然而,在以往,轮速传感器用电缆和电力制动器用电缆即使连接目的地在大致相同位置,也都是分别敷设的。由于车辆的配线空间有限,而且配线的作业也繁杂。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提供一种复合线束,利用线束外套包裹几根线缆,但是这样的复合线束生产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线束,能够容易地进行配线作业。
6.为此,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复合线束,包括第一电缆、第二电缆以及第一、第二电缆共用的固线元件,所述固线元件将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至少部分并列地固定在一起,并且固定在车身上,所述第一电缆、第二电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器和/或传感器部,其中第一电缆包括第一电线以及包覆第一电线的第一固线护套;所述第二电缆包括第二电线以及包覆第二电线的第二固线护套;所述固线元件包括主体和锁扣部,所述锁扣部是自主体延伸的未封口的环形,用以至少部分地环绕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所述锁扣部的末端受外力形成折弯后将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固定锁扣于其内。
附图说明
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势将在下面参照附图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
8.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复合线束的框架示意图;
9.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复合线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0.图3示出了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固线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11.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复合线束的框架示意图;
12.图5示出了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复合线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和剖视示意图
13.图6示出了图5所示实施方式的固线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的复合线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复合线束。
16.请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复合线束1包括第一电缆2、第二电缆3以及第一、第二电缆2、3共用的固线元件7,固线元件7将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至少部分并列地固定在一起,并将复合线束1固定在车身上,第一电缆2、第二电缆3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器和/或传感器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缆2是轮速传感器用电缆,用于向车辆的刹车防抱死系统或车辆稳定控制系统传输信号。第二电缆 3是电力制动器用电缆,主要用作使车辆停止后通过按压规定按钮来抑制车轮的旋转的机构(例如,电动停车制动器(epb)机构)发挥功能用的电流流动的导电路,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可以是任何车用电缆。
17.请参照图2,第一电缆2包括第一电线20以及包覆第一电线20的第一固线护套21,第一电线20包括中心导体(未图示)和包覆在中心导体周围的绝缘皮(未标号)。绝缘皮的材料可以是任何车用电线所使用的橡胶类材料。第一电缆2的一端与传感器部(传感器测头)201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器202连接,连接器202用以与车辆的控制装置(未图示)连接。
18.第一固线护套21套装在第一电线20的绝缘皮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线护套21利用注塑或挤压成形方式形成在第一电线20的绝缘皮外,第一固线护套21至少部分地接触第一电缆2,第一固线护套21是由与第一电线20的绝缘皮相同或类似结构的橡胶类材料制成,在第一电线20的绝缘皮的周围形成第一固线护套21时,能够使第一电线20 的绝缘皮因热而熔融,从而使第一电线20的绝缘皮与第一固线护套21 至少部分地熔合。因此,第一固线护套21能够牢固地围绕第一电线20,在使用过程中,第一电线20不会因与第一固线护套21分离而发生蹿动。可选地,第一固线护套21上设置有第一卡扣部22,用于与固线元件7 配合,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扣部22是沿第一固线护套21外周面上形成的卡扣槽,用以与固线元件7配合,卡扣槽两侧凸起形成的第一定位止动壁23,用于将固线元件7限制在卡扣槽内。
19.第二电缆3包括第二电线30以及包覆第二电线30的第二固线护套 31,第二电线30包括中心导体(未图示)和包覆在中心导体周围的绝缘皮(未标号)。绝缘皮的材料可以是任何车用电线所使用的绝缘皮。第二电缆3的一端与连接器301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器302连接。
