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07559发布日期:2023-10-29 05:1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闭孔(251)的体积v1与所述缓冲件(25)的体积v还满足:v1/v≥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闭孔(251)的体积v1与所述缓冲件(25)的体积v还满足:(v1+v2)/v≥50%,其中,v2为所述缓冲件(25)的材料的体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25)包括第一层(261)和第二层(262),所述第一层(261)相对于所述第二层(262)靠近所述电极组件(22),所述第一层(261)的第一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层(262)的第二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度ρ1与所述第二密度ρ2满足:ρ1/ρ2≥1.05。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261)中的第一闭孔(251)与所述第一层(261)的体积比,大于所述第二层(262)中的第一闭孔(251)与所述第二层(262)的体积比。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262)设置于两层所述第一层(26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25)的表面设置有保护层(2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200)设置于所述缓冲件(25)的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所述第一表面(201)和所述第二表面(202)为沿所述缓冲件(25)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200)设置于所述缓冲件(25)的第三表面(203)和第四表面(204),所述第三表面(203)和所述第四表面(204)为沿垂直于所述缓冲件(25)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表面,所述第三表面(203)和所述第四表面(204)均与所述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200)的厚度为1μm~5000μm。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200)的厚度d1与所述缓冲件(25)的厚度d2满足:d1/(d1+d2)≤50%。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200)为涂覆于所述缓冲件(25)表面的涂覆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25)的未设置所述涂覆层的表面与电解液的湿润力r1,以及所述涂覆层与电解液的湿润力r2满足:r1/r2≥1.02,其中,r2=l2/2,r1=l1/2,l1为预设时间内电解液在所述缓冲件(25)的未设置所述涂覆层的表面上的扩散距离,l2为所述预设时间内电解液在所述涂覆层上的扩散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200)为包围所述缓冲件(25)的保护壳(30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300)的厚度d3与所述缓冲件(25)的厚度d1满足:d3/d1≤50%。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300)包括第二闭孔,所述第二闭孔的体积v3与所述保护壳(300)的体积v4满足:v3/v4≥90%。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25)设置于所述电极组件(22)与所述外壳(21)之间,和/或,所述缓冲件(25)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电极组件(22)之间。

1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技术总结
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容纳于外壳;缓冲件,缓冲件容纳于外壳并与电极组件连接,缓冲件用于缓冲电极组件的膨胀;其中,缓冲件包括第一闭孔,第一闭孔的体积V1与缓冲件的体积V满足:V1/V>10%。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电池的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福,刘倩,叶永煌,张涛,金海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