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接地保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供内部电气元件接地的智能电容器。
背景技术:2.电控柜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电容器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电容器在使用时可能会存在漏电现象进而危害设备或人员安全,因此需要在电控柜上安装接地装置,且将电容器的壳体直接与电控柜的柜体固定连接,继而将电流导入地下。
3.传统的油浸式电容器常采用接地柱且通过锡焊的方式将接地柱固定在电容器的壳盖上,进而将电容器的内部电气元件与接地柱连接,并通过接地导线与接地柱连接,从而将电流导入地下。由于采用锡焊方式,可能存在虚焊的情况,导致接地柱与电容器的壳体并未导通,使得接地柱的连接可靠性较差,进而导致接地柱容易松动,从而影响电容器的接地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保证接地柱的连接可靠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供内部电气元件接地的智能电容器。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供内部电气元件接地的智能电容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供内部电气元件接地的智能电容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壳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地件,所述壳盖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接地件穿过连接槽且其端部压铆固定在壳盖上。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接地件穿过连接槽后伸出,利用压铆机将其伸出连接槽的端部压铆固定在壳盖上,再将壳体的内部电气元件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式与接地件连接并导通,进而将接地导线与接地件连接,以实现壳体与大地之间导通。相较于锡焊,上述方案可更加直观的确认接地件是否与壳盖直接接触,进而判断接地件是否与壳盖导通,因而压铆具有更好的连接可靠性。从而当壳体的内部电气元件产生电流时可将电流导入地下,以实现接地保护的目的。
8.优选的,所述接地件包括接地柱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同轴连接于接地柱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用于穿过连接槽后伸出,所述连接杆伸出连接槽的端部压铆形成固定片以固定在壳盖上,且所述接地柱朝向连接杆的端部用于贴合壳盖。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的一端穿过连接槽后伸出,利用压铆机将其伸出连接槽的端部压铆固定在壳盖上,进而将接地导线与接地柱连接,壳体的内部电气元件与固定片连接,或者将接地导线与固定片连接,壳体的内部电气元件与接地柱连接,以实现将电容器的电流导入大地的目的。
10.优选的,所述接地柱位于壳盖背离壳体的一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地柱相比于固定片为接地导线的连接提供了更大的接触面积,便于接地导线的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接地柱上设有接地孔,所述接地孔用于供接地导线嵌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接地导线嵌入接地孔内后固定,以将接地导线与接地柱之间的导通,从而实现将电流导入大地的目的。
14.优选的,所述接地柱设有与接地孔连通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轴线与接地孔的轴线之间存在夹角,且所述固定孔设有内螺纹。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地螺栓穿过固定孔后抵接至接地导线位于接地孔内的一部分,以固定接地导线在接地孔内的位置,从而保证接地导线可将接地柱的电流导入大地。
16.优选的,所述固定孔的轴线与接地孔的轴线垂直。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地螺栓抵接至接地导线位于接地孔内的一部分时,接地螺栓与接地导线位于接地孔内的一部分垂直,以使得接地螺栓更好的压紧接地导线,从而固定接地导线在接地孔内的位置,从而保证接地导线可将接地柱的电流导入大地。
18.优选的,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套设于接地件上,且当所述接地件的端部压铆固定在壳盖上时,所述接地件贴合垫片。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垫片套设于接地件穿过连接槽后伸出的端部,当接地件的端部压铆固定在壳盖上时,利用垫片以使得壳盖均匀地接受接地件施加在壳盖上的压紧力,以保证壳盖的正常形态,避壳盖变形,且保证接地件的正常使用状态。
