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LED发光组件及植物生长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72023发布日期:2022-07-23 10:5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红光LED发光组件及植物生长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红光led发光组件及植物生长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促进植物生长的发光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红光led发光组件及植物生长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在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装置对植物生长有着不同的促进作用,例如红光波长的发光装置可以射出波长为(600-800nm)的红光,该波段的红光照射至植物时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主要形状的正常表达,植物对该波段的红光需求量大;
3.然而,现有的红光发光装置如红光led发光组件在荧光层激发红光时,可能会夹杂着其他波段的光或者激发的红光的波段范围过大,其中只有更精准波段范围才符合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的红光,因此需要调整红光led发光组件的原有的荧光层成分或者调整原有的led芯片的结构,才能发出所需要波段的红光,其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光led发光组件及植物生长发光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发特定红光波段的红光led发光组件制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光led发光组件,包括:
6.连接板,设有外露于所述连接板表面的导电电路;
7.led晶片,设于所述连接板上,且与所述导电电路电连接;
8.红光荧光结构,包裹所述led晶片,且位于所述led晶片的出光侧,用于激发形成红光;
9.红光减反射结构,罩设于所述红光荧光结构上,且位于所述红光荧光结构的出光侧,用于供预设波段的红光通过;
10.所述led晶片发出的光进入所述红光荧光结构中,所述红光荧光结构激发形成第一预设波段的红光射入所述红光减反射结构中,所述第一预设波段的红光经过所述红光减反射结构后形成第二预设波段的红光,其中第二预设波段的范围比第一预设波段的范围小。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红光减反射结构可以过滤led晶片和红光荧光结构激发出的第一预设波段的红光,使第一预设波段的红光变成第二预设波段的红光,而且第二预设波段的范围比第一预设波段的范围小,使得第二预设波段的红光波段范围更窄,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12.另外,连接板、led晶片和红光荧光结构无需进行调整,只需要设置红光减反射结构即可将红光修正成所需预设波段的红光,其调整方式简单,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波段的范围为600至800nm,所述第二预设波段的范围为600至700nm。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物生长需求能量比重最大的红光波段为600至 800nm,
其中红光波段为600至700nm是最主要的波段范围,能够有效地影响植物生长,提高生长效率。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光减反射结构包括第一透光结构和设于所述第一透光结构上的红光减反射膜,红光减反射膜的厚度等于红光在红光减反射膜中的波长的四分之一。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二预设波段的红光才能通过红光减反射结构,使得红光led发光组件发出的红光对植物生长影响更有效。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光结构为玻璃件,所述红光减反射膜为通过镀膜方式设置于所述玻璃件上的镀膜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红光减反射膜形成方向性小,微观均匀性好;红光减反射膜纯度高,残余应力小,延展性强;红光减反射膜受到的辐射损伤较小。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光荧光结构包括第二透光结构和掺杂在所述第二透光结构中的红色荧光粉。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红光荧光结构能够激发led晶片发出的光从而形成红光。
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光结构为硅胶件,所述第一透光结构罩设于所述第二透光结构上,且与所述第二透光结构间隔设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红光减反射膜的设置难度;同时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之间间隔设置,第一透光结构可以采用后续加装的形式罩设在第二透光结构上,使得第一透光结构可以适应于不同形状的第二透光结构;另外,第一透光结构可以在独立部件的情况下设置红光减反射膜,避免将第一透光结构安装在第二透光结构后再进行设置红光减反射膜,进一步降低了红光减反射膜的难度。
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光led发光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透光结构上的透镜结构。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镜结构用于散射红光,使得红光led发光组件的照射范围扩大。
25.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植物生长发光装置,包括多个上述的红光led发光组件,多个所述红光led发光组件间隔排布。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植物生长发光装置促进植物生长的效率。
2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植物生长发光装置还包括白光led发光组件,所述白光led发光组件和所述红光led发光组件间隔排布。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白光led发光组件发出白光和红光led发光组件发出的红光共同照射植物,上述比例的白光和红光促进生长的效果较佳。
2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植物生长发光装置还包括灯具透光罩,所述红光减反射结构形成于所述灯具透光罩上。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红光减反射结构集成在灯具透光罩上,提高了植物生长发光装置的集成度。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光led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光减反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光荧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36.100-红光led发光组件;
37.1-连接板;2-led晶片;3-红光荧光结构;4-红光减反射结构;5-导电电路;
38.41-第一透光结构;42-红光减反射膜;31-第二透光结构;32-红色荧光粉。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
