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10071发布日期:2022-06-25 01:3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2.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用于连接两块电路板,其一般包括相互插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也可称为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内设有浮动机构,进而与第二连接器插接时,可以消除电路板在组装过程中产生的错位现象、以及减少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的受力,进而广泛应用于振动环境下的电连接。
3.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对电路板的功能性要求提升,由此对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的机械性能、电气的要求更高,为了保证产品传输信号的可靠性,减少各种导电端子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相互串扰,现有做法主要是通过将端子与绝缘体注塑在一起,增加端子之间的间隔距离,但由于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的端子结构性,注塑方式不但会使得制造工艺繁琐,增加生产的成本,而且还会影响整个所述连接器的品质,势必影响传输速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提升屏蔽效果,改善端子之间串扰,满足高频,且结构简单,方便制作及组装。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其包括有配套插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固定座,该固定座的内部设有活动腔;活动座,该活动座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活动腔内并通过引导活动座运动的第一端子组支撑;活动座具有由底部和周壁部围合构成的插接槽,并在插接槽的内部从底部向上凸设一凸台,该凸台的外周与周壁部之间留有间距;第一端子组由多个第一端子分成两排构成,第一端子具有第一接触部、第一焊接部及连接第一接触部和第一焊接部的第一弹性支撑部,第一接触部从活动座的底部伸入并定位在凸台的外侧壁上,第一焊接部定位在固定座上并有局部延伸出固定座;第一弹性支撑部设置于固定座的活动腔中并位于固定座和活动座之间,第一弹性支撑部引导活动座运动;两排第一端子相对凸台的几何轴线分置在凸台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绝缘座,该绝缘座具有插接部及开设于插接部上的对接腔;插接部实现插入活动座的插接槽中,而对接腔用于套接凸台;第二端子组,设于所述绝缘座上,该第二端子组由多个第二端子分成两排构成,第二端子具有第二接触部、第二焊接部及连接第二接触部和第二焊接部的第二弹性支撑部,第二接触部通过第二弹性支撑部的引导下凸入对接腔,用于与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接触连接,获得电性导通;第二焊接部定位在绝缘座上并有局部延伸出绝缘座;
以及还包括有第一屏蔽件及第二屏蔽件,该第一屏蔽件设于活动座,该第二屏蔽件设于绝缘座上,且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插接连接时,第一屏蔽件和第二屏蔽件导通连接并形成连续的屏蔽墙,该屏蔽墙将第一端子组的两排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组的两排第二端子分别分隔,使两排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分别在该屏蔽墙的左右侧与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接触连接。
6.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一屏蔽件和第二屏蔽件在凸台的内部搭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屏蔽墙的面积至少满足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的正投影均落在屏蔽墙上。
7.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凸台的内部设有贯通凸台并延伸出底部的通槽;所述第一屏蔽件具有片状基体及从片状基体延伸构造的夹持部,第一屏蔽件植入凸台的通槽内,所述第二屏蔽件为刀片状,第二屏蔽件的局部插入通槽并由第一屏蔽件的夹持部夹持接触,且第二屏蔽件与第一屏蔽件的片状基体在同一平面上衔接。
8.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一端子还具有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折平段,该第一固定部和折平段位于第一接触部与第一弹性支撑部之间,折平段贴合活动座的底部,第一固定部通过植入式卡设于活动座中并支撑第一接触部平贴在凸台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第一焊接部与第一弹性支撑部之间,第二固定部卡设于固定座上。
9.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呈倒v状,第一弹性支撑部靠近固定座的侧边嵌设在固定座预设的第一分隔槽中;而第一弹性支撑部靠近活动座的侧边则与活动座之间留有间隙,且周壁部与底部相连的转角处设有削切部,该削切部与第一弹性支撑部之间的距离随着第一弹性支撑部向底部方向延伸而逐渐增大。
