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82877发布日期:2022-07-26 21:2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电池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电池是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以纽扣电池为例,其外形尺寸形似纽扣,一般情况下直径较大,厚度较薄,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表、蓝牙耳机、电动玩具等电子设备中。
3.纽扣电池的外壳一般为不锈钢材质,负极耳为镍材质,不锈钢材质的金属外壳以及镍材质的负极耳容易被磁化,所以在对电池进行加工组装时需要找到负极耳位置并对负极耳位置处进行屏磁等处理,然而负极耳一般位于金属外壳内部,不能使用肉眼确定负极耳的位置。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x射线确定负极耳位置并做上记号。
4.但是,采用x射线确定负极耳位置的方法过程复杂,并且负极耳位置确认精度低,另外还会对操作者造成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可以轻易并准确的确定电池第二极耳的位置,进而对电池进行包装处理,从而提高电池的电性能,并且还能降低安全使用风险。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外壳以及电芯;所述外壳具有容置腔,所述电芯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7.所述外壳包括壳体以及与所述壳体绝缘连接的顶盖;
8.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以及与所述电芯本体连接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顶盖电连接,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极耳沿所述外壳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壳体电连接,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极耳沿所述外壳的径向延伸;
9.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具有标记部,所述至少部分第二极耳的沿外壳径向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心线与所述至少部分第一极耳的沿外壳径向延伸方向的上的中心线与所述标记部沿所述外壳轴向上的中轴线形成的平面具有预设角度。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通过将电芯的第一极耳与顶盖电连接,且至少部分第一极耳沿外壳的径向延伸,电芯的第二极耳与壳体电连接,且至少部分第二极耳沿外壳的径向延伸,通过在电池的外壳上设置标记部,该标记部沿外壳轴向上的中轴线与位于顶盖上的第一极耳延伸方向上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位于壳体上的第二极耳的沿外壳径向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心线与该平面具有预设角度。如此,可根据预设角度通过外壳上的标记部沿外壳轴向上的中轴线确定第二极耳在壳体内部的位置,即标记部沿外壳轴向上的中轴线与位于顶盖上的第一极耳沿外壳径向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心线所形成的平面的壳体底部的预设角度径向位置为第二极耳在壳体底部的投影位置。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记部为凸起或者凹陷。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绝缘件;
13.所述第一绝缘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面上,所述第一绝缘件覆盖所述至少部分第二极耳在所述壳体的底面上的正投影。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件呈扇形,且所述第一绝缘件的扇形角度为180
°‑
270
°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角度介于0
°‑
90
°
之间。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转接件;
17.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顶盖电连接。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接件的第一引脚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
19.还包括: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二绝缘件被配置于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之间。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转接件;
