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罩及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91003发布日期:2023-02-04 08:27阅读:30来源:国知局
电线罩及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电线罩及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如下电线罩:其安装于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后侧,将从连接器向嵌合方向后侧引出的多条电线向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并引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记载的横向伸出连接器用的罩(相当于电线罩)如该文献的图6所示,在防水横向伸出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后侧安装有罩,多条电线在罩的内部弯曲并从电线引出口横向伸出。
3.上述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罩由主体罩和盖罩构成,在主体罩的内表面突出有导向肋,该导向肋确保电线的笔直部。在该罩中,通过在使电线沿着导向肋布线而确保笔直部后使电线横向弯曲,从而防止防水橡胶栓变形而在连接器内发生浸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465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5.但是,当从电线罩引出的电线被强烈拉拽时,有可能电线从连接器的端子脱离。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罩中对此没有充分研讨。在本说明书中,公开如下技术:在将从连接器引出的多条电线向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引出的电线罩中,以小型的结构实现即使电线产生端子的脱离方向的力,电线也不易从端子脱离。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6.本公开的电线罩,安装于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后侧,所述连接器具有:多个端子,在与所述嵌合方向正交的第1正交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和多条电线,与各所述端子连接,从所述嵌合方向后侧引出,该电线罩具备壳体和辅助构件,所述壳体具有供所述多条电线插入的插入口、和将从所述插入口插入的所述多条电线向与所述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导出的导出口,所述辅助构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辅助各所述电线的立体的弯曲,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各所述电线被所述辅助构件辅助而立体地弯曲,并从所述导出口导出。发明效果
7.根据本公开的电线罩,在将从连接器引出的多条电线向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引出的电线罩中,能以小型的结构实现即使电线产生端子的脱离方向的力,电线也不易从端子脱离。
附图说明
8.图1是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图3是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连接器的立体图。图5是连接器的剖视图。图6是电线罩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连接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连接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将连接器结构分解的俯视图。图10是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连接器结构的剖视图。图12是实施方式3的电线罩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将其他实施方式的电线罩分解的俯视图。图14是将其他实施方式的电线罩分解的俯视图。图15是将其他实施方式的电线罩分解的俯视图。图16是将其他实施方式的电线罩分解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9.[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0010]
(1)本公开的电线罩,安装于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后侧,所述连接器具有:多个端子,在与所述嵌合方向正交的第1正交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和多条电线,与各所述端子连接,从所述嵌合方向后侧引出,该电线罩具备壳体和辅助构件,所述壳体具有供所述多条电线插入的插入口、和将从所述插入口插入的所述多条电线向与所述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导出的导出口,所述辅助构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辅助各所述电线的立体的弯曲,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各所述电线被所述辅助构件辅助而立体地弯曲,并从所述导出口导出。