10.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凸台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分隔槽,第二分隔槽的数量与第一端子一致,第一接触部与嵌设在第二分隔槽中并紧贴第二分隔槽的内底面。
11.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固定座的活动腔是方形,活动座的形状与活动腔匹配,且活动座的周壁部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飘台,该飘台的外凸面与活动腔的内侧面在垂直方向上平齐,同时飘台高出活动腔,飘台用于遮盖第一弹性支撑部。
12.本发明通过优化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的结构,并通过设计第一屏蔽件及第二屏蔽件,使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插接连接时,第一屏蔽件和第二屏蔽件导通连接并形成连续的屏蔽墙,该屏蔽墙将第一端子组的两排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组的两排第二端子分别分隔,使两排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分别在该屏蔽墙的左右侧与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接触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使电连接器获得更好的屏蔽效果,降低了端子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串扰,改善了串扰,满足高频,且结构简单,方便制作及组装,降低制作成本。第一屏蔽件及第二屏蔽件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插接连接时自动导通连接,形成整体化屏蔽系统,并能更好地实现接地,不影响端子之间的布局,通用性强,能够较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保证电连接器的品质,提升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13.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分解示意图;附图3为图1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4为图1实施例的插接后的结构剖视图;附图5为图1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图1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图1实施例的第一端子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图1实施例的第一、二端子组结合结构示意图。
1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1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16.参阅图1、2、3、4、5、6、7、8所示,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发明有关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其包括有配套插接的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图中,第一连接器100是母端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00是公端连接器。
17.所述第一连接器100具有固定座1、活动座2及第一端子组3,固定座1和活动座2优选是绝缘的塑胶件,该固定座1的内部设有活动腔11,图中所示固定座1是上下贯通的框形结构,活动腔11是方形。该活动座2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的活动腔11内并通过引导活动座运动的第一端子组3支撑,活动座2的形状与活动腔11匹配。活动座2具有由底部21和周壁部22围合构成的插接槽24,插接槽24的槽口朝上,并在插接槽24的内部从底部21向上凸设一凸台23,该凸台23的外周与周壁部22之间留有间距。第一端子组3由多个第一端子31分成两排构成,第一端子31具有第一接触部311、第一焊接部312及连接第一接触部和第一焊接部的第一弹性支撑部313,第一接触部311从活动座2的底部21伸入并定位在凸台23的外侧壁上,第一焊接部312定位在固定座1上并有局部延伸出固定座,以便上板焊接;第一弹性支撑部313设置于固定座1的活动腔11中并位于固定座1和活动座2之间,第一弹性支撑部313引导活动座2运动,获得浮动功效。在本实施例中,两排第一端子31相对凸台23的几何轴线分置在凸台23的左右两侧,优选地,两排第一端子31相对凸台23的几何轴线成左右对称关系。
18.所述第二连接器200具有绝缘座4及第二端子组5,该绝缘座4具有插接部41及开设于插接部41上的对接腔42;插接部41实现插入活动座2的插接槽24中,而对接腔42用于套接凸台23。第二端子组5设于所述绝缘座4上,该第二端子组5由多个第二端子51分成两排构成,第二端子51具有第二接触部511、第二焊接部512及连接第二接触部和第二焊接部的第二弹性支撑部513,第二接触部51通过第二弹性支撑部513的引导下凸入对接腔42,用于与第一端子31的第一接触部311接触连接,获得电性导通;第二焊接部512定位在绝缘座4上并有局部延伸出绝缘座,用于上板焊接。
19.本发明还包括有第一屏蔽件6及第二屏蔽件7,该第一屏蔽件6设于活动座2,该第二屏蔽件7设于绝缘座4上,且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插接连接时,第一屏蔽件6和第二屏蔽件7导通连接并形成连续的屏蔽墙,该屏蔽墙将第一端子组3的两排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组5的两排第二端子分别分隔,使两排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311分别在该屏蔽墙的左右侧与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51接触连接。有效分隔,降低了屏蔽墙的左右侧端子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串扰,改善了串扰,满足高频。
