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公开涉及端子盖。
背景技术:2.本公开的端子盖使用于对主要搭载于车辆的机器例如电池、交流发电机、启动器等的端子连接部进行保护的用途。一般来说,这样的端子盖不是在车辆的组装工序中在将端子螺栓拧紧于车载机器后安装,而在线束的制造商处以在紧固有端子的电线上预先插通端子盖的状态制造,这被纳入车辆的组装线。并且,在端子向车载机器连接的连接工序中,将端子盖的一部分打开使端子的连接部分露出,在将端子用螺栓及螺母紧固后,关闭端子盖以保护端子。为了进一步顺利地进行上述的连接工序,期望如下:安装有端子盖的带端子的电线以端子盖将端子的连接部分露出的状态临时卡止,搬运到车辆的组装线。
3.以往,作为这样的端子盖的一例,已知日本特开平8-96863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端子盖。该端子盖具备盖部,由收纳电线并安装于接线柱侧的盖主体、和经由铰链与盖部结合的保护开闭体构成。在盖部设置有临时卡止凸起,在保护开闭体上设置有与临时卡止凸起卡合的卡止孔。保护开闭体在开放状态下临时卡止于盖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9686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5.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端子盖中,在开放状态下与卡止孔卡合的临时卡止凸起露出到外部。因此,例如在搬运安装有该端子盖的带端子的电线时,有可能通过外力解开临时卡止,从而开放状态解除。
6.本公开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完成的,以提供通过外力难以解除开放状态的端子盖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7.本公开的端子盖,具备:端子保护体,其具有在上方开口的开口部;电线保护部,其与所述端子保护体连续地向后方设置;以及盖体,其经由铰链与所述电线保护部的前端结合,并能从上方开闭所述开口部,在所述电线保护部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地设置有卡止壁,所述卡止壁具备卡止凸起,所述盖体具备突出部和包围部,在所述开口部被封闭的闭合状态下,所述突出部比所述电线保护部的所述上表面向上方突出,所述包围部比所述突出部向下方连续地设置,且比所述突出部向外侧扩大,在所述突出部设置有卡止部,通过所述卡止壁抵接于所述突出部,且所述卡止凸起和所述卡止部卡止,从而将所述盖体保持为所述开口部开放的开放状态,在所述开放状态下,所述卡止壁以使所述卡止部不露出到外部的方式覆盖,所述包围部以使所述卡止凸起不露出到外部的方式覆盖。
发明效果
8.根据本公开,能提供通过外力难以解除开放状态的端子盖。
附图说明
9.图1是实施方式的闭合状态的端子盖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开放状态的端子盖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图5是图4的c-c剖视图。图6是示出图5的卡止凸起周边的放大图。图7是示出图4的d-d截面的放大立体图。图8是示出图7的薄壁部周边的放大图。图9是示出图4的e-e截面中盖体周边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0011]
(1)本公开的端子盖,具备:端子保护体,其具有在上方开口的开口部;电线保护部,其与所述端子保护体连续地向后方设置;以及盖体,其经由铰链与所述电线保护部的前端结合,并能从上方开闭所述开口部,在所述电线保护部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地设置有卡止壁,所述卡止壁具备卡止凸起,所述盖体具备突出部和包围部,在所述开口部被封闭的闭合状态下,所述突出部比所述电线保护部的所述上表面向上方突出,所述包围部比所述突出部向下方连续地设置,且比所述突出部向外侧扩大,在所述突出部设置有卡止部,通过所述卡止壁抵接于所述突出部,且所述卡止凸起和所述卡止部卡止,从而将所述盖体保持为所述开口部开放的开放状态,在所述开放状态下,所述卡止壁以使所述卡止部不露出到外部的方式覆盖,所述包围部以使所述卡止凸起不露出到外部的方式覆盖。
[0012]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开放状态下,卡止部及卡止凸起不露出到外部,因此通过外力难以解除开放状态。
[0013]
(2)优选地,所述卡止壁以左右对置的方式设置有一对。
[0014]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在一对卡止壁之间嵌入突出部,且卡止部和卡止凸起卡止,从而通过外力难以解除开放状态。
[0015]
(3)优选地,在所述电线保护部的所述铰链的附近设置有以越朝向上方则越朝向前方的方式倾斜的第1锥面,在所述开放状态下,在所述突出部的前端设置有以越朝向上方则越朝向前方的方式倾斜的第2锥面,通过使处于所述开放状态的所述盖体向前方滑动,从而所述第1锥面和所述第2锥面能卡合。
[0016]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处于开放状态的盖体向前方滑动,从而第1锥面和第2锥面卡合,产生盖体相对于电线保护部向上方移动的力,因此容易手动解除开放状态。
[0017]
(4)优选地,在所述卡止凸起的后端设置有第3锥面,所述第3锥面以越朝向后方越接近所述卡止壁的方式倾斜。
