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35233发布日期:2022-08-31 08:3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目前,柔性显示是显示技术的一大发展趋势,显示面板为确保柔性,从整体上采用了降低材料刚性的设计,显示面板的支撑层、显示面板的背板和支撑层之间的膜层的形变性能增加。同时,越来越多的功能性器件集成在显示面板的支撑层下,出于功能性器件实现其功能的需要,显示面板主体与功能性器件之间的不透光膜层需要进行开孔,而由于这些膜层的形变性能增加、支撑性变差,造成开孔区域产生印痕,影响显示面板的产品质量。
3.因此,亟需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可以缓解目前显示面板在功能性器件与显示面板主体之间的膜层由于打孔而在孔区产生印痕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支撑层、位于所述支撑层上的功能层以及位于所述功能层上的显示面板主体;
6.所述功能层包括透明材料层以及位于所述透明材料层一侧的第一遮光层;
7.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具有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一透光孔在所述支撑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明材料层在所述支撑层上的正投影内。
8.优选的,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透明材料层靠近所述支撑层的一侧;或者,
9.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透明材料层靠近所述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
10.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与所述功能层之间的背板,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背板贴合,所述透明材料层与所述支撑层贴合。
11.优选的,所述功能层还包括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位于所述透明材料层远离所述第一遮光层的一侧;
12.其中,所述第二遮光层包括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二透光孔与所述第一透光孔对应设置。
13.优选的,所述支撑层具有第三透光孔,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一透光孔位于所述第三透光孔内。
14.优选的,所述第一透光孔的半径与所述第三透光孔的半径之差大于或等于50微米。
15.优选的,所述功能层的厚度为15至60微米。
16.优选的,所述第一遮光层的厚度与所述透明材料层的厚度之比为1:9~1:19。
17.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填充于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或所述第三透光孔内的透明填充层。
1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任一上述的显示面板及终端主体,
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19.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功能层的设置,该功能层包括透明材料层和第一遮光层,提升了显示面板主体和支撑层之间的膜层在第一透光孔的支撑性,降低了显示面板主体和支撑层之间的膜层在第一透光孔的段差,从而改善了显示面板主体和支撑层之间的膜层以及支撑层造成的印痕问题,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27.目前,显示面板的柔性设计,尤其是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柔性设计,例如制作固定曲率或者可以反复折叠的显示面板,是目前的一大发展趋势。为了实现显示面板的柔性,在设计中往往采用变形能力更强的材料或结构,这些材料或结构的刚性相应降低。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功能性器件,如传感器、摄像头等集成在显示面板的支撑层下方,支撑层以及位于显示面板主体和支撑层之间的膜层中的不透明膜层需要对应进行打孔设计,而出于柔性设计需求,支撑层的刚性降低,更易形变,造成支撑层、位于显示面板主体和支撑层之间的膜层在与背板贴合时打孔区域存在形变,造成印痕问题,影响显示面板的产品质量。
28.请参阅图1~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其包括支撑层101、位于所述支撑层101上的功能层102以及位于所述功能层102上的显示面板主体103。
29.所述功能层102包括透明材料层1021以及位于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一侧的第一遮光层1022。
30.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具有第一透光孔105,所述第一透光孔105在所述支撑层10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在所述支撑层101上的正投影内。
31.现有技术中支撑层和显示面板主体之间设置的膜层往往采用黑色泡棉、黑色聚酰
亚胺或者石墨材料。由于这些材料容易变形、支撑性不强,再加上现有技术中的支撑层采用的材料和/或结构也易变性,导致支撑材料、支撑材料与显示面板主体之间的膜层与显示面板主体贴合时,在打孔区域易产生变形,从而造成印痕问题。
32.本发明通过功能层的设置,该功能层包括透明材料层和第一遮光层1022,提升了显示面板主体和支撑层之间的膜层在第一透光孔105的支撑性,降低了显示面板主体和支撑层之间的膜层在第一透光孔105的段差,从而改善了显示面板主体和支撑层之间的膜层以及支撑层造成的印痕问题,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产品质量。
33.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4.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位于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靠近所述支撑层101的一侧。
35.或者,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位于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靠近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3的一侧。
36.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光透过率小于0.01%。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材料优选为黑色油墨,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黑色油墨的od(optical density,光密度)值大于或等于5,且黑色油墨在百格测试中与基材的附着力等级大于或等于4b;同时,黑色油墨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差小于或等于2微米。
