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6445发布日期:2022-10-01 05:37阅读:55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在连接器形成有多个销插入孔、并在销插入孔中插入销的结构。销具有多个凸出部,插入到销插入孔的销通过使凸出部咬入销插入孔的内壁部而保持为防脱状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5199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4.连接器为合成树脂制,因此有时在模具成型的工序中以弯曲的方式变形。在该情况下,多个销插入孔的朝向根据各销插入孔的位置以各不相同的角度倾斜,因此插入到销插入孔的多个销在相互平行的朝向变得不一致。
5.本公开的连接器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完成的,以即使壳体变形,也能将多个端子零件与平行的朝向一致地装配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6.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多个贯穿孔,以在前后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壳体,主视的开口形状呈狭缝状;以及多个端子零件,以在所述贯穿孔中贯穿的状态装配于所述壳体,所述多个贯穿孔以所述贯穿孔的长边彼此成为平行的方式并列地配置,在所述贯穿孔的内表面形成有突起状的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以夹着所述端子零件的方式抵接于所述端子零件的外表面,所述支承部仅配置于所述贯穿孔的所述内表面中沿着所述长边的两个长边侧内壁面,且仅从所述长边侧内壁面中所述贯穿孔的贯穿方向上的一部分突出,所述两个长边侧内壁面中除所述支承部以外的区域的对置间隔大于所述端子零件的厚度尺寸。发明效果
7.根据本公开,即使壳体变形,也能将多个端子零件与平行的朝向一致地装配。
附图说明
8.图1是连接器的侧视剖视图。
图2是连接器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端子零件与贯穿孔的贯穿方向平行地装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视剖视图。图4是表示端子零件相对于贯穿孔的贯穿方向倾斜地装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视剖视图。图5是图1的x-x线局部放大俯视剖视图。图6是从后方观看贯穿孔的放大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9.[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公开的连接器,(1)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多个贯穿孔,以在前后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壳体,主视的开口形状呈狭缝状;以及多个端子零件,以在所述贯穿孔中贯穿的状态装配于所述壳体,所述多个贯穿孔以所述贯穿孔的长边彼此成为平行的方式并列地配置,在所述贯穿孔的内表面形成有突起状的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以夹着所述端子零件的方式抵接于所述端子零件的外表面,所述支承部仅配置于所述贯穿孔的所述内表面中沿着所述长边的两个长边侧内壁面,且仅从所述长边侧内壁面中所述贯穿孔的贯穿方向上的一部分突出,所述两个长边侧内壁面中除所述支承部以外的区域的对置间隔大于所述端子零件的厚度尺寸。根据该结构,端子零件相对于贯穿孔的装配方向能设定在以支承部为支点的预定角度的范围内。因此,即使壳体弯曲,也能使多个端子零件与相互平行的方向一致地装配。
[0010]
(2)优选地,所述端子零件具有从所述壳体向前方突出的接触部,所述支承部仅配置于所述贯穿孔的前端部。根据该结构,与支承部仅配置于贯穿孔的后端部相比,接触部和支承部的间隔短,所以能使接触部的位置稳定。
[0011]
(3)优选地,所述支承部仅配置于所述长边侧内壁面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根据该结构,与支承部遍及长边侧内壁面的长边方向整个区域而形成相比,将端子零件插入到贯穿孔时的支承部和端子零件的接触面积小,所以插入阻力减小。
[0012]
(4)优选地,比所述支承部靠后方的区域中的所述两个长边侧内壁面彼此的对置间隔朝向后方逐渐扩大。根据该结构,在从壳体的后方将端子零件插入到贯穿孔时,即使端子零件在上下方向错位,也能将端子零件向支承部引导。