21.所述第二转接件与所述壳体电连接。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接件的第二引脚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且所述第二绝缘件被配置于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之间。
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盖板,所述底壳与所述盖板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
24.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壳焊接,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盖板上,且所述顶盖与所述盖板绝缘连接。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主体以及如上所述电池;
26.所述电池被配置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上,且所述电池与所述电子设备电连接。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通过在电池中将电芯的第一极耳与顶盖电连接,且至少部分第一极耳沿外壳的径向延伸,电芯的第二极耳与壳体电连接,且至少部分第二极耳沿外壳的径向延伸,通过在电池的外壳上设置标记部,该标记部沿外壳轴向上的中轴线与位于顶盖上的第一极耳延伸方向上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位于壳体上的第二极耳的沿外壳径向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心线与该平面具有预设角度。如此,可根据预设角度通过外壳上的标记部沿外壳轴向上的中轴线确定第二极耳在壳体内部的位置,即标记部沿外壳轴向上的中轴线与位于顶盖上的第一极耳沿外壳径向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心线所形成的平面的壳体底部的预设角度径向位置为第二极耳在壳体底部的投影位置。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透视结构的一视角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透视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外观结构的一视角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外观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制造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35.图7为图6中步骤所对应的操作图示。
36.附图标记说明:
37.100-电池;
ꢀꢀꢀꢀꢀꢀꢀꢀꢀꢀꢀꢀꢀ
10-外壳;
ꢀꢀꢀꢀꢀꢀꢀꢀꢀꢀꢀꢀꢀ
11-容置腔;
38.12-壳体;
ꢀꢀꢀꢀꢀꢀꢀꢀꢀꢀꢀꢀꢀꢀ
121-标记部;
ꢀꢀꢀꢀꢀꢀꢀꢀꢀꢀ
122-底壳;
39.123-盖板;
ꢀꢀꢀꢀꢀꢀꢀꢀꢀꢀꢀꢀꢀ
13-顶盖;
ꢀꢀꢀꢀꢀꢀꢀꢀꢀꢀꢀꢀꢀ
131-注液孔;
40.20-电芯;
ꢀꢀꢀꢀꢀꢀꢀꢀꢀꢀꢀꢀꢀꢀ
21-电芯本体;
ꢀꢀꢀꢀꢀꢀꢀꢀꢀ
211-中心孔;
41.22-第一极耳;
ꢀꢀꢀꢀꢀꢀꢀꢀꢀꢀ
23-第二极耳;
ꢀꢀꢀꢀꢀꢀꢀꢀꢀ
30-第一绝缘件;
42.40-识别标识;
ꢀꢀꢀꢀꢀꢀꢀꢀꢀꢀ
50-第二转接件;
ꢀꢀꢀꢀꢀꢀꢀ
51-第二引脚;
43.60-第一转接件;
ꢀꢀꢀꢀꢀꢀꢀꢀ
61-第一引脚;
ꢀꢀꢀꢀꢀꢀꢀꢀꢀ
70-第二绝缘件;
44.80-密封盖;
ꢀꢀꢀꢀꢀꢀꢀꢀꢀꢀꢀꢀ
90-激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可以是纽扣电池、柱状电池、异形电池或者其他类型的电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纽扣电池为例进行说明。
47.纽扣电池因其具有体型较小的优势,在各种微型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直径从4.8mm至30mm,厚度从1mm至7.7mm不等,一般用于各类电子设备的后备电源,如电脑主板、电子表、电子词典、电子秤、遥控器、电动玩具、心脏起搏器等。纽扣电池主要是通过电池腔体内部的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在电解液中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电能。
48.一般情况下,纽扣电池的外壳为不锈钢材质,负极耳为镍材质,不锈钢材质的金属外壳以及镍材质的负极耳容易被磁化,所以在对电池进行加工组装时需要找到负极耳位置并对负极耳位置处进行屏磁处理,然后再进行电池底壁焊接转接片等操作。然而负极耳一般位于金属外壳内部,不能使用肉眼确定负极耳的位置。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x射线确定负极耳的位置然后再进行人工划线,此操作过程复杂,并且负极耳位置定位不够精确,另外还会对操作者造成安全风险。