[0011]
在前述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罩中,在罩的内部,各电线的弯曲不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罩中,在电线被拉拽时,越靠成为弯曲外侧的电线,作用越大的力,因此成为弯曲外侧的电线容易从端子脱离。根据本公开的结构,因为在电线罩的内部,各电线分别被辅助构件辅助弯曲,所以能使各电线的弯曲均匀。因此,在电线被拉拽时作用于各电线的力均匀化,能抑制较大的力作用于成为弯曲外侧的电线。
[0012]
但是,为了使各电线的弯曲均匀并且向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引出电线,也能够在电线罩的内部通过辅助构件分别辅助各电线使其平面地仅弯曲一次。但是,在该情况下,在电线与辅助构件之间发生摩擦的地方仅为一处。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电线罩中,通过辅助构件辅助各电线使其立体地弯曲。当使电线立体地弯曲时,电线弯曲两次以上,所以与仅弯曲一次的情况相比,在电线与辅助构件之间发生摩擦的地方增加。因此,能减小将电线从
连接器的端子拔出的力。另外,当使电线立体地弯曲时,与平面地弯曲两次以上的情况相比,能以小型的结构实现:使在电线与辅助构件之间发生摩擦的地方增加,并且将电线向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引出。
[0013]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结构,在将从连接器引出的多条电线向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引出的电线罩中,能以小型的结构实现如下:即使电线产生端子的脱离方向的力,电线也不易从端子脱离。
[0014]
(2)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第1罩,相对于所述多条电线配置于与所述嵌合方向及所述第1正交方向双方正交的第2正交方向的一侧;和第2罩,隔着所述多条电线与所述第1罩对置,所述辅助构件是配置于所述第2罩与所述电线之间的板状构件,从所述插入口插入并向所述嵌合方向后侧延伸的各所述电线在已通过所述辅助构件的位置被所述辅助构件辅助而向所述第2罩侧弯曲,向所述第2罩侧弯曲的各所述电线被所述辅助构件辅助而向所述导出口侧弯曲。
[0015]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电线向第2罩侧弯曲的地方在电线与辅助构件之间发生摩擦,在向第2罩侧弯曲的各电线向导出口侧弯曲的地方在电线与辅助构件之间发生摩擦。即,根据上述的电线罩,通过电线立体地弯曲,从而在电线与辅助构件之间的两处发生摩擦。因此,与使电线平面地仅弯曲一次的情况相比,能减小从端子拔出电线的力。
[0016]
(3)优选地,所述辅助构件的所述嵌合方向后侧的缘部从所述第1正交方向的任一侧朝向另一侧向所述嵌合方向后侧倾斜。
[0017]
根据上述的结构,因为辅助构件的嵌合方向后侧的缘部倾斜,所以能使电线立体地弯曲并且相对于嵌合方向垂直地引出或者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引出。
[0018]
(4)优选地,在所述辅助构件的所述缘部形成有一个或者多个凹部,在已通过所述辅助构件的位置被所述辅助构件辅助而向所述第2罩侧弯曲的各所述电线通过所述凹部。
[0019]
根据上述的结构,因为通过凹部限制电线的位置,所以能抑制壳体内的电线的动作。
[0020]
(5)优选地,所述凹部按每条所述电线形成。
[0021]
根据上述的结构,因为按每条电线形成有凹部,所以与例如按每两条电线或者每三条电线等那样按每多条电线设置一个凹部的情况相比,能更可靠地抑制壳体内的电线的动作。
[0022]
(6)优选地,所述凹部从所述第2正交方向观看为三角形。
[0023]
根据上述的结构,因为从第2正交方向观看,以构成三角形的两边中的一边支点使电线弯曲,在以该一边为支点弯曲的电线通过凹部后,以另一边为支点使电线弯曲,由此将电线相对于嵌合方向垂直地引出或者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引出变得更容易(7)优选地,所述辅助构件通过铰链连结到所述壳体。
[0024]
根据上述的结构,因为辅助构件通过铰链连结到壳体,所以与辅助构件和壳体不连结的情况相比,安装电线罩的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
[0025]
(8)优选地,具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相对于所述辅助构件配置于所述嵌合方向后侧,与所述辅助构件协作地限制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电线的动作。
[0026]
根据上述的结构,辅助构件和限制部协作地限制电线的动作,由此能更可靠地抑制壳体内的电线的动作。
[0027]
(9)本公开的连接器结构,具备连接器和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线罩,所述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具有:多个端子,在与嵌合方向正交的第1正交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和多条电线,与各所述端子连接,从所述嵌合方向后侧引出,所述电线罩安装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嵌合方向后侧。