[0013]
(5)优选地,在所述长边侧内壁面中的比所述支承部靠后方的区域形成有能使所述端子零件面接触的承受面。在端子零件以与长边侧内壁面接触的状态装配的情况下,当长边侧内壁面中的与端子零件的接触面积小时,则长边侧内壁面中的与端子零件的接触部位有可能变形。本公开中,因为作为长边侧内壁面中的与端子零件的接触部位的承受面与端子零件面接触,所以能防止长边侧内壁面的变形。
[0014]
(6)在(5)中,优选地,在所述长边侧内壁面中的比所述承受面靠后方的区域形成有相对于所述贯穿孔的贯穿方向的倾斜角度比所述承受面大的引导面。根据该结构,在将端子零件从后方插入到贯穿孔时,能防止承受面被端子零件损伤。
[0015]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实施例1]参照图1~图6说明将本公开的连接器具体化的实施例1。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在本实施例1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1、3~5中的左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4、6所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关于左右方向,将图2、6所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左方、右方。
[0016]
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有作为装配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功能。连接器通过在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一个壳体10组装多个端子零件30而构成。端子零件30是将细长的金属板材垂直弯曲加工而成形的。
[0017]
如图1所示,端子零件30具有在前后方向直线状延伸的臂部31、和从臂部31的后端向下方直线状伸出的腿部32。臂部31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尺寸是比臂部3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小的尺寸。臂部31的前端部作为与未图示的对方侧端子连接的连接部33执行功能。如图5所示,在臂部31的左右两侧缘部中比连接部33靠后方的部位形成有一对咬入突起35。腿部32的下端部作为用于与电路基板连接的基板装配部34执行功能(参照图1)。
[0018]
壳体10是具有端子保持部11和罩部12的单一部件,端子保持部11形成使厚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壁状,罩部12从端子保持部11的外周缘向前方呈方筒状突出。在端子保持部11形成有将端子保持部11在前后方向贯穿的形态的多个贯穿孔13。在本实施例1中,将前后方向和贯穿孔13的贯穿方向以同义使用。如图6所示,在从前方观看端子保持部11(壳体10)的主视时,端子保持部11的前表面中的各贯穿孔13的开口形状形成在左右方向细长的狭缝状。也就是说,端子保持部11的前表面中的贯穿孔13的开口形状是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两个长边13l和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两个短边13s的长方形。
[0019]
贯穿孔13的内表面由上下对称的一对长边侧内壁面14和左右对称的一对短边侧内壁面18构成。长边侧内壁面14的宽度尺寸比短边侧内壁面18的高度尺寸大。多个贯穿孔13在上下方向上以一定的间距排列,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也以一定的间距排列。在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贯穿孔13以长边13l彼此形成平行的方式并列地配置。
[0020]
如图3、4所示,长边侧内壁面14由如下构成:平行面15,与贯穿孔13的贯穿方向平行;承受面16,由相对于平行面15倾斜的平面构成;以及引导面17,相对于平行面15倾斜。平行面15配置于贯穿孔13的前端部。上侧的平行面15与下侧的平行面15之间的上下间隔是比端子零件30的臂部31的厚度尺寸大的尺寸。承受面16相对于平行面15的后端以钝角相连。
[0021]
上侧的承受面16和下侧的承受面16的对置间隔在承受面16的前端最小,朝向后方逐渐变大。引导面17配置于贯穿孔13的后端部,相对于承受面16的后端以钝角相连。上侧的引导面17和下侧的引导面17的对置间隔在引导面17的前端最小,朝向后方逐渐变大。引导面17相对于平行面15的倾斜角度比承受面16相对于平行面15的倾斜角度大。