37.光阻油墨在厚度为1.5微米时其od值即达到5,当光阻油墨厚度为2毫米时其od值大于6,且光阻油墨在百格测试中与基材的附着力等级大于或等于5b,展现出的性能优异,因此,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材料更优选为光阻油墨。
38.当黑色油墨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时,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厚度可以为1微米至20微米,具体厚度设置可以根据使用的黑色油墨的od值特性进行调整。
39.当黑色油墨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时,可以采用丝网印刷、喷墨打印、光阻油墨涂布等工艺实现,且上述工艺均容易实现在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上形成所述第一透光孔105,例如,调整丝网设计、调整喷墨程序等方式。因此,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材料采用黑色油墨,便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量产,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40.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的材料的光透过率大于或等于90%;且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的材料的色偏程度通过在cie1976均匀色空间图中的a值和b值表示,a值小于等于1、b值小于等于1;同时,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的材料的发黄程度通过黄值(yellow index)表示,黄值小于或等于2。
41.此外,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在所述支撑层101和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3之间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当所述显示面板100为曲率固定类型的显示面板或者当所述显示面板100为可折叠类型的显示面板时,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都应保持良好的弯折性能。因此,发明人在产品验证中发现,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的杨氏模量优选为大于或等于100mpa;同时,发明人在进一步的产品验证中发现,在满足弯折需求的情况下,杨氏模量更大会更有利于提升所述显示面板100(尤其是当所述显示面板100为可折叠类型的显示面板时)的产品性能,因此,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的杨氏模量更优选为大于或等于3gpa。
42.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的厚度可以在14微米至150微米之间,当所述显示面板100为曲率固定类型的显示面板时,所述透明层材料层的厚度可以较厚,例如,厚度可以为100微米或更厚;当所述显示面板100为可折叠类型的显示面板时,所述透明层材料层的厚度需要
较薄,例如,当弯折半径为1.5毫米时,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50微米。
43.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的材料可以采用符合上述性能要求的商用产品,例如:日本东丽、韩国skc等公司制造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韩国kolon、韩国skc等公司制造的cpi(透明聚酰亚胺)材料,日本konica、日本富士胶片等公司制造的tac(三醋酸纤维素)材料,日本日东等公司制造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以及日本东丽等公司制造的聚芳纶等。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采用商用产品有利于降低研发成本,便于快速投入量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44.所述功能层102的厚度可以为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与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的厚度之和,可以为15至170微米。所述功能层102的厚度优选为15微米至60微米,即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与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的总厚度优选为15微米至60微米。其中,由于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主要起到遮光作用,且当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采用黑色油墨时,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厚度可以很薄即可满足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遮光需求,因此,可以整体降低所述功能层102的厚度;并且由于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厚度占所述功能层102的比例低,在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上形成所述第一透光孔105后,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造成的所述功能层102的段差同样很低,更有利于所述功能层102的平整性,进一步改善了所述支撑层101以及所述支撑层101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3之间的膜层造成的印痕问题。
45.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厚度小于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的厚度,优选的,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厚度与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的厚度之比为1:9~1:19,例如,可以为1:10、1:12、1:14、1:17等。当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厚度更厚,即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厚度占比更大,如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厚度与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的厚度之比为1:4时,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厚度过厚,既会造成材料浪费也会造成所述功能层102的整体杨氏模量受到影响,影响所述功能层102的支撑性能;当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厚度更薄,如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厚度与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的厚度之比为1:24时,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厚度过薄,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遮光效果削弱,影响了所述功能层102的遮光性能,并最终影响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产品质量。