[0028]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具备将从连接器引出的多条电线向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引出的电线罩的连接器结构中,能以小型的结构实现:即使电线产生端子的脱离方向的力,电线也不易从端子脱离。
[0029]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以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0030]
《实施方式1》参照图1至图9说明实施方式1。在以后的说明中,所谓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以图1中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为基准。前后方向是嵌合方向的一例。左右方向是与嵌合方向正交的第1正交方向的一例。上下方向是与嵌合方向及第1正交方向双方正交的第2正交方向的一例。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对一部分构件标注附图标记,对其他的构件省略附图标记。
[0031]
(1)连接器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结构1具有与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2和安装于连接器2的后侧的电线罩3。
[0032]
如图3及图4所示,连接器2为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呈在上下扁平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在连接器2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腔10。多个腔10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腔10在前方及后方开口。
[0033]
在连接器2的上表面,从连接器2的前端部向后方延伸地形成有能弹性变形的锁臂11。在锁臂1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地形成有锁定部12,锁定部12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卡合孔卡合。在锁臂11的后端部设置有把持部15,把持部15呈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通过作业人员将手指搭在把持部15而能使锁臂11弹性变形。在连接器2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保护肋14。保护肋14的从连接器2的突出高度尺寸设定得比锁臂11的从连接器2的上表面的突出高度尺寸大。
[0034]
在连接器2的后端部设置有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突出的端肋16。在连接器2的上表面,端肋16设置于连接器2的左右两端部。在连接器2的左右两侧面,端肋16设置于上下方向的整个区域。在连接器2的下表面,端肋16设置于左右方向的整个区域。
[0035]
如图5所示,在各腔10的内部收纳有金属制的阴端子17(端子的一例)。阴端子17呈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筒状。在阴端子17的后端部连接有电线4。电线4通过将芯线的外周面用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包覆部包围而构成。电线4的末端部分被剥掉绝缘包覆部而露出芯线。实施方式1的芯线是由一根金属线构成的所谓的单芯线。芯线也可以将多根金属细线绞合而构成的绞线。电线4的芯线通过压接、焊接、软钎焊等连接到阴端子17,从阴端子17向后侧延伸。在图5中未图示,但是在腔10的内部且阴端子17的后侧设置有防脱部,防脱部防止阴端子17向后侧脱离。因此,即使电线4被向后侧拉拽,阴端子17也不向比图14所示的位置
靠后侧移动。
[0036]
如图1所示,电线罩3用于使从连接器2向后侧引出的多条电线4的朝向向右侧(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例)弯曲90度。电线罩3具备图1所示的第1罩21及第2罩22和图6所示的辅助构件24。如图1所示,第1罩21和第2罩22构成电线罩3的壳体23。如图6所示,第1罩21具有底壁部30、从底壁部30的外周缘部立起的四个侧壁部31(31a、31b、31c、31d)。底壁部30在俯视时为具有底边51、左边52、右边(未图示)、上边53这四个边的四边形,右边比左边52长。因此,上边53从底边51的左端朝向右端以远离底边51的方式倾斜。具体而言,上边53相对于底边51以45度的角度倾斜。45度是一例。上边53的角度能适当决定。在以后的说明中,将上边53称为斜边53。
[0037]
沿着底壁部30的斜边53立起的侧壁部31c(限制部的一例)与后述的辅助构件24协作地限制壳体23内的电线4的前后方向的动作。如图2所示,在侧壁部31c的外表面形成有卡止突起32,形成于第2罩22的锁臂60与卡止突起32卡止。如图6所示,沿着底壁部30的底边51立起的侧壁部31a的中央部分被切口成矩形。被切口成矩形的部分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比在左右方向排列的多条电线4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宽,构成用于将多条电线4插入到壳体23的内部的插入口36。
[0038]
沿着底壁部30的右边立起的侧壁部31d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被切口成矩形。被切口的部分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比弯曲90度而向右侧延伸的多条电线4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宽,构成从插入口36插入的多条电线4向右侧导出的导出口37。在沿着底壁部30的左边52立起的侧壁部31b形成有卡止孔35,设置于后述的辅助构件24的被卡止部66与卡止孔35卡止。