[0022]
如图5所示,短边侧内壁面18由构成短边侧内壁面18的前端侧区域的前部内侧面19f和构成短边侧内壁面18的后端侧区域的后部内侧面19r构成。前部内侧面19f是与贯穿孔13的贯穿方向平行的平面。左右两前部内侧面19f的左右方向的间隔是比端子零件30的臂部31的宽度尺寸稍大的尺寸。前部内侧面19f的后端位于比承受面16的前端靠后方、且比承受面16的后端靠前方。后部内侧面19r由相对于前部内侧面19f倾斜的平面构成,相对于前部内侧面19f的后端以锐角相连。左侧的后部内侧面19r和右侧的后部内侧面19r的对置
间隔在后部内侧面19r的前端最小,朝向后方逐渐变大。
[0023]
在贯穿孔13的内表面形成有四个支承部20。在上侧的长边侧内壁面14中的左右两端部,在左右方向空开间隔地配置有向下突出的形态的两个支承部20。在下侧的长边侧内壁面14中的左右两端部,在左右方向空开间隔地配置有向上突出的形态的两个支承部20。在上下方向对置的两个支承部20的间隔设定成与端子零件30的臂部31的厚度尺寸相同或比其稍小的尺寸。此外,在图3、4、6中,从平行面15算起的支承部20的突出尺寸为了容易理解说明而夸张地绘画。
[0024]
在将端子零件30装配于壳体10时,将罩部12的臂部31从壳体10的后方插入到贯穿孔13。在臂部31插入的状态下,左右一对咬入突起35咬入前部内侧面19f。通过该咬入作用,端子零件30相对于端子保持部11保持为被限制向前后方向的相对移位的状态。
[0025]
贯穿孔13中比支承部20靠后方的区域中的两个长边侧内壁面14彼此的对置间隔朝向后方逐渐扩大。在从壳体10的后方将端子零件30插入到贯穿孔13时,即使端子零件30在上下方向错位,也能将端子零件30向支承部20引导。即,在贯穿孔13的后端部形成有相对于前后方向向上下方向倾斜的一对引导面17,在引导面17的前方也形成有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承受面16。因此,即使在插入时臂部31的前端部的位置向上下偏离,臂部31也被引导面17的倾斜和承受面16的倾斜引导到平行面15内。另外,因为在贯穿孔13的后端部形成有相对于前后方向向左右方向倾斜的左右一对后部内侧面19r,所以即使在插入时臂部31的前端部的位置向左右偏离,臂部31也被后部内侧面19r的倾斜引导到前部内侧面19f内。
[0026]
在端子保持部11没有弯曲变形的情况下,在上下排列的多个贯穿孔13的贯穿方向(即平行面15的朝向)全都在前后方向一致。在该情况下,如图所示,所有的端子零件30的臂部31与贯穿孔13的贯穿方向平行地插入,所以臂部31的上下两面和平行面15以在上下空开间隔地对置的状态变为平行的朝向。
[0027]
如图3所示,在臂部31与贯穿孔13的贯穿方向平行地装配的情况下,上侧的承受面16与臂部31的上表面之间的承受面侧间隙16c、和下侧的承受面16与臂部31的下表面之间的承受面侧间隙16c成为上下对称。承受面侧间隙16c的上下尺寸在承受面16的前端(即在前后方向上离支承部20近的一侧的端部)为最小尺寸,在承受面16的后端(即在前后方向上离支承部20远的一侧的端部)成为最大尺寸。
[0028]
上侧的引导面17与臂部31的上表面之间的引导面侧间隙17c、和下侧的引导面17与臂部31的下表面之间的引导面侧间隙17c也成为上下对称。引导面侧间隙17c的上下尺寸在引导面17的前端(即在前后方向上离支承部20近的一侧的端部)为最小尺寸,在引导面17的后端(即在前后方向上离支承部20远的一侧的端部)成为最大尺寸。
[0029]
壳体10通过在模具(省略图示)中填充熔融树脂而成形,所以有时在成型过程中发生变形。在从侧方与贯穿孔13的长边13l平行地观看壳体10的侧视时,在端子保持部11以弯曲的方式变形的情况下,在上下排列的多个贯穿孔13的贯穿方向(即平行面15的朝向)变为微妙地不同的朝向。因此,至少一个贯穿孔13的贯穿方向朝向相对于前后方向稍微倾斜的方向。在该情况下,关于所有的贯穿孔13也将所有的臂部31与前后方向平行地在贯穿孔13中贯穿。由此,所有的连接部33在侧视时在相互平行的朝向一致,所以能够使所有的连接部33与多个对方侧端子(图示省略)顺利地连接。
[0030]
在贯穿方向相对于前后方向为斜向的贯穿孔13中,如图4所示,臂部31相对于贯穿
孔13的贯穿方向及平行面15倾斜地装配。在该贯穿孔13的前端部,从平行面15突出的支承部20支承臂部31,所以臂部31不会与平行面15干涉。另外,在侧视时,支承部20的突出端位于承受面16向前方延长的延长线上,所以在臂部31相对于贯穿孔13最倾斜时,臂部31相对于承受面16的整个区域成为面接触状。因为引导面17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承受面16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所以在与承受面16面接触的状态下,臂部31不会与引导面17干涉。
[0031]
