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母线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57342发布日期:2022-05-11 08:1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母线接头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母线接头。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母线槽在进行两段之间的连接时,通常采用专用的接头器进行导电连接和固定,接头器通常要由中间导电连接件、绝缘件和坚固件等部分组成,零件种类多,其中间导电连接件需要消耗较多的导电材料,初期开模成本高,后期生产过程中,装配难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母线接头,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4.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方面,提供一种母线接头,包括若干导体组件,所述导体组件包括用于连接第一母线的第一弹性导体以及用于连接第二母线的第二弹性导体,所述第一弹性导体与所述第二弹性导体之间通过接头导体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接头导体的两端,所述接头导体的外部设置有绝缘层;若干所述导体组件相互平行设置并通过接头支架组件固定,所述接头支架组件呈一体结构,通过浇注成型设置于所述导体组件外部,或,所述接头支架组件包括若干连接支架,若干所述连接支架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套设在所述导体组件外部。
6.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导体与所述第二弹性导体结构相同或不同,其可以为弹性导电触指或弹性导电簧片。
7.可选的,所述绝缘层为绕设在所述接头导体外部的绝缘薄膜。
8.可选的,所述导体组件包括用于连接相线的三组相线组件。
9.可选的,所述导体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中性线的中性线组件,或,所述导体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中性线的中性线组件以及用于接地的地相组件。
10.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螺栓、铆钉、粘接胶或卡扣卡槽,若干所述连接支架之间螺栓连接、铆接、粘接或插接。
11.可选的,所述连接支架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支架上下设置或左右设置。
12.可选的,还包括母线槽相导体,所述母线槽相导体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弹性导体及所述第二弹性导体的数量相对应。
13.可选的,所述母线槽相导体呈一字型排列、品字形排列或田字形排列。
14.可选的,还包括母线相导体绝缘保护件,所述母线相导体绝缘保护件为整体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弹性导体与第二弹性导体,通过弹性导体连接两段母线导体,依靠弹性导体的弹性变形使母线导体与母线接头实现可靠连接,形成稳定的电流通路;若干导体组件之间通过接头支架组件固定,可以使得导体组件之
间稳定的保持在预设状态,避免导体组件固定不稳定而导致短路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可提高母线接头与母线导体的连接便捷性以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导体组件与接头支架组件连接状态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导体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接头支架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导体组件与接头支架组件、母线槽相导体以及母线相导体绝缘保护件组装状态示意图。
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导体组件与接头支架组件、母线槽相导体以及母线相导体绝缘保护件分解状态示意图。
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导体组件与接头支架组件、母线槽相导体以及母线相导体绝缘保护件截面图。
23.图中:
24.100、导体组件;110、第一弹性导体;120、第二弹性导体;130、接头导体;140、绝缘层;200、接头支架组件;210、连接支架;300、母线槽相导体;400、母线相导体绝缘保护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8.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母线接头,包括若干导体组件100,所述导体组件100包括用于连接第一母线的第一弹性导体110以及用于连接第二母线的第二弹性导体120,所述第一弹性导体110与所述第二弹性导体120之间通过接头导体130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接头导体130的两端,所述接头导体130的外部设置有绝缘层140;若干所述导体组件100相互平行设置并通过接头支架组件200固定,所述接头支架组件200呈一体结构,通过浇
注成型设置于所述导体组件外部100,或,所述接头支架组件200包括若干连接支架210,若干所述连接支架210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套设在所述导体组件100外部。
29.本实施例中以所述接头支架组件200由若干连接支架210组装而成进行举例说明。
30.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弹性导体110与第二弹性导体120,通过弹性导体连接两段母线导体,依靠弹性导体的弹性变形使母线导体与母线接头实现可靠连接,形成稳定的电流通路;若干导体组件100之间通过接头支架组件200固定,可以使得导体组件100之间稳定的保持在预设状态,避免导体组件100固定不稳定而导致短路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可提高母线接头与母线导体的连接便捷性以及稳定性。
31.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弹性导体110与所述第二弹性导体120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可以为弹性导电触指或弹性导电簧片。
32.具体的,参照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弹性导体110与所述第二弹性导体120结构相同且均为弹性导电触指为例进行说明。
33.继续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140为绕设在所述接头导体130外部的绝缘薄膜。绝缘薄膜用于保证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需要指出的是,绝缘层140采用绝缘薄膜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绝缘材料作为绝缘层140。
3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导体组件100可以为多种形式,例如,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体组件100包括用于连接相线的三组相线组件。
35.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体组件100在上述基础上还包括用于连接中性线的中性线组件。
36.参照图1、4-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导体组件100包括用于连接相线的三组相线组件、用于连接中性线的中性线组件以及用于接地的地相组件。
37.为了实现本技术中若干连接支架210的相互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可设置连接件,而所述连接件可以为螺栓、铆钉、粘接胶或卡扣卡槽,若干所述连接支架210之间螺栓连接、铆接、粘接或插接。
38.具体的,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架210之间通过相互插接配合实现连接。
39.为了便于将导体组件100固定在接头支架组件200内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210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支架210上下布置。即,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210包括上支架与下支架,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通过插接相互连接,其中,上支架与下支架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导体组件100的导体安装槽,导体组件100被上支架与下支架固定在导体安装槽中。
40.下支架上设置有凸台,上支架与凸台抵接可以限制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保证对导体组件100进行固定的同时不过度压迫导体组件100而使其发生变形。
41.参考图4-6所示,本实施所述的母线接头还包括母线槽相导体300,所述母线槽相导体300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弹性导体110及所述第二弹性导体120的数量相对应。
42.所述母线槽相导体300可以呈一字型排列、品字形排列或田字形排列。本实施例中以呈一字型排列进行举例说明。
43.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对母线槽导体进行绝缘保护的母线相导体绝缘保护件400,所述母线相导体绝缘保护件400可以为整体结构或分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采用整体式结构。
44.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4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4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47.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