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件6和第二屏蔽件7优选是金属片,第一屏蔽件6和第二屏蔽件7在凸台23的内部搭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屏蔽墙的面积至少满足第一端子组3和第二端子组5的正投影均落在屏蔽墙上,保证有效分隔,且结构简单、可靠,进一步优选屏蔽墙位于凸台23的几何中心上,确保左右侧端子阻抗特性一致,使电连接器具有较佳的传输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3的内部设有贯通凸台23并延伸出底部21的通槽231;所述第一屏蔽件6具有片状基体61及从片状基体61延伸构造的夹持部62,第一屏蔽件6植入凸台23的通槽231内,并通过片状基体61与通槽231形成卡接来达到第一屏蔽件6稳定在通槽231内,所述夹持部62是由左右弹臂构成,在通槽231内适当设有避让槽,以便夹持部62的涨收运动。所述第二屏蔽件7为刀片状,第二屏蔽件7的局部插入通槽231并由第一屏蔽件6的夹持部62夹持接触,且第二屏蔽件7与第一屏蔽件6的片状基体61在同一平面上衔接,获得较佳的导通连接,且形成连续的屏蔽墙,提升屏蔽效果。
21.图1、2、3、4、6、7、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31还具有第一固定部314、第二固定部315及折平段316,该第一固定部314和折平段316位于第一接触部311与第一弹性支撑部313之间,折平段316贴合活动座2的底部21,第一固定部314通过植入式卡设于活动座2中并支撑第一接触部311平贴在凸台23的外侧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3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分隔槽232,第二分隔槽232的数量与第一端子31的数量一致,第二分隔槽232从底部21向上延伸,第一接触部311与嵌设在第二分隔槽232中并紧贴第二分隔槽232的内底面,第二分隔槽232起到端子之间分隔及定位作用,本实施例优选第一接触部311的厚度与第二分隔槽232的深度一致,保证第一接触部311的接触面露出,以便插接接触,同时相邻第一接触部311之间得到有效分隔,减少串扰。所述第二固定部315位于第一焊接部312与第一弹性支撑部313之间,第二固定部315卡设于固定座1上,固定座1上设有第一分隔槽12,第二固定部315通过植入方式与第一分隔槽12形成卡接,保证同侧的第一焊接部312稳定且平整伸出固定座1,便于焊接组装。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313呈倒v状,第一弹性支撑部313靠近固定座1的侧边嵌设在固定座1的第一分隔槽12中,获得相应定位及限位,保证使用性;而第一弹性支撑部313靠近活动座2的侧边则与活动座2之间留有间隙,且周壁部22与底部21相连的转角处设有削切部25,该削切部25与第一弹性支撑部313之间的距离随着第一弹性支撑部313向底部21方向延伸而逐渐增大,保证第一弹性支撑部313浮动支撑活动座的同时,可通过空气介质,减小介电系数,达到调节所述第一端子之间阻抗特性,所述电连接器可以传输更高的速率。
2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313介于固定座1与活动座2之间,活动座2的周壁部22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飘台221,该飘台221的外凸面与活动腔11的内侧面在垂直方向上平齐,同时飘台221高出活动腔11,飘台221形成遮盖板式遮盖第一弹性支撑部313,保护第一弹性支撑部313,防止杂质进入,确保浮动特性,。
23.本发明通过优化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的结构,并通过设计第一屏蔽件及第二屏蔽件,使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插接连接时,第一屏蔽件和第二屏蔽件导通连接并形成连续的屏蔽墙,该屏蔽墙将第一端子组的两排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组的两排第二端子分别分隔,使两排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分别在该屏蔽墙的左右侧与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接触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使电连接器获得更好的屏蔽效果,降低了端子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串扰,改善了串扰,满足高频,且结构简单,方便制作及组装,降低制作成本。第一
屏蔽件及第二屏蔽件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插接连接时自动导通连接,形成整体化屏蔽系统,并能更好地实现接地,不影响端子之间的布局,通用性强,能够较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保证电连接器的品质,提升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24.当然,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了详细说明,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因此,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