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有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0和多个端子零件30。在壳体10形成有将端子保持部11在前后方向贯穿的多个贯穿孔13。贯穿孔13的主视的开口形状形成在左右方向长的狭缝状。多个贯穿孔13以贯穿孔13的长边13l彼此成为平行的方式并列地配置。多个端子零件30以相对于多个贯穿孔13单独地贯穿的状态装配于壳体10。
[0032]
在贯穿孔13的内表面形成有突起状的支承部20,支承部20以在上下夹着端子零件30的方式抵接于端子零件30的外表面。支承部20仅配置于贯穿孔13的内表面中沿着长边13l的上下两个长边侧内壁面14。四个支承部20仅从长边侧内壁面14中贯穿孔13的贯穿方向上的一部分突出。
[0033]
在两个长边侧内壁面14形成有夹着支承端子零件30的两对支承部20。在上下夹着端子零件30的支承部20彼此成对。两个长边侧内壁面14中、在贯穿孔13的贯穿方向上除支承部20以外的区域(比支承部20靠后方的整个区域)的对置间隔大于端子零件30的厚度尺寸。根据该结构,端子零件30相对于贯穿孔13的装配方向能设定在以支承部20为支点的预定角度的范围内。因此,即使壳体10弯曲,也能使多个端子零件30与相互平行的方向一致地装配。
[0034]
端子零件30具有在装配于壳体10的状态下从壳体10的端子保持部11向前方突出的连接部33。支承部20仅配置于贯穿孔13的前端部。根据该结构,与支承部20仅配置于贯穿孔13的后端部相比,连接部33和支承部20的前后方向的间隔短,所以能使连接部33的位置稳定。
[0035]
在支承部20与本实施例1不同,遍及长边侧内壁面14的长边13l方向整个区域而形成的情况下,将端子零件30插入到贯穿孔13时的支承部20和端子零件30的接触面积大,所以插入阻力大。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1中,支承部20仅配置于长边侧内壁面14的长边13l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由此,将端子零件30插入到贯穿孔13时的支承部20和端子零件30的接触面积变小,所以插入阻力减小。
[0036]
在长边侧内壁面14中的比支承部20靠后方的区域形成有能使端子零件30面接触的承受面16。在端子零件30以与长边侧内壁面14接触的状态装配的情况下,当长边侧内壁面14中的与端子零件30的接触面积小时,则长边侧内壁面14中的与端子零件30的连接部位有可能变形。本公开中,因为作为长边侧内壁面14中的与端子零件30的连接部位的承受面16相对于端子零件30面接触,所以能防止长边侧内壁面14的变形。
[0037]
在长边侧内壁面14中的比承受面16靠后方的区域形成有相对于贯穿孔13的贯穿方向的倾斜角度比承受面16大的引导面17。根据该结构,在将端子零件30从后方插入到贯穿孔13时,能防止承受面16被端子零件30损伤。
[0038]
[其他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
意欲本发明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请求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变更,也包括如下述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支承部仅配置于贯穿孔的前端部,但是支承部也可以仅配置于贯穿孔的后端部、或者仅配置于贯穿孔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承部仅配置于长边侧内壁面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但是支承部也可以仅配置于长边侧内壁面的长边方向中央部,还可以遍及长边侧内壁面的长边方向整个区域而连续。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承部仅配置于贯穿孔的贯穿方向上的前端部,但是支承部也可以仅配置于贯穿孔的贯穿方向上的后端部,还可以仅配置于贯穿孔的贯穿方向上的中央部。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端子零件倾斜时端子零件和长边侧内壁面面接触,但是也可以使得端子零件在倾斜时与长边侧内壁面中的突起状的部位接触。在上述实施例中,在长边侧内壁面中的比所述承受面靠后方的区域形成有引导面,但是也可以不形成这样的引导面,且承受面形成到贯穿孔的后端。附图标记说明
[0039]
10:壳体11:端子保持部12:罩部13:贯穿孔13l:长边13s:短边14:长边侧内壁面15:平行面16:承受面16c:承受面侧间隙17:引导面17c:引导面侧间隙18:短边侧内壁面19f:前部内侧面19r:后部内侧面20:支承部30:端子零件31:臂部32:腿部33:连接部34:基板装配部35:咬入突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