46.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3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阵列层1031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层1031上的发光器件层1032,所述阵列层1031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上的有源层、位于所述有源层上的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栅极层、位于所述栅极层上的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源漏极层及位于所述源漏极层上的第三绝缘层,所述发光器件层1032包括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上的阳极层、位于所述阳极层上的发光材料层及位于所述发光材料层上的阴极层。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3还包括与所述发光材料层同层设置的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1032上的偏光层1033、位于所述偏光层1033上的盖板1035,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3还包括位于所述偏光层1033与所述盖板1035之间的对应粘结层1034,所述粘结层1034可以为光学胶等粘结材料。
47.请参阅图1以及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位于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靠近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3的一侧时,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3与所述功能层102之间的背板104,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与所述背板104贴合,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与所述支撑层101贴合。
48.或者,当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位于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靠近所述支撑层101的一
侧时,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与所述支撑层101贴合,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与所述背板104贴合。
49.此时,所述功能层102位于所述背板104与所述支撑层101之间,并与所述背板104以及所述支撑层101直接贴合(具体贴合方式可以如采用光学胶等粘性材料进行粘合),所述功能层102相当于取代了现有技术中惯常使用的黑色泡棉、黑色聚酰亚胺、石墨等材料;在此基础上,由于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仅占所述功能层102整体厚度的较小部分,当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包括所述第一透光孔105时,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覆盖所述第一透光孔105,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造成的所述功能层102的段差远小于在原本的黑色泡棉、黑色聚酰亚胺、石墨等材料形成的膜层上打孔所造成的段差,因此,通过所述功能层102直接与所述背板104以及所述支撑层101的贴合,进一步提升了打孔区域在背板104与支撑层之前的膜层的支撑性以及平整度,减少了打孔区域产生印痕问题的可能性,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产品质量。
50.所述背板104的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材料等,所述背板104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3也可使用粘结材料进行粘结。
51.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层102还包括第二遮光层1023,所述第二遮光层1023位于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远离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一侧。
52.即,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与所述第二遮光层1023分别位于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两侧,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位于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靠近所述背板104一侧、所述第二遮光层1023位于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靠近所述支撑层101一侧时,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与所述背板104贴合、所述第二遮光层1023与所述支撑层101贴合;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位于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靠近所述支撑层101一侧、所述第二遮光层1023位于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靠近所述背板104一侧时,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与所述支撑层101贴合、所述第二遮光层1023与所述背板104贴合。
53.所述第二遮光层1023与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的材料选择范围可以相同,且厚度的设置范围也相同。此外,所述第二遮光层1023还具有与所述第一透光孔105对应设置的第二透光孔107。优选的,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二透光孔107与所述第一透光孔105重合。