41.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指示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43.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光led发光组件100,用于发出预设波段的红光,照射于待促进生长的植物上,或者红光led发光组件100和白光led发光组件间隔排布,发出白光和红光,共同照射于待促进生长的植物上。
44.本实施例的红光led发光组件100包括:连接板1、led晶片2、红光荧光结构3以及红光减反射结构4;
45.连接板1用于固定led晶片2,且用于将led晶片2与外部电源电连接,连接板1设有外露于连接板1表面的导电电路5,具体地导电电路5的第一端外露于连接板1的上表面,导电电路5的第一端与led晶片2电连接,导电电路5的第二端外露于连接板1的下表面,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46.led晶片2,设于连接板1的上表面上,且与导电电路5的第一端电连接, led晶片2能够发出光线;
47.红光荧光结构3,包裹led晶片2,且位于led晶片2的出光侧,红光荧光结构3内部掺
杂有用于激发led晶片2发出的光的荧光物质,将led晶片 2发出的光激发形成红光;
48.红光减反射结构4,罩设于红光荧光结构3上,且位于红光荧光结构3的出光侧,用于供预设波段的红光通过,红光减反射结构4反射预设波段之外的光,减少预设波段之外的光通过红光减反射结构4的可能,同时使得预设波段内的光能够通过红光减反射结构4;
49.led晶片2发出的光进入红光荧光结构3中,红光荧光结构3激发形成第一预设波段的红光,然后第一预设波段的红光进而射入红光减反射结构4中,第一预设波段的红光经过红光减反射结构4后形成第二预设波段的红光,其中第二预设波段的范围比第一预设波段的范围小。
50.本实施例提供的红光led发光组件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51.led晶片2能够发出光线,当led晶片2发出的光线进入红光荧光结构3 的内部后,受到其中的荧光物质的激发形成预设波段的红光射出红光荧光结构 3,该预设波段的红光为第一预设波段的红光,当第一预设波段的红光投射至红光减反射结构4上时,部分红光被红光减反射结构4反射,而另一部分的红光顺利通过红光减反射结构4,形成第二预设波段的红光;
52.与此同时,第二预设波段之外的光也会被红光减反射结构4反射,使得第二预设波段之外的光也无法通过红光减反射结构4。
5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红光减反射结构4可以过滤led晶片2和红光荧光结构3激发出的第一预设波段的红光,使第一预设波段的红光变成第二预设波段的红光,而且第二预设波段的范围比第一预设波段的范围小,使得第二预设波段的红光波段范围更窄,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54.另外,连接板1、led晶片2和红光荧光结构3无需进行调整,只需要设置红光减反射结构4即可将红光修正成所需预设波段的红光,其调整方式简单,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5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波段的范围为600至800nm,第二预设波段的范围为600至700nm。
56.具体地,led晶片2发出的光经过红光荧光结构3激发形成第一预设波段的红光,第一预设波段的范围为600至800nm,而第一预设波段的红光经过红光减反射结构4后,第二预设波段的红光顺利通过,而第二预设波段之外的红光被红光减反射结构4反射,因此射出红光减反射结构4外的红光的第二预设波段范围比第一预设波段范围小,为600至700nm。
5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物生长需求能量比重最大的红光波段为600至 800nm,其中红光波段为600至700nm是最主要的波段范围,能够有效地影响植物生长,提高生长效率。
58.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红光减反射结构4包括第一透光结构41 和设于第一透光结构41上的红光减反射膜42,红光减反射膜42的厚度等于红光在红光减反射膜42中的波长的四分之一。
59.具体地,当从红光荧光结构3射出的红光穿过红光荧光结构3和红光减反射结构4之间的空气射向红光减反射结构4时,使得红光减反射膜42两面的反射光均有半波损失,从而使红光减反射膜42的厚度仅仅只需满足两反射光的光程差为半个波长。红光减反射膜42的后表面上的反射光比红光减反射膜42前表面上的反射光多经历的路程,即为红光减反射膜42的厚度的两倍。所以,红光减反射膜42厚应为红光在红光减反射膜42中波长的四分之
一,从而使两反射光相互抵消。由此可知,红光减反射膜42的厚度等于红光在红光减反射膜 42中的波长的四分之一。
6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二预设波段的红光才能通过红光减反射结构4,使得红光led发光组件100发出的红光对植物生长影响更有效。
61.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透光结构41为玻璃件,红光减反射膜为通过镀膜方式设置于玻璃件上的镀膜件。
62.具体地,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把含有构成红光减反射膜的薄膜元素的气体供给衬底(第一透光结构41),利用加热、等离子体及紫外光等能源,在第一透光结构41上发生化学反应沉积红光减反射膜。
6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红光减反射膜形成方向性小,微观均匀性好;红光减反射膜纯度高,残余应力小,延展性强;红光减反射膜受到的辐射损伤较小。
64.在一个实施例中,红光荧光结构3包括第二透光结构31和掺杂在第二透光结构31中的红色荧光粉32。
65.具体地,红色荧光粉32为荧光物质,用于激发led晶片2发出的光线以形成第一预设波段的红光;细化地,红色荧光粉32能够激发led晶片2发出的蓝光或者紫光形成红光。
6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红光荧光结构3能够激发led晶片2发出的光从而形成红光。
6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透光结构31为硅胶件,第一透光结构41罩设于第二透光结构31上,且与第二透光结构31间隔设置。
68.具体地,第二透光结构31为硅胶件,红光减反射膜42难以形成于硅胶件上,因此将红光减反射膜42形成于第一透光结构41上。
6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红光减反射膜42的设置难度;同时第一透光结构41和第二透光结构31之间间隔设置,第一透光结构41可以采用后续加装的形式罩设在第二透光结构31上,使得第一透光结构41可以适应于不同形状的第二透光结构31;另外,第一透光结构41可以在独立部件的情况下设置红光减反射膜42,避免将第一透光结构41安装在第二透光结构31后再进行设置红光减反射膜42,进一步降低了红光减反射膜42的难度。
70.在一个实施例中,红光led发光组件100还包括设于第二透光结构31上的透镜结构。
7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镜结构用于散射红光,使得红光led发光组件 100的照射范围扩大。
72.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植物生长发光装置,包括多个上述的红光led发光组件100,多个红光led发光组件100间隔排布。
7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植物生长发光装置促进植物生长的效率。
74.在一个实施例中,植物生长发光装置还包括白光led发光组件,白光led 发光组件和红光led发光组件100间隔排布。
75.具体地,白光led发光组件和红光led发光组件100的比例为一比一或者一比二。
7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白光led发光组件发出白光和红光led发光组件100发出的红光共同照射植物,上述比例的白光和红光促进生长的效果较佳。
77.在一个实施例中,植物生长发光装置还包括灯具透光罩,红光减反射结构 4形成
于灯具透光罩上。
78.具体地,灯具透光罩相当于红光减反设结构,实现对不同波段的红光的过滤。
7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红光减反射结构4集成在灯具透光罩上,提高了植物生长发光装置的集成度。
8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