[0018]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处于开放状态的盖体向前方滑动,从而卡止凸起跨上突出部的侧面,卡止部和卡止凸起的卡止容易解开,因此容易手动解除开放状态。
[0019]
(5)优选地,在所述开放状态下,在所述突出部的所述卡止部的后方且下方,以所述突出部越朝向下方越成为成为厚壁的方式设置有第4锥面,通过使处于所述开放状态的所述盖体向前方滑动,从而所述卡止凸起和所述第4锥面能卡合。
[0020]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处于开放状态的盖体向前方滑动,从而卡止凸起跨上突出部的侧面,卡止部和卡止凸起的卡止容易解开,因此容易手动解除开放状态。
[0021]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以下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希望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22]
《实施方式》一边参照图1至图9一边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端子盖]本实施方式的端子盖1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如图2所示,端子盖1作为使用螺母等紧固构件4将端子2紧固于接线柱3的紧固部分的保护构件使用。如图1及图2所示,端子盖1具备:端子保护体10,具有开口部11;电线保护部20,与端子保护体10连续地设置;以及盖体30,能开闭开口部11。在以下说明中,将端子盖1的长度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在端子保护体10的后方配置有电线保护部20,端子保护体10的开口部11在上方开口。
[0023]
[端子保护体、开口部]如图2所示,端子保护体10具有呈筒状、在上下方向开口的周壁12。端子保护体10的周壁12的上侧开口通过开口部11构成。如图1所示,开口部11由呈圆顶状的盖体30封闭。这样,开口部11用盖体30封闭的状态为闭合状态。在闭合状态下,如图3所示,设置于端子保护体10的周壁12的一对卡止片13和设置于盖体30的一对卡止突起31卡止。端子保护体10的周壁12的下侧开口能接纳接线柱3。
[0024]
[电线保护部、卡止壁、卡止凸起、第3锥面]电线保护部20呈筒状,在前后方向开口。电线保护部20通过以图4所示的铰链20h为支轴,使上侧电线保护部20u相对于下侧电线保护部20l旋转,并使图1及图4所示的锁定突起20a和锁臂20b卡止而形成。如图4所示,电线保护部20具有左右一对侧壁28和将侧壁28的上端彼此连结的顶壁29。如图1所示,在电线保护部20的上表面21的前半部分,向上方延伸地设置有一对卡止壁22。一对卡止壁22位于电线保护部20的顶壁29的左端及右端。如图4所示,各卡止壁22通过使一对侧壁28突出到比顶壁29的上表面21靠上方,从而相互对置且平行地配置。如图1及图4所示,在一对卡止壁22的内侧面设置有一对卡止凸起23。卡止凸起23向左右方向(一对卡止壁22相互对置的方向)突出地形成。如图6所示,在卡止凸起23的后端设置有第3锥面24。第3锥面24以越朝向后方越接近卡止壁22的方式倾斜。
[0025]
[铰链、第1锥面]如图9所示,在电线保护部20的顶壁29的前端,向上方突出地设置有解除辅助壁25。在解除辅助壁25通过具有可挠性的铰链26结合盖体30。在解除辅助壁25的上侧设置有第1锥面27。第1锥面27以越朝向上方越朝向前方的方式倾斜。
[0026]
[盖体、突出部、包围部、第2锥面]
如图1所示,盖体30能以铰链26为支轴转动,保持为闭合状态(图1)和开口部11开口的开放状态(图2)。盖体30具备突出部32和包围部33,在闭合状态下,突出部32向比电线保护部20的上表面21靠上方突出,包围部33向比突出部32靠下方连续地设置。突出部32构成盖体30的上侧部分,并且具有周壁32a。如图3所示,包围部33向比周壁32a靠外侧扩大地形成。如图9所示,在开放状态下,在突出部32的前端设置有第2锥面36。第2锥面36以越朝向上方越朝向前方的方式倾斜。
[0027]
[卡止部、第4锥面]如图7所示,在突出部32形成有周壁32a的一部分减薄的薄壁部34。如图4所示,在开放状态下,薄壁部34以与一对卡止壁22对置的方式配置有一对。如图8所示,在开放状态下,在薄壁部34的前半部分设置有卡止部35。如图5所示,在开放状态下,突出部32嵌入到一对卡止壁22之间,周壁32a和一对卡止壁22在左右方向抵接。另外,如图4及图8所示,卡止部35从下方卡止于卡止凸起23。如图8所示,在开放状态下,在薄壁部34的后半部分设置有第4锥面37。第4锥面37比卡止部35凹陷。第4锥面37以突出部32的周壁32a越朝向下方越成为成为厚壁的方式倾斜。第4锥面37的上缘在与卡止部35相同的高度位置与薄壁部34连结。
[0028]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开放状态下,如图4所示,卡止壁22以使卡止部35不露出到外部的方式覆盖。另外,包围部33以使卡止凸起23不露出到外部的方式覆盖。即,在开放状态下,卡止部35及卡止凸起23不露出到外部。由此,外力难以直接作用于卡止部35及卡止凸起23。因此,例如在搬运时,通过外力难以解开卡止部35和卡止凸起23的卡止,可稳定地保持开放状态。
[0029]
另外,在上述的结构中,通过使处于开放状态的盖体30向前方滑动,从而如下所述,采用手动的开放状态的解除变得容易。此外,闭合状态下的铰链26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具有余裕地设定成容许盖体30向前方滑动的程度。
[0030]
当处于开放状态的盖体30向前方移动时,在图6中,通过第3锥面24与薄壁部34的后端卡合,从而卡止凸起23容易跨上周壁32a,容易将开放状态解除。
[0031]
另外,当使处于开放状态的盖体30向前方滑动时,在图9中,通过第1锥面27和第2锥面36卡合,从而盖体30被向前方按压并且也向上方移动。因此,盖体30容易从电线保护部20脱离,开放状态容易解除。
[0032]
而且,当处于开放状态的盖体30向前方及上方移动时,在图8中,卡止凸起23与第4锥面37卡合,容易跨上周壁32a。由此也容易解除开放状态。
[0033]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作用、效果。
[0034]
本实施方式的端子盖1具备:端子保护体10,具有在上方开口的开口部11;电线保护部20,与端子保护体10连续地向后方设置;以及盖体30,经由铰链26与电线保护部20的前端结合,能从上方开闭开口部11,在电线保护部20的上表面21,向上方延伸地设置有卡止壁22,卡止壁22具备卡止凸起23,盖体30具备突出部32和包围部33,在开口部11被封闭的闭合状态下,突出部32向比电线保护部20的上表面21靠上方突出,包围部33向比突出部32靠下方连续地设置,且向比突出部32靠外侧扩大,在突出部32设置有卡止部35,通过卡止壁22抵接于突出部32,且卡止凸起23和卡止部35卡止,从而将盖体30保持为开口部11开放的开放状态,在开放状态下,卡止壁22以使卡止部35不露出到外部的方式覆盖,包围部33以使卡止
凸起23不露出到外部的方式覆盖。
[0035]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开放状态下,卡止部35及卡止凸起23不露出到外部,因此,例如在搬运时,通过外力难以解除开放状态。
[0036]
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壁22以左右对置的方式设置有一对。
[0037]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在一对卡止壁22之间嵌入突出部32,且卡止部35和卡止凸起23卡止,从而通过外力难以解除开放状态。
[0038]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线保护部20的铰链26附近设置有以越朝向上方则越朝向前方的方式倾斜的第1锥面27,在开放状态下,在突出部32的前端设置有以越朝向上方则越朝向前方的方式倾斜的第2锥面36,通过使处于开放状态的盖体30向前方滑动,从而第1锥面27和第2锥面36能卡合。
[0039]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使处于开放状态的盖体30向前方滑动,从而第1锥面27和第2锥面36卡合,产生盖体30相对于电线保护部20向上方移动的力,因此容易手动解除开放状态。
[00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卡止凸起23的后端设置有第3锥面24,第3锥面24以越朝向后方越接近卡止壁22的方式倾斜。
[0041]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使处于开放状态的盖体30向前方滑动,从而卡止凸起23跨上突出部32的侧面,卡止部35和卡止凸起23的卡止容易解开,因此容易手动解除开放状态。
[004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放状态下,在突出部32的卡止部35的后方且下方,以突出部32越朝向下方越成为厚壁的方式设置有第4锥面37,通过使处于开放状态的盖体30向前方滑动,从而卡止凸起23和第4锥面37能卡合。
[0043]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使处于开放状态的盖体30向前方滑动,从而卡止凸起23跨上突出部32的侧面,卡止部35和卡止凸起23的卡止容易解开,因此容易手动解除开放状态。
[0044]
《其他实施方式》(1)在实施方式中,设为在电线保护部20的上表面21设置有左右一对卡止壁22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卡止壁的位置、个数能变更,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1a)设为在电线保护部的上表面的后方设置有一个卡止壁,且在开放状态下卡止壁从后方抵接于突出部的结构。(1b)设为在电线保护部的上表面的左右、后方设置有三个卡止壁的结构。(1c)设为在开放状态下能以将突出部的左右到后方包围的方式抵接的一个卡止壁,且该卡止壁具有多个卡止凸起的结构。
[0045]
(2)在实施方式中,设为具有使开放状态的解除性提高的多个锥面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这些锥面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附图标记说明
[0046]
1:端子盖2:端子3:接线柱4:紧固构件10:端子保护体11:开口部
12、32a:周壁13:卡止片20:电线保护部20a:锁定突起20b:锁臂20h、26:铰链20l:下侧电线保护部20u:上侧电线保护部21:上表面22:卡止壁23:卡止凸起24:第3锥面25:解除辅助壁27:第1锥面28:侧壁29:顶壁30:盖体31:卡止突起32:突出部33:包围部34:薄壁部35:卡止部36:第2锥面37:第4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