49.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其中,电池中电芯的第一极耳与外壳的顶盖电连接,且至少部分第一极耳沿外壳的径向延伸,电芯的第二极耳与外壳的壳体电连接,且至少部分第二极耳沿外壳的径向延伸,通过在电池的壳体上设置标记部,该标记部沿外壳轴向上的中轴线与位于顶盖上的第一极耳延伸方向上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位于壳体上的第二极耳的延伸方向与该平面具有预设角度。如此,可根据预设角度通过壳体上的标记部沿外壳轴向上的中轴线确定第二极耳在壳体内部的位置,即标记部沿外壳轴向上的中轴线与位于顶盖上的第一极耳延伸方向上的中心线所形成的平面的壳体底部的预设角度径向位置为第二极耳在壳体底部的投影位置。
5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及电子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5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的透视结构的一视角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的透视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包括:外壳10以及电芯20。外壳10具有容置腔11,电芯20被配置于容置腔11内。外壳10包括:壳体12以及与壳体12绝缘连接的顶盖13。
52.其中,电芯20可以为卷芯式电芯20,包括:电芯本体21以及与电芯本体21连接的第一极耳22和第二极耳23,电芯本体21则由正极片(图中未示出)、隔膜(图中未示出)以及负极片(图中未示出)依次层叠并从一端卷绕至另一端形成,电芯本体21具有中心孔211。电芯本体21靠近外壳10内顶面和电芯本体21靠近外壳10内底面的至少一侧上设置有端面绝缘层,以使电芯20与外壳10不会构成一条完整通路。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20不限于上述举例,还可以是叠片式卷芯等。
53.第一极耳22与顶盖13电连接,且至少部分第一极耳22沿外壳10的径向延伸,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以部分第一极耳22沿外壳10的轴向延伸,另一部分沿外壳10的径向延伸为例进行说明,部分第一极耳22从正极片端部引出沿外壳10的轴向延伸后转而沿外壳10的径向延伸再与顶盖13电连接。当然,也可以是全部第一极耳22沿外壳10的径向延伸,此时,第一极耳22从正极片顶部引出直接沿外壳10的径向延伸后再与顶盖13电连接。第二极耳23与壳体12电连接,例如,第二极耳23 与壳体12的内底面电连接,且至少部分第二极耳23沿外壳10的径向延伸,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以全部的第二极耳23 沿外壳10的径向延伸为例进行说明。其部分第二极耳23沿外壳10径向延伸的方式同第一极耳22的设置方式同理,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第一极耳22可以为正极耳也可以为负极耳,相应的,第二极耳23可以为负极耳也可以为正极耳,即,当第一极耳22为正极耳时,第二极耳23为负极耳,当第一极耳22为负极耳时,第二极耳23 为正极耳。本技术实施例附图中,以第一极耳22为正极耳,第二极耳23为负极耳为例进行说明。
55.当然,本实用新型不止于此,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中,在壳体12的外侧壁上还具有标记部121,该标记部121沿外壳10轴向上的中轴线与顶盖13电连接的至少部分第一极耳22延伸方向上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该两线确定一个平面,至少部分第二极耳 23的沿外壳10径向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心线与至少部分第一极耳22的沿外壳 10径向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心线与标记部121沿外壳10轴向上的中轴线形成的平面具有预设角度,其预设角度可以为0
°‑
90
°
中任意值,例如0
°
、30
°
、45
°
、 60
°
、90
°
等。本技术实施例中,以至少部分第二极耳23的沿外壳10径向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心线与至少部分第一极耳22的沿外壳10径向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心线与标记部121沿外壳10轴向上的中轴线形成的平面呈90
°
为例进行说明。
56.需要提到的是,在同一批产品中,电芯20与外壳10装配完成后,电芯 20的第二极耳23在壳体12的内底面的位置是固定位置。例如,若预设角度为90
°
,那么同一批产品中,至少部分第二极耳23的沿外壳10径向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心线与至少部分第一极耳22的沿外壳10径向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心线与标记部121沿外壳10轴向上的中轴线形成的平面均呈90
°