20.优选的,所述接地件的外周设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用于朝向连接槽的槽壁,所述连接槽的槽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抵接至所述限位面。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面抵接至于限位块时,限制连接杆在连接槽内转动,从而当接地件与接地导线连接时,避免接地件转动导致与接地件连接的接地导线脱离的情况,以使得接地柱与接地导线之间的正常导通,从而实现将电流导入大地的目的。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相较于锡焊,通过压铆接地件的方式可更加直观的确认接地件是否与壳盖直接接触,进而判断接地件是否与壳盖导通,因而压铆具有更好的连接可靠性。从而当壳体的内部电气元件产生电流时可将电流导入地下,以实现接地保护的目的。
24.2.接地螺栓抵接至接地导线位于接地孔内的一部分时,接地螺栓与接地导线位于接地孔内的一部分垂直,以使得接地螺栓更好的压紧接地导线,从而固定接地导线在接地孔内的位置,从而保证接地导线可将接地柱的电流导入大地。
25.3.当限位面抵接至于限位块时,限制连接杆在连接槽内转动,从而当接地件与接地导线连接时,避免接地件转动导致与接地件连接的接地导线脱离的情况,以使得接地柱与接地导线之间的正常导通,从而实现将电流导入大地的目的。
附图说明
26.图1是一种供内部电气元件接地的智能电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一种供内部电气元件接地的智能电容器的剖视图。
28.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9.图4是壳盖、接地件和垫片的爆炸视图。
30.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安装腔;2、壳盖;21、连接槽;22、限位块;3、接地件;31、接地柱;311、接地孔;312、固定孔;32、连接杆;321、限位槽;3211、限位面;33、固定片;4、垫片;41、避让孔。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供内部电气元件接地的智能电容器包括壳体1和壳盖2。
34.壳体1设为桶状且竖直设置,壳体1的下端密封,壳体1的上端设为开口,且壳体1内设有供智能电容器的内部电气元件安装的安装腔11。壳盖2用于连接于壳体1的上端且覆盖壳体1的开口,壳盖2上设有连接槽21,连接槽21沿竖直方向贯穿壳盖2。
35.参照图2和图3,还包括接地件3和垫片4。
36.接地件3包括接地柱31和连接杆32,接地柱31的直径大于连接杆32的直径。连接杆32的一端同轴且固定连接于接地柱31的一端,连接杆32的另一端穿过连接槽21后伸出,且接地柱31位于壳盖2背离安装腔11的一侧,连接杆32的远离接地柱31的一端伸入安装腔11内。
37.垫片4上设有供连接杆32穿设的避让孔41,避让孔41套设于连接杆32伸出连接槽21的一端,避让孔41的内壁与连接杆32的外周贴合,且垫片4贴合壳盖2朝向安装腔11的端面。此时,可利用压铆机夹持住接地件3的两端,进而将连接杆32伸出连接槽21的端部压铆,以形成供内部电气元件连接的固定片33抵紧在垫片4上,且使得垫片4抵紧壳盖2朝向安装腔11的端面。
38.壳体1、壳盖2、接地件3和垫片4均可采用导电金属或导电塑料等材料以使得其具有导电性。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壳盖2、接地件3和垫片4均采用导电金属材料。
39.参照图4和图5,连接槽21设为圆槽,连接槽21的槽壁上设有限位块22,限位块22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弓形,弓形的限位块22的圆心与连接槽21的圆心重合。
40.连接杆32的外周设有限位槽321,限位槽321的槽壁设为限位面3211。当连接杆32嵌至连接槽21内时,限位面3211用于抵接至限位块22朝向连接杆32的端面。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22关于连接槽21的轴线对称设有两个,两个限位块22的弦相互平行,限位块22与壳盖2一体成型;且同时,避让孔41的内周贴合连接杆32的外周,在本实施例中,避让孔41设为腰型孔。
41.接地柱31的外周上设有接地孔311,接地孔311沿接地柱31径向贯穿接地柱31。接地柱31的上端面设有与接地柱31同轴的固定孔312,固定孔312沿接地柱31轴向延伸并与接地孔311连通,以使得固定孔312的轴线与接地孔311的轴线垂直。固定孔312设有内螺纹,当接地导线嵌入接地孔311内时,利用螺栓穿过固定孔312后伸入接地孔311内并抵接至接地导线,且螺栓与固定孔312螺接。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供内部电气元件接地的智能电容器的实施原理为:连接杆32和接地柱31一体成型为接地件3,安装前,将接地件3的小端(即连接杆32背离接地柱31的一
端)穿过连接槽21后伸出,并将垫片4套设于接地件3的小端,利用压铆机夹持住接地件3的两端后压铆接地件3的小端以形成固定片33,并使得固定片33抵紧至垫片4的表面,进而使得垫片4贴紧盖板,以固定接地件3在盖板上的位置。
43.将安装腔11内的电气元件与固定片33连接,接地导线嵌入接地孔311后利用螺栓实现固定,再将壳盖2连接于壳体1开口的端部并覆盖壳体1的开口,进而实现将安装腔11内的电气元件产生的电流导入地下的目的,以实现接地保护的目的,以避免对人员和安装腔11内的电气元件造成危害。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