[0039]
在第1罩21的前侧一体设置有第1导向部38,第1导向部38具有被从上侧插入连接器2的端肋16的槽。具体而言,第1导向部38具有从侧壁部31d的外表面向前侧伸出的右壁部38a、从侧壁部31b的外表面向前侧伸出的左壁部38b、以及从底壁部30的下表面向前侧伸出的下壁部38c。在右壁部38a的朝向左侧的面形成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纵槽39。在左壁部38b的朝向右侧的面形成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纵槽39。在下壁部38c的朝向上侧的面形成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槽40。这些槽39及40的前后方向的宽度与端肋16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大致一致。
[0040]
如图1所示,第2罩22配置于多条电线4的上侧,隔着多条电线4与第1罩21对置。在俯视时,第2罩22的外周形状与第1罩21的外周形状大致一致。如图6所示,第2罩22为大致平板状。第2罩22通过铰链25能转动地连结到第1罩21。在第2罩22的前侧一体设置有第2导向部43,第2导向部43具有被插入连接器2的端肋16的上端部的槽42。具体而言,第2导向部43具有从第2罩22的右侧的端面向前侧伸出的右侧导向部43a和从第2罩22的左侧的端面向前侧伸出的左侧导向部43b。在右侧导向部43a的朝向左侧的面形成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纵槽42。在左侧导向部43b的朝向右侧的面形成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纵槽42。这些槽42的前后方向的宽度与端肋16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大致一致。在这些纵槽42的下侧形成有壁44,壁44用于防止端肋16朝向上侧。
[0041]
如图2及图6所示,在第2罩22的后侧形成有能弹性变形的锁臂60,锁臂60与形成于
侧壁部31c的外表面的卡止突起32卡止。
[0042]
参照图6对辅助构件24进行说明。辅助构件24在壳体23的内部辅助各电线4的立体的弯曲。辅助构件24是配置于第2罩22与电线4之间的板状构件,通过铰链26能转动地连结到第1罩21的侧壁部31d。辅助构件24的外周形状从上侧观看与壳体23的内部空间的形状大致一致,但是前后方向的宽度比壳体23的内部空间的前后方向的宽度窄。
[0043]
在辅助构件24转动而收纳于壳体23的内部的状态下,辅助构件24的嵌合方向后侧的缘部变为从左右方向的左侧(第1正交方向的任一侧的一例)朝向右侧(另一侧的一例)向嵌合方向后侧倾斜的状态。在辅助构件24的嵌合方向后侧的缘部形成有多个凹部65。凹部65的数量与电线4的数量相同。各凹部65在俯视时形成为直角三角形。通过直角三角形的凹部65相连地形成多个,从而辅助构件24的嵌合方向后侧的缘部形成为阶梯状。
[0044]
在辅助构件24的右端部一体设置有朝向上侧突出的能弹性变形的被卡止部66。被卡止部66具有朝向上侧延伸的臂部和从臂部的顶端部向右侧伸出的卡止爪。当辅助构件24关闭时,卡止爪与形成于第1罩21的侧壁部31b的卡止孔35卡止,由此辅助构件24被第1罩21锁定。
[0045]
(2)电线罩的安装如图7所示,在电线罩3向连接器2安装时,首先,连接器2的端肋16插入到电线罩3的第1导向部38的槽39及40,由此电线罩3安装于连接器2。当电线罩3安装于连接器2时,从连接器2的后侧引出的电线4变为如下状态:沿着第1罩21的上表面向后侧延伸,并跨越第1罩21的侧壁部31c进一步向后侧延伸。
[0046]
接着,如图8所示,各电线4分别在碰到侧壁部31c的内表面(斜面)的位置向上弯曲90度,在该状态下关闭辅助构件24。由此,从插入口36插入并向嵌合方向后侧延伸的各电线4变为在已通过辅助构件24的位置上被辅助构件24辅助而向上侧(第2罩22侧)弯曲的状态。并且,向上侧弯曲的电线4变为通过凹部65向上侧延伸的状态。
[0047]
接着,如图9所示,已通过凹部65的各电线4被辅助构件24辅助而向右侧(导出口37侧的一例)弯曲90度,从导出口37向外引出。接着,如图1及图2及所示,在各电线4从导出口37引出的状态下关闭第2罩22。当第2罩22关闭时,通过第2罩22的锁臂60与卡止突起32卡止,从而第1罩21和第2罩22被锁定。
[0048]
(3)实施方式的效果根据实施方式1的电线罩3,因为在电线罩3的内部,各电线4分别被辅助构件24辅助弯曲,所以能使各电线4的弯曲均匀。因此,在电线4被拉拽时作用于各电线4的力均匀化,能抑制较大的力作用于成为弯曲外侧的电线4。进一步地,电线罩3通过辅助构件24辅助各电线4使其立体地弯曲。当使电线4立体地弯曲时,电线4弯曲两次以上,所以与仅弯曲一次的情况相比,在电线4与辅助构件24之间发生摩擦的地方增加。因此,能减小将电线4从连接器2的阴端子17拔出的力。另外,当使电线4立体地弯曲时,与平面地弯曲两次以上的情况相比,能以小型的结构实现如下:使在电线4与辅助构件24之间发生摩擦的地方增加,并且将电线4向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引出。因此,根据实施方式1的结构,在将从连接器2引出的多条电线4向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引出的电线罩3中,能以小型的结构实现如下:即使电线4产生阴端子17的脱离方向
的力,电线4也不易从阴端子17脱离。
[0049]