57.应理解的是,由于至少部分第二极耳23的沿外壳10径向延伸方向上的中心线与至少部分第一极耳22的沿外壳径向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心线与标记部121沿外壳10轴向上的中轴线形成的平面具有预设角度,所以可以根据预设角度通过标记部121沿外壳10轴向上的中轴线确定第二极耳23的位置。具体的,由标记部121沿外壳10轴向上的中轴线向外壳10正对标记部121 的一侧作一平面,与该平面的壳体12底部的预设角度径向位置即为第二极耳 23在壳体12底部的投影位置。简单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极耳22与第二极耳23为相互垂直,那么通过标记部121沿外壳10轴向上的中轴线位置就能确定第二极耳23的位置。并且确认过程简单准确、精度高,相比通过x射线确定的方式还能降低安全风险。
58.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标记部121以直线为例进行说明,直线型的标记部121能更加精确找到标记部121在外壳10轴向上的中轴线位置,提高确定第二极耳23的位置精度,在误差范围的允许下,标记部 121也可以为螺旋线、弧线、图形等,只要能在外壳10的外侧壁上显示出标记即可。
5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垂直等关于相对位置关系的限定词,均是针对当前工艺水平而言的,而不是数学意义上绝对的严格的定义,允许存在少量偏差,近似于垂直均可以。例如,a与b垂直,是指a与b 之间垂直或者近似于垂直,a与b之间的夹角在80度~100度之间均可。
60.还需要提到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中,并未按照各个部分的实际比例进行绘制,因此不应将本技术限于附图所示的比例,例如,在图1和图2中,第一极耳22和第二极耳23的大小可以相应扩大或相应缩小。
6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标记部121可以为通过激光刻线的方式形成的凸起或者凹陷,激光刻线的方式不仅能保证标记部121的尺寸均匀、边缘平整无毛刺且不粘连,而且还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6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的外观结构的一视角示意图,参考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绝缘件30,第一绝缘件30设置在壳体12的外底面上,第一绝缘件30覆盖至少部分第二极耳23在壳体12的底面上的正投影,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以第一绝缘件30覆盖部分第二极耳23在壳体12的底面上的正投影为例进行说明,此时,需要保证第二极耳23与壳体12底面的焊线位于第一绝缘件30所覆盖范围内或是所覆盖范围的边界,并且第二极耳23所产生磁场的部分位于第一绝缘件30所覆盖的范围内,即第二极耳23连接电芯本体21与壳体12底面的第二极耳23的部分位于第一绝缘件30所覆盖的范围内。当然第一绝缘件 30也可以覆该全部第二极耳23在壳体12的底面上的正投影,以实现电池100 屏磁效果,避免电池100被磁化。其中,第一绝缘件30可以为胶体,例如胶纸等。
63.继续参考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30可以呈扇形,并且第一绝缘件30的扇形角度在180
°
至270
°
之间,以达到全面覆盖第二极耳23在壳体12的底面上的正投影的效果。
64.需要提到的是,在壳体12的外底面的非第一绝缘件30区域还可以设置识别标识40(如图3所示),例如二维码等。
65.为了使电池100与电子设备内部的电路结构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3所示,还包括第二转接件50,第二转接件50与壳体12 电连接,在本技术中,第二转
接件50作为电池100的负极转接件。具体的,第二转接件50焊接在壳体12外底面的非第一绝缘件30区域,壳体12底部厚度一般较厚,焊接第二转接件50不会影响第二极耳23的功能。
6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的外观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参考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一转接件60,第一转接件60与顶盖13电连接,第一转接件60作为电池100的正极转接件。
67.其中,第一转接件60具有第一引脚61,为了方便与电子设备连接,一般将第一引脚61设置在壳体12的外侧面上,此时,为了使第一引脚61与壳体12的外侧面绝缘,电池100还包括:第二绝缘件70,第二绝缘件70被配置于第一引脚61和壳体12的外侧壁之间。第二绝缘件70可以采用胶体,例如胶纸等。
68.同理,第二转接件50的第二引脚51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2的外侧面上,并且第二绝缘件70也被配置在第二引脚51和壳体12的外侧壁之间。
6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2可以包括底壳122和盖板123。
70.具体的,底壳122与盖板123围合形成容置腔11。在容置腔11内设置电芯20和电解液,电芯20在电解液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
71.其中,盖板123与底壳122焊接作为壳盖负极。顶盖13设置在盖板123 上,并与盖板123绝缘连接,例如,可以在顶盖13和盖板123之间设置胶片以实现顶盖13与盖板123绝缘连接,也就使顶盖13与壳体12之间可以相互绝缘。顶盖13的内顶面与第一极耳22电连接作为壳盖正极。