20.第二固线护套31套装在第二电线30的绝缘皮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固线护套31利用注塑或挤压成形方式形成在第二电线30的绝缘皮外,第二固线护套31至少部分地接触第二电缆3,第二固线护套31是由与第二电线30的绝缘皮相同或类似结构的橡胶类材料制成,在第二电线30的绝缘皮的周围形成第二固线护套31时,能够使第二电线30 的绝缘皮因热而熔融,从而使第二电线30的绝缘皮与第二固线护套31 至少部分地熔合。因此,第二固线护套31能够牢固地围绕第二电线30,在使用过程中,第二电线30不会因与第二固线护套31分离而发生蹿动。可选地,第二固线护套31上设置有第二卡扣部32,用于与固线元件7 配合,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卡扣部32是沿第二固线护套31外周面上形成的卡扣槽,用以与固线元件7配合,卡扣槽两侧凸起形成的第二定位止动壁33,用于将固线元件7限制在卡扣槽内。
21.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固线元件7固定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使第二电缆3和第
一电缆2至少部分地并列,设置成使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相接触或者不接触。固线元件7是由金属片材制成,包括主体 70和锁扣部71,锁扣部71是自主体70延伸的半环形,用以至少部分地环绕第一电缆2和/或第二电缆3,锁扣部71的末端受外力形成折弯后将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固定锁扣于其内。锁扣部71具有弧度,至少部分地对应于第一电缆2和/或第二电缆3的外圆周弧度。锁扣部 71具有宽度,大致等于卡扣部22、32的宽度。
22.本实施方式中,锁扣部71包括自主体70延伸的第一锁部712和第二锁部713,第一锁部712和第二锁部713分别向不同方向弯曲形成半环状,分别用以锁扣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例如第一锁部712自主体70向第一方向延伸,第二锁部713自主体70向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第一锁部712的弧度至少部分地对应于第一电缆2的第一卡扣部22的外圆周弧度,第一锁部712的末端折弯后将第一电缆2固定锁扣于其内,第一锁部712的宽度大致等于第一卡扣部22的宽度,被固定在第一卡扣部22内。第二锁部713的弧度至少部分地对应于第二电缆3的外圆周弧度,第二锁部713的末端折弯后将第二电缆3固定锁扣于其内,第二锁部713的数量为2,两个第二锁部713的距离最远的侧边713a和713b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第二卡扣部32的宽度,被固定在第二卡扣部32内。俯视固线元件7时,两个第二锁部713与第一锁部712形成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关系,用以使固线元件7更稳固地固定在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上,该三角形所在平面大致垂直于主体70 所在平面。其他实施方式中,该三角形所在平面也可以不垂直于主体70 所在平面。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减第一锁部712和/或第二锁部713的数量。
23.请参照图4至图6,本实施方式的复合线束与图1至图3所示的复合线束的不同点在于第一固线护套21、第二固线护套31和锁扣部71。具体地,第一固线护套21、第二固线护套31分别通过装配的方式套装在第一电线20、第二电线30的绝缘皮外,并且不设置第一卡扣部22和第二卡扣部32,通过锁扣部71的挤压来提供摩擦力使第一护套21、第二护套31分别保持在第一电线20、第二电线30上。锁扣部71包括连续形成的第一弧度部714、第二弧度部715和折弯部716。第一弧度部 714和第二弧度部715用以防止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在锁扣部71内晃动,第一弧度部714和第二弧度部715的弧度朝向一致,第一弧度部 714的弧度至少部分地对应于第一电缆2的被挤压后的第一固线护套21 的外圆周弧度,用以将第一电缆2收容于其内,第二弧度部715的弧度至少部分地对应于被挤压后的第二固线护套31的外圆周弧度,用以将第二电缆3收容于其内,折弯部716位于锁扣部71的末端,折弯后将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3共同固定锁扣在锁扣部71内。折弯部716被折弯后,至少部分地形成弧度,该弧度至少部分地对应于第一固线护套 21和/或第二固线护套31的外圆周弧度。
24.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未提及,但除了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 3以外,不言而喻,也可以将其他电线一体化。例如,请参照图7,复合线束1还包括第三电缆4,固线元件7将第一电缆2、第二电缆3和第三电缆4至少部分并列地固定在一起,第一电缆2、第二电缆3和第三电缆4的类型可相同或不相同。
25.由此,利用固线元件7使至少两根单独形成的电缆一体化,生产成本低,且能够有效地利用车辆的配线空间,能够容易地进行配线和安装作业。
26.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但它们只是通过示例呈现,而并不意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此处描述的结构可以体现为多种其他形式;另外,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此处描述的结构形式制造各种替代和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