根据电线罩3,在电线4向第2罩22侧弯曲的地方(电线4向上侧弯曲的地方)在电线4与辅助构件24之间发生摩擦,并在向第2罩22侧弯曲的各电线4向导出口37侧弯曲的地方(电线4向右侧弯曲的地方)在电线4与辅助构件24之间发生摩擦。即,根据电线罩3,通过电线4立体地弯曲而在电线4与辅助构件24之间的两处发生摩擦。因此,与将电线4仅平面地弯曲一次的情况相比,能减小从阴端子17拔出电线4的力。
[0050]
根据电线罩3,因为辅助构件24的嵌合方向后侧的缘部倾斜,所以能使电线4立体地弯曲并且相对于嵌合方向垂直地引出或者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引出。
[0051]
根据电线罩3,因为通过凹部65限制电线4的位置,所以能抑制壳体23内的电线4的动作。
[0052]
根据电线罩3,因为按每条电线4形成有凹部65,所以与例如按每两条电线4或者每三条电线4等那样按每多条电线4设置一个凹部的情况相比,能更可靠地抑制壳体23内的电线4的动作。
[0053]
根据电线罩3,因为从上下方向(第2正交方向)观看,凹部65为直角三角形,所以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直角的两边中的一边为支点使电线4弯曲,在以该一边为支点弯曲的电线4通过凹部后,以另一边为支点使电线4弯曲,由此将电线4相对于嵌合方向垂直地引出或者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引出变得更容易。
[0054]
根据电线罩3,因为辅助构件24通过铰链26连结到壳体23,所以与辅助构件24和壳体23不连结的情况相比,安装电线罩3的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
[0055]
根据电线罩3,辅助构件24和侧壁部31c(限制部)协作地限制电线4的前后方向的动作,由此能更可靠地抑制壳体23内的电线4的动作。
[0056]
根据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2,在具备将从连接器2引出的多条电线4向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引出的电线罩3的连接器结构1中,能以小型的结构实现:在电线4被拉拽的情况下降低电线4从连接器2的阴端子17脱离的可能性。
[0057]
《实施方式2》如图10所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结构201具备连接器202和电线罩203。连接器202的多个腔10分为上下两层地设置。上层的腔10相互在左右方向分离地配置成一列。下层的腔10也相互在左右方向分离地配置成一列。
[0058]
参照图11,对电线罩203的内部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电线4从连接器202的后侧向上下两层引出,但是在电线罩203的内部,那些电线4没有被上下分隔,上层的电线4和下层的电线4都在第1罩221与辅助构件224之间通过而向后侧延伸。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结构201在其他的方面与实施方式1实质上相同。
[0059]
《实施方式3》如图12所示,实施方式3的电线罩303的第1罩21和第2罩22借助辅助构件24连结。具体而言,第1罩21借助铰链301连结到辅助构件24。第2罩22借助铰链302连结到辅助构件24。实施方式3在其他的方面与实施方式1实质上相同。
[0060]
《其他实施方式》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范围。
[0061]
(1)上述实施方式1的辅助构件24按每一条电线4设置有一个凹部65。与此相对,也可以如图13所示的辅助构件424那样,按多条(在图13中为两条)电线4设置一个凹部465,多条电线4通过相同凹部465。
[0062]
(2)上述实施方式1的辅助构件24具备凹部65。与此相对,也可以如图14所示的辅助构件524那样仅具备一个凹部565。或者,辅助构件24也可以不具备凹部。
[0063]
(3)上述实施方式1的辅助构件24的凹部是直角三角形。与此相对,也可以如图15所示的凹部665那样形成为半圆状。
[0064]
(4)上述实施方式1的电线罩3具有斜边53。与此相对,也可以如图16所示的电线罩703那样不具有斜边53。在该情况下,辅助构件724也配合电线罩703的形状成为不具有斜边的形状。
[0065]
(5)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辅助构件24与电线罩形成为一体,但是辅助构件24也可以与连接器2形成为一体并从连接器2向嵌合方向后侧延伸。并且,向后侧延伸的辅助构件24也可以插入到电线罩3的壳体23而辅助电线4的立体的弯曲。
[0066]
(6)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以从上下方向(第2正交方向)观看凹部65为直角三角形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凹部65也可以为直角三角形以外的三角形。附图标记说明
[0067]
1:连接器结构2:连接器3:电线罩4:电线10:腔11:锁臂12:锁定部14:保护肋15:把持部16:端肋17:阴端子(端子的一例)21:第1罩22:第2罩23:壳体24:辅助构件25:铰链26:铰链30:底壁部31:侧壁部31a:侧壁部31b:侧壁部31c:侧壁部(限制部的一例)31d:侧壁部
32:卡止突起35:卡止孔36:插入口37:导出口38:导向部38a:右壁部38b:左壁部38c:下壁部39:纵槽40:横槽42:纵槽43:导向部43a:右侧导向部43b:左侧导向部44:壁51:底边52:左边53:上边60:锁臂65:凹部66:被卡止部201:连接器结构202:连接器203:电线罩221:第1罩224:辅助构件301:铰链302:铰链303:电线罩424:辅助构件465:凹部524:辅助构件565:凹部665:凹部703:电线罩724:辅助构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