72.需要提到的是,顶盖13上还可以设置注液孔131(参考图7),注液孔 131与容置腔11相连通,电解液可以通过注液孔131注入到容置腔11中。在完成电解液的注入后,可以在注液孔131上设置密封盖80(如图5所示),以封闭注液孔131,从而防止电解液从容置腔11内向外泄漏,提高电池100 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3.当然,电池100外壳1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举例,例如,外壳10还可以由一端开口的上壳体和一端开口的下壳体对接拼合形成,上壳体与下壳体围合形成容置腔11,并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接合面之间夹设有将上壳体和下壳体绝缘的绝缘层,以使上壳体和下壳体可以分别作为电池100的正极和负极。在此,对电池100外壳10的结构不做限制。
74.下面介绍一种电池100的制造方法,可以制造出上文所描述的电池100,其步骤可以参考图6,图7为图6中步骤所对应的操作图示,结合图6和图7 所示:
75.s101、将电芯20装配于壳体12内,电芯20的第二极耳23与壳体12的内底面电连接,且至少部分第二极耳23沿壳体12的径向延伸。
76.s102、将顶盖13平置,壳体12径向竖直放置。
77.s103、使用夹具将电芯20的第一极耳22与顶盖13固定。
78.s104、利用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束90走设定轨迹,将第一极耳22与顶盖13连接。
79.s105、移动激光束90在壳体12的外侧壁上开设标记部121。
80.s106、组装电池100。
81.具体的,s101中,将电芯20装配于壳体12内,将电芯20的第二极耳 23与壳体12的内底面电连接,并使至少部分第二极耳23沿壳体12的径向延伸。
82.s102中,将顶盖13与壳体12进行对位,如图7所示,顶盖13平置,壳体12径向竖直放
置,当然也可以壳体12平置,顶盖13竖直放置,保证顶盖13与壳体12呈90
°
开盖状态即可。
83.s103中,采用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识别第一极耳22和注液孔131位置,使用夹具将电芯20的第一极耳22与顶盖13压紧,固定第一极耳22的位置,使第一极耳22不会窜动和偏移,在第一极耳 22与顶盖13焊接有效区域内,在惰性气体的压力作用下,利用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束90走设定轨迹,将第一极耳22与顶盖13连接在一起。其中激光发射器可以为激光振镜。
84.s104中,移动激光束90在壳体12的外侧壁上开设标记部121,如图7 中,移动激光束90在平置的第一极耳22的对面的壳体12的外侧壁上开设作为标记部121的标记线,标记部121与第一极耳22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心线呈平行线。
85.s105中,组装电池100,包括电池100外壳10的整体焊接,第一绝缘件 30、第二绝缘件70、第二转接件50、第一转接件60等的电池100组装。
8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极耳22焊接轨迹可以在电脑操作界面进行设定,第一极耳22焊接轨迹可以为点、圆、多边形、螺旋线、弧线等轨迹。标记部 121可以为直线、螺旋线、弧线等,只要能在壳体12的外侧壁上能够显示标记即可。
87.其中,第一极耳22焊接与标记部121刻蚀可在同一工位使用同一台激光发射器,可以减少动作流程、提高效率。例如,可以设定第一极耳22焊接结束后,延迟20-100ms进行标记部121刻蚀,两个动作互不干扰、互不影响。另外,激光振镜可以自动调节焦距,保证焊接效果,不会出现过焊或者虚焊。
88.第一极耳22焊接功率可以为20%-30%,焊接速度为150ms-250ms,焊印凸起0.02-0.1mm,焊接过程无飞溅,焊接熔深为0.08-0.2mm,180
°
焊接拉力测试大于等于5n。
89.激光束90刻蚀标记部121过程无飞溅,只对壳体12外侧壁进行标记,无焊接凸起,焊接功率可以为5%-10%,焊接速度为150ms-250ms。
9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主体以及如上文所示的电池100,该电池100被配置于电子设备主体上,并与电子设备电连接。
91.其中电池100的技术特征及技术效果均与上文描述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92.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及电子设备,在电池中,可确定第二极耳的位置,进而对电池进行贴胶包装达到屏磁效果,然后再底部焊接转接件,能够提高电池的电性能及安全使用性能。其主要有益效果可以归纳为四点:1、通过激光刻蚀标记部121,通过标记部121可以确定电池第二极耳的位置。2、确定第二极耳位置之后可以进行底壁绝缘件的包装和底壁转接件的焊接。3、能够实现电池屏磁效果,避免电池被磁化。4、能够提高电池的电性能及安全使用性能。
9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9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
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95.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9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