54.请参阅图1~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101具有第三透光孔106,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一透光孔105位于所述第三透光孔106内。
55.所述支撑层101的材料可以为非透明材料,例如,所述支撑层101的材料可以为铜或者不锈钢等材料。优选的,当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类型为曲率固定类型的显示面板时,所述支撑层101的材料为铜即可满足弯折以使曲率固定同时起到支撑作用的需求;当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类型为可折叠类型的显示面板时,所述支撑层101的材料为不锈钢即可满足折叠、甚至重复折叠的同时起到支撑作用的需求,此时,所述支撑层101上需要进行相应的结构设计,例如,设置凹槽或者打孔等以增强不锈钢材料的变形能力。
56.当所述支撑层101的材料为非透明材料时,通过所述第三透光孔106的设置,所述第一透光孔105与所述第三透光孔106对应,此时,应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移动终端中,功能性器件与所述第一透光孔105对应设置,便于使位于所述支撑层101下方的功能性器件接收到相应的信号,例如,当所述功能性器件为摄像头或者其他光传感类型器件时,所述功能
性器件接收通过所述第一透光孔105、所述第三透光孔106的光信号。
57.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覆盖所述第三透光孔106的边缘,避免影响产品美观并且便于防止用户在使用时观察到所述第三透光孔106的边缘,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58.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一透光孔105与所述第三透光孔106可以一一对应设置,也可以多个所述第一透光孔105与一个所述第三透光孔106对应设置。
59.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当所述第一透光孔105与所述第三透光孔106一一对应设置时,所述第一透光孔105的几何中心可以与所述第三透光孔106的几何中心重合,有利于所述功能性器件的信号接收效率达到最大,在通过所述第一透光孔105和所述第三透光孔106的信号量足够所述功能性器件实现其功能的前提下,所述第一透光孔105与所述第三透光孔106的面积均能最小化。
60.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一透光孔105、所述第三透光孔106可以为圆形,所述第一透光孔105的半径与所述第三透光孔106的半径之差大于或等于50微米。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当所述第一透光孔105与所述第三透光孔106一一对应设置时,所述第一透光孔105的半径与所述第三透光孔106的半径之差小于50微米时,由于工差问题,易造成所述第一遮光层1022无法完全覆盖所述第三透光孔106的边缘,导致所述第三透光孔106的边缘暴露,影响产品美观及客户使用体验性。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光孔105的半径与所述第三透光孔106的半径之差大于或等于100微米并小于或等于200微米。具体的,当所述第一透光孔105与所述第三透光孔106一一对应设置时,如果所述第三透光孔106是半径为2mm的圆,则所述第一透光孔105的半径可以小于或等于1.9mm,同时,考虑到所述功能性器件的信号接收量的问题,所述第一透光孔105的半径可以大于或等于1.8mm。
61.当所述功能层102还包括所述第二遮光层1023时,所述第二透光孔107与所述第三透光孔106的大小、位置及其他的对应关系均与所述第一透光孔105与所述第三透光孔106的大小、位置及其他的对应关系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62.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填充于所述第一透光孔105和/或所述第三透光孔106内的透明填充层108。
63.当所述功能层102还包括所述第二遮光层1023时,所述第二透光孔107内同样可以填充所述透明填充层108。
64.所述透明填充层108的材料可以与所述透明材料层1021的材料相同或不同,所述透明填充层108的材料的光透过率大于或等于90%。所述透明填充层108的材料用于填补所述第一透光孔105和/或所述第三透光孔106造成的段差,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所述功能层102的支撑性以及平整性,减少了打孔区域产生印痕问题的可能性,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产品质量。
65.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所述功能层102的设置,所述功能层102包括透明材料层1021和第一遮光层1022,提升了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3和所述支撑层101之间的膜层在所述第一透光孔105的支撑性,降低了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3和所述支撑层101之间的膜层在所述第一透光孔105的段差,从而改善了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3和所述支撑层101之间的膜层以及所述支撑层101造成的印痕问题,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产品质量。
66.请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包括如任一上述的显示面板
100及终端主体200,所述终端主体2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组合为一体。
67.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请参阅任一上述显示面板的实施例及图至图,在此不再赘述。
68.所述终端主体200可以包括中框、框胶等,所述移动终端10可以为手机、平板等移动显示终端,在此不做限定。
69.本发明实施通过功能层的设置,功能层包括透明材料层和第一遮光层,提升了显示面板主体和支撑层之间的膜层在第一透光孔的支撑性,降低了显示面板主体和支撑层之间的膜层在第一透光孔的段差,从而改善了显示面板主体和支撑层之间的膜层以及支撑层造成的印痕问题,提高了显示面板及使用该显示面板的移动终端的产品质量。
70.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该显示面板包括支撑层、位于该支撑层上的功能层以及位于该功能层上的显示面板主体;该功能层包括透明材料层以及位于该透明材料层一侧的第一遮光层;其中,该第一遮光层具有第一透光孔,该第一透光孔在该支撑层上的正投影位于该透明材料层在该支撑层上的正投影内。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功能层的设置,该功能层包括透明材料层和第一遮光层,提升了显示面板主体和支撑层之间的膜层在第一透光孔的支撑性,降低了显示面板主体和支撑层之间的膜层在第一透光孔的段差,从而改善了显示面板主体和支撑层之间的膜层以及支撑层造成的印痕问题,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